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小李吃飯,這哥們(gē men)憋了一肚子委屈:他在公司干(gàn)了 3 年,報表做得比誰都(dōu)細,項目扛得比誰都多(duō),連周末都主動去加班,可上次(shàng cì)部門升職,卻輪給了平時“沒見(méi jiàn)干多少活”的老張。
小李想不通:“我(wǒ)天天實打實拼能力,老張就會跟(gēn)領導嘮嘮嗑、幫同事搭把手,憑(píng)啥他升得快 ? ”
直到我跟他(tā)聊起《曾國藩傳》里的事兒,他才(cái)猛地拍了下大腿??:“原來我輸在(zài)沒學會‘軟著來’ ! ”
其實不止小李,咱們(zán men)很多人都覺得“能力硬 = 能成事(chéng shì)”,可曾國藩這輩子恰恰證明:底層逆襲,拼(pīn)到最后不是比誰更“剛”,而是(ér shì)比誰懂“軟”——不是慫,是順著(shùn zhe)人性來,把“軟勁”變成成事的硬(yìng)本事。
01 年輕時越“硬”,越容易撞得(dé)頭破血??流
曾國藩早年可不是后來的“老狐??貍”,反而(fǎn ér)是個“硬邦邦”的愣頭青:眼里容不得沙子(shā zi),遇事只認“理”,不認“人”,結果把路(lù)越走越窄。
最典型的就是(jiù shì)他跟李元度的事兒。李元度是曾國藩(céng guó fān)的老部下,當年曾國藩在衡陽練(liàn)湘軍,沒人愿意跟著這個“文官帶兵(dài bīng)”的愣子,是李元度帶著自己的(de)隊伍來投奔,陪著他熬過最苦(zuì kǔ)的日子。后來湘軍打九江,李元度一時(yī shí)輕敵吃了敗仗,按說戰(zhàn)友犯錯,該(gāi)幫著扛一扛、教一教,可曾國藩(céng guó fān)倒好,直接寫了封奏折給朝廷(cháo tíng),把李元度罵得狗??血??淋頭,還要求撤(chè)他的職。

這一下就炸了鍋(guō)——湘軍里的老弟兄都覺得曾國藩(céng guó fān)“忘恩負義”:當年你沒人沒槍的時候,人家(rén jiā)李元度跟著你 ; 現(xiàn)在就因為一次敗仗(bài zhàng),你就把人往死里踩(cǎi) ? 連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都勸他(tā):“哥,你這太硬了,會寒了(le)人心?!?
果然,沒過多久,湘軍里好幾個人都(dōu)借故走了,連之前跟他交好(jiāo hǎo)的官員,也不愿再幫他。曾國藩(céng guó fān)后來在日記里寫:“那段時間,連(lián)遞個奏折都沒人愿意幫我潤色(rùn sè),才知道‘硬’字害人?!?
咱們身邊不(bù)也有這樣的人嗎 ? 比如公司(gōng sī)里總有人覺得“我能力強,不用(bù yòng)跟人搞好關系”,結果做項目時,同事(tóng shì)不愿配合,領導不愿站臺,明明活兒干得(dé)不錯,卻總落不著好。就像(xiàng)我之前的一個同事,做 PPT 特別厲害(lì hài),可每次跟團隊對接,都嫌別人(bié rén)“思路笨”,說話夾槍帶棒,最后有個大項目(xiàng mù),領導寧愿找個 PPT 沒那么好但“會(huì)搭班子”的人,也沒找他。
其實(qí shí)人性就是這樣:沒人愿意跟“硬邦邦(yìng bāng bāng)”的人打交道,哪怕你有理,太剛了(le)也會把人推開。曾國藩早年栽(zāi)的跟頭,就是沒懂這個理。
02 后來(hòu lái)越“軟”,路反而越走越寬(kuān)
曾國藩真正開始逆襲,是從他“軟下來(xià lái)”開始的。這里的“軟”,不是放棄原則(yuán zé),而是學會“順著人性來”——知道別人要(yào)什么,也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不(bù)擰著來。
就說他跟左宗棠(zuǒ zōng táng)的事兒。左宗棠比曾國藩小一歲,本事(běn shì)大,脾氣也大,總覺得曾國藩“腦子(nǎo zi)慢”“沒魄力”,到處跟人說曾國藩(céng guó fān)的壞話,有時候甚至當著曾國藩的面(miàn),也毫不客氣地懟他。
換做早年(zǎo nián)的曾國藩,早跟左宗棠吵起來了,可(kě)后來的曾國藩,偏偏“軟”了下來:左宗棠(zuǒ zōng táng)說他不好,他不反駁 ; 左宗棠要(yào)辦糧餉,找他幫忙,他立馬協(xié)調(xié tiáo) ; 甚至后來左宗棠要帶兵去新疆,曾國藩(céng guó fān)還主動上疏給朝廷,說“左宗棠(zuǒ zōng táng)才堪大用,請陛下委以重任”。

左宗棠本來還(hái)想跟曾國藩較勁,結果人家這么“軟(ruǎn)”,他倒不好意思了。后來左宗棠在新疆(xīn jiāng)打仗,曾國藩在江南幫他籌糧籌餉(chóu xiǎng),倆人一南一北,成了晚清的(de)“雙子星”。左宗棠后來跟人說:“曾公待人(dài rén),是真的懂‘讓’,我不如他?!?
曾國藩(céng guó fān)這“軟”,其實是摸透了人性:每個(měi gè)人都好面子,都需要被尊重(zūn zhòng),哪怕對方對你有意見,你先(xiān)退一步,給足對方面子,對方反而會(huì)反過來幫你。
就像我去年做(zuò)一個客戶項目,一開始我總想著(xiǎng zhe)“我方案好,客戶就得聽我(wǒ)的”,每次客戶提修改意見,我都跟(gēn)人掰扯“你這想法不對(duì)”,結果客戶差點跟我們解約。后來我(wǒ)想起曾國藩的“軟”,改了法子:客戶提意見(tí yì jiàn),我先點頭說“您這想法特別好(hǎo),咱們看看怎么結合到方案里”,然后(rán hòu)再慢慢跟他說我的思路(sī lù)。沒想到客戶反而特別配合,最后項目不僅(bù jǐn)成了,還跟我成了朋友(péng yǒu),后來又介紹了新客戶。
你看(kàn),“軟著來”不是沒骨氣,是懂得繞開人性(rén xìng)的“刺”,把阻力變成助力。
03 “軟”的(de)本質,是懂人性、會變通
有人可能(kě néng)會說:“我也想軟,可總(zǒng)覺得拉不下臉,怎么辦 ? ”
其實曾國藩剛開始也(yě)覺得“軟”是“丟面子”,直到他革職在家(zài jiā)讀《莊子》,才想明白:“軟”不是慫(sǒng),是“變通”——知道什么時候該剛,什么時候(shí hòu)該柔,順著人性的規(guī)律來,反而能(néng)做成大事。
比如當年湘軍打南京,曾國荃(céng guó quán) ( 曾國藩弟弟 ) 帶著部隊把南京圍(wéi)了個水泄不通,急著要破城邀功(yāo gōng)??稍鴩獏s給弟弟寫了封信(fēng xìn),讓他“緩一緩”:“南京城大,太平軍還有不少(bù shǎo)兵力,你急著打,萬一久攻不下,朝廷(cháo tíng)會猜忌 ; 而且周邊的清軍也會(huì)眼紅,到時候沒人幫你。不如先把(bǎ)城圍緊,等糧草??斷了,再慢慢(màn màn)打,順便跟周邊的將領多走動(zǒu dòng)走動,給他們點好處,讓他們別(bié)挑事?!?

曾國荃一開始不樂意,覺得哥哥“太(tài)慫”,可后來還是聽了勸:一邊(yī biān)圍城,一邊給周邊的清軍送糧食(liáng shí)、送彈藥??,還跟將領們稱兄道弟。結果(jié guǒ)幾個月后,南京城破,朝廷不僅沒(méi)猜忌,還夸曾國荃“會辦事”,周邊的(de)清軍也沒人說閑話。
曾國藩這“軟”,其實(qí shí)是看透了職場的人性:沒人(rén)愿意看著別人獨吞功勞,也沒人愿意(yuàn yì)跟“吃獨食”的人合作。你適當“讓(ràng)一步”“分點好處”,別人才會愿意幫(bāng)你,你才能走得遠。
咱們普通人(pǔ tōng rén)在職場也一樣:比如你做項目(xiàng mù)拿了獎金,別自己揣著,跟團隊(tuán duì)里幫過你的人分點零食、請頓(qǐng dùn)奶茶 ; 別人跟你提意見,別立馬反駁(fǎn bó),先聽人家說完。這些看似“軟”的(de)小事,其實都是在攢人脈、攢(zǎn)口碑,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xiàn),路(lù)越來越寬。
寫到最后
想起之前看(kàn)《曾國藩傳》,最佩服的不是他平定(píng dìng)太平天國的本事,而是他從“硬邦邦”到(dào)“軟下來”的轉變。他年輕時以為(yǐ wéi)“能力硬就能贏”,后來才明白(míng bái):人性是復雜的,不是你有理,別人(bié rén)就會聽你的 ; 也不是你(nǐ)能力強,別人就會幫你的(de)。
那些能從底層逆襲的人,不是(bú shì)比誰更“剛”,而是比誰更(gèng)懂“軟著來”——懂得尊重別人的面子(miàn zi),懂得給別人留余地,懂得順著人性的(de)規(guī)律辦事。

就像小李,后來聽(tīng)了我的話,不再只埋頭干活,同事(tóng shì)有事兒他主動搭把手,跟領導(lǐng dǎo)匯報時也會說“這個項目多虧(duō kuī)了大家?guī)兔Α?。沒過半年,他就(jiù)升了主管,還成了部門里最(zuì)受歡迎的人。
其實咱們普通人逆襲,不用(bù yòng)跟人拼“誰能力最硬”,只要(zhǐ yào)學會“軟著來”,順著人性走,你會(huì)發(fā)現(xiàn),很多之前走不通的路,慢慢(màn màn)就通了。畢竟,職場不是競技場,不是誰(shuí)拳頭硬誰贏,而是誰懂人性(rén xìng),誰能把人聚到一起,誰就(jiù)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