文章首發(fā)公號: 分派電影?? ,每日推薦告別(gào bié)劇荒!
2014年,一部 《布達佩斯大飯店》 橫空出世,并于(yú)次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終斬獲4項大獎(dà jiǎng)。
該片集韋斯·安德森藝術成就之大成,其(qí)鮮明的電影??風格自此在影迷心中(xīn zhōng)打上了無法磨滅的烙印。

(《布達佩斯大飯店(dà fàn diàn)》劇照)
5月結束的第78屆戛納電影??節(jié)(diàn yǐng jié),同樣由安德森執(zhí)導,數(shù)位多次合作的(de)大牌??影星傾情加盟的 《腓尼基計劃》 入圍(rù wéi)主競賽單元。
這也是他繼(jì)《月升王國》《法蘭西特派》和《小行星城(chéng)》之后,第四度殺入戛納主競賽。

安德森(ān dé sēn)的電影??,總會給觀眾設下 “觀影(guān yǐng)門檻” 。小派在看第一遍的時候,也(yě)頗感本片之晦澀,甚至認為各大平臺(píng tái)沒能給本片打出幾部前作那般的(bān de)高評分,是恰如其分的。

但在耐(nài)著性子二刷之后,不得不再度驚嘆于(yú)這位天才導演塑造每一部電影?? 深刻(shēn kè)內(nèi)核 的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zǒu jìn)這部“ 軍火大亨為藍眼修女棄惡從良(cóng liáng)”的黑色間諜???喜劇 ——
《腓尼基計劃》
The Phoenician Scheme

01
新瓶仍裝(réng zhuāng)老酒
首先,《腓尼基計劃》這個片名本身,就是(jiù shì)對 《布達佩斯大飯店》風格的延續(xù)。

腓尼基作為(zuò wéi)著名的古文明符號之一 ,象征著古(gǔ)地中海那個偉大的航海民族敢于征服(zhēng fú)未知領域的雄心,也是對本片主人公(zhǔ rén gōng)扎扎·科爾達以同樣的探險精神積累(jī lěi)財富的呼應。
影片的畫風也整體(zhěng tǐ)延續(xù)了此前以《布達佩斯大飯店》《亨利·休格(xiū gé)的神奇故事》等作品為代表的(de)經(jīng)典 “安德森風格”。

(玩具屋既視感的(de)布達佩斯大飯店)
最明顯的一點是 玩具(wán jù)屋般的布景框架 。
例如這一幕,爆裂(bào liè)的機艙看上去像個毛絨玩具,讓人(rén)感覺整部電影??都是在等比例(bǐ lì)縮小的一臺沙盤上拍完的(de)。

另外就是常見的 平穩(wěn)如智能語音(yǔ yīn)般的語氣 ,配上人物略顯木訥的(de)撲克臉,以及提線木偶般程式化的肢體(zhī tǐ)動作。

(哪怕人物發(fā)怒的時候,感覺也(yě)是機械化發(fā)怒)
其他諸如變化的畫面(huà miàn)比例和 方圓、大量的平移鏡頭、高(gāo)飽和色調(diào) 等,也是安德森的看家本領(kān jiā běn lǐng)。

卡司陣容一如既往地豪華 ,且多為(wèi)老面孔: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寡姐”斯嘉麗·約翰遜(yuē hàn xùn)、“老白”布萊恩·克蘭斯頓 等此前與(yǔ)安德森均有多次合作。

(準全明星陣容)
與(yǔ)《布達佩斯大飯店》類似,《腓尼基計劃》同樣將 故事(gù shì)分為五個章節(jié)。
分段方式是通過科爾(kē ěr)達之口所述, 代表“腓尼基計劃”不同板塊的(de)若干鞋盒 ,以及代表股份占比的(de)表格,描述計劃實施推進的過程。

02
計劃(jì huà)永遠落空
影片由一場飛機失事,引出(yǐn chū)我們的主人公——全歐軍火與航空業(yè)巨鱷(jù è) 科爾達 (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飾),和(hé)他精心部署的一項宏大的慈善事業(yè)(cí shàn shì yè)——“科爾達陸地海洋腓尼基基建計劃”,簡稱(jiǎn chēng)“腓尼基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內(nèi)容,是在(zài)一個資源豐富但百廢待興的地區(qū)建造(jiàn zào)難民營,自然這番善舉背后也有明顯(míng xiǎn)的利益驅動。
另一邊,不斷累積的財富也(yě)讓科爾達樹??敵無數(shù)。一連串接連失敗(shī bài)卻屢敗屢戰(zhàn)的 “刺殺科爾達”秘密行動 仍(réng)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這個密謀組織(zǔ zhī)也實在是廢柴又倒霉,六次(liù cì)成功制造墜機事故,卻從未讓目標(mù biāo)遇害。
總之,這群西裝革履的家伙想到了(le)一個 “曲線救國”的方案 :先蓄意抬高工程(gōng chéng)關鍵零部件 “抗撞擊鉚釘” 的市價,使(shǐ)科爾達無力獨自完成計劃。

被迫尋求(xún qiú)合資的科爾達必然四處奔走,進而在(zài)他籌措款項的途中找機會下手(xià shǒu)。
科爾達這邊,為了盡可能地排除各方(gè fāng)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他迅速找到(zhǎo dào)自己唯一的女兒??——準修女 萊澤爾 (米婭(mǐ yà)·塞普雷頓 飾)。

讓她以局外人的身份(shēn fèn) 成為自己遺產(chǎn)的唯一繼承人 以及遭遇(zāo yù)不測后“腓尼基計劃”的繼任執(zhí)行者。
萊澤爾(lái zé ěr)原本對此興趣不大,只是一心企盼早日皈依(guī yī)天主教,在履行侍奉主的事業(yè)中(zhōng)了此余生。

然而有關 科爾達是(shì)自己殺母仇人的傳言 甚囂塵上,還是驅使(qū shǐ)她為了揭開母親死亡的真相而(ér)赴約。
見到科爾達后,這位生父對殺母(shā mǔ)一事矢口否認,但也提供了新的(de)線索。

尋仇的私欲、行善的宗教使命感(shǐ mìng gǎn) ,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心理,驅使萊澤爾(lái zé ěr)作出一個重大抉擇—— 簽下繼承人合約。

而(ér)圓桌會議確定下的初步計劃看上去同樣(tóng yàng)進展順利。被價格飛漲的“抗撞擊(zhuàng jī)鉚釘”狠狠擺了一道的科爾達(dá)可謂啞巴吃黃連。
如今為了不讓偉大的“腓尼基(féi ní jī)計劃”胎死腹中,他只得親自出面, 去歐洲(ōu zhōu)各地游說自己信得過的商業(yè)伙伴,進行募資(mù zī)。

萊澤爾也毅然決定跟隨科爾達踏上了(le)注定布滿荊棘的 籌款之旅。
03
循環(huán)往復
自此(zì cǐ),全片劇情敘事進入了類似《楚門的(de)世界??》一般的循環(huán)周期之中。
五個章節(jié)(zhāng jié)長話短說,就是在一個 相對固定的循環(huán)(xún huán)中兜圈子 :找人談判、遭到斷然回絕、互相(hù xiāng)大罵幾句、冷靜后打打感情牌??、各自(gè zì)作出讓步、繼續(xù)找下一個冤種……周而復始。

(原本(yuán běn)計劃的理想狀態(tài))
而在出發(fā)之前(zhī qián),科爾達向萊澤爾透露,一個原本不在拜訪(bài fǎng)計劃內(nèi)的人,有可能是 殺死(shā sǐ)自己母親的真兇——努巴叔叔。

于是,努巴(nǔ bā)加入了 “冤種大聯(lián)盟” 。隨著一次次談判(tán pàn)進展不順,累計在他頭上的配額(pèi é)也越來越高。
同時,穿插其間的與(yǔ)畫風極度適配的 荒誕感 也從此(cóng cǐ)開始不斷加深。
不過在這期間,還是(hái shì)有打破循環(huán)的 突發(fā)事件出現(xiàn),就是第(dì)3.5章。

(章節(jié)標題“緊急指令”已經(jīng)很好(hǎo)地說明了問題)
科爾達接到危險(wēi xiǎn)密報,立刻下令掉頭回家,在進一步尋求(xún qiú)資金援助前,先把一切繼承人事宜(shì yí)完成公證再說。
不出意料地, 私人(sī rén)飛機途中再度遭到伏擊 。這次西裝boys的(de)計劃是企圖用多架戰(zhàn)斗機的“人海戰(zhàn)術(rén hǎi zhàn shù)”直接圍剿消滅。

不用說,飛機又雙叒(ruò)叕墜毀了,人還是沒事兒~~
此時,一位(yī wèi)此前幾乎從未進入故事主線視野的(de)人,成為了關鍵。

這位人畜無害(wú hài)、受聘給科爾達的9個兒子??講授(jiǎng shòu)昆蟲學的 比約恩老師????? (邁克爾·塞拉 飾(shì)),竟是美 國 間 諜。

比約恩雖說(suī shuō)與西裝boys暗地勾結,卻堅稱自己并(bìng)不打算除掉科爾達,謀財不害命(hài mìng),甚至還把陷入沼澤中的老板(lǎo bǎn)救了出來。

此后,三人在另一個(yí gè)謀財不害命的武裝組織幫助下(xià),搭順風車回家。
公證手續(xù)辦妥后(hòu),三人便懷著各自的目的,朝著終極(zhōng jí)boss努巴殺去……

04
荒誕感拉滿
《腓尼基計劃》是一部(yī bù)標志性的“韋斯·安德森電影??” 。通過其獨樹??一幟(dú shù yī zhì)的童話式美學與荒誕敘事,講述(jiǎng shù)了一個資本霸權、背叛家庭而后救贖(jiù shú)的寓言故事。
安德森總有辦法將一個立意(lì yì)深遠的嚴肅題材故事,包裝在無數(shù)(wú shù)荒誕不經(jīng)的戲謔之中,這次也不例外(lì wài)。
劇中無數(shù)橋段的設置 仿佛兒戲般(bān) ,單拎出任何一個,都讓人(rén)懷疑這不是成年人寫出來的玩意兒(wán yì ér)。

合同有糾紛?咱們用 H.O.R.S.E.投籃比賽 來(lái)解決。馮導《非誠勿擾》的分歧終端機算(suàn)被你活學活用了。
甚至最后揭示終極(zhōng jí)反派頻頻嘗試暗殺的理由, 居然是(shì)為了看看誰厲害?

片中的另一大(yī dà)特點便是在同一人物身上重復出現(xiàn)(chū xiàn)的 口頭禪式臺詞 。萊澤爾的 “我原諒(yuán liàng)你” ,科爾達總是與每位合伙人不約而同(bù yuē ér tóng)地突然爆發(fā)爭吵。
當然還有見到每位(měi wèi)合伙人都拿來作為問候語般的那句 “來個(lái gè)手榴彈吧”。

疑神疑鬼地對周遭的人(rén)說 “我認得你,你以前為我(wǒ)工作過”, 以及接到密報后警覺的(de)一句 “這又是破壞”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05
“復活(fù huó)”式自我救贖
影片的一大亮點是(shì) “冥界審判” ,主角科爾達一共五次陷入(xiàn rù)瀕死體驗之中。每次的夢境里,他(tā)都在冥界接受自我的“神性審判(shěn pàn)”。

終于,這個家財萬貫的富翁逐步意識到(dào)了物質財富終究無法抵消個人生前種種(zhǒng zhǒng)罪行。

(用一頭腹中填滿金幣的麋鹿(mí lù)供奉神明,虧你想得出來)
將(jiāng)自己即將成為修女的女兒??萊澤爾指定(zhǐ dìng)為唯一繼承人,盡管當時的表面原因(yuán yīn)的確是為了 掩人耳??目 ,進而方便斂財。

但(dàn)馬后炮地看,此刻恰恰也是 科爾達(dá)良心發(fā)現(xiàn)的開端。
此后,科爾達便如同(rú tóng)《復活》中的 聶赫留朵夫 一般,踏上個人(gè rén)的“贖罪之旅”。
從起初將“腓尼基計劃(jì huà)”視為牟利工具,到最后為兌現(xiàn)許下(xǔ xià)的承諾而不惜散盡家財,乃至自愿(zì yuàn)皈依天主教,一場資本家的精神救贖在(zài)觀眾眼前展開。

片尾響起了巴赫的(de)著名樂章 《耶穌,人類愿望之歡樂》 ,讓(ràng)全片在無盡的夸張戲謔中,以(yǐ)一種意料之外的平靜祥和收尾。
這一出(yī chū)元素飽滿、充滿荒誕敘事的黑色喜劇(xǐ jù)究竟以何種方式收場? 萊澤爾成功出家(chū jiā)了嗎?“真兇”努巴的命運何去何從?受到(shòu dào)感化的科爾達能夠反過來感化萊澤爾(lái zé ěr),并與之重歸于好嗎?以上懸念,還是(hái shì)留待大家自己去看。

圖源于網(wǎng)絡(wǎng luò)
若茁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