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收到一本書??,是一本叫做(jiào zuò)「デフ?ヴォイス」的日本懸疑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coda(聽障家庭(jiā tíng)子女)群體相關(guān)的案件,有關(guān)手語,有關(guān)(yǒu guān)聽障人群,也有關(guān)于聽障人群家中(jiā zhōng)健聽者的生存困境。

我總覺得(jué de),這種作品應(yīng)當更多地存在,之前稍微搜集(sōu jí)了一下數(shù)據(jù),中國是全球聽障人群(rén qún)最多的國家,約有2800萬聽障人士(這(zhè)還不包括3-4000萬的老年弱聽(tīng)人群),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對這類人(lèi rén)的關(guān)注極少,《獨一無二》以聾啞家庭中(zhōng)的健聽者切入聽障人群的世界??(shì jiè),這種注視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更讓人(gèng ràng rén)驚喜的是,《獨一無二》雖然聚焦于聽障(tīng zhàng)家庭,卻并未一味地渲染苦難敘事(xù shì),而是以平視的鏡頭去捕捉這個(zhè ge)特殊家庭所有的苦辣酸甜。

我的姥姥(lǎo lao)算是一個弱聽者,大概七八年前她(tā)的聽力就逐漸下降,當時家里給(gěi)她買了耳??蝸,但她嫌麻煩(má fán)最后也很少佩戴,這些年來一個明顯的(de)感覺就是姥姥說話少了,別人必須(bì xū)很大聲音在她耳??邊說話她才能(cái néng)聽到一點,這樣的交流方式無疑讓(ràng)她慢慢喪失了溝通的渴望,有時(yǒu shí)自說自話,更多就是減少溝通。
因而當(dāng)《獨一無二》電影??中的這個聽障一家出現(xiàn)(chū xiàn)后,我便能理解他們對于更(gèng)多接觸社會的恐懼和對報團(bào tuán)取暖的選擇,手語是他們相互聯(lián)結(jié)(lián jié)的橋梁,外面的世界??,他們并不(bù)理解,他們也并不被理解。誤解(wù jiě),矛盾,沖突時時發(fā)生,而作為聽障人士(rén shì)的他們,也往往在這些爭斗中(zhōng)處于下風。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有時候會(huì)覺得某個聽障人士“很自卑”,“很古怪(gǔ guài)”,因為他們從小長大的生活經(jīng)歷遭受(zāo shòu)了無盡的屈辱與白眼,你自然(zì rán)不能期待他們擁有比常人更為健全(jiàn quán)的情緒。
而社會需要做的絕不(jué bù)是只是投以憐憫的目光,而是應(yīng)當(yīng dāng)健全并普及針對聽障者的配套(pèi tào)設(shè)施。
影片中我們看到蔣勤勤飾演的(de)母親在家長會上通過手機的實時(shí shí)轉(zhuǎn)文字軟件便可以聽取長篇大論,手機軟件(shǒu jī ruǎn jiàn)的便達無疑減小了翻譯成本(chéng běn),而在訴訟場景中,也有專門(zhuān mén)的手語翻譯員的存在,這些細節(jié)正是(zhèng shì)時代發(fā)展之下,聽障人士生活便利性改善(gǎi shàn)的一些小小佐證,當然,我們希望這樣(zhè yàng)的便捷能多一點,再多一點。

“家”的(de)概念在《獨一無二》中反復出現(xiàn),章宇飾演(shì yǎn)的喻志成叔叔,和張婧儀飾演的(de)喻言,兩代人都成為了家庭中(zhōng)獨一無二的健聽者。

在中國,聽障家庭(jiā tíng)養(yǎng)育的子女中有大半是聽覺正常(zhèng cháng)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成為家庭與(yǔ)外界溝通的橋梁,也就是電影??中(zhōng)提到的“翻譯器”,“傳話筒”,而這些健聽(jiàn tīng)子女們,他們被家庭所依賴,又(yòu)需要有著自己的生活,這便是電影??(diàn yǐng)的另一重關(guān)注視點。
聽障家庭對健(duì jiàn)聽子女依賴導致的代際損害,已經(jīng)(yǐ jīng)印證在了上一代的喻志成(zhì chéng)身上,作為家族中唯一的健聽(tīng)人,他感覺自己一輩子被捆綁在(zài)了這個聽障家庭中,而他的(de)存在與感受又不被重視,這(zhè)也引發(fā)了電影??里分房這一核心(hé xīn)沖突。
至于喻言這個新一代的健聽者(tīng zhě),她從小便自覺承擔起維系家庭(jiā tíng)與外界溝通的責任,然而隨著個人(gè rén)意識的成長,她也不可避免地要面臨(miàn lín)家庭責任與自我實現(xiàn)的矛盾,影片中喻言(zhōng yù yán)多次游移在家庭與夢想之間,幸而(xìng ér)最終她在家庭的鼓勵下踏上(tà shàng)了追夢的列車。
這樣的結(jié)局無疑(wú yí)是美好且理想化的,在現(xiàn)實中(zhōng),諸多聽障家庭里的健聽子女(zǐ nǚ),因為他們成長的環(huán)境和因而習得(xí dé)的技能,往往都會選擇聽障群體(qún tǐ)相關(guān)的職業(yè),比如手語教師,康復師(shī)等。
職業(yè)的選擇并無對錯之分(zhī fēn),電影??所想要呈現(xiàn)的,是在聽障(tīng zhàng)群體之外,社會同樣需要給予這些健聽(jiàn tīng)子女足夠多的重視與選擇,他們(tā men)可以選擇為了更多聽障人士的福祉(fú zhǐ)而努力??,同樣可以為了自己的幸福(xìng fú)邁步追求。

《獨一無二》用本土化,接地氣的(de)口吻??,為我們展開了聽障人士與(yǔ)健聽群體生活的一角圖景,讓(ràng)我們聽到了這些平日不曾發(fā)聲群體(qún tǐ)的聲音。
希望這樣題材的作品能(néng)再多一點,更多社會的關(guān)注,更(gèng)完善的配套設(shè)施與政策,或許可以(kě yǐ)讓這些健聽子女們,走出比父輩(fù bèi)更為輕盈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