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借著《瑪麗亞》梳理一下歌劇中(zhōng)角色情節(jié)和電影??中人物情節(jié)的(de)關系,但拉到一半我放棄了。誠然,網飛大(wǎng fēi dà)可將歌曲翻譯出來,甚至來點(diǎn)背景知識的普及。但在歌劇面前(miàn qián),這些一定是徒勞的。 歌劇從來就(jiù)不是理性的藝術 (人為什么會在(zài)故事里唱歌?配樂來自現實、背景還是(hái shì)人物內心?將死的主角怎么能(néng)爆發(fā)出最震撼的力量?)。試圖將(jiāng)電影??中的詠嘆調和卡拉斯又或是(huò shì)拉雷恩的拍攝和剪輯思路精密(jīng mì)的聯系起來是不可能的(導演(dǎo yǎn)也沒打算這么做)。 大部分歌劇的(de)情節(jié)就是被傷害、折磨、拋棄的女性(nǚ xìng)(中國戲曲也差不多)在舞臺上以最華麗(huá lì)的方式死去,接著就是觀眾雷鳴般的掌聲(zhǎng shēng)。 這段話也足以概況卡拉斯的一生。
"Ave Maria" 苔絲(tái sī)狄蒙娜 《奧泰羅》 威爾第
"Casta diva" 諾爾瑪 《諾爾瑪(mǎ)》 貝里尼
"Coro di Zingari(Anvil Chorus)" 《游吟詩人》 威爾第
"O mio babbino caro" 勞蕾塔 《賈尼·斯基基》 普契尼(pǔ qì ní)
"Ebben? Ne andrò lontana" 沃利 《沃利》 卡塔拉尼
"E che? Io son Medea" 美狄亞 《美狄亞》 凱魯比(lǔ bǐ)尼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卡門 《卡門》 比才
"Coro a bocca chiusa(Humming Chorus)" 《蝴蝶夫人》 普契尼
"Qui la voce sua soave" 埃爾維(āi ěr wéi)拉 《清教徒》 貝里尼
"Sempre libera" 維奧萊塔 《茶花女》 威爾第
"Piangete voi?" 安妮(ān nī)·博林 《安妮·博林》 多尼采蒂
"O Scarpia, avanti a Dio!" 托斯卡 《托斯卡》 普契尼(pǔ qì ní)
"Vissi d'arte" 托斯卡 《托斯卡》 普契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