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要被《長安的荔枝》第四集中(jí zhōng)的對話笑死。
李善德打死也想不到(xiǎng bú dào),他的話還能這樣被理解。
李善(lǐ shàn)德本想用荔枝展示一下自己的(de)專業(yè)素養(yǎng),結(jié)果,趙辛民卻聽出了(le)“潛伏信號”。
然后,朝廷認證的荔枝使(shǐ),變成何刺史和趙辛民眼中的間諜???(jiàn dié)。

且看趙辛民和鄭平安的談話(tán huà)。
趙辛民:你說,讓我細品那荔枝(lì zhī)使的話,他說,荔枝易腐,離枝三日(sān rì)即壞,這是含沙射影。 李善德(閃回):這是強調(diào)運(yùn)荔枝的難處。我得讓他們知道(zhī dào)啊,我,我懂荔枝的悟性。 趙辛民(zhào xīn mín):他分明是在說。我們在嶺南(lǐng nán),趁著天高皇帝遠,在大肆腐敗。 趙辛民:下句更(gèng)有深意。他說圣人,為何偏偏惦記(diàn jì)嶺南這口。因為圣人惦記嶺南。 他一個(yí gè)荔枝使敢拿圣人來壓我,意思是(shì)我們勾結(jié)右相沒用,右相上面還有圣人(shèng rén)。他還說,這次要么得償所愿,要么(yào me)以身殉職。 趙辛民:說明他來嶺南,已經(jīng)做好了(le)必死的決心。想用腦袋,來試探(shì tàn),咱們的反心啊。 李善德(閃回):這句啊(a),是軟硬兼施的。我得強調(diào),我現(xiàn)在(xiàn zài)是背水一戰(zhàn),沒有退路了,不成功,便成仁(biàn chéng rén)。

李善德本想用荔枝容易壞的(de)細節(jié),彰顯專業(yè)素養(yǎng)。沒想到,趙辛民將其(qí)解讀為權(quán)力腐化。
不能笑話趙辛民過度(guò dù)解讀,因為我們中國盛行高語境文化(wén huà),話中有話,幾乎是國民的集體潛意識。
在(zài)美國人還在“pardon”,“what do you mean”時,我們早就習慣(xí guàn)了弦外之音的表達習慣。
這種能力,不是(bú shì)個人天賦,而是文化熏陶的結(jié)果。
在(zài)《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一書??中,霍爾提出低語境文化(wén huà)和高語境文化概念。其中低語境(yǔ jìng)文化的特征是,只看字面意思(yì si),就能懂得。高語境文化的特征(tè zhēng)是,說話不說透,要通過背景(bèi jǐng),關(guān)系和語氣來傳遞信息。
中國、日本等(děng)都是高語境文化的代表國家(guó jiā)。
中國人常說聽話要聽音,意思就是說(jiù shì shuō),不要只看字面意思,要通過語境(yǔ jìng)來揣摩理解。

比如,在我們國家,見面(jiàn miàn)打招呼問“吃了嗎”,這句話本身(běn shēn)就是一種客套寒暄,不是真的關(guān)心你(nǐ)有沒有吃,能不能請你吃飯。即便(jí biàn)中國人直接說“改天一起吃個飯(fàn)”,沒有具體時間和地點,都是客套(kè tào)一下。
思維發(fā)散一下,我們的高語境(yǔ jìng)文化特征,不光體現(xiàn)在場面話,連影視劇(yǐng shì jù)也是如此。中國影視劇有個常見的(de)劇作手法,用“我不愛??你”來(lái)拍“我愛??你”。
這種反說為真的表達,在(zài)國產(chǎn)影視劇里屢見不鮮。
比如,《一代宗師》中,宮二(gōng èr)最后一次見葉問,從來不涂口紅的(de)她,也涂了口紅,嘴上說告別(gào bié),其實是告白。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wèi shén me)中國人喜歡這樣子?
簡單講,中國(zhōng guó)長期以來都是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的(de)等級社會,尊重和面子是溝通的(de)核心。比如被罷官,叫賜閑,叫(jiào)致仕,叫榮退,叫卸甲歸田。幾千年來,靠(kào)禮儀治國的封建王朝,養(yǎng)成了一種隱晦(yǐn huì)的表達習慣。
以宮二的身份,她(tā)向葉問告白,不會卑微求愛?? ,始終保持儀態(tài)(yí tài)。
說到底,要了解真實含義,不要只看(kàn)字面意思,至今仍是我們國人的(de)肌肉記憶。比如,網(wǎng)友常用的奇葩,臥龍(wò lóng)鳳雛原是褒義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罵人(mà rén)的話了。

有趣的是,盡管高語境(yǔ jìng)文化是我們的傳統(tǒng),但我們國家(guó jiā)依舊有很多低語境的人。比如(bǐ rú),在網(wǎng)上一直被吐槽的直(zhí)男。他們就像分不清口紅色號(hào)一樣分不清女生說的“我沒事”的(de)真正含義是“如果你不快點自我檢討(zì wǒ jiǎn tǎo)你的問題在哪里并且向我(wǒ)道歉否則你的麻煩就大了(le)”。
像《長安的荔枝》中的趙辛民,是(shì)高語境文化的一流選手。他的(de)這個技能,足以讓他在官場如魚??得水(rú yú dé shuǐ)。然而,他沒想到,自己面對的李善德并(bìng)不是一個應對高語境文化的高手(gāo shǒu)。
所以第一集里,李善德成為荔枝使,一方面(yì fāng miàn)是被領導套路了,另一方面也是(shì)他不太會玩“潛臺詞”這套。

且看第一集(dì yī jí),上林署劉署令和李善德的談話。你(nǐ)看他開口的語氣,就知道這(zhè)人不是來商量,是來設局的(de):
良元啊,你今天可真是交上好運(hǎo yùn)了。有樁差事,到了咱們上林署,大家(dà jiā)一致推薦你,我看我還略有(lüè yǒu)擔心,聽你這么一說啊。這個事兒(shì ér)就是為你準備的呀。 李善德:什(shén),什么差事。 劉署令:也不是什么大事(dà shì)。內(nèi)廷要采辦~荔枝~ 李善德:~煎 劉署令(lìng):此事非得老李勾當不可呀。
劉署令(lìng)說“荔枝”二字故意拖長音,就等(děng)著李善德調(diào)用自己的常識跳坑。
李善德(lǐ shàn dé)知道把五千里外的嶺南荔枝送到(sòng dào)長安并且要求保鮮,這事兒只有瘋子(fēng zi)敢想,傻子敢做。
他很自然(zì rán)地認為采購的是荔枝煎。

于是(yú shì),唐代職場第一大怨種,打工牛??馬背鍋(guō)狀元李善德閃亮登場。
說到底,李善德太相信(xiāng xìn)習得的常識,低估了圣人的荒謬(huāng miù)。
他用的是科學腦,然而,他面對(miàn duì)的是官場局。
《長安的荔枝》,讓(ràng)人看到等級社會的荒誕政治。
乍一看(zhà yī kàn),《長安的荔枝》是一部唐代牛??馬送(sòng)快遞的輕喜劇,事實上它更像是一部(yī bù)古代職場生存手冊。它拍的是(shì)長安的荔枝,說的是普通人的(de)命。
笑點背后——是被“帝王將相家譜”忽視(hū shì)的普通人的沉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