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可能造成了誤解,我不是想(xiǎng)說這部片爛,雖然它也并不太好(bù tài hǎo),我想說的是它其實擁有(yōng yǒu)一個很好的起點,卻始終未能(wèi néng)跑上我預想的那條更為別致(bié zhì)的軌道。作為一部將“有病”掛在(zài)名頭里的影片,它過于正常了(le),或者說過于常規(guī)了,缺乏跳脫的亮點(liàng diǎn)和想象力。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春片(qīng chūn piàn)都標配一個特別長而拗口,且令人(lìng rén)不明所以的片名?!队胁〔艜矚g(xǐ huān)你》的片名(英文片名是LOVESICK)還算(suàn)有趣,像一句戀愛??中的人兒放(fàng)的狠話,又像一個精神病人的愛??情(ài qíng)自白,走進影院前我臆想會看到(kàn dào)一對牙尖嘴利口嫌身直的“對抗(duì kàng)路”小情侶,或者一個被單戀、暗戀(àn liàn)、多角戀虐到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的重癥狂想者(zhě),可惜都沒有,就是一部超級常規(guī)每(měi)一步都在意料之中的臺灣校園青春片(qīng chūn piàn)。
就連“病”也缺乏想象力,不是一種(yī zhǒng)“隱喻”,而是真的病了,女主角罹患癌癥(ái zhèng),嗯,一部校園青春絕癥片。這我(wǒ)都忍了,可是看到女主患的是(shì)青春疼痛文學中美麗女主最高發(fā)(fā)的白血??病時,我不得不吐槽影片主創(chuàng)(zhǔ chuàng)的憊懶,現(xiàn)在霸總們都不一定姓顧(xìng gù)、姓葉、姓魏了,女主角居然還在(zài)得白血??病。編劇甚至都懶得多翻翻(fān fān)醫(yī)書??,發(fā)掘一些新奇特的罕見病,給(gěi)觀眾拓寬一下醫(yī)療知識面。
影片的劇情(jù qíng)設定就是一個沒病裝自己有病的男孩??(nán hái)和一個有病卻裝自己沒病的(de)女孩??相遇相愛??了,如果就這種有(yǒu)病裝沒病、沒病裝有病的特殊(tè shū)錯位,充分展開故事,其實也算別致(bié zhì),遺憾的是,影片再一次與可能(kě néng)的精彩擦身而過,它躲開了自己可能(kě néng)最獨特、最可能出彩的那一部分(yī bù fèn),而隨類型的大流,匯入到最(zuì)通常的那種故事中,像一股涓(juān)流入海,再也看不到自己。
一個患有白血??病(bái xuè bìng)休學治療一年后進入康復期的(de)女孩??看見一個到處宣揚自己罹患胃癌(wèi ái)的男孩??,從同病相憐生出關注,繼而發(fā)現(xiàn)(fā xiàn)男孩??的可疑,懷疑他在裝病,按(àn)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她應該對男孩??(nán hái)設置很多考驗與測試,進而早早識破(shí pò)男孩??的秘密,知道他是在沒病(méi bìng)裝病。
作為一個掙扎于生死一線的(de)病人看到居然有人沒病裝病,女孩??(nǚ hái)的情緒自然會有起伏,可能從(cóng)最開始的憤怒到之后的好奇(hào qí),再到慢慢去刺探、探究這個男孩??(nán hái)“為什么這么不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dāng huí shì)?”卻一點點地發(fā)現(xiàn),男孩??玩世不恭嬉皮笑臉的(de)背后隱藏著深深的傷痕,原來他(tā)的父母死于一次火車翻車事故(shì gù),他是整個家庭中唯一的未亡人(wèi wáng rén),他心底里認為自己也該一起(yì qǐ)死掉,才會如此地輕賤自己(zì jǐ)的生命,不惜拿絕癥來詛咒自己(zì jǐ)。女孩??從初始知道男孩??患病的那種(nà zhǒng)惋惜,到知道真相后的心疼,她(tā)對男孩??的感情也一步步變深。
以上(yǐ shàng)說的這些,并不是影片所講(jiǎng)的故事。
只是,我根據(jù)影片所提供(tí gōng)的設定信息,腦補出的一條故事線(xiàn)B。
真正的故事線是女孩??居然真的(zhēn de)被男孩??所騙,最后糾結(jié)的點落(luò)在了男孩??要不要對自己撒(sā)的謊坦白,女孩??知道自己受騙后要(hòu yào)不要原諒男孩??。跟無數(shù)影片撞臉(liǎn)的故事線!
這也是7D影院5-6分(fēn)影片最常見的一種劇作癥候:精彩(jīng cǎi)的或者還不錯的初始設定,只是(zhǐ shì)開局驚鴻一瞥,隨后便漸漸跑偏,眼見(yǎn jiàn)它滑入最庸常當然也是最好(zuì hǎo)寫的軌道。很多時候,故事寫得順不是(bú shì)因為靈感之神眷顧,而是因為類似的(de)套路看得太多了,疲憊不堪的大腦放棄(fàng qì)自主工作時,那些爛熟于心的俗套(sú tào)便“行云流水”地從筆頭自己流淌出來(chū lái)了。
因為劇情變得很常規(guī),進而也(yě)使人物變得很常規(guī)。如果圍繞“裝病(zhuāng bìng)”這個原始設定,一個裝病的男孩??能夠(néng gòu)為裝病做到哪個程度,也就是能夠(néng gòu)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自厭自棄(zì qì)到哪個程度,其實有很多細節(jié)可以(kě yǐ)展開,隨著這些具體的細節(jié)一點點展開(zhǎn kāi)在銀幕上,觀眾慢慢就會從(cóng)笑到沉默甚至到流淚,因為看到(kàn dào)了一顆男孩??早已破碎的心。
女孩??(nǚ hái)也一樣,一個得過絕癥進入到(dào)三年關鍵康復期的女孩??被塑造(sù zào)得太平常了,影片只賦予了(le)她吃粥樣食物、隨身攜帶消毒水這些非常(fēi cháng)表層的特征,而關于她的性格(xìng gé)、她待人接物、她看待生死與世界??的(de)態(tài)度,這些更深層的人物特征卻(què)并未觸及。
男女主人公所有的背景故事(gù shì)都只停留在設定層面,而沒能(méi néng)真正內(nèi)化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de)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性格特征又是(shì)怎么在人物的互動中呈現(xiàn)出來(chū lái),又是怎樣影響到故事的走向(zǒu xiàng),讓它變成一個跟其他故事不(bù)一樣的別致的故事。如果故事或(huò)人物的設定無法發(fā)揮這些作用,那么(nà me)它就只是一個無效設定,或者一個(yí gè)執(zhí)行效率很低的設定。這也(yě)是大多數(shù)中等偏下劇作最常見的(de)問題,看人物設定那頁,精彩奕奕,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可是人物一進到故事里,所有精彩的(de)點都不復見,又變回一個平平(píng píng)無奇的某某某。
最后,說下演員,《有病(yǒu bìng)才會喜歡你》中的臉孔選取(xuǎn qǔ)也相對常規(guī),男生是藍正龍、許光漢系的(de)五官大而突出的東南亞運動風男孩??(nán hái)。這種集鬼馬、搞怪、不羈、反叛為一體(yī tǐ)的男生,好像已經(jīng)成為臺灣青春片里面(lǐ miàn)最普遍特征的男主設定。女生則(zé)是一張桂綸鎂系的臉孔,整張(zhěng zhāng)臉留白比較多,眉目清淡,眉間距(jù)比較寬,相對比較平淡寡凈的一張(yī zhāng)臉,只有鼻梁高粗直帶來些冷感(lěng gǎn)和叛逆感,這樣一張如靜水如(rú)白紙的臉,確實會讓人想(xiǎng)去撿起一塊石頭砸進去,提一桶墨(mò)潑上去,看看能改變什么。男女主角不是(bú shì)不好,只是最近這種類型的多了(le),給予不了觀眾太多新奇。
個人覺得(jué de)青春片跟其他類電影??有一個非常(fēi cháng)不一樣的地方——選擇一張合適的(de)演員的面孔至關重要。如果在一部青春片(qīng chūn piàn)里,能找到一張能夠描繪、呈現(xiàn)或者(huò zhě)凝聚創(chuàng)作者所有的關于青春信息的(de)臉孔,這種成功壓倒一切?!肚闀??》里那張(zhāng)壓倒一切的面孔是飄揚的白色窗簾(chuāng lián)下的少年柏原崇。當導演找到那張(nà zhāng)臉,當鏡頭對準那張臉的時候(shí hòu),這部青春電影??最成功的那一部分(yī bù fèn)已經(jīng)完成了。所以,侯孝賢才會那么(nà me)執(zhí)著地等待辛樹??芬吧。還有《牯嶺街(jiē)》小四的那張臉,后來《藍色大門》桂綸(guì lún)鎂的那張臉,都是決定影片(yǐng piàn)成敗的關鍵。
走出影院,我還是滿足(mǎn zú)的,雖然眼前的這部影片不盡如人意(jìn rú rén yì),但我腦補出來的那部還可以(kě y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