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D影院特稿 彈指一揮間, 張藝謀 執(zhí)導的 《英雄(yīng xióng)》 ,已經上映20周年。
2002年底,《英雄》以2.48億票房(piào fáng)成績,拿下當年的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這部(zhè bù)電影??的公映,終結了內地電影??市場(shì chǎng)近十年的低靡期,被認為是中國(zhōng guó)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作品。
20年間,關于(guān yú)這部電影??的爭議聲不斷,很多人(rén)可能已經忘了它的故事情節(jié),但(dàn)其中炫目的鏡頭和色彩,實在讓(ràng)人過目難忘。
今天,時光君想來聊聊這部(zhè bù)“濃墨重彩”的《英雄》。

01、開啟國產大片時代
《英雄(yīng xióng)》是一部改寫了國產電影??史的大片(dà piàn)。
二十年前的國產電影??市場,當時全年票房(piào fáng)一年才10億左右,進口大片占據三分之二的(de)票房。
國產片里最賣座的馮小剛“馮氏(féng shì)喜劇”,票房也就三四千萬左右。
那時的(de)影院基本都是國營單體影院,因為(yīn wèi)觀眾稀少,很多影院面臨關門閉店改成(gǎi chéng)錄像廳的危險。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憑借(píng jiè)一己之力,將中國電影??拉到了大片(dà piàn)時代,它擁有當年罕見的大投資(tóu zī)、大制作、大導演和大明星。
該片(gāi piàn)投資高達3000萬美元,由李連杰、張曼玉、甄子丹、章子怡(zhāng zi yí)、陳道明組成豪華主演陣容。
在國產片里(lǐ),它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rén mín dà huì táng)召開首映禮,第一次在電視??上打出影片(yǐng piàn)廣告,上映前就陣仗頗大,吊足(diào zú)了觀眾胃口。
在當年全國影院僅(jǐn)有1000多家的情況下,《英雄》上映后(hòu)內地票房高達2.48億元,占全年總票房(piào fáng)四分之一。
票房碾壓當時熱映的幾部美國(měi guó)大片《指環(huán)王》(5600萬元)和《蜘蛛俠》(4300萬元)。
它在(zài)北美延遲了兩年才上映,全球票房(piào fáng)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上映時曾一度(céng yí dù)蟬聯(lián)三周北美票房冠軍,這個成績至今沒(méi)被打破。

聊到《英雄》的誕生,還必須(bì xū)提一下李安的《臥虎??藏龍》。
2001年,《臥虎??藏龍》奪得(duó de)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在北美創(chuàng)紀錄地(dì)拿下了1.2億美元的票房,打開了華語(huá yǔ)古裝大片的海外市場。
當時主導《臥虎??藏龍(wò hǔ cáng lóng)》的香港安樂影業(yè)老板江志強,想(xiǎng)繼續(xù)往國外推廣中國武俠片。
張藝謀剛好(gāng hǎo)也想拍武俠片,所以江志強與(yǔ)當時的制片人張偉平一拍即合,投資巨大的(de)《英雄》也順利上馬。
從《英雄》上映開始(kāi shǐ),內地觀眾逐漸逐漸走回電影??院,隨著(suí zhe)市場的逐漸繁榮,新的影院開始(kāi shǐ)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增長起來。
從2002年到(dào)2006年,內地賀歲影片增加了新的(de)類型片——"武俠大片",國產片大賣的關鍵詞(guān jiàn cí)就是“古裝+大制作”。
何平的《天地英雄》、陳凱歌(chén kǎi gē)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等輪番上映(shàng yìng),張藝謀也拍了《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jǐn dài)黃金甲》。
正因為這些國產大片的出現(chū xiàn),再加院線制改革和民營資本(zī běn)進入市場,沉寂許久的中國電影??市場(shì chǎng),從2002年開始蓬勃起飛。

02、視覺盛宴
《英雄(yīng xióng)》剛上映時,在國內的口碑有(yǒu)褒有貶,爭議不斷。不過隨著時間(shí jiān)的流逝,該片的內地評分穩(wěn)步回升(huí shēng)。
有意思的是,這部國產大片在國外(guó wài)比在國內更受歡迎。

《時代周刊》發(fā)布的(de)“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榜單,《英雄》排名(pái míng)第一,劇組成員還登上過雜志封面(fēng miàn)。
好萊塢大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我不(bù)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dǒng)了《英雄》?!?
美國《紐約時報》曾經評論稱:“《英雄(yīng xióng)》應是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英雄》曾提名并(bìng)斬獲了多個中外獎項,包括柏林金熊??獎(jīn xióng jiǎng)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wài yǔ piàn)提名等等。
它還在第22屆香港(xiāng gǎng)金像獎榮獲10個獎項和7個提名,第(d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斬獲4個獎項。
以(yǐ)20年后的眼光來看,《英雄》當然不是(bú shì)一部完美的電影??,但毫無疑問,它帶來(dài lái)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熟悉張藝謀(zhāng yì móu)導演的觀眾都知道,他當年被(bèi)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破格錄取,靠的就是出色的攝影(shè yǐng)作品。
張藝謀對于色彩、畫面和構圖的(de)敏感度,是同時代的導演無法比擬的。

《英雄(yīng xióng)》的色彩美學
影片的服裝設計師是(shì)來自日本的和田惠美,她曾與(yǔ)黑澤明合作過《亂》和《夢》,還贏得(yíng dé)過奧斯卡服裝設計大獎。
在和田惠美的(měi de)助力下,張藝謀把色彩美學,玩到了(le)爐火純青的地步。
《英雄》用黑、紅、藍(lán)、綠、白講述不同的人物和故事(gù shì),各種顏色不僅層次分明,也充滿著細微(xì wēi)的差別。

黑色象征著秦王的威嚴(wēi yán)和至高無上的權力,空蕩蕩的大殿,把(bǎ)這種壓迫感渲染到了極致。
紅色象征(xiàng zhēng)著曖昧復雜的情欲,也代表著(zhe)血??腥的殺戮,還有趙國人的忠烈(zhōng liè)之心。
無名刺殺秦王時,無名與持矛(chí máo)和盾的士兵服裝都是黑色,只有(zhǐ yǒu)士兵頭上的羽毛是紅色的。
紅與黑(hóng yǔ hēi)的色彩對比強烈,代表著兩種勢力(shì lì)的博弈。

《英雄》中還有一個經典的(de)紅黃搭配的場景,張曼玉飾演的(de)飛雪和章子怡飾演的如月,在(zài)金黃色的胡楊林決斗。
兩位女俠均身著(shēn zhe)紅衣,但細看卻有不同。
飛雪的(de)紅衣是更內斂的正紅色,如月(rú yuè)的紅衣是更明艷的淺紅色(hóng sè),彰顯了她們身份性格的區(qū)別。
兩人(liǎng rén)激戰(zhàn)正酣,金黃色的樹??葉飄落一地,炫目(xuàn mù)的紅色與燦爛的黃色交織在(zài)一起,暗示著兩位女俠拼死一搏的決心。
胡楊林(hú yáng lín)的葉子最后完全變成血??紅,效果十分(shí fēn)震撼。

秦王所猜測的故事,主色調是(shì)藍色,這很符合他處心積慮、充滿猜忌(cāi jì)的人物設定。

綠色作為殘劍飛雪的(de)回憶和向往穿插其中,代表純粹的(de)愛??情和頑強的生命力。

在無名行刺(xíng cì)之前,殘劍飛雪曾殺進過王宮,但(dàn)悟道后的殘劍放過了秦王,綠色(lǜ sè)代表了生機。
白色作為主色調,出現在(zài)最后一個故事中。
前面的五光十色變成(biàn chéng)了純白,更接近純粹的真實,也(yě)代表了舊時代的逝去,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de)雄心。

張藝謀形式感十足的美學風格(fēng gé),不僅給觀眾直接的視覺沖擊,也(yě)承擔了重要的敘事意義,與內容(nèi róng)貼合。
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張藝謀對(duì)色彩的運用,已經形成了獨樹??一幟的(de)影像語言。
03、爭議背后
伴隨著票房和(hé)獎項的,還有關于《英雄》各種各樣的爭議(zhēng yì)。
在拍《英雄》之前,張藝謀依靠《紅高粱》這(zhè)類有著濃郁本土特色的現實主義作品(zuò pǐn)名揚海外,而《英雄》是他的商業(yè)(shāng yè)轉型之作。
“張藝謀墮落了”,這種質疑在所難免(zài suǒ nán miǎn)。

在一次采訪中,張藝謀曾說:“為什么(wèi shén me)不老拍《秋菊打官司》,卻要拍這些(zhè xiē)東西?很庸俗,很無聊,很墮落,一直(yì zhí)有人這么批評。我倒不以為然,我恰巧(qià qiǎo)認為這樣是一種鍛煉。”
從《英雄》開始(kāi shǐ),張藝謀開始給電影??創(chuàng)作做“加法”,他(tā)愿意嘗試更大規(guī)模的制作。
從《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滿城盡帶黃金甲》再到2016年中外合拍(hé pāi)的《長城》,他把“加法”做到了極致(jí zhì),想要爭取全世界??觀眾的喜愛??。
直到最近(zuì jìn)幾年,他才變得更愿意做“減法(jiǎn fǎ)”,從水墨黑白風格的《影》,致敬膠片(jiāo piàn)情結的《一秒鐘》,到故事小切口的(de)《狙擊手》。
他依然是電影??美學大師,但(dàn)不再那么迷戀過去“濃墨重彩”的個人創(chuàng)作(chuàng zuò)風格了。
當年針對《英雄》的爭議,很多(hěn duō)都集中在影片的故事和立意(lì yì)層面。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框架借鑒(jiè jiàn)了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依據不同的(de)人物描述,拼接起事物的原貌。
“無名(wú míng)”為天下放棄小我,秦王發(fā)現自己最(zuì)忌憚的刺客竟是唯一的知己,然后(rán hòu)帶著對“天下”的重任,繼續(xù)他(tā)的統(tǒng)一大業(yè)。
在無名和秦王這場“羅生門(luó shēng mén)”式的對話中,三個版本的故事(gù shì),被賦予了不同的顏色逐一呈現(chéng xiàn)。
這種敘事手法并非張藝謀獨創(chuàng),但對(duì)當時的內地觀眾來說并不熟悉(shú xī),所以很多人看完感覺一頭霧水。
《英雄(yīng xióng)》的核心故事,就是張藝謀版的“荊軻(jīng kē)刺秦王”。

影片雖然圍繞“刺秦”展開,但與(yǔ)其他武打電影??不同的是,它并(bìng)沒有執(zhí)著于呈現真實的暴力打斗(dǎ dòu)場景,反而有種骨子里透出來的東方詩意(shī yì)。
巍巍宮殿,漫漫黃沙,湖面如鏡,燦爛胡楊(hú yáng)。
時隔20年,很多人早已忘記了故事(gù shì)細節(jié),但那些鏡頭帶來的震撼美感(měi gǎn),依然歷歷在目。
什么是電影???《英雄》的第一個(dì yí gè)畫面出來,我們就會明白:這就是(jiù shì)電影??,電影??跟電視??完全不一樣。
看看(kàn kàn)如今的電影??市場,在令人難熬的(de)“片荒”之中,我們還能等來這個(zhè ge)時代,拯救市場的《英雄》嗎?

作者:隱飲(yǐn yǐn)
編輯:八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