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也算(suàn)和它緣分不淺。早在去年上海(shàng hǎi)國際電影??節(jié)的時候,我就參加過(guò)它的電影??發(fā)布會。當時它的名字(míng zì)還是《印度藥??神》,劇情簡介不甚明了,大致(dà zhì)是個賣藥??發(fā)家致富的故事,縱使有(yǒu)徐崢主演,寧浩監(jiān)制,但如此劇情、不靠(bù kào)譜的名字以及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導演,總讓(zǒng ràng)人隱約有些擔憂。
發(fā)布會上大家客客氣氣(kè kè qì qì)的套路感更是加深這種印象。流水線(liú shuǐ xiàn)一般地介紹了幾位主演,發(fā)布了(le)一張所謂的概念海報,談了談(tán)拍攝過程中的一些辛酸趣事,大肆(dà sì)夸耀電影??素材和最終成片的剪輯(jiǎn jí)比,以及新導演文牧野拍片時(shí)所謂的強迫癥。總之就像所有的(de)電影??宣傳一樣,充滿了自賣自夸感,臺下(tái xià)的記者當然也是同樣的如坐針氈(rú zuò zhēn zhān)。

但(dàn)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后來都成為(chéng wéi)了這部電影??值得被贊善的地方(dì fāng),尤其是發(fā)布會上所說的15:1的剪輯(jiǎn jí)比,可能也正是電影??遲遲一年之后(zhī hòu)才上映的原因。
除此之外,幾易其名的(de)過程再一次加劇了爛片即視感。據(jù)(jù)徐崢自己說,電影??最初的名字確實(què shí)是《印度藥??神》,只不過朋友之間傳著傳著(chuán zhe)就變成了“印度神藥??”,很快又訛傳(é chuán)成了“印度神油”,以至于很長的一段時間(yī duàn shí jiān)內(nèi),朋友們都在問徐崢:“老徐(lǎo xú)啊,你那個神油弄完了嗎?”
這才(zhè cái)導致電影??改名為《中國藥??神》,然后又(yòu)因為一些原因改為了《我不是藥??神(yào shén)》。而在此之前,電影??甚至還用過更具文藝片(wén yì piàn)氣息的《生命之路》以及《印度藥??商(yào shāng)》兩個名字。雖然在電影??創(chuàng)作的過程(guò chéng)中改名是常見的事,但是如此(rú cǐ)頻繁的多次改名,無疑多少傳達出(chū)創(chuàng)作上的猶豫和不確定性,這讓(ràng)人又平添了幾分擔憂。

就這樣,這部片子在(zài)我個人隱約的印象中一直都(dōu)是:“哦,大概是那種圈錢的國產(chǎn)(guó chǎn)喜劇院線片吧,最好也就是《泰(tài)囧》吧。”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完(wán)電影??之后,所有的質疑都化為煙消云散(yān xiāo yún sàn),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成了,要火!”尤其(yóu qí)是在這么長時間的默認爛片之后(zhī hòu),突然發(fā)現(xiàn)它的好所帶來的(de)驚喜是無法估量的。
第一次觀看《我不是(bú shì)藥??神》是在上影節(jié),上海影城的(de)一號廳。因為不對外售票,千人大廳(dà tīng)滿滿當當?shù)刈鴿M了各路電影??媒體人(rén)、影評人、電影??主創(chuàng)以及其他電影??創(chuàng)作者等(děng),不客氣地說這可能是中國(zhōng guó)電影??觀眾中最挑剔的一群人(rén)了??删退闳绱?,放映結束依舊看(kàn)哭了一大片人,映后的掌聲(zhǎng shēng)經(jīng)久不絕。
這部片子最終所給(gěi)我?guī)淼母袆雍腕@喜,就像是(xiàng shì)多年以前像第一次看到《素媛》《辯護人》一樣(yī yàng),久久不能平復。尤其是一想到大家(dà jiā)即將能夠在國內(nèi)院線的大銀幕(yín mù)上,在這些日常要么是好萊塢大片(dà piàn)要么國產(chǎn)小爛片的大銀幕上(shàng),看到一部如此出色的國產(chǎn)現(xiàn)實主義題材(tí cái)作品,恨不得能夠昭告天下,讓所有人都(dōu)來一起看。
很快,《我不是藥??神》開啟(kāi qǐ)了點映,并且毫無畏懼地開啟全國(quán guó)范圍內(nèi)中的大面積點映。在電影??一片(yī piàn)高歌猛進的口碑和社交網(wǎng)絡上一片(yī piàn)感動之情中,我又默默看了(le)一次。第二次觀影,前半段的笑聲依舊,后半段(hòu bàn duàn)的感動依舊,并沒有因為熟悉劇情(jù qíng)發(fā)展而絲毫減退,反而關注到了(le)更多的細節(jié),驚嘆導演安排的(de)用心良苦,甚至有些鋌而走險。

比如在高價正版(zhèng bǎn)藥??和低價走私藥??的對比之中(zhī zhōng),影片并沒有明示藥??價為何如此之高(zhī gāo),也沒有嘗試真正厘清藥??價高背后(bèi hòu)的原因,即使現(xiàn)實中的我們都(dōu)知道藥??價之高有著其背后必然的(de)原因,比如研究、開發(fā)成本。可以說,電影??在(zài)這里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現(xiàn)實(xiàn shí),反而只是不斷渲染和重復另一個(yí gè)事實,為后來徐崢飾演的角色得以(dé yǐ)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膽英雄埋下(xià)伏筆,博取同情,著實聰明。
還比如王硯輝(wáng yàn huī)所飾演的販售假藥??的商人,也(yě)是本片真正意義上的唯一反派(fǎn pài),卻最終也在面對警察的拷問(kǎo wèn)而抗下了所有的罪狀,頗具江湖(jiāng hú)俠義的感覺。而他所說的那句(nà jù)“這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無疑(wú yí)也成為整部電影??最為振聾發(fā)聵的一句(yī jù)臺詞。
雖然在電影??的故事語境中(zhōng),這句話說起來難免殘酷。但仔細(zǐ xì)思索的話,其實這句話才是真正(zhēn zhèng)的真理。換言之,這也正是整個故事(gù shì)所有的癥結所在——這個世界??所有的問題(wèn tí)無非都是錢的問題。
徐崢飾演(shì yǎn)的藥??販子,他面臨著病危的父親(fù qīn),即將被剝奪撫養(yǎng)權的兒子??,交不起的(de)房租,他是為了錢才鋌而走險販賣(fàn mài)走私藥??;
王傳君飾演的慢粒白血??病病人(bìng rén),沒有錢吃不起高價藥??,走投無路狀告無門,想(xiǎng)吃藥??想自殺,才劍走偏鋒找到(zhǎo dào)了仿制藥??的路子;
譚卓飾演的(de)慢粒白血??病孩子??母親,也正是因為沒有(méi yǒu)錢才無奈地去夜店當脫衣舞女郎(nǚ láng),甚至后來也是因為沒有錢沒有藥??才(yào cái)委身于當時又有錢又有藥??(yào)的徐崢,雖然良心發(fā)現(xiàn)的徐崢并沒有(méi yǒu)接受。

此外,電影??中很難忽視的(de)一點是,所有病人所聚居的地方(dì fāng)都是同樣的臟亂差。垃圾成堆,多人(duō rén)群居,樓道昏暗,甚至惡臭熏天,無比真實(zhēn shí),也是國產(chǎn)電影??中少見的直面城市(chéng shì)居住環(huán)境的骯臟。
毫無疑問,這一切的(de)一切終究都是錢的問題。高價(gāo jià)正版藥??當然能夠救人,不過它只能(zhǐ néng)救有錢的人,花錢買藥??,藥??到病除;至于(zhì yú)沒錢的人,那就只能吃到(dào)砸鍋賣鐵,家徒四壁,最后家破人亡。這就是殘酷的(de)現(xiàn)代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現(xiàn)代啟示錄。
電影??(diàn yǐng)《我不是藥??神》非常聰明的是,讓(ràng)反派說出了這句話,并在最后(zuì hòu)讓良心發(fā)現(xiàn)的徐崢把故事引向了(le)感動的一面,而不是在此不斷(bù duàn)深挖,否則整個故事只會更加殘酷、絕望(jué wàng)。因為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無法(wú fǎ)解決。
不過兩次觀看本片之后,我越發(fā)(yuè fā)肯定這就是那些對中國電影??恨鐵不成鋼(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的觀眾所期待的電影??,這就是(jiù shì)在電影??工業(yè)下所能拍攝出來的最高水準(shuǐ zhǔn)的商業(yè)類型片,這就是在審查(shěn chá)的鐐銬下所能被創(chuàng)作出的國產(chǎn)電影??(guó chǎn diàn yǐng)之光,這就是那種所謂的能夠改變(gǎi biàn)現(xiàn)實的電影??。
雖然從電影??藝術的(de)角度來說,這些商業(yè)類型片可能并(bìng)不算非常合格,甚至會遭到部分深度(shēn dù)影迷的唾棄,認為它們僅僅只是在消費(xiāo fèi)“現(xiàn)實”而已。確實,它們在對電影??藝術(yì shù)的探索上極其匱乏,遠遠比不上那些(nà xiē)流傳影史的大師之作,根本不用提(tí)伯格曼、安東尼奧尼、塔可夫斯基,它甚至(shèn zhì)都比不上畢贛在電影??藝術上所(suǒ)做出的嘗試。

但是,在影史上這類(zhè lèi)電影??勢必也要有一席之地,并且是(shì)極為重要的位置。就像韓國的《素媛(sù yuàn)》,印度的《摔跤吧,爸爸??》,日本的《入殮(rù liàn)師》,美國的《辛德勒的名單》,這些商業(yè)(shāng yè)類型片以電影??這種最大眾、最便捷(biàn jié)的藝術形式,把對一系列復雜社會(shè huì)問題的探討介紹給最廣大的(de)觀眾群體,獲得大量關注,引發(fā)良性討論(tǎo lùn),甚至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比如《素媛》對應的(de)是韓國未成年少女性侵問題,《摔跤(shuāi jiāo)吧,爸爸??》對應的則是印度的(de)性別歧視問題,《入殮師》對應的是日本(rì běn)的老齡化問題,《辛德勒的名單》對應的(de)當然是對二戰(zhàn)的反思。
這每(měi)一部電影??所引發(fā)的思考是巨大(jù dà)的,所能夠影響到的人群也(yě)是無法想象的,它比閱讀一(yī)本書??更容易,也比獲取資料更(gèng)便捷?;蛟S不經(jīng)意間就影響了一個(yí gè)初入世事的少年,就像多年前(qián)第一次看到《辛德勒的名單》的我一樣(yī yàng),至今忘不了燃燒尸體之后漫天落下灰塵(huī chén)的那個鏡頭,也忘不了黑白色調下(xià)的那個紅衣小女孩??,同樣至今也不會(bú huì)忘記戰(zhàn)爭所給人類帶來的災難(zāi nàn)。

而《我不是藥??神》就是這樣的一部(yī bù)電影??。它舉重如輕,輕輕地觸碰到“醫(yī)藥??(yī yào)制度”的法律問題,又在人情冷暖上(shàng)深深地觸動到你;它工整好看,前半段(qián bàn duàn)惹得你哈哈大笑,后半段又讓你(nǐ)泣不成聲;它演技精湛,每一個角色每(měi)一個演員都恰到好處地發(fā)揮;它還(hái)兼具沉甸甸的人文關懷,一面是無法(wú fǎ)撼動的法律體制,一面是有些過錯(guò cuò)的個人,夾在兩者之間的是無數(shù)(wú shù)掙扎在生死一線上的活生生的(de)慢粒白血??病病人,這種對生命的珍惜(zhēn xī)和尊重令人動容。
想起之前我媽突然(tū rán)問我:“電影??有什么好看的,跟(gēn)電視??不是一樣的嗎?”我本想跟(gēn)她說電影??是第七藝術,但一(yī)想到她所能接觸到的電影??,大多(dà duō)跟電視??也沒什么區(qū)別的時候,我(wǒ)覺得無言以對?,F(xiàn)在我可以讓她去(qù)看這部《我不是藥??神》,告訴她這(zhè)才是真正的電影??,是我在(zài)看的電影??,是我在為之(zhī)工作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