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原作,所以對原作MV般的剪輯(jiǎn jí)不好說什么(的確感受到了一些(yī xiē)情節(jié)上不自然的跳躍,但巨幕版(jù mù bǎn)的視覺體驗真的相當可以)。也是因為(shì yīn wèi)沒看過原作,就可以沒有預設,離題(lí tí)的聊聊感受:
華麗的畫風用在(zài)這樣的題材上(法國、巴黎、凡爾賽),第一(dì yī)反應想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此后歐洲(ōu zhōu)/巴黎便在日本人心中成為“人生(rén shēng)必去的理想國度”(沒有之一)。這是一種(yī zhǒng)對異國浪漫化的想象,和當年(dāng nián)中國風里所體現(xiàn)的西人對“華夏(huá xià)”的美化,如出一轍。
1972年開始連載的漫畫(màn huà),《凡爾賽玫瑰》是少女漫畫的奠基之一(zhī yī)卻在某種程度上(或者說可以)是“反(fǎn)少女漫畫”的?!皭??情是女人??的本質(zhì)(běn zhì)”——這就是少女漫畫,然而想要成為戰(zhàn)神(zhàn shén)之子、與出生決裂、加入為人民革命(gé mìng)的奧斯卡,那可是和同期的《尼羅河(ní luó hé)女兒??》不能一概而論的了。雙女主的設定(shè dìng),不禁讓人想到失澤愛??的《NANA》,都在(zài)追求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的路上(lù shàng)做了不同的抉擇(當然《NANA》是完全(wán quán)清晰和有意識的在表達這層涵義(hán yì),畫風也完全不同/??—— 我對失澤愛??是(shì)有濾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