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縣豪
上周,國內有多部新片(xīn piàn)上映。
比如《風聲》導演之一高群書??諜戰(zhàn)(zhàn)新作《刀尖》、迪士尼百年獻禮動畫《星愿》、黃渤周迅(huáng bó zhōu xùn)聯袂主演的《涉過憤怒的?!返?děng)。
其中一部在正式公映前,就引發(fā)(yǐn fā)不小爭議,即鄭大圣和楊瑾執(zhí)導(zhí dǎo)、海清主演的傳記片 《我本是高山》 。

影片(yǐng piàn)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真實事跡(shì jì)改編。
張桂梅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nǚ zǐ)寄宿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幫助(bāng zhù)不少大山女孩??改變命運,曾被評為感動(gǎn dòng)中國2020年度人物之一。

因此《我本是高山》改編(gǎi biān)之初便備受關注,影片點映后,部分(bù fèn)情節(jié)引起網友討論、質疑。
影片上映首(shǒu)周末,內地票房收獲5400萬元。
電影??水準如何(rú hé),見仁見智,觀眾們走進影院,自會給出公平(gōng píng)的判斷。
但沒人否認電影??原型人物(rén wù)的魅力。
在影片公映之際,時光君想(jūn xiǎng)帶大家再度走進張桂梅校長的世界??(shì jiè),感受那種純粹的信仰力量。
01.痛的(de)過渡
1957年,張桂梅出生于黑龍江牡丹江市。
母親(mǔ qīn)生下她時已近50歲,她是家里(jiā lǐ)最小的一個,上面有5個哥哥姐姐(jiě jiě)。
17歲時,她跟隨姐姐到云南支援(zhī yuán)邊疆建設,26歲成為一名中學教師,31歲遇到(yù dào)愛??人董玉漢,并在兩年后和董玉漢(dǒng yù hàn)結婚??。

張桂梅39歲時,丈夫因癌癥離世(lí shì)。次年,她申請調動到華坪民族中學(zhōng xué)任教,并在同年查出患有子宮肌瘤(jī liú)。
44歲時,她義務兼任華坪兒童福利院(fú lì yuàn)(孤兒院)院長;51歲時,在當地政府及社會各界(shè huì gè jiè)支持下,由她擔任校長的華坪(huá píng)女子高中建成。

這種簡單的人生概括(gài kuò)中,蘊含了張桂梅清晰的心路歷程。
張桂梅(zhāng guì méi)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也沒有(méi yǒu)子女,但她并未因此自怨自艾,讓生活(shēng huó)沉入陰郁與暗色之中。
這既與(yǔ)她對愛??的體驗有關,更與(yǔ)她從內心汲取力量有關。
盡管父母(fù mǔ)的離世讓曾生活在哥哥姐姐(jiě jiě)家中的她,有寄人籬下之感,但身為(shēn wèi)老幺,她依舊獲得過不少親情的(de)關愛??。

她的丈夫出生于大理喜洲(xǐ zhōu)四大家族之一的董家,曾任喜洲一中校長(xiào zhǎng)。
大多數時候,丈夫包攬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等(děng)家務,將張桂梅愛??吃的零食藏(cáng)在家里的各個角落,用三弦琴為(wèi)在月光下唱歌的張桂梅伴奏。
丈夫(zhàng fū)離世后,張桂梅在深痛的懷緬中(miǎn zhōng)度過了整整一年。一年后,她申請(shēn qǐng)了職務調動。

到華坪縣后,當地學生?????(xué shēng)的貧困深深刺痛了她。
有人冬天(dōng tiān)穿破爛涼鞋,有人用開水泡著生米(shēng mǐ)吃,有人出門讀書??要走幾小時山路(shān lù)……
最初的那種逃避與放逐,逐漸轉變(zhuǎn biàn)為大愛??與責任,她想要改變山里貧困(pín kùn)孩子??的命運,辦女子高中,是一種(yī zhǒng)有效方式。
不少人勸她,現在的(de)年代已不適合將男女分開辦學(bàn xué),但在張桂梅看來,女孩??子??受教育可以(kě yǐ)改變三代人。
體驗過愛??,知道愛??的美(měi),所以她要將愛??給這個世界??(shì jiè);體驗過痛,知道痛的苦,所以她(tā)不想讓痛遍布在貧困中。

02.關于(guān yú)爭議
張桂梅也遭遇過爭議。
2018年,一名(yī míng)自華坪女高畢業(yè)的學生?????,想捐款(juān kuǎn)回饋母校,在知道這名學生?????是全職(quán zhí)主婦后,張桂梅氣得發(fā)抖,甚至直接當著(dāng zhe)學生?????老公的面,讓她滾出去。
意即(yì jí)學校那么辛苦地供你出去,不是讓(ràng)你去做全職主婦。

此事在被(bèi)報道的那一年引發(fā)熱議。
有人質疑(zhì yí)張桂梅歧視全職主婦,畢竟,全職主婦也(yě)是女性的選擇之一,而且并不(bù)代表幸福與自我的缺失。
但認真(rèn zhēn)了解過張桂梅就會知道,她講(jiǎng)這件事,針對的是華坪女高的(de)學生?????,而非否定所有全職主婦。

當有(dāng yǒu)媒體問她,你希望學生?????們成為(chéng wéi)什么樣的女性,張桂梅會說,又提到女性(nǚ xìng)了,算了。
在張桂梅心中,她并不想(bù xiǎng)強調女性性別,女性受教育更能抵抗(dǐ kàng)貧困的侵蝕,這只是一種客觀現實,與(yǔ)性別本身無關。
因此,與其說她在關注(guān zhù)特殊群體中的女性,毋寧說她(tā)關注的是特殊群體中的人(rén)。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講述》節(jié)目講過這樣一件(yī jiàn)事——
某一天,一個女孩??到華坪女高(nǚ gāo)辦公室找張桂梅,問她自己可不可以來(lái)這里讀書??。
因為她在交過數千元學費(xué fèi)、書??本費、住宿等其它雜費后,家中實在(shí zài)沒有錢再支持她之后的學習(xué xí)。
張桂梅去電女孩??的班主任核實了(le)情況,當下便決定自掏相關費用(fèi yòng)收下女孩??。

第二天,張桂梅去了女孩??家(jiā)家訪。
女孩??家家徒四壁,父親患有精神分裂,家中(jiā zhōng)土屋顫顫巍巍立在山中。
張桂梅當下就想(xiǎng)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送給對方,她(tā)太難過了,避到一邊,說:怎么回事(zěn me huí shì)啊,日子過成這樣……

可見,張桂梅想救(jiù)的,不只是這個不請自來的女孩??,也(yě)不只是女孩??的父親母親,而是被(bèi)這種家困住、被這種貧困吞噬的(de)每一個人。
張桂梅讓女高畢業(yè)生(bì yè shēng)飛出去了就不要再回來,不要想著(xiǎng zhe)報答學校,背那么重的包袱。
她(tā)希望學生?????們出去后,對人民有用(yǒu yòng),對社會有用,能成為社會脊梁般的(bān de)人。

此時再回到最初的全職主婦(zhǔ fù)爭議,一切也就清晰了——
華坪女高(nǚ gāo)的學生?????不能做全職主婦,這與(yǔ)女性的身份多樣性無關,與女權無關(wú guān)。
而與她們從怎樣的泥濘中(zhōng)走出有關,與她們應該抵達怎樣的(de)勝景有關。

精神力量
華坪女高已創(chuàng)建15年(nián),招收過近2000名學生?????,幾乎每一名學生?????(xué shēng),張桂梅都會進行家訪。
家訪,是為了(wèi le)親自確認家庭狀況,因為華坪女高只(zhǐ)招貧困生。
有一次,一戶家庭中,女兒??(nǚ ér)正是高三,這家父母卻將還在讀(zài dú)初中的兒子??送去補習,留女兒??(nǚ ér)在家掰包谷。
張桂梅很生氣,這家人(rén)卻說農作缺人,張桂梅當場掏出400元(yuán),讓他們雇人,將高三女生領回(lǐng huí)了學校。

這不代表張桂梅有錢,相反(xiāng fǎn),她辦學一直缺錢。
女高建立前,張桂梅(zhāng guì méi)拿著自己獲得的獎杯、獎狀等(děng),上街去“化緣”,希望群眾們一人捐(juān)一點,積少成多。
但她屢屢碰壁,還被(bèi)人辱罵、輕視,甚至被放狗??咬。

學校(xué xiào)建立后,有車廠見張桂梅家訪翻山越嶺(fān shān yuè lǐng),實在困難,便屬意捐一輛車。
但張桂梅(zhāng guì méi)不要,她說,要不還是捐錢吧(ba),車我還得養(yǎng)著,費錢。
張桂梅身上(shēn shàng)被查出20多種病,一度病危,搶救前(qián)她卻告訴周圍的人,不要搞(gǎo)喪葬,把我的喪葬費都捐給學校(xué xiào)吧。
盡管需要到處籌錢,她卻依然(yī rán)能意識到貧窮是一種隱私,她(tā)不允許大家稱呼女高學生?????為貧困生(pín kùn shēng),而是稱呼她們?yōu)椤按笊嚼锏呐??(nǚ hái)”。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張桂梅早已自(zì)個人的命運中脫胎而出,從內心深處(nèi xīn shēn chù)源源不斷涌流出一種崇高的、社會性的(de)精神力量。
這種力量,也直接流淌在華坪(huá píng)女高日常的每一天。
在學校,學生?????(xué shēng)們上課、課間活動、用餐、掃除、晚自習、就寢(jiù qǐn)等,都有嚴格的掐點紀律(jì lǜ),似乎很壓抑、苦悶。
但如果看過校園(xiào yuán)里的景象,就知道現場其實充滿活力(chōng mǎn huó lì),洋溢著青春奮斗的高昂勁頭。
因為從(cóng)校長到老師?????,從老師?????到學生?????,一切都是(yī qiè dōu shì)統(tǒng)一、自發(fā)的,一切都沉浸在目標(mù biāo)明確的愿景中。

課間活動時,學生?????們(men)會唱紅歌,也會鼓勵即將畢業(yè)(bì yè)的學姐們:加油,上清華!加油,上(shàng)北大!
清華北大是張桂梅一直以來的心愿(xīn yuàn),她常常說:我們要能出一個(yí gè)清華、北大的就好了。
一次,張桂梅(zhāng guì méi)病重,一個女生對她說,你好好(hǎo hǎo)養(yǎng)病,我給你考清華。
后來,這個(zhè ge)女生上了浙大。高考前,她將(jiāng)所有課本背了四遍,張桂梅知道,硬(yìng)背課本,苦,但她們沒辦法,只能(zhǐ néng)苦。
女高辦到至今,顯然,這所學校已經(yǐ jīng)和張桂梅一起,被浸潤在一種崇高(chóng gāo)、純凈的信仰力量中了。
正如女(nǚ)高校訓所言——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fēi)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gōu hè);
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wǒ)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nuò f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