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評論內容包含劇透,介意慎入)
《好(hǎo)東西》在觀念光譜上,無疑可列入(liè rù)簡中乃至華語影史最進步的作品(zuò pǐn)(當下只有臺灣影視劇可與之并(bìng)置),它在至少兩個層面完全更新(gēng xīn)了國內小妞電影??的范式:一是全片(quán piàn)主要角色中已沒有一個傳統(tǒng)父權(fù quán)形象的男性(eg《出走的決心》中的(de)姜??武)。二是對LGBT角色的正常化呈現(xiàn),無論(wú lùn)作為誤會情節(jié)還是背景路人。簡言之(jiǎn yán zhī),基于性緣的關系只是一種選項,甚至(shèn zhì)是不那么“好”的選項,宋佳火力(huǒ lì)全開的全能媽媽??狀態(tài),如同一種宣告(xuān gào):女性不僅走出父權制的桎梏,也徹底(chè dǐ)走出兩性關系的淵藪,進入一種自主、自(zì)為、自在的領域。女性甚至反客為主,玩味(wán wèi)男性是不是工具(“男人??可好玩了”成為(chéng wéi)兩位女主的思想交鋒),這種先進、近乎(jìn hū)科幻、不乏挑釁的觀念設置,至少在(zài)院線是沒有過的,和楊笠一樣(yī yàng)有種“大膽說出心聲”屬性。在我看(kàn)的點映場,女性觀眾的笑聲超過點映場(diǎn yìng chǎng)的《芭比》,讓人感到一種現(xiàn)場看(kàn)演唱會或看球的狂喜——女性不僅上(shàng)了臺面,而且主控全場,“改造游戲”。(BTW,如果(rú guǒ)你仔細看楊笠的脫口秀,在爭議(zhēng yì)的“普信男”之外,她也說了(le)很多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如果說直(zhí)男始終無法擺脫性的本能誘惑(yòu huò),那女性至少在觀念上,展現(xiàn)出對(duì)自己身體、關系和生活更廣泛、多元(duō yuán)的面向,活出超越“重復苦難敘事(xù shì)”的輕盈。
這種輕盈也建立在操作(cāo zuò)喜劇類型的駕輕就熟,《好東西》的劇作(jù zuò)延續(xù)了《愛??情神話》群戲那種指桑罵槐、短兵相接(duǎn bīng xiāng jiē)的爽利勁,對各種“禁忌”話題明敲暗(míng qiāo àn)打、破除羞恥:月經、濕了脫、打拳(dǎ quán)、舉報、封號、鼓掌和LGBT,這種針砭時弊的辛辣(xīn là),走出馮小剛、開心??麻花之外的當代語言(yǔ yán)喜劇之路。其中最有力量的部分(bù fèn),是把“好”和“直面真實”聯(lián)系起來(qǐ lái),奪回對“好”(也可拆字為“女子(nǚ zǐ)”)的主宰:痛諷假模假式的女權表演,也(yě)不假裝不需要男人??,不假裝去過(qù guò)外國,也不假裝喜歡演出,掃射一切(yī qiè)外部的偽善,也反思自己“為什么不能(bù néng)搞砸”——對種種“好”的揚棄,與女性(nǚ xìng)走出刻板性別角色結合在一起,鑄就一條(yī tiáo)充滿自愛??的自由之路,全片貫徹(guàn chè)的“不要撒謊”,不僅對微觀的家庭教育(jiā tíng jiào yù),也在指向更大的層面:種滿菜(cài)囤滿貨的房間、夜晚路人合唱(hé chàng)《明天會更好》、以及匯報演出的交叉(jiāo chā)蒙太奇,這些場面在銀幕留存了那些(nà xiē)被試圖抹去的記憶,正如家務(jiā wù)擬音暗示的“未被注意”,也正如(zhèng rú)小孩上臺前躲柜子象征的,上臺(shàng tái),不僅是性別觀念,也是政治觀念(guān niàn)的出柜。在當下,這種正視的勇氣(yǒng qì),以及巧妙呈現(xiàn)的智慧,可以說是(shì)進步主義最高水平的show。
然而,在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的Her Story中,影片也處在一種嘲諷與(yǔ)寫實的張力中:過強的戲劇性,使得(shǐ de)部分人物、部分戲碼失真,像在梧桐(wú tóng)區(qū)演繹評論區(qū),尤其是男性角色(jué sè),如果說趙又廷一本正經地說“我以前學習得(dé)不夠”還能算(利用演員特質)諷刺“女權(nǚ quán)表演家”,那兩位“雄競”男性恰好通過(tōng guò)打車相遇,互說“我們占了性別紅利(hóng lì),有原罪”,這種“畫皮”完全失去了現(xiàn)實(xiàn shí)根基(沒有兩個直男之間會這樣(zhè yàng)說話),類似的還有胡醫(yī)生對小葉(xiǎo yè)霸總上身的“愛??我便是”,這些(zhè xiē)片段讓人感到濃烈的嘲諷情緒(qíng xù)遮蔽了現(xiàn)實邏輯,人物在給定的(de)功能里完成諷刺的爽感,更像(xiàng)那些定向投喂的短劇。
更深的(de)問題,是那些在嬉笑怒罵背后預設的(de)東西。比如《好東西》的取景地在(zài)徐匯區(qū)的岳陽路附近,那里租一套(yī tào)帶陽臺的2室1廳可能要1.5萬元(wàn yuán),而2023年上海市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的平均工資(píng jūn gōng zī)還不到1.3萬,全國水平是5000(私營)和(hé)1萬(非私營),事實上,梧桐區(qū)所屬的(de)徐匯黃浦靜安長寧4區(qū),其人口合計(hé jì)占上海市的比例還不到15%,如果考慮(kǎo lǜ)狹義梧桐區(qū)(原法租界)人口更少(shǎo),而全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到宋佳(sòng jiā)月租的十分之一。這樣的數(shù)據(jù)對比給(gěi)了我們更多角度,去思考“宋佳們”得以(dé yǐ)可能的階層條件和社會結構,影片(yǐng piàn)里呈現(xiàn)的看完live走路回家,家門口(jiā mén kǒu)有可以同時買到水果、洋酒和(hé)面包的grocery,以及第一梯隊的公立小學(xiǎo xué)——這種原租界里的生活,從階層(jiē céng)角度看,有多大代表性?會不會是(shì)某種“上海折疊”,某種本土版的“我(wǒ)在上東區(qū)做母親”?
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lái shuō),展現(xiàn)自身的處境同時是犀利與(yǔ)局限所在,邵藝輝的筆下不乏煙火氣(qì)十足的人物,比如周野芒飾演的門衛(wèi)(mén wèi)大叔,但在深紅盡出的此刻,也(yě)會有種圈層的隔膜感,當女權主義(nǚ quán zhǔ yì)升向剝去畫皮、改造游戲的next level,似乎也(yě)劃出一種高語境、高門檻的觀念(guān niàn)租界:她們的“附近”已經沒有一個傳統(tǒng)(chuán tǒng)爹味男性,男性不僅已經友好,還在(zài)爭取“明白”(參見章宇與宋佳和面的戲(xì)),那影片里網絡留言泛濫的惡意(è yì)哪來的呢?現(xiàn)實里的抵制和(hé)翻紅又是如何發(fā)生的呢?另一方面(lìng yì fāng miàn),女性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樣的自由(zì yóu)?直播帶貨是對自由的壓迫嗎(ma)?那些飲食咖啡酒水香煙的消費呢(ne)?現(xiàn)實里的媽媽??真的敢得罪小孩(xiǎo hái)的老師?????嗎?這些東西,就是被影片(yǐng piàn)戲謔的口頭禪“結構性問題”,which并沒有那么(nà me)容易一筆勾銷。一部鞭辟入里擊中時代情緒的(de)電影??,必然也會經受對其“社會性(shè huì xìng)”的考察,對階層的選擇性視角,就(jiù)可能會帶來一種對現(xiàn)實的微妙(wēi miào)扭曲。當然可以說,自由多元開放也(yě)是真實存在的,就像萬圣節(jié)活動(huó dòng),但假如我們承認女權主義從個人到(dào)政治的普世性,假如我們希望進步價值(jià zhí)能夠實現(xiàn)當下的啟蒙,假如我們從(cóng)20世紀能吸取什么教訓,那這樣的(de)問題總會如影隨形:好的東西,在何種(hé zhǒng)層面上能被接受?在何種條件下能(xià néng)實現(xiàn)?對好東西的追求,會不會(bú huì)導向壞的未來?
現(xiàn)實還體現(xiàn)在(zài)都市影像的塑造,全片浸淫在亮麗(liàng lì)的梧桐區(qū)老房街景,雖然也有(yǒu)地鐵、學校和PSA這樣的地標,但更(gèng)重要的是小店、公寓、洗衣房、餐館、酒吧(jiǔ bā)、Live House這樣的室內景觀。精致,卻也偏頗(piān pǒ)。有保持身材的色拉,沒有外賣員,有(yǒu)平衡車,沒有共享單車,有垃圾箱,沒有(méi yǒu)環(huán)衛(wèi)工人,有樹??葉漏出的暖光,沒有(méi yǒu)道路施工的痕跡。這些沒有的東西(dōng xī),恰恰是你身處這座城市無法避開(bì kāi)的,對比伍迪艾倫《安妮霍爾》的排隊(pái duì)人群,或者《股瘋》里的市井生活,本片(běn piàn)的情境顯得更為空洞,以結尾為例(wèi lì),在MV式的閃回段落后,母女二人(èr rén)坐在陽臺,說出“我出生那年你的(de)理想”,這種美好仍然是戲劇性的對白(duì bái)驅動的,影像上綠樹??柔光,全景切(qiè)到近景,仍是符合精致的視覺(shì jué)慣例,和綠箭廣告并無質的區(qū)別(qū bié)。作為對比,可以舉《獨立時代》的結尾(jié wěi),一個開門的近景,一種變幻的、微小(wēi xiǎo)的奇跡,讓影像從戲劇的窠臼(kē jiù)中,進入一種無為而治的境界?!擞^念(guān niàn),我們也期待作者在藝術上的(de)精進。
注:個人評分為7分(滿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