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擔朋友們,看二宮和也主演的(de)新電影??《8號出口》(2025年)了嗎?感謝(gǎn xiè)互聯網,讓望眼欲穿的我終于能夠一睹為快(yī dǔ wèi kuài)了。
因為在主創(chuàng)參加戛納電影??節(jié)宣傳(xuān chuán)的時候我就知道,它是根據(gēn jù)2023年發(fā)行的尋找“異常”的人氣游戲(yóu xì)《8號出口》改編的,所以一開始我(wǒ)的看片期待并不高,但是看到(kàn dào)后面發(fā)現本片的立意在單純的(de)游戲之外還映射了一些社會議題(yì tí),瞬間覺得高大上了起來。
簡單來說(lái shuō),本片是一個害怕成為父親的哮喘(xiāo chuǎn)中年男選擇要不要孩子??的故事(gù shì)。片中三次出現的地鐵車廂咆哮男對(nán duì)帶娃寶媽的語言霸凌是當下社會的(de)育兒困境,也是男主會做出哪種(zhǒng)選擇的重要背景和前提。
因此,雖然(suī rán)找到8號出口的通關說明看起來只有(zhǐ yǒu)簡單的4句話,走廊空間中的(de)7幅海報也好像只是簡單的道具(dào jù),但每次異常的出現與處理卻(què)與男主內心的選擇高度綁定。比如(bǐ rú)天花板滴血??、儲物柜里小孩子??的哭聲、女友(nǚ yǒu)催促決定的電話等異常,說明這時(zhè shí)男主內心還在對自己即將成為(chéng wéi)一個父親而恐懼;直到小男孩??的出現(chū xiàn),他們共同經歷了各種異形動物的(de)出現和洪水等異常,攜手闖到了(le)最后一關,尤其是逃離8號出口后(hòu)的海灘一幕,男主身上的“父性”(與(yǔ)母性相對)意識才真正覺醒,他才(cái)開始接受自己即將成為父親的身份(shēn fèn)與應該承擔的責任。
但是我覺得(jué de)有意思的是,按照影片的設定,如果(rú guǒ)男主和那個穿白色T恤、拿公文包(gōng wén bāo)的冷臉大叔一樣,雖然表面上有(yǒu)一種“父性”,但在與孩子??實際相處(xiāng chǔ)的過程中還是易暴易怒、沒有耐心(nài xīn)、甚至一意孤行到放棄孩子??,那么男主就(jiù)真的永遠走不出8號出口走廊了吧(ba)?
當然,如果只是把本片當作一部催生(cuī shēng)催育片來看的話確實不夠女權。但是本片(běn piàn)對一個男性如何擁有“父性”的呈現(chéng xiàn),也啟發(fā)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用藝術(yì shù)手段去具象化表達女性面臨的生育(shēng yù)困境。
如果把片中的主角換成女性(nǚ xìng),雖然代入感會更強,但是這種成為母親(mǔ qīn)的選擇會和找到8號出口一樣(yī yàng)簡單嗎?還是說作為女性,會更(gèng)干脆地選擇不進入這個迷局,放棄(fàng qì)成為一個母親?
我暫時也沒有找到(zhǎo dào)答案,但是本著只PUA男性成長而不是(bú shì)女性成長的理念,我希望有更(gèng)多的男性朋友在看完本片(běn piàn)后能思考一下:你真的做好了成為(chéng wéi)一個合格父親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