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dān kàn)7D影院評分,《懸案解碼》是今年僅次于《混沌(hùn dùn)少年時》的英國????新劇。在全球真人(zhēn rén)劇集范疇里,則排在7D影院第(dì)17位,IMDb第7位。
不算大火,但也不致于(bù zhì yú)是既生亮何生瑜。這部沒有但(dàn)也無需矚目演員陣容的劇集,扎扎實實地(dì)完成了一部犯罪懸疑片該有的(de)出彩動作,也讓這個故事借由Netflix平臺(píng tái)走向更大的受眾群體。
2007年,57歲的(de)丹麥作家尤西·阿德勒-奧爾森發(fā)表了《籠里(lóng lǐ)的女人??》,“懸案密碼”系列的第一部小說(xiǎo shuō)。截至2021年,該系列出到了第9本(běn),且在本土衍生出5部電影??。其中(qí zhōng),《懸案密碼1:籠里的女人??》在2013年就(jiù)已上映。
也就是說,《懸案解碼》是時隔12年(nián)后,對同一個故事的再度搬演。它(tā)講的是警局新成立一個叫(jiào)“Q部門”的新團隊,專門審視過往懸案(xuán àn),由卡爾·莫克主管,而第一個案件,就是(jiù shì)尋找失蹤多年的梅里特。

1.故事的含義與(yǔ)英劇的寒意
觀眾在第一集就會(huì)得知,這么多年來,梅里特就被關在(guān zài)高壓艙里。書??名的“籠”,成為一個象征(xiàng zhēng)意味濃重的詞匯,而關押、幽閉、私刑(sī xíng)、暴露、窺私、女性等等維度,能在漫長(màn cháng)的創(chuàng)作軌跡里找到許多一脈相承甚至(shèn zhì)變本加厲的指涉。
至于最直觀的效果(xiào guǒ),就是給故事的起頭提供駭人聽聞、扣人心弦(kòu rén xīn xián)的重要沖擊力。
一方面,梅里特生而為人,面對(miàn duì)的卻是非人的境遇,乃至一種針對(zhēn duì)野獸的馴化路數(shù)。另一方面,遭到這般病態(tài)(bìng tài)對待,顯然之前是結過不共戴天的梁子(liáng zi),問題是,到底是怎樣的血??海深仇能(néng)讓兇徒做得如此極端,她還(hái)能在這惡劣環(huán)境里存活多久(duō jiǔ),更大的問題則是,她憑什么(shén me)沒死。
隱秘角落里的隱秘罪惡仍(réng)在蔓延,不過,“被”失蹤的梅里特終于(zhōng yú)得到警局的重新關注。有意思的是(shì),復雜案件本身的懸疑之外,還套了(le)一重懸疑,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到底怎樣(zěn yàng)成就偉業(yè)。
Q部門主管卡爾雖然已是(shì)總警督,應對過不少重案,可是在(zài)《懸案解碼》最開頭,也就是部門成立(chéng lì)幾個月前,他就意外遭遇歹徒(dǎi tú)的一輪槍擊,結果,同行的年輕警員(jǐng yuán)當場喪命,搭檔詹姆斯·哈迪癱瘓在床???(chuáng),他自己盡管大致康復,但是愈發(fā)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一碰就炸。
他對世情至少在表面上(zài biǎo miàn shàng)是淡漠而防御的,坐到主管(zhǔ guǎn)位置卻并不想上心,畢竟那(nà)不過是順勢被架空為邊緣人(rén)的結果,再一次印證外在世界??(shì jiè)本質的冰冷罷了。得虧上頭別有用心(bié yǒu yòng xīn)地打發(fā)討要工作、膽大心細的敘利亞難民(nàn mín)阿克拉姆·薩利姆來當助手,才無心插柳(wú xīn chā liǔ)地盤活他死氣沉沉的責任感與斗心(dòu xīn),再加上不甘做文員而自動請纓(qǐng yīng)的羅絲,辦公環(huán)境和破案希望有(yǒu)被進一步點亮。
簡而言之,各有問題、不被(bèi)看好的三個人組隊,要去偵破(zhēn pò)所謂正常警力都無從破解的懸案(xuán àn)。
種種維度比對出來的懸殊境況(jìng kuàng),帶有一股正名的內在激越,更帶有(dài yǒu)整個環(huán)境冷眼相待的現(xiàn)實圖景——大眾還是(hái shì)熱衷于看別人碰壁,哪怕那壁自己也(yě)在碰,甚至在造??杀静辉摮蔀?chéng wéi)懸案的案件,不也正是所謂正統(tǒng)(zhèng tǒng)、專業(yè)的團隊所草??率誤判的嗎(ma)?
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更為寬松的歐洲,似乎比(bǐ)其他地方更快舍棄精英塑造帶來(dài lái)的昂然幻覺。他們很熱衷呈現(xiàn)各式(gè shì)邊緣人群充滿煩躁、沮喪的掙扎。這里(zhè lǐ)說的邊緣人群,不只是常規(guī)大(dà)類提及的性少數(shù)、殘障人士、有色人種(yǒu sè rén zhǒng)甚或女性,對他們而言,那已經(jīng)接上(jiē shàng)本初意義,并跳到下一階段,囊括了(le)更多被主流社會、精英視角所(suǒ)鄙薄、所排擠、所構陷的群體,哪怕(nǎ pà)他們未必看得清自身牢籠是何時出現(xiàn)(chū xiàn),又是如何構成。
英劇在這方面可謂(kě wèi)獨步青云。差不多十幾二十年前,英劇聲勢漸(jiàn)大地走入內地觀眾視野,其本身逼近(bī jìn)人性本色的冷冽、灰暗迅速戳破了(le)許多人的鴕鳥式認知,《神探夏洛克(xià luò kè)》頻繁用冷感和距離感撬開殘暴世間(shì jiān)的嗜血??現(xiàn)狀,《黑鏡》用盲從、麻木、偏執(zhí)(piān zhí)沖擊了理智、尊嚴、仁慈,哪怕是青春(qīng chūn)題材《皮囊》,也借年輕人的一地雞??毛(jī máo),笑說生活本就如此。
這些年(nián)英劇未必是愈演愈烈,但早就得心應手地(dì)形成一種獨具魅力的冷調敘述。套用(tào yòng)《超能少年》這部劇的原名“Misfits”,即(jí)“格格不入”,大抵可以概括他們嗜好且擅長(shàn cháng)呈現(xiàn)的人群類別。一如《懸案解碼》,不(bù)只是主角三人團,還包括梅里特與失語(shī yǔ)的弟弟,以及形形色色的配角,都能(néng)借這樣的勢能差畫出各有特色的(de)人物弧光。
因此,不是說他們舍棄了(le)模糊但仍在搏動的善,只是(zhǐ shì)表現(xiàn)方式是以冷寫熱,要(yào)體現(xiàn)更多刀子嘴豆腐心的矛盾,并(bìng)由人在慣常創(chuàng)傷后的防御(fáng yù)習慣重獲再度感知世界??的氣力。
就(jiù)像是一種不得已的清醒,但是可以醍醐灌頂(tí hú guàn dǐng),聊以自慰。

2.劇版(jù bǎn)與影版的不同洞天
影視化這樣(zhè yàng)一個故事,目前有兩種解法。
共有9集(jí)、500多分鐘的英國????劇集《懸案解碼》比起只有(zhǐ yǒu)93分鐘的丹麥電影??《懸案密碼1:籠里的(de)女人??》,顯然給細枝末節(jié)留出更大容量。更為(gèng wéi)緊要的是,哪怕逆了所謂的(de)時代節(jié)奏,劇集也要慢工出細活(xì huó),但是電影??受限于篇幅,只能偏向于粗枝大葉(cū zhī dà yè)的概述。
不過它并非一無是處,對關鍵人物(guān jiàn rén wù)梅麗特(兩版名字有所區(qū)別)的刻畫,在現(xiàn)實(xiàn shí)層面有更腳踏實地的處理。
掛著(zhe)燦爛笑容、看似人畜無害的國會議員(guó huì yì yuán)梅麗特之所以遭到綁架,是因為一個極具反差(fǎn chà)的過往,那就是在少女時期,她開玩笑(kāi wán xiào)地捂住正在開車的父親的眼睛(yǎn jīng),導致發(fā)生車禍。被波及的另一輛車(yī liàng chē),一家四口只有母子幸存下來,二人在(zài)日后策劃了對她的復仇。
相比(xiāng bǐ)“在理”的點對點報復,劇集的處理方法(fāng fǎ)是枝節(jié)橫生地加重母子倆本身的(de)偏執(zhí)與癲狂,借牽涉兩個家庭的(de)誤會讓他們大行荒謬私刑,側重于(cè zhòng yú)對絕對反派的懲治,沒有電影??那么(nà me)唏噓。
只能說,這樣做除了增加案件(àn jiàn)的懸疑和兇險,也讓梅里特跟(gēn)卡爾他們一樣,在長期的身心折磨(zhé mó)后,獲得弧線明顯的某種成長,因為(yīn wèi)檢察官梅里特性情跟議員梅麗特完全不同(bù tóng),她的冷酷和野心,還有身居其職(qí zhí)對牽連對象的傷害,在初期聚攏(jù lǒng)了相對負面的人物特征,也讓(ràng)被關高壓艙的命運顯得順理成章(shùn lǐ chéng zhāng),并由此形成針對兇犯的巨大疑云(yí yún)。
而在設定之外,二者對高壓艙(cāng)情節(jié)的打磨不盡相同。梅麗特被關五年,施害(shī hài)者明言一年來找她問話一次(yī cì),平素通常是燈光晦暗,人聲寂滅,自己(zì jǐ)需要想方設法保持理智。
梅里特被關四年,照明(zhào míng)相對貼合作息,但是如廁、洗澡、更衣(gēng yī),也都在密切監(jiān)控下。施害者(zhě)每個月都要讓她回答淪落(lún luò)至此,到底是因為害了誰,而她(tā)在艙體寫滿名字,卻始終沒有料到(liào dào),偏偏得罪了自己沒有切實傷害的(de)人。
這樣一個要命的玩笑,會在(zài)最終定調里形成莫大的英倫幽默(yōu mò)。
實際上,我們會在劇集里見到各式各樣(gè shì gè yàng)的玩笑。上頭明知不會有人重視,也(yě)要設立Q部門,做好門面工作,是個(gè)玩笑。頂頭上司挪用了資費與風光,只(zhǐ)讓卡爾在大樓的地下澡堂辦公(bàn gōng),是個玩笑。陷在潦倒生活、精神問題(wèn tí)里的人組隊破案,是個玩笑(wán xiào)。正義的事屢屢遭到正面阻攔,是(shì)個玩笑??査麄兙谷怀晒α?,也(yě)是個笑話。
完全可以說,《懸案解碼(jiě mǎ)》以玩笑的形式抵抗了玩笑的(de)本質。
回過頭來,以喪到極點的卡爾為核心(hé xīn),每一句針鋒相對的臺詞都在發(fā)散(fā sàn)這種刻薄而刻骨的玩笑意味。這是(zhè shì)劇版比影版大為有趣的一個理由(lǐ yóu),即哪怕看得再多英國????出品,也(yě)依然會為他們在話語中動用的(de)具象和意象拍案叫絕,英式幽默奔涌的(de)暗流,輕松就能沖向世界??之巔。
每個(měi gè)鮮活人物都需要你穿過臟話、怒氣(nù qì)、冷眼這些重重防衛(wèi),去進行觸碰乃至(nǎi zhì)了解。天生的溝壑在這,不是自此(zì cǐ)拒之千里,就是終歸欲罷不能。
如果說,通過電影??單刀直入(dān dāo zhí rù)的劇情,能對一正一諧的破案(pò àn)雙人組產(chǎn)生敬意,那么,在劇集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曲徑通幽的翻閱、排查、偵探、對峙、廝殺、奮起(fèn qǐ)中,加上癱瘓警官詹姆斯的四人組,容納(róng nà)得了更多的折射角度和(hé)代入方向,觀眾不只是希望他們能夠(néng gòu)逆風翻盤,大概還會鉆入他們堅硬的(de)保護殼里,見證更加堅硬的不公不正(bù zhèng)得以撫平、斧正。

3.另(lìng)一種“東北文學”
環(huán)境、案件、人物、心理之冷冽(zhī lěng liè)與蕭瑟,某種程度上,隱隱約約地對接了(le)東北文學。
東北與東北文學的冷(lěng),也關乎地緣與敘述。同在最北一圈(yī quān),別于新疆的地廣人稀、邊陲特色,內蒙古的(de)游牧精神、草??原文化,更為城市化的東北(dōng běi),在高寒中藏了另一種苦與樂。
苦(kǔ),通向了歷史創(chuàng)傷與當下尷尬。衰頹(shuāi tuí)晚清招惹列強進犯與侵吞,偽滿洲國殖民(zhí mín)帶來屈辱與動亂,內戰(zhàn)引發(fā)分裂與(yǔ)災荒,而建國后艱難確立的重工業(yè)(zhòng gōng yè)地位,在改革開放后因為體制、結構問題(wèn tí)而陷入重重危機,嵌在下行經(jīng)濟(jīng jì)里的下崗大潮遠遠不止影響九十年代(jiǔ shí nián dài)。
《懸案解碼》的發(fā)生地愛??爾蘭,同樣遭遇過(guò)殖民、掠奪、饑荒、排擠等等歷史問題。劇(jù)集中不乏肅殺氣象,尤其是梅里特出生(chū shēng)、成長的莫爾島,承載過經(jīng)濟騰飛的冀望(jì wàng),最終是狼??藉一片。
從設施、工廠(兇徒(xiōng tú)一家正好擁有),到島嶼、城鎮(zhèn),廢棄的(de)意象和衰頹的內核跟東北文學(wén xué)著意呈遞的深層創(chuàng)傷遙相呼應。
蕭紅在(zài)《生死場》等作品里揉入侵略引致(yǐn zhì)的流離,以及內外皆有的饑餓(jī è)與寒冷,而哪怕是清秀溫婉的(de)《呼蘭河傳》,也在避開沉重敘述的(de)抉擇里,藏入對眾生疏冷困頓的(de)太息。遲子建會在《北極村童話》寫漠河(mò hé)極寒的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特征,在《白雪(bái xuě)烏鴉》回望哈爾濱鼠疫字面與隱喻的(de)苦難。及至這些年,雙雪濤、班宇等作家(zuò jiā)也在凍土之上講述衰敗與魔(mó)怔,銜接天災與人禍、自然與活人(huó rén)、過往與現(xiàn)在。
東北文學在內地文壇(wén tán)的突出,未嘗不可以說是在深層次(shēn céng cì)喚起更多人共同正視過往創(chuàng)傷的幽靈(yōu líng)。在不斷切換、橫跳的當下語境(yǔ jìng),立足工廠的破敗,倚靠人心的破敗(pò bài),跟愛??爾蘭一樣以邊緣刺入中心,以(yǐ)特殊推演共性。
與此同時,妙也妙在(zài)伴隨了幽微的樂。這也是(shì)二者共同對抗、稀釋苦痛,甚或造就另(lìng)一種精神支柱的方式。
《懸案解碼》典型的(de)妙語連珠會隨時迸射鋒芒,傷敵,也自傷(zì shāng)。這有別于東北常見的自嘲,槍口對準(duì zhǔn)自己,有時卻反而對準他人。前者的(de)尖酸,后者的豪爽,在以不同的(de)民族特色共同刺入生活一望無垠的蕭條和(hé)苦困,讓它們變得具體、渺小,甚或久而久之(jiǔ ér jiǔ zhī),變得尋常、隱形,自有一種化解苦厄(è)的大智慧。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在(zài)這詭奇的比對里,付諸無關痛癢(wú guān tòng yǎng)的一笑。就像卡爾他們,在高光(gāo guāng)照耀之后回到地底,相互之間繼續(xù)拌嘴、嫌棄(xián qì),但無法在心中否定,某片烏云實實在在(shí shí zài zài)地遠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