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中國人,才懂得一份水餃(shuǐ jiǎo)的分量。
電影??《水餃皇后》,看完之后(zhī hòu)兩個最大的感受——

★其一劉偉強終于拍回(pāi huí)了市井,這是他比較擅長的(de)領域;
★其二在當下的觀影潮流中(zhōng),我們看到了太多人性黑暗、爾虞吾詐(ěr yú wú zhà),所謂的反轉(zhuǎn)、生猛、大尺度層出不窮,而(ér)在這部市井味道非常濃厚的電影??(diàn yǐng)里,不但呈現(xiàn)了一位女性角色的(de)創(chuàng)業(yè)傳奇故事,也將充滿人情味的(de)江湖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
電影??拍得很(hěn)像童話故事,但這卻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zhēn rén zhēn shì)的電影??,鮮明的時代印記,突出展示(zhǎn shì)了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交互(jiāo hù)關系,也看到了中國人面對困境(kùn jìng),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共同托舉、相互幫襯的(de)處世邏輯。
就像水餃。

餃子這種食材(shí cái),從來不是論“個”,而是論“盤”或(huò)“碗”,熱氣騰騰的一份水餃,彼此聚在一起,才(cái)是這份食材所象征的意義——和諧(hé xié)與團圓。
市井風貌襯托角色
當導演(dǎo yǎn)劉偉強要拍《水餃皇后》的時候,俺(ǎn)就看到過評論說不太理解(lǐ jiě),因為縱觀劉偉強的名作,無論是《風云雄霸(xióng bà)天下》《頭文字D》,還是北上之后的《中國機長(jī zhǎng)》等片,都是大男主戲,他的(de)作品里很少有女性角色,更不要(bú yào)說《水餃皇后》是一部大女主電影??。

劉偉強(liú wěi qiáng)到底會不會拍女性?當然會,比如(bǐ rú)06年由他導演的 《雛菊》 ,女主角是(shì)全智賢,看完這部電影??,就知道這個(zhè ge)導演很會塑造角色,無論性別。
沒錯,劉偉強(liú wěi qiáng)是攝影指導出身,除去技術方面的(de)優(yōu)勢,相比刻畫故事,他更會拍角色(jué sè),這是攝影師轉(zhuǎn)行當導演的標配。
劉偉強(liú wěi qiáng)的“善于拍角色”,是需要條件的(de), 他最擅長的是通過大環(huán)境(huán jìng)與角色進行對比或襯托,來完成(wán chéng)角色塑造。 說白了就是把角色放置在(zài)不同的場景或者不同的場合,再(zài)通過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側寫,結合(jié hé)演員的表演,強化對人物本身的(de)個性和態(tài)度的刻畫。
舉個最簡單(jiǎn dān)的例子,《無間道》這部電影??,所貢獻的(de)名場面不少,很多都被大家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但其中有一場戲,至今成為大眾(dà zhòng)熱議和切片的焦點——就是曾志偉在(zài)警察局吃飯那段。

從他旁若無人的邊(biān)吃邊嘚瑟,到把桌上盒飯(hé fàn)一把呼拉到地上,就這幾分鐘內(nèi)容,就(jiù)把韓琛這個角色的特色渲染出來(chū lái)了。
回到《水餃皇后》,恰好本片也是(shì)與“吃飯”有關,但并不要想著本片(běn piàn)能拍成“舌尖上的水餃”,食材只是(zhǐ shì)載體,電影??的核心呈現(xiàn)的是一位(yī wèi)女性的勵志故事,側面表達的是(shì)個體人物與在大時代環(huán)境下(xià)的處境。
而為了呈現(xiàn)這樣的故事(gù shì)和關系,劉偉強回到了自己熟悉的(de)領域——市井。

都知道導演成名作是96年(nián)開始的《古惑仔》系列,但在該片之前(zhī qián)曾經(jīng)拍過一部 《廟街的故事》 ,被譽為《古惑仔(gǔ huò zǎi)》的前身,正是這部電影??,讓《古惑仔》的(de)出品人王晶相中,得到了導演后者的(de)機會。
《廟街的故事》講述了一位出身(chū shēn)廟街的小混混(鄭伊?。c一位富家女(吳倩蓮(wú qiàn lián))的愛??情故事,并融合了當時港片比較(bǐ jiào)流行的打打殺殺。雖然該片制作層面有些(yǒu xiē)粗糙,也有點借勢《天若有情》的感覺(gǎn jué),但《廟街》與《天》最大的區(qū)別就(jiù)在于市井氣息。
多年之后,港片迷再看(kàn)《古惑仔》系列,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雖然(suī rán)有著脫胎于港漫原著的漫畫風(fēng),但都非常真實可信,因為導演對市井(shì jǐng)、江湖風貌的準確把控,再反映(fǎn yìng)到角色身上。拓展一些說,劉偉強的(de)電影??雖然類型駁雜,但角色都立得(lì dé)住。

《水餃皇后》也是一樣,灣仔碼頭(mǎ tóu)對應了銅鑼灣,紅姐的民宿,就對應(duì yìng)了廟街,濃郁的市井風貌下,說白了(shuō bái le)也是一位角色闖蕩江湖的經(jīng)歷,只不過(zhǐ bù guò)不再是漫畫式的劇情,而是偏于(yú)寫實感。
電影??街頭擺攤、茶餐廳、屋邨(cūn)鄰里關系等場景比較細致的呈現(xiàn)了(le)1970-80年代香港的市井生態(tài)。這些內(nèi)容被(bèi)整合到臧姑娘的主線之中,展開(zhǎn kāi)了立體化的真實江湖敘事,即 功利主義(gōng lì zhǔ yì)與溫情并存 。
臧姑娘可以遇到姜??大衛(wèi)(jiāng dà wèi)那個角色這樣的幫助她逃離追查(zhuī chá)的父女,也會遇到方平所飾演(shì yǎn)的飯店老板對來港人士的壓榨(yā zhà),在紅姐的民宿中,既有雙喜叔(shū)(太保)、辣撻哥(張達明)這樣善良的鄰居,也(yě)有金先生(王祖藍)這樣尖酸刻薄之(zhī)人。
惠英紅飾演的紅姐值得一書??,她(tā)的人設,堪稱市井江湖的縮影。

紅姐(hóng jiě)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一個女性在那個年代(nián dài)能做到房東,終日面對一些三教九流之(zhī)人,想必也有些手段,所以一出場的(de)時候有些咄咄逼人,嘴上說著要準時(zhǔn shí)交租、用廚房和電器設定了一堆(yī duī)規(guī)矩,但是她能看到一位單親母親(mǔ qīn)的困境,所以沒有真正為難過她(tā)。
后來兩人交心的時候,我們也得知(dé zhī)紅姐出身卑微,所以對臧姑娘有著(yǒu zhe)很強的共情。所以在她身上,體現(xiàn)(tǐ xiàn)的就是市井社會在精明強干中所(suǒ)保留的人情溫度。
本片對香港市井(shì jǐng)文化的把控是非常準確的,就(jiù)拿老話來形容,好比一鍋老火靚湯(jìng tāng)—— 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在市井的喧囂與(yǔ)逼仄中,熬煮出了角色獨有(dú yǒu)的生存智慧與奮斗韌性。
新舊時代(shí dài)下的個人命運
《水餃皇后》在故事(gù shì)格式上與同類電影??并無二致,都是(shì)角色的奮斗+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要論其(qí)特色,除了馬麗、惠英紅、袁富華精彩的(de)表演,以及上述導演通過對市井的(de)刻畫讓角色故事生動形象外,最(zuì)讓俺感同身受的,就是 小人物與時代(shí dài)變遷的呼應——既承載著草??根奮斗(fèn dòu)精神,又在類型片框架中探討(tàn tǎo)女性成長與社會變遷的主題。

電影??的(de)主線故事開場時間,1977年,背景音樂是許冠杰(xǔ guān jié)的 《半斤八兩》 。
也是這一年,許式喜劇(xǐ jù)紅遍大街小巷,香港電影??伴隨著香港經(jīng)濟的(de)騰飛,進入到一個新時代。而第二年(dì èr nián)的1978年,我國內(nèi)地改革開放,同樣進入到(dào)一個新的紀元。
這段時期的(de)特殊性,就是新舊交替。
無論是香港還是內(nèi)地,都(dōu)是舊思潮和新思想雜糅的(de)一個年代,所以誕生了電影??的故事(gù shì)主題,個人奮斗與時代背景進行了呼應(hū yìng)。
臧姑娘之所以流落香港,就是男尊女卑舊思想(jiù sī xiǎng)的在作祟;她在民宿中遇到(yù dào)形形色色的鄰居,有人對她包容,有人(yǒu rén)對她不耐煩,孩子??在學校還被(bèi)人歧視,這一切勾連起臧姑娘(gū niáng)在前半段的挫折和境遇,所反映(fǎn yìng)的就是時代的局限性。

在那個重男輕女(zhòng nán qīng nǚ)的時代,電影??一開始刻畫了一位(yī wèi)單親媽媽??被丈夫拋棄、街頭被驅(qū)趕(qū gǎn)、女兒??重病、自己也累病等逆境,不得不(bù dé bù)說馬麗演得也真給力,將(jiāng)該角色的脆弱與堅韌平衡的(de)恰到好處。
而“新舊交替”也體現(xiàn)在不同角色(jué sè)所代表的不同狀態(tài)。比如民宿中(zhōng)落魄紈绔子弟金先生,導致了金太太令人(lìng rén)唏噓的結局,這個角色其實呼應了(le)臧姑娘和她的丈夫——如果主角(zhǔ jué)跟著丈夫去了泰國,結局可能就是(jiù shì)另一個金太太。
PS,其實不單單是電影??所發(fā)生(fā shēng)的時代,在任何時代,都有這樣(zhè yàng)的角色在你身邊。有的人(rén)解放思想,有的人固步自封。
所以主角并(bìng)沒有選擇被時代所束縛命運,而是(ér shì)與之對抗,直到小小的水餃改變了(le)她的人生。

從1977年到1985年,從(cóng)改革開放到中英聯(lián)合聲明,用角色面對逆境(nì jìng)、找到方向、最終逆襲的故事線索,也(yě)串起了時代發(fā)展的脈絡。
這就是(jiù shì)個體與時代變遷的呼應關系,主角(zhǔ jué)的故事,對應了紅姐的過往、金太太(jīn tài tài)的結局,所要強調(diào)的并不是(bú shì)個體命運受到時代環(huán)境的單方面影響(yǐng xiǎng),而是個人奮斗與時代發(fā)展相輔相成。
說白了(shuō bái le),并不是時代進步,臧姑娘的命運(mìng yùn)才會好轉(zhuǎn)。而是你有了對抗(duì kàng)命運、時代枷鎖??的前提,才會迎來(yíng lái)一個嶄新的面貌。換句話說,時代變化是(shì)人民推動的。
而大女主視角,其前期(qián qī)的遭遇和后期的境遇對比,成為(chéng wéi)個體與時代相互關系最直接的(de)反映。

同時電影??很有特色的一點(yì diǎn),就是主角作為一個“內(nèi)地人在香港(xiāng gǎng)”的存在,在敘事整體上并沒有(méi yǒu)過度區(qū)分你我,而是作為一個整體(zhěng tǐ),就是個體求同存異在時代特征下的表現(xiàn)(biǎo xiàn),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mù dì)走到今天。
★當然電影??也側面呈現(xiàn)(chéng xiàn)了當時香港社會的一些特色,比如(bǐ rú)朱亞文飾演的角色,最終還是遠走加拿大(jiā ná dà),對應了當時的移民風潮。

★“大B哥(gē)”吳志雄飾演的收保護費的大哥,也(yě)很有意思,有個細節(jié)是角色回憶起自己(zì jǐ)小時候,有一份簡報,能看到這位的(de)出身,潮州幫,他也是外來人,是(shì)當時的社會背景寫照。

時代發(fā)展,主角(zhǔ jué)從開始階段的迷茫,到細心研究(yán jiū)改良水餃的專注和努力??,再到大放(dà fàng)光彩的自信和堅定,進入到80年代(nián dài)中期, 水餃從地攤小吃升級為速凍(sù dòng)食品的產(chǎn)業(yè)化過程,隱喻社會從手工業(yè)(shǒu gōng yè)向商品經(jīng)濟時代的轉(zhuǎn)型。
再往后的(de)脈絡,就是水餃作為一種商品,開始走向世界??(zǒu xiàng shì jiè),還是那句話,與時代脈絡相符,象征了(le)中國產(chǎn)品走出國門。
但這部分內(nèi)容,并(bìng)沒有呈現(xiàn)傳統(tǒng)手工藝產(chǎn)品與標準化商品(shāng pǐn)流程之間的碰撞,實際上傳統(tǒng)與新潮(xīn cháo)之間必定會產(chǎn)生沖突,這一點電影??沒有(méi yǒu)表現(xiàn)。取而代之的事收尾部分呼應了(le)前半段的市井江湖,水餃完成了從(cóng)手工食材到標準商品的變化,但(dàn)沒有變化的人情味。

永恒的人情味
回到(huí dào)本文開篇,水餃象征著團圓,因為能夠(néng gòu)串聯(lián)情感。單獨一個不會作為食材,而是(ér shì)由數(shù)個組成的一碗、一盤水餃,彼此之間(bǐ cǐ zhī jiān)好似親情與友情。
除了惠英紅飾演紅姐(hóng jiě),個人最喜歡的角色當屬袁富華(fù huá)飾演的糖水伯。他可以說是(shì)臧姑娘的引路人,在她最為困難(kùn nán)的時候,用一碗湯圓,告訴她生活(shēng huó)還有甜絲絲一面。他帶著臧姑娘(gū niáng)擺攤,給她讓出自己的攤位,幫助(bāng zhù)她吆喝。臧姑娘致謝時,對方表現(xiàn)(biǎo xiàn)的也是云淡風輕,并告訴對方,能(néng)有今天是你的努力??。

電影??結尾(jié wěi)呼應了開場,主角與母親割舍不下的(de)情感,她要把母親也接來香港(xiāng gǎng),可惜晚了一步,寫盡了異鄉(xiāng)(yì xiāng)漂泊之人的無奈與傷感。而當(dāng)她再遇糖水伯的時候,為了(wèi le)報恩,為他養(yǎng)老送終。
電影??片尾原型人物(rén wù)的老照片,寫出了市井江湖的一面(yí miàn),魚??龍混雜,有壞人也有好人,有著爾虞吾詐(ěr yú wú zhà),在混凝土森林里藏著鄰里人情(rén qíng)。
臧姑娘是善良的,她被遺棄過(guò)、也被騙過、女兒??們也被欺負(qī fù)過,但她選擇面對大風大浪,傳遞出極強(chū jí qiáng)了生命力,并把對自己好的(de)人、幫助過自己的朋友記在心里(xīn lǐ),幻化出一份份熱氣騰騰的水餃,呈現(xiàn)(chéng xiàn)在大銀幕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