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重生》的導演加里斯·愛??德華(ài dé huá)斯小時候應該玩過街機《恐龍快打(dǎ)》。
看完這部電影??、也玩過這款機游戲(yóu xì)的朋友,應該明白俺這句話的(de)意思。

這當然不是貶義,因為《侏羅紀世界??(shì jiè):重生》(如下簡稱《重生》)的故事內(nèi)核和(hé)呈現(xiàn)效果,映射這個時代的主流聲音(shēng yīn),對待基因技術的觀點。
“侏羅紀”系列,在(zài)娛樂賣點之外,故事內(nèi)核,就四個字(zì)—— 技術恐懼。
這是科幻電影??的一大流派,“侏羅紀(zhū luó jì)”系列早已成為同類代表作??苹秒娪??無論故事(gù shì)多么超前、背景是多少年之后,其(qí)價值觀都是立足于當下的。我們可以(kě yǐ)從科幻電影??的發(fā)展中,窺見時代特征。
說白了(shuō bái le)科幻片,就是一面反映不同時代大眾對(duì)科學技術態(tài)度鏡子。
從93年《公園》中依靠(yī kào)基因技術復活恐龍導致反噬;到15年(nián)《世界??》復活恐龍可以與人類共存,但(dàn)基因融合“恐龍”搞事情,到25年《重生(chóng shēng)》,恐龍重回荒蠻,人類依靠恐龍基因能(néng)治愈頑疾,基因技術也會導致畸變(jī biàn)……

從“侏羅紀”的發(fā)展上就能發(fā)現(xiàn)(fā xiàn),在這32年之間,大眾對科技乃至(nǎi zhì)基因態(tài)度的曲線,技術“禁區(qū)”的邊界(biān jiè)在一直變化。
重生(chóng shēng),實際上是回歸
《重生》是重回第一部《侏羅紀(zhū luó jì)公園》的路線 。這不是我的話,是(shì)監(jiān)制斯皮爾伯格說的。

《重生》實際上是斯(sī)大爺在《公園》三部曲之后,第一次親自參與(cān yù)、并積極推進的侏羅紀電影??。
《世界??》三部曲(sān bù qǔ)斯皮爾伯格都是監(jiān)制,但基本沒有參與(cān yù)。畢竟是自己公司安培林娛樂的(de)項目,老板掛名字是必須的。他(tā)把制作權都交給了公司合伙人 弗蘭克(fú lán kè)·馬歇爾 ,編劇和故事方向都給了(le)《世界??》的導演 科林·特萊沃 。
但也不(bù)知道斯老板對《世界??》最后發(fā)展到(dào)人類與恐龍混居這個方向不太滿意(mǎn yì),還是他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IP太久(tài jiǔ)有點手癢癢,所以他這次主動參與(cān yù)制作并提供了故事。
這個項目,雛形(chú xíng)是當年未拍的《侏羅紀公園4》。
《公園(gōng yuán)4》原本計劃在2005年公映,斯大爺提供(tí gōng)了一個故事新噱頭——人類訓練恐龍(kǒng lóng),之后就不管了(后來這個創(chuàng)意被(bèi)用在了《世界??1》),但最終編劇寫(xiě)出來的劇本讓他大跌眼鏡。因為故事(gù shì)被寫成動作片了——人類不僅馴養(yǎng)迅猛(xùn měng)龍打擊毒販,還出現(xiàn)了基因改造(gǎi zào)的人形恐龍雇傭兵……這個項目就這樣(zhè yàng)被停掉了。

斯皮爾伯格的觀點很簡單(jiǎn dān), 要保證恐龍的自然屬性,人類過多(guò duō)干預會喪失恐龍本身的看點,讓(ràng)史前生物不再嚇人。 此外他還覺得(jué de)基因雜交恐龍在當時過于超前,觀眾(guān zhòng)可能不會接受。
就像俺卷首說(shuō)得那樣,時代發(fā)展觀眾眼界與時俱進,再(zài)加上《世界??》三部曲的鋪墊,斯大爺覺得(jué de)自己當年故事時機成熟,是時候“重新上線(shàng xiàn)”了,而且要親自把控劇本。
不但(bù dàn)斯皮爾伯格回歸,他還找來了一位(yī wèi)關鍵角色, 《公園》前兩部的聯(lián)合編劇(biān jù)大衛(wèi)·凱普(《碟中諜》《蜘蛛俠》) 。兩人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jù běn)(斯大爺沒有掛名)。
《侏羅紀公園》原著小說(xiǎo shuō)作者邁克爾·克萊頓已經(jīng)去世,當初與作者(zuò zhě)聯(lián)合編劇的凱普老師?????是重開這個(zhè ge)系列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快把(bǎ)克萊頓的小說都背會了。
凱普也(yě)很有意思,他緊跟斯皮爾伯格的腳步,后者(hòu zhě)不回來,自己也不回歸。當《公園(gōng yuán)3》《世界??》三部曲再三邀請他出山的時候(shí hòu),凱普都表示最多給你們當個(gè)顧問,編劇不可能。直到斯大爺回來(huí lái)并親自邀請,這位才屁顛屁顛的(de)來了。

斯大爺與凱普的觀點(guān diǎn)非常一致,要讓《重生》重現(xiàn)《公園》系列(xì liè)的風格,尤其是第一部,要做到原汁原味(yuán zhī yuán wèi),“(公園)三部曲的故事已經(jīng)結束,我們會(huì)在全新地點塑造全新的角色,并(bìng)融入原著還被沒涉及到的(de)內(nèi)容”。
失落的世界??
《重生(chóng shēng)》有多處新設定,都是源于克萊頓(kè lái dùn)小說。

★其一,地球氣候環(huán)境對史前生物(shēng wù)的影響。
《公園》里把恐龍培育基地(jī dì)放在哥斯達黎加附近的島嶼,是因為如今地球(dì qiú)的氣候變化和植被進化,已經(jīng)不再適合(shì hé)史前生物(雖然用到了青蛙DNA來修補(xiū bǔ)恐龍DNA,但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沒有改變,只是(zhǐ shì)讓恐龍繼承了青蛙的視力)。
原著(yuán zhù)里表達,世界??上僅有加勒比海附近的(de)氣候適合恐龍培育,所以就有了(le)那兩座著名的島, 索納島+努布拉(bù lā)島 ,哥倆輪流發(fā)生事故,撐起了《公園(gōng yuán)》+《世界??》兩大系列。
《重生》修改了設定,畢竟(bì jìng)老在哥斯達黎加附近轉悠也沒意思,就(jiù)拓展了區(qū)域,變成了赤道附近都(dōu)適合恐龍生存,就有了片中法屬圭亞那(fǎ shǔ guī yà nà)附近的 圣休伯特島(Saint-Hubert)。
之所以引入這個概念(gài niàn),是為了給《世界??3》擦屁股。后者是恐龍(kǒng lóng)進入人類世界??,但電影??給你來(lái)了個大喘氣,該表現(xiàn)的地方(dì fāng)一筆帶過,折騰半天又回到了叢林里(lǐ)……

《重生》修正了恐龍在人類環(huán)境共存(gòng cún)的概念,開場直接表示,當代環(huán)境氣候(qì hòu)不適合恐龍在世界??范圍內(nèi)生存(shēng cún),那只在城市里奄奄一息的腕龍(wàn lóng),象征了城市恐龍的悲歌。最終還是(hái shì)沿著斯大爺?shù)募榷肪€,讓恐龍(kǒng lóng)重回荒蠻之地。
★其二,恐龍基因可以賺錢(zhuàn qián)。
這是邁克爾·克萊頓第二本小說《失落的世界??(shì jiè)》里的支線。
書??中國際遺傳公司(InGen)的(de)競爭對手Biosyn——就是第一部偷恐龍蛋導致公園事件(shì jiàn)的那個公司,又派人來竊取恐龍(kǒng lóng)基因,跟來尋找失蹤科學家的主角(zhǔ jué)團隊不期而遇,引發(fā)了一系列事件。而他們(tā men)要恐龍基因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培育(péi yù)恐龍開公園,而是要基因賺錢。
編劇(biān jù)凱普放大了這個情節(jié)并使之(zhī)成為電影??的動機。

他參考了大量(dà liàng)資料,發(fā)現(xiàn)某些恐龍,尤其是體型較大(jiào dà)的恐龍,確實擁有異常長的壽命(shòu mìng),原因是它們的心臟病發(fā)病率極低——“這(zhè)促使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可以利用(lì yòng)它們的DNA合成一種藥??物,因為心臟病是(shì)人類最大的殺手”。
總而言之,《重生》大量拾取(shí qǔ)了克萊頓原著小說里還未影視(yǐng shì)化的遺珠。
比如故事模式,就跟(gēn)《失落的世界??》很像——兩撥人馬兩條(liǎng tiáo)線索,相遇在一個全新的島嶼上(shàng),從而展開故事。
電影??《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de)世界??》只是用了原著的角色,故事(gù shì)另起爐灶跟小說完全不同, 如今《重生》倒(dào)是更像改編自這本小說的故事(gù shì),要竊取基因的雇傭兵人馬換湯不換藥??,探險隊(tàn xiǎn duì)則替換成了德爾加多一家。
還有至少(zhì shǎo)三處情節(jié),也是源于小說。
★ 河流遇險(yù xiǎn), 這是第一本小說《侏羅紀公園》里的情節(jié)(qíng jié)。

原著里是格蘭特博士和孩子??們(men)乘坐充氣船沿著叢林河流漂流逃(táo)過恐龍襲擊最終到達公園控制中心,電影??(diàn yǐng)里改成了德爾加多一家人在湍急(tuān jí)的河流中逃避霸王龍的追殺。
★ 涉嫌(shè xián)殺人, 這是第二本小說《失落的世界??》里(lǐ)的故事。
Biosyn公司人馬與女主角莎拉·馬丁(mǎ dīng)博士是一同乘船前往索納島,期間莎拉(shā lā)的得知了他們的計劃,公司頭目(tóu mù)道奇森就把她推下了船(chuán)企圖滅口,《重生》里是頭目馬丁把(bǎ)德爾加多的大女兒??推了下去(xià qù)。

★ 偷車逃逸, 同樣是《失落的世界??》里(lǐ)的名場面。
電影??里“寡姐”佐拉躲(duǒ)在汽車??地下,但富商馬丁不顧他人(tā rén)死活把汽車??開走了,畸王龍追汽車??(qì chē)后殺死對方。原著里Biosyn公司偷基因(jī yīn)的大反派道奇森就是這么被(bèi)霸王龍吃掉了。

但我覺得這里的(de)人選應該是大女兒??才對,因為(yīn wèi)原著里就是莎拉在車底設計讓(ràng)霸王龍吃掉了道奇森,報了把(bǎ)自己推下船的仇。如果電影??讓(ràng)大女兒??在場導致馬丁被吃,會(huì)更好。
PS,《失落的世界??》還有一個梗沒有(méi yǒu)拍出來,那就是結尾處,主角一行人(rén)發(fā)現(xiàn)國際遺傳公司給恐龍喂養(yǎng)的(de)飼料,讓恐龍感染了朊病毒,最終侵蝕(qīn shí)大腦并縮短恐龍壽命。盡管科學家們(men)控制住了這種疾病,但隨著該島(gāi dǎo)被廢棄,疾病再次蔓延開來,最終導致(dǎo zhì)恐龍的滅絕,史前動物還是沒能(néng)適應當代地球環(huán)境。 但我相信這個(zhè ge)情節(jié)永遠也不會被拍出來。

恐龍不再吸引人?
您(nín)要問了,為什么說“回歸”就是好(hǎo)的?咱也不是要強調30多年前(qián)的《公園》的風格在如今看來有(yǒu)多么優(yōu)秀(其實就是優(yōu)秀),而是重新定義(dìng yì)了恐龍身上的荒蠻屬性。
《重生》中(zhōng)古生物學家亨利博士面對博物館門可羅雀的窘?jīng)r(jiǒng kuàng),以及反復叨念的一句臺詞, “恐龍變得(biàn dé)不再吸引人” ,不但指出故事背景恐龍(kǒng lóng)的境遇,也是說給觀眾聽(tīng)的。

“侏羅紀”系列經(jīng)過了32年6部電影??(diàn yǐng)的發(fā)展,以及期間各種蹭熱點的(de)恐龍片,史前動物擁有了太多(duō)的曝光率,從而讓觀眾逐步興味索然。
就是(jiù shì)太熟悉了,跟去動物園看動物(dòng wù)一樣。
回想第一部《公園》是如何掀起恐龍(kǒng lóng)熱的?斯皮爾伯格在克萊頓小說還沒(méi)寫的時候就已經(jīng)敲定了方向(fāng xiàng)—— 除了要用CGI技術“復活”史前生物外,還要(hái yào)把影片打造成“《大白鯊》第二”。
從《金剛(jīn gāng)》到《哥斯拉》,這些電影??中的怪獸之所以(zhī suǒ yǐ)能進入流行文化,誕生之初是由于(yóu yú)它們讓觀眾產(chǎn)生敬畏之心,隨后才(cái)在它們身上賦予了人性化的特征(tè zhēng)。

恐龍也是如此。
基因工程復活了恐龍(kǒng lóng),仍被賦予了原始荒蠻的特征(tè zhēng),人類與恐龍各自代表著文明與(yǔ)自然,彼此涇渭分明。人類過多干預自然,必定(bì dìng)要遭遇反噬,這是西方怪獸電影??的(de)標配。
當年《公園》能帶動恐龍熱的(de)一個原因 ,不是讓觀眾與恐龍產(chǎn)生(chǎn shēng)互動,而是強化二者之間的距離感 ,人類在(zài)這種荒蠻史前生物面前感受到的(de)壓迫與無力,讓觀眾認清了人與自然(rén yǔ zì rán)之間的公約數(shù)。
并不是《世界??》三部曲的(de)主題不好,后者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de)產(chǎn)物,但比起把恐龍關進動物園、人類(rén lèi)與恐龍互動、與恐龍同行而帶來(dài lái)新鮮感的轉瞬即逝, 重拾恐龍身上的荒蠻(huāng mán)屬性,是當下能扭轉“恐龍不吸引(xī yǐn)人”的最有效方式。

本片的導演(dǎo yǎn)加里斯·愛??德華斯,是斯皮爾伯格欽點,因為(yīn wèi)2014年那部《哥斯拉》。
因一部小成本電影??(diàn yǐng)《怪獸》走進大眾視野的他,特別擅長(shàn cháng) 利用鏡頭效果和煙霧等環(huán)境展現(xiàn)(zhǎn xiàn)巨物的宏偉與荒蠻 ,所以他拍(pāi)《重生》,很能呈現(xiàn)斯大爺想要的那種(nà zhǒng)效果。
愛??德華斯也是系列大粉絲(fěn sī),這次應邀執(zhí)導且抱有極大熱情(rè qíng)。
電影??里海陸空三大目標龍——滄龍、泰坦(tài tǎn)巨龍、風神翼龍,情節(jié)模式很有代表性(dài biǎo xìng):先是藏頭露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充分利用觀眾(guān zhòng)對未知領域的敬畏/恐懼感,并以此渲染(xuàn rǎn)神秘氛圍,直到觀眾見到恐龍全貌真容(zhēn róng)后才一點一點喂飽觀眾。

佐拉與滄龍(cāng lóng)“隔海相望”的那一幕,亨利博士看到泰坦(tài tǎn)巨龍在草??原上感受到生命的(de)宏偉與壯麗。尤其是風神翼龍那段(nà duàn),還特意把人家的巢穴安排在(zài)了一個廢棄的古廟里, 讓史前(shǐ qián)生物凌駕于失落文明之上 ,加重了恐龍(kǒng lóng)的荒蠻屬性。
電影??還重新審視了(le)讓T-Rex霸王龍給“他龍做嫁衣”的設定(shè dìng)。
從《公園3》開始,片方就一直致力于尋找(xún zhǎo)更有噱頭的恐龍能替代霸王龍(bà wáng lóng)成為人類新的對手,不惜讓給后者(hòu zhě)成為墊腳石。
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霸王龍(bà wáng lóng)被“錯版棘龍”干掉,被基因暴虐龍(lóng)揍、連南方巨獸龍都打不過(bù guò)(《世界??3》設定那是一只傷痕累累的老年(lǎo nián)霸王龍,情有可原),白堊紀的霸主顏面掃地??。
本片中(zhōng)的霸王龍,不再是那個尚能飯否(fàn fǒu)的祖母級老龍了,而是一只 “更(gèng)健康、更重、肌肉更發(fā)達、更像公牛??(gōng niú)的動物”(導演語) ,原創(chuàng)島嶼就這個(zhè ge)好處,可以另起爐灶塑造新生的恐龍。

電影??(diàn yǐng)給霸王龍安排了一段非常亮眼的(de)激流勇進外,它與基因恐龍并沒有(méi yǒu)產(chǎn)生任何交集,仍然是最兇猛的(de)原始巨獸。
說到基因恐龍,本片的(de)呈現(xiàn)也有很大的不同。
前幾部(jǐ bù)無論暴虐龍、還是基因迅猛龍,呈現(xiàn)(chéng xiàn)的都是超級素質+獵殺本領,是(shì)對物種的優(yōu)化,占有絕對統(tǒng)治地位(dì wèi)。唯有本片,結尾大戰(zhàn)露面的畸王龍,如同(rú tóng)它名字一樣,一看就是畸形。
這個怪獸(guài shòu)的設定靈感肉眼可見——《異形》,導演表示(biǎo shì)也融入 《星球大戰(zhàn)》里怪物蘭苛 的(de)影子(尤其是前肢)。

畸王龍外型像個(gè)大猩猩,胸前還有一對爪子,食肉龍的(de)血??盆大口之上,是食草??類腫頭龍的頭部(tóu bù)。這種怪異的造型,既讓人害怕(hài pà),同時也能讓觀眾些許感受到(dào),這家伙不太正常。
這是本片對基因(jī yīn)恐龍的定位 , 過分的基因干預,不會(bú huì)讓恐龍變得更強大,反而會給(gěi)其帶來負擔,會傷害到動物。
這(zhè)也是俺提到街機《恐龍快打(dǎ)》的原因,后者賣點就是基因恐龍,而且(ér qiě)一看就不是正常玩意,胸前的倆(liǎ)爪子、兩個頭、血??厚……這是基因技術濫用(làn yòng)的惡果。

它們擁有乖戾的外表,但(dàn)人類有沒有想過恐龍會有多么痛苦(tòng kǔ),所以片中畸王龍那副尊容,即獵奇(liè qí)也能讓人產(chǎn)生同情。
《重生》回到(huí dào)了原著科幻驚悚風格的特色,技術(jì shù)的禁區(qū),人性的貪婪,導致恐龍肆虐(sì nüè)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人類不該過多(guò duō)干預自然,與史前生物要保持距離(jù lí)。
后來的我們
《侏羅紀》系列(xì liè)32年,讓我們到了已經(jīng)滅絕的(de)史前生物栩栩如生的在大銀幕上(shàng)馳騁,這是電影??技術進步帶來的福利(fú lì)。同時也能讓我們以發(fā)展的(de)眼光,甚至人類對科技變化而拓寬(tuò kuān)的眼界。

★“技術禁區(qū)”的邊緣, 生化技術(jì shù)復活滅絕的恐龍,在那個年代屬于(shǔ yú)踩紅線,但主觀原因還是人類的貪欲(tān yù),最終導致危機 。這是《侏羅紀公園》原著和(hé)電影??三部曲的主題,也指導了后續(xù)(hòu xù)所有電影??的發(fā)展路徑。
★到了《侏羅紀(zhū luó jì)世界??》三部曲,“技術禁區(qū)”邊緣得到了拓展(tuò zhǎn),人類與恐龍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恐龍(kǒng lóng)的自然屬性淡化,基因雜交、智商飛躍(fēi yuè)、甚至被開發(fā)出了兵器用途。 文明(wén míng)與荒蠻的界限已經(jīng)開始模糊。
給(gěi)人類世界??造成最大危機的都是(shì)基因恐龍, “普通恐龍”某種程度上,最后都(dōu)“幫助”人類消除了危機 。
(下圖就是區(qū)別(qū bié),而本片蝠翼迅猛龍重現(xiàn)了第一部(dì yī bù)的經(jīng)典一幕)

這就是“技術禁區(qū)”拓展(tuò zhǎn)的標志。30年前,人類覺得“用科技復活(fù huó)恐龍、克隆生物”是有危險的;如今(rú jīn)人類眼界開闊,對“復活恐龍”這種事情(shì qíng)是大致默許甚至積極態(tài)度,但對“基因(jī yīn)技術”的濫用,還是反對。
★所以《侏羅紀世界??(shì jiè):重生》帶點啟示錄的味道。在回歸的(de)基礎上,讓觀眾更加清晰地認識(rèn shí)到科技仍然存在禁區(qū)。
在理性的(de)條件下(亨利博士為首),合理利用基因(jī yīn)技術會給人類帶來福音;但在(zài)貪婪的情況下(富商馬丁為首),技術(jì shù)的濫用會給自然生物帶來負擔(fù dān),最終也被反噬到自己身上。
正確(zhèng què)的方式,就是讓電影??變成了相對(xiāng duì)復古的“怪獸驚悚片”,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guān xì)。片中恐龍,也重拾嚇人的特征—— “沒有(méi yǒu)人性,追著小朋友亂咬”。
(via《國產(chǎn)凌凌漆》:咬人的(de)都是資本主義恐龍,中國這只絕對(jué duì)不會)。

當然了,養(yǎng)恐龍在一定條件(tiáo jiàn)下還是可以的,“回歸”不代表守舊(shǒu jiù),還是要以發(fā)展的眼光與時俱進。
電影??(diàn yǐng)里伊莎貝拉那只人畜無害的 鷹角龍(yīng jiǎo lóng) 不就很好嘛!這小家伙還是(hái shì)剛剛被發(fā)現(xiàn)的恐龍品種,是三角(sān jiǎo)龍的近親。
彩蛋(cǎi dàn),戰(zhàn)神變漁夫
本片最讓我欣慰(xīn wèi)的是,作為《公園3》大反派棘龍大(lóng dà)粉絲,終于見證這家伙 時隔24年之后(zhī hòu),重回大銀幕,還是以正確的姿態(tài)(zī tài)回歸。

當年《公園3》要給人類找一個(yí gè)新恐龍當boss,電影??顧問——古生物學家杰克·霍納(huò nà)選擇了棘龍。
在那個年代棘龍是(shì)一只神秘的恐龍,欠缺化石,之前最(zuì)著名的“埃及棘龍”,存放于慕尼黑博物館(bó wù guǎn),在二戰(zhàn)中已經(jīng)被毀壞了。科學家(kē xué jiā)只是通過其部分化石的比例,推測(tuī cè)其可能是陸地上最大最長的(de)獸腳類食肉龍,比霸王龍還要大(dà)哦。
最終電影??中出現(xiàn)的棘龍,長達(zhǎng dá)13.4米,重13噸,比9噸的霸王龍重且(zhòng qiě)高,因為咬死一只青少年霸王龍(《公園(gōng yuán)2》里那只被人類救助的小(xiǎo)霸王龍長大了),從而一戰(zhàn)成名,被賦予(fù yǔ)“戰(zhàn)神棘”的稱號。

但隨著時代發(fā)展(fā zhǎn),棘龍的新化石不斷出土,科學家發(fā)現(xiàn)(fā xiàn)棘龍不長這樣:
★棘龍的長度約15-16米(mǐ)(最長可達18米),比《公園3》里那只(zhǐ)長出不少,但體重僅有6.4-7.5噸,比(bǐ)霸王龍輕多了。
★棘龍是一種水陸兩棲(liǎng qī)恐龍,這一結論徹底推翻了獸腳類(jiǎo lèi)恐龍不“下?!钡恼f法。其修長的(de)骨骼比例,不是為了在陸地上跑得快(pǎo dé kuài),而是為了游泳快。
★棘龍大致是一種(yī zhǒng)四足類恐龍,后足比想象中的短(duǎn)很多,造型跟大號鱷魚??差不多。這種(zhè zhǒng)結構也表明其在陸地上行走(xíng zǒu)可能比較困難。

就這樣,戰(zhàn)神棘變漁夫(yú fū)龍了。
本片在追捕滄龍的過程(guò chéng)中,詳細描述了“正版”棘龍的特征,游泳(yóu yǒng)健將+能上岸但移動緩慢,但也(yě)可以像其他獸腳類恐龍一樣稍微(shāo wēi)后足站立,還吃了一個人。
不管怎樣(bù guǎn zěn yàng),回來就好,又可以買玩具了(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