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維特拍了一部類似于希區(qū)柯克《后窗(hòu chuāng)》的故事,只不過映射觀眾的主角從(cóng)一個瘸腿的男性變成了兩個活潑(huó pō)浪漫的女性,觀影體驗也從男性(nán xìng)欲望的投射轉變成超現實的夢境。在(zài)影片開頭一度出現類似《迷魂記》的(de)追逐片段,只不過追逐者的性別從(cóng)男追女調換成了女追女,這個(zhè ge)片段令人困惑的是:朱莉為什么不直接(zhí jiē)把塞琳遺落的東西還給她?反而(fǎn ér)與她玩起了貓和老鼠的游戲(yóu xì),她們難道在之前就認識嗎?在(zài)曖昧、輕佻的眼神與舉止中,似乎(sì hū)有一根神秘的線將兩個陌生(mò shēng)的心靈牽引。影片直到結尾才給出(gěi chū)了解釋:即追逐本身就是一場夢(mèng),追逐的那個人曾在自己夢中(mèng zhōng)出現。在《迷魂記》里,偵探追逐美麗(měi lì)的女人??也是一場夢,但是是(shì)帶有男性欲望的夢。而《出航記(jì)》里的追逐卻是奇幻的,帶有孩童(hái tóng)似的天真和浪漫,是兩個相信冥冥之中(míng míng zhī zhōng)緣分的人的相遇。
拋開”女性主義”這(zhè)類意識形態(tài)的解讀,電影??本身的形式(xíng shì)也讓人著迷。一開始是紀錄片(jì lù piàn)式風格,和煦柔美的陽光灑落在(zài)規(guī)整、精巧的法式街道和花園時(shí),一度讓人以為是侯麥電影??的(de)錯覺。朱莉進入鬼屋之后,開始頻繁出現(chū xiàn)跳切,這種跳切和普通的閃回片段(piàn duàn)不同的是,它從內容上展示(zhǎn shì)了朱莉腦海中有關鬼屋的恍惚回憶(huí yì),但在效果上卻給觀眾帶來(dài lái)陌生化的體驗。如同在戈達爾和瓦爾達(wǎ ěr dá)的電影??所見的,跳切做到了布萊希特(bù lái xī tè)的“間離效果”,在滿足觀眾窺視(kuī shì)欲的情節(jié),突然插入跳切鏡頭,從而(cóng ér)使觀眾以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fāng shì)去觀看電影??,甚至提醒觀眾:這是(shì)在看電影???!冻龊接洝吠ㄟ^間離(lí)效應,打破了觀眾“入迷”的觀劇體驗(tǐ yàn),顛覆了傳統(tǒng)的觀演關系,直指“舞臺劇(wǔ tái jù)”的夸張假象。影片有兩處“舞臺”段落(duàn luò)是典型的例子。一處是在塞琳(sāi lín)去會見朱莉的男友,他們在一個(yí gè)圓形的亭臺上舞蹈(亭臺可以看作(kàn zuò)是一個露天的舞臺),用戲劇式(shì)的腔調說著過往的回憶,臺詞(tái cí)看似浪漫,實際上浮夸空洞,里維特在這里(zhè lǐ)用了深焦鏡頭拍下兩人舞蹈時(shí)的后景,那里有許多的路人(rén)在觀看亭臺上的表演,通過路人(lù rén)的表情很明顯能看出他們并(bìng)不是群眾演員,而是真實的路人,孩子??(hái zi)們甚至直接盯著鏡頭看。鏡頭(jìng tóu)前后景造成極大的張力,從而以(yǐ)一種荒謬的喜劇感揭示出這場(zhè chǎng)看似浪漫的愛??情舞臺劇的本質——虛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與無病呻吟的表演。即前景是電影??(diàn yǐng)里的表演,后景的路人告訴(gào sù)我們觀眾,“這只是一場表演”。最后塞琳(sāi lín)扒下了男友的褲子,更是戳破(chuō pò)了男女浪漫愛??情的“謊言”。第二處是魔術(mó shù)表演,塞琳在舞臺上的具有明顯(míng xiǎn)色情意味的制服以及挑逗性的手勢(shǒu shì),勾起了臺下男性觀眾的欲望,但是(dàn shì)里維特在這里給我們建立的視點(shì diǎn)卻是來自朱莉,同時,在主客觀視角的(de)切換間,里維特頻繁地使用跳切,來(lái)打破男性的“窺視欲”,使這場色情(sè qíng)演出的觀感體驗支離破碎。
可見,在兩人(liǎng rén)進入鬼屋之前,塞琳和朱莉在臺上(tái shàng)一直都是作為被窺視的對象(duì xiàng)存在(朱莉后來代替塞琳上臺表演),兩人(liǎng rén)都是被動地扮演男人??們所(suǒ)欲望的角色,所以朱莉才會沖(chōng)臺下大喊:“你們都是偷窺狂。”。在進入(jìn rù)鬼屋之后,她們又穿上了制服(zhì fú),開始扮演護士角色,卻發(fā)現這樣無法(wú fǎ)拯救小女孩??,于是她們干脆放棄“表演”,而是(ér shì)即興地在鬼屋這個舞臺上“舞蹈(wǔ dǎo)”。
鬼屋里的一男三女,除了小女孩??的(de)表演比較自然之外,另外三人的舉手(jǔ shǒu)抬足之間都流露出一種夸張的造作(zào zuò),很明顯看出來是在演戲。一(yī)開始塞琳和朱莉也是這樣,有著(yǒu zhe)僵硬的姿勢和表情,護士這個角色(jué sè)更是象征著一種從屬性。到了影片(yǐng piàn)結尾,那一男兩女直接上了妝,厚厚的(hòu hòu de)脂粉如同鬼魂,三人一如既往地搬演那些(nà xiē)枯燥,夸張的情節(jié),而最后塞琳和(hé)朱莉的到來卻給這場“舞臺劇”增添(zēng tiān)了活力,她們在三人舞蹈的時候(shí hòu)換了歌曲,還用各種道具戲弄(xì nòng)三個人。其實這揭示了里維特對于(duì yú)程式性戲劇表演的厭倦,對即興(jí xìng)表演的偏好,以及對情節(jié)夸張的(de)舞臺劇的反感,強調了對電影??真實感(zhēn shí gǎn)的追求。
《出航記》的結構也耐人尋味(nài rén xún wèi),首先是戲中戲的嵌套,其次是夢(mèng)中夢的交織。影片結尾,塞琳從(cóng)長椅上驚醒,暗示之前的一切是(shì)一場夢,然而隨后朱莉的出現卻(què)又將情節(jié)拉回到影片開頭,暗示(àn shì)這不僅是塞琳的夢也是(shì)朱莉的夢,影片的結構也從(cóng)線性的敘事轉變成一個圓環(huán),一場輪回(lún huí),這給兩人的相遇增添了神秘(shén mì)的宿命感,給了觀眾很大的(de)聯想空間.我個人猜測,導演是想(xiǎng)表達影片從開始就是一場夢,就(jiù)像觀眾反復看一部電影??一樣,只是(zhǐ shì)不斷的輪回,鬼屋里面也提到了(le)那一男三女永遠重復一天的事情。其實(qí shí),最大的暗示是影片的音樂,在(zài)影片開頭字幕表時播放的音樂和(hé)朱莉,塞琳即將進入鬼屋拯救小女孩??的(de)音樂是一樣的??偠灾?,里維特在戲劇(xì jù)與電影??,寫實與夢幻之間不斷交織(jiāo zhī)的風格讓人驚喜。尤其是通過(tōng guò)煉金術,吃糖果來觀看電影??的方式(fāng shì)挺有意思,也算是送給影迷們的(de)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