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朵的死,早有伏筆。
第三集,麥朵告訴(gào sù)馬克,自己能和鷹隼共享視野,這樣(zhè yàng)就不會被丑八怪偷襲了。

第四集,麥朵(mài duǒ)真被丑八怪偷襲了。
第三集中,麥朵(mài duǒ)開啟戰(zhàn)斗模式后,有個目瘤的特寫鏡頭(tè xiě jìng tóu)。
在麥朵被偷襲后,類似的場景(chǎng jǐng)再次出現。
這一次,目瘤不見了!

麥朵用(yòng)槍刺穿噬極獸的頭部,以為勝利已(yǐ)定。
她沒想到,有一只目瘤讓噬(shì)極獸復活,并給她致命一擊。
真正(zhēn zhèng)殺死麥朵的,不只是噬極獸,而是她(tā)對查蓋的萬死不辭。
如果她沒有破歸元(pò guī yuán),雙方就不會和噬極獸正面對戰(zhàn)(duì zhàn)。

我覺得麥朵之死是妙筆,它(tā)能讓我們覺察到龍骨村的另一面(lìng yí miàn)。
一、龍骨村的另一面
龍骨村有一種(yī zhǒng)世外桃源的美。
有光有水有土地,有(yǒu)科技加持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

有元氣滿滿的(mǎn mǎn de)老年人,運動如同雜技表演。

有踢球的孩童(hái tóng),讀書??的學生?????,豐富多彩的文娛產品,這些(zhè xiē)都讓龍骨村洋溢著世外桃源的流光溢彩(liú guāng yì cǎi)。

和等級分明,強調工具理性的燈塔相比(xiāng bǐ),龍骨村憑借平等包容,以人為本的生活(shēng huó)環(huán)境,有了更加動人的氛圍。
可以(kě yǐ)說,《禮記》有對大同世界??的美好想象(xiǎng xiàng),《靈籠2》在第一、二集將其具象化了(le)。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bù dú)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yòu yǒu)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nán yǒu fēn),女有歸......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luàn zéi)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dà tóng)”。
然而,麥朵的死在暗示我們,這個(zhè ge)世外桃源非常脆弱。
第五集,麥朵的源質歸藏(guī cáng)儀式上,麥朵的哥哥海桑想要殺掉(shā diào)馬克。
看似兄妹情深,其實是“我心情(xīn qíng)糟糕要拉世界??陪葬”的瘋狂之(zhī)舉。
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白老板說(shuō)過,馬克是抗衡瑪娜生態(tài)的關鍵(guān jiàn),他是人類的希望。
白老板也(yě)提醒麥朵父親,用震缽器可以取出麥朵的(de)生命源質,一旦失敗,拿不到麥朵的(de)生命源質,馬克也會成為陪葬品。
哪怕(nǎ pà)風險大于收益,麥朵家人也要賭(dǔ)一把。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dú yī wú èr)的,這是馬克的價值觀。
然而,每個人(rén)對世界??的貢獻值不一樣,這(zhè)也是事實。
然而,重情重義是龍骨(lóng gǔ)村的綱常倫理。為了情義,白老板(lǎo bǎn)也要放棄權衡利弊。
看似世外桃源,龍骨村(cūn)的生活并不幸福。
在第三集,大難不死(dà nàn bù sǐ)的姜??雅對山石灰說,“真不明白(míng bái)那些大人要把我們生下來,也(yě)不問問我們愿不愿意?!?

山石灰應該是(shì)村里面最幸福的小孩了吧(ba)。
因為很多小孩,都不能像他一樣(yī yàng),有父母雙全的幸運。
其實,我們在第一集(dì yī jí)也能感受到龍骨村人口比例的(de)失調,主要人群是老年人和孩童,中(zhōng)壯年非常少。
因為中壯年人都為村子(cūn zi)犧牲了。
麥朵之死,證明龍骨村(cūn)重情重義的天然缺陷,他們沒有做好(zuò hǎo)保護馬克的準備。另一方面,龍骨村的(de)幸福指數經不起細看。
如果你還不能(bù néng)感受到龍骨村有邪惡一面的話,那(nà)我可以再分享幾個細節(jié)。
比如說,第一集(dì yī jí),激活潛能實驗失敗后,碎星給白(bái)月魁打電話。
碎星:老板,激活失敗,設備(shè bèi)也報廢了。 白老板:他的身體(shēn tǐ)系統(tǒng)比我們復雜得多,再想想(xiǎng xiǎng)辦法吧。你帶幾個人去趟生態(tài)(shēng tài)基地那些原件回來,把設備修好。 碎星(suì xīng):明白。至于馬克,我們還是用老辦法吧(ba)? ...... 碎星:那我先去準備。
這個老辦法(lǎo bàn fǎ),莫非是工具化試錯,失敗即棄?

白老板(lǎo bǎn)隱藏了太多秘密。
證據是,馬克(mǎ kè)在給白老板說實驗時大腦(dà nǎo)涌現大量未曾經歷的畫面,有一名(yī míng)像白老板的女子,白老板有意(yǒu yì)打斷馬克的回憶。
村民說龍骨村(cūn)的人都是白老板帶大的(de),馬克也出現在畫面中,也在(zài)暗示馬克也是被白老板帶大(dài dà)的。
白老板究竟在隱藏什么信息(xìn xī)?

重刷靈籠,我越覺得龍骨村詭異。
比如(bǐ rú),夏天來會隱瞞老伴提取生命源質后(hòu)的情況。再比如,幼小的山石灰(shí huī)是龍骨村調試次數最多的人(rén)。

許多人以為《靈籠》的對立面是“溫情(wēn qíng)龍骨村”對抗“冷血??燈塔”,但在重刷(zhòng shuā)第一集后,我突然意識到,這種二元(èr yuán)對立其實是誤導——
因為燈塔,也在(zài)變化 。
二、燈塔的閃光點
或許,很多人(rén)不理解燈塔也會有閃光點。
燈塔(dēng tǎ)施行三大生存法則,等級法則,基因優(yōu)化(yōu huà),取締家庭關系。燈塔用最現代的(de)手段,對“人”概念進行再定義。在(zài)燈塔,人的命運在出生前就(jiù)被注定了,上層人是上民,下(xià)等人是塵民。
這是更加惡臭的(de)社會達爾文主義。
第一季,確實把燈塔拍成(chéng)空中牢獄的存在——有細節(jié)證明,燈塔(dēng tǎ)的前身本就是空中監(jiān)獄。
在燈塔(dēng tǎ) ,工具理性是最大的公理——人在燈塔(dēng tǎ),不是目的,而是被利用的手段。

劇情(jù qíng)進展到第二季,我們會發(fā)現燈塔的(de)改變。
那個變聲的查爾斯,有了改革派(gǎi gé pài)的氣質,他重用塵民4068(即隨影),悄然(qiǎo rán)改變燈塔。
這種改變是逼不得已,還是計劃(jì huà)之內,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燈塔(dēng tǎ)變了。
4068變成隨影,塵民上位的通道(tōng dào)被打開。
荷光者說隨影身上是劣等(liè děng)基因,獵荒者西恩耍刀示威,表示不滿。此外(cǐ wài),隨影身旁的新面孔獵荒者,大概率是(shì)塵民出身。
前任城主摩根消耗大量(dà liàng)醫(yī)療資源,卻沒有被“遠行”。
光影會(huì)的祈福官沒有補齊牙齒,祈福時(shí)口齒不清,可見光影會已經被邊緣化。

這些變化(biàn huà)指向一個事實,燈塔捍衛(wèi)的三大生存(shēng cún)法則,正在一條條崩塌。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zhǐ chū),現代理性可分兩種,工具理性(講手段(shǒu duàn))和價值理性(守信念)。
燈塔是工具理性(gōng jù lǐ xìng)的極致體現,高效、冷酷、等級森嚴。
而龍骨(lóng gǔ)村,則是價值理性的化身:重情(zhòng qíng)重義,相信人性,但隨時會因為道德(dào dé)崩塌。
究竟誰才是更好的理性(lǐ xìng)?
都不是。
真正成熟的理性,是二者(èr zhě)的結合——既知道怎么做事,又清楚(qīng chǔ)為何而做。
龍骨村與燈塔,并非(bìng fēi)“好與壞”的二元對立,而是兩種(liǎng zhǒng)極端理性在末世掙扎的兩面。他們(tā men)都曾為了生存選擇“必要之惡”。
我們(wǒ men)很容易看到燈塔的陰暗面,卻容易(róng yì)被龍骨村迷惑了雙眼。
然而,前(qián)六集的劇情已經在暗示,龍骨村(cūn)也有見不得光的一面。第一集(dì yī jí)的對話中還提到,龍骨村還有(hái yǒu)個神秘的長老會,似乎掌控著更(gèng)大的話語權。

第一集中提到,馬克的(de)細胞結構有植物??細胞壁,能進行光合作用(guāng hé zuò yòng)。第六集則打了明牌??,瑪娜巨人作為(zuò wéi)瑪娜生態(tài)的核心意識體,與馬克(mǎ kè)共享相同的起源母體。

馬克真的是(shì)抗衡瑪娜生態(tài)的關鍵!
白老板和(hé)查爾斯各自代表的文明形態(tài),不是正邪(zhèng xié)對立,兩個應該彼此借鑒,積極融合,才能(cái néng)產生強大的力量。
馬克能成為兩者(liǎng zhě)的聯絡人?
畢竟馬克做過燈塔獵荒者指揮官(zhǐ huī guān),現在也被龍骨村接納?;蛟S,馬克(mǎ kè)正是打通理性和情感的橋梁。第一(dì yī)集中給馬克的介紹是嵌合體,是(shì)噬極獸和人類的嵌合,也能(néng)理解為理性和情感的嵌合?

麥朵(mài duǒ)之死,是價值理性走到極致(jí zhì)后的自我吞噬;查爾斯的妥協,是(shì)工具理性脫離冷漠后的人性回歸。
所以(suǒ yǐ),《靈籠》真正想傳達的,不是善惡對抗(duì kàng),而是一個文明的命題,而是要將(jiāng)理性和情感和平共處,要彼此理解,放棄(fàng qì)偏見,才是走出末世的真正出路(chū lù)。
也因此,我更能理解《靈籠》片頭(piàn tóu)字幕的深意:
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hé)挑戰(zhàn),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都應拋棄(pāo qì)偏見團結起來,在時間的長河中砥礪(dǐ lì)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