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園弄殺夫案始末
2024-03-05 作者:祝淳翔(zhù chún xiáng)
最近,沉寂許久的乍浦路,有一段(yī duàn)被打造成了上世紀40年代的(de)老上海馬路。原來,這里成了電影??(diàn yǐng)《醬園弄殺夫案》的拍攝地。其實,真正的(de)醬園弄不在乍浦路,而是在(zài)新昌路上。2023年10月,國家電影??局發(fā)布最新(zuì xīn)的全國電影??劇本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tōng zhī)稱,由導演陳可辛與演員章子怡等(děng)人合作的電影??《醬園弄》獲得通過(tōng guò)。劇本梗概:“波云詭譎的年代,一樁離奇(lí qí)的案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究竟真相如何,眾說紛紜。當(dāng)案件原委如片片拼圖般被逐步(zhú bù)還原,人們才意識到,原來真相已經(jīng)(yǐ jīng)并不是那么重要?!边@里,不妨從文獻(wén xiàn)角度探尋一下醬園弄殺夫案的始末緣由(shǐ mò yuán yóu)。

一、箱尸案發(fā)
1945年3月20日早上6點多鐘(diǎn duō zhōng),本市新昌路發(fā)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de)血??案。外號大塊頭的租客詹云影被(bèi)其妻詹周氏用切菜刀砍殺,并遭分尸(fēn shī)后裝入空皮箱中,企圖移尸滅跡(miè jì),因血??跡滴到樓下,為居住亭子間(tíng zi jiān)的二房東王燮陽夫婦發(fā)現(xiàn),隨即報警緝拿(jī ná)。
案發(fā)地點為432弄85號后樓,該弄內(nèi)(nèi)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張振新醬園,故俗稱(sú chēng)醬園弄。死者詹云影,31歲,安徽人(rén),自幼來滬于新閘路鴻昌當鋪做(zuò)學徒,為人干練精明,脫離鴻昌后,曾(céng)在新閘路斯文里口與友人集資(jí zī)合伙辦斯文舊貨商店,詹任經(jīng)理,經(jīng)營(jīng yíng)舊木器舊衣服等,舊貨業(yè)從業(yè)者大都(dà dū)認識他,稱他“小詹”。被害前夜(qián yè),詹與朋友在遠東飯店搓麻將(jiāng),翌晨三時返家,倒頭便睡??,不料在(zài)熟睡??中被詹周氏殺害。
詹周氏,29歲,原姓(yuán xìng)杜,江蘇丹陽人。自幼父母雙亡,8歲時(shí)被親戚送到山海關路、大通路口的(de)顧天盛花號,收為養(yǎng)女,實際類似使喚(shǐ huàn)丫頭。17歲時由周姓養(yǎng)父母作主與(yǔ)詹云影訂婚,21歲正式出嫁時,曾(céng)在新閘路、烏鎮(zhèn)路口某菜館辦過(bàn guò)酒席。結婚??是那年12月的事,到(dào)了次年2月就發(fā)生事端,原來詹(zhān)與當鋪里一個叫蘭喜的丫頭有(yǒu)私情,蘭喜懷孕了,只得領到家里來(lái)。那時詹云影已改做舊貨生意,便(biàn)由詹周氏收留。小孩出生后,詹(zhān)卻不想要,本打算弄死,被詹(zhān)周氏阻止,設法將蘭喜另嫁,將小孩(xiǎo hái)送給鄰居。事后,詹周氏一度想去香煙(xiāng yān)廠做女工,來分擔家庭開支,貼補家用(tiē bǔ jiā yòng),但詹云影不為所動,不但竭力阻撓,還(hái)誣陷她想同人家軋姘頭。而(ér)詹做舊貨生意發(fā)了點小財后(hòu),卻吃喝嫖賭,無所不為。詹既不把賺(zhuàn)的錢拿回家,又不許她外出(wài chū)打工,弄得家里吃盡當光,兩只(liǎng zhǐ)衣箱空了,便到處向人借錢(jiè qián),曾向二房東借過不少,甚至連(lián)外面的大餅攤都有賒賬。

二(èr)、地院初審
1945年5月3日,本案首次庭審(tíng shěn)于浙江北路(近七浦路)地方法院,詹周氏身穿(shēn chuān)灰色線呢的單旗袍上庭。庭上問(wèn),兩人為何不要好?答曰:“他嫌(xián)我是低三下四人?!眴枺簩τ谡煞虻?de)惡行有無勸說?答:“每次勸他,他(tā)非但不聽,而且說錢是自己(zì jǐ)賺的,任何人沒有資格干涉他?!眴?wèn):為何不離婚?答:詹“說可以等待(děng dài)我先去軋姘頭,這樣可以使(shǐ)他省去一筆贍養(yǎng)費”。又問:刀哪里(nǎ lǐ)來的,是否買來預備殺人?答:因想(yīn xiǎng)擺一個排骨年糕攤,這把刀(dāo)買來(案發(fā)前一周買的)便是想斬(zhǎn)排骨的,事前絕沒有想到會用這刀(zhè dāo)來斬死丈夫。以前這刀亦曾(céng)用過一次,用來斬過一條咸蘿卜(luó bo)。問:殺夫后打算怎樣,不知這是犯罪嗎(ma)?她的供述令人毛骨悚然:“那時我完全(wán quán)失去知覺,神經(jīng)早已極度錯亂,我只知道(zhī dào)像有一個惡神在我的背后(bèi hòu),喊著‘殺呀!殺呀’,以后好像(hǎo xiàng)叫我將尸斬成十六段,藏進(cáng jìn)箱籠,當時連我的指頭不慎被(bèi)自己斬去,亦無知覺,我哪里再會(zài huì)想到將來……”
隨后到庭的證人王燮陽,51歲(suì),寧波人。單眼失明,光頭,問及案發(fā)那天的(de)情形,他說:半夜里(實則早上6點多)“聽到(tīng dào)有人喊救命”,初以為起火,叫學徒起來(qǐ lái)查看,說火表關著,沒事。于是問什么(shén me)人喊救命,“她(指詹周氏)回答我,說是(shì)男人??說夢話,我也信以為真。到了天亮(tiān liàng)(8點多),我女兒??要早到學校去考試(kǎo shì),我就起身,開后門,正想洗臉,突然看到(kàn dào)樓梯邊一攤水,老婆對我說(shuō)是一攤血??,我不相信,用紙去(qù)揩來一摸,果然是血??。于是我(wǒ)便去敲詹周氏的房門,隔(gé)了五六分鐘,她始開門,我看到她兩手(liǎng shǒu)全是血??,便問她,大塊頭呢?起初(qǐ chū)她不肯說,后來迫不得已,說是殺死(shā sǐ)了”。
兩個月后的5月21日,詹周氏(zhān zhōu shì)殺夫案初審的判決書??刊在《東方日報》。庭審(tíng shěn)結論:“詹周氏殺人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菜刀一把(yī bǎ)沒收?!崩碛墒牵骸胺繋┭??,情無可(wú kě)原,而分尸成塊,殘忍尤烈,應予(yīng yǔ)論處死刑?!辈说秳t屬于兇器,理應沒收(mò shōu)。
案件宣判后,女作家蘇青在1945年6月(yuè)10日出版的《雜志》第15卷第3期(qī)發(fā)表《為殺夫者辯》一文,從詹周氏(zhōu shì)的幼年環(huán)境、嫁后環(huán)境等等出發(fā)(chū fā),首次呼吁刀下留人。她寫道:“假如她有(yǒu)援助的人,有些反抗能力,她可以(kě yǐ)訴請離婚;假如她不死心塌地守著(zhe)詹云影,盡可以另外活動,也許可以(kě yǐ)找個更好的丈夫;然而她是舊腦筋(jiù nǎo jīn)的女人??,平日看紹興戲《殺子報》之類(zhī lèi)慣了,她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bú shì)自殺便是殺人!”

三、上訴高院
6月28日(rì),《東方日報》刊出姚明點律師向高級法院提起(tí qǐ)上訴的消息,上訴書??洋洋千余字,其中(qí zhōng)指出,“前年十月間,吞服來沙而毒水(dú shuǐ)(今譯來蘇爾,即煤酚皂溶液)自盡(zì jìn),以了余生,經(jīng)鄰發(fā)覺,送往同仁醫(yī)院灌救(guàn jiù),住院十日,方得脫險”,與蘇青的判斷(pàn duàn)相合。結論是“由不可抑止而崩潰(bēng kuì)而瘋狂,遂致釀成此不幸之殺人案件(shā rén àn jiàn)”。
然而當時頗有社會影響力的作家(zuò jiā)秋翁(平襟亞)、老鳳(朱鳳蔚)均不以為然,分別在(zài)《海報》《大上海報》發(fā)文駁斥,態(tài)度堅決(jiān jué),稱“殺人者不死,社會的大幸”這句話(huà)可入《拍案驚奇》小說中;還罵代詹周氏(zhōu shì)辯護的蘇青是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7月的(de)《雜志》辟出“殺夫案筆談”專輯,四位作者趙田孫(zhào tián sūn)、慶子、關露和沙莉,兩男兩女,分別從不同(bù tóng)角度,對此案論短說長。女詩人關露的(de)文章《詹周氏和潘金蓮》篇幅最巨,力圖為(wèi)她開脫:“人到不得已時,只好不擇手段”“希望(xī wàng)更高的執(zhí)法官吏能夠在殺人者(shā rén zhě)的身世和人情上多多加以探討(tàn tǎo),對于一個不得已而殺人的人能夠(néng gòu)罪輕一等”。慶子說:“詹周氏可憐,要使(shǐ)大家覺得她可憐;詹周氏需要同情,要(yào)使大家能給予同情,使過去毒辣的(de)印象,漸漸淡下去,這才生還有望?!鄙忱?shā lì)更將此案推到社會層面:“未嘗不可(wèi cháng bù kě)說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換言之,這(zhè)一對夫婦乃是現(xiàn)實生活下的犧牲者。”
7月(yuè)31日,地檢署本擬開合議庭審結,因其中(qí zhōng)尚有調查的必要,故為慎重起(qǐ)見,開調查庭先行調查。詹周氏穿(chuān)一身灰色的360號囚服,頭上扎著(zhe)兩根藍絨線,面色雖較前瘦削,可是(kě shì)精神倒仍蠻好。(《箱尸案主角(zhǔ jué)上訴再審,詹周氏要求活命》,《光化日報》1945年(nián)8月1日)實際上,當時“二戰(zhàn)”已近尾聲,汪偽政權搖搖欲墜(yáo yáo yù zhuì),自身難保。
很快,1945年8月16日,汪偽政權倒臺。隨著(suí zhe)復員接收工作開始,司法當局明令宣布(xuān bù),所有以前偽法院所判決的案件(àn jiàn),完全無效,應由各級法院,重新審理。至此(zhì cǐ),詹周氏的上訴程序,即告擱置。
1946年8月(yuè)6日,是復員后的國民政府高等法院的(de)第一次審訊,因案情尚須調查,故諭令(yù lìng)改期再訊。9月16日下午,在高院二庭(èr tíng)再審,詹周氏穿226號藍布囚衣,一頭齊耳??(qí ěr)短發(fā),面色憂郁。這次的律師竟聲稱(shēng chēng) “詹周氏之夫詹云影生前不僅開設向導(xiàng dǎo)社,且與偽方人員聯(lián)絡,故詹(zhān)周氏如系一地下工作人員,殺死其夫非但(fēi dàn)無罪或許還有功”云云,引得哄堂大笑。十分鐘(shí fēn zhōng)后合議庭宣判:“詹周氏殺人罪,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zhōng shēn),兇器刀一柄,沒收?!钡环?bù fú),仍要上訴。(《東南日報》1946.9.17)等9月30日(rì)《大眾夜報》刊出高院判決書??原文,其中竟稱(jìng chēng)“被告性情淫蕩,行為惡劣,與賀賢惠、何(hé)寶玉通奸”“其殺夫原因,謂非由于(yóu yú)戀奸情熱,誰其信之”。誠然詹周氏(zhān zhōu shì)與住在前樓的賀賢惠曾(céng)有肉體關系,但與本案無關,小(xiǎo)寧波何寶玉是詹云影的損友(sǔn yǒu),更是一度被攀扯進本案,實屬無妄之災(wú wàng zhī zāi)。孰知一年之后,案件的基本事實竟(jìng)又顛倒過來,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9月19日(rì),平襟亞在《滬報》發(fā)聲,撰《詹周氏的(de)死活問題》,認為她尚有一線生機:“只要她(tā)能夠偷得國共間談判的一個‘拖(tuō)’字訣,善于運用,向高院上訴,倘能拖延(tuō yán)到半年或三月,便得免她一死。”因為(yīn wèi)兩個月后將召開國民大會,大赦令也(yě)在討論中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然(guǒ rán)不出所料,10月15日的《新聞報》報道,“謀殺(móu shā)親夫之詹周氏,前經(jīng)高等法院判決死刑(sǐ xíng)后,據(jù)詹周氏之辯護律師陳震昨向(zuó xiàng)記者表示,詹自接得二審原判后,表示(biǎo shì)不服,決定于本周末向首都最高法院要求(yāo qiú)更審”。

四、赦免令下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yuè)25日,以制憲為中心議題的國民大會(guó mín dà huì)在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經(jīng)蔣介石(jiǎng jiè shí)親自審定的《中華民國憲法》。
1947年1月1日(rì),《中華民國憲法》如期公布,為慶祝實施憲政(xiàn zhèng),國民政府同時頒布了《罪犯赦免減刑令(lìng)》,規(guī)定除戰(zhàn)爭罪、漢奸罪、貪污罪、殺(shā)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及販毒罪之外(zhī wài),在1946年12月31日前,其最重本刑為(wèi)無期徒刑以上之刑者,死刑減為有期徒刑(yǒu qī tú xíng)15年;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刑或(huò)并科罰金者,減其刑期或金額(jīn é)二分之一。1月5日的《文匯報》隨即刊出跟蹤報道(gēn zōng bào dào),題為《大赦令與十大案件》,記者走訪某(mǒu)檢察官,就本市十大案件加以討論,其中(qí zhōng)第5件:“詹周氏殺夫案中之詹周氏(zhōu shì),雖處死刑,但并非殺直系血??親尊(zūn)親屬故可減刑至十五年有期徒刑?!?
3月11日(rì),秋翁《詹周氏竟然不死》一文在《滬報(bào)》發(fā)表。作者感嘆這樣的惡性事件,“于大赦令(dà shè lìng)下,詹周氏竟行偷生人間。蘇青女士真成(zhēn chéng)預言家矣”。5月4日,《鐵報》報道《詹周氏的(de)獄中生活》,“在獄中,她每天編結絨線(róng xiàn),縫裁衣服,掙些錢添補點飯菜。和(hé)她同囚一室的有六七個女犯,相處(xiāng chǔ)得很好,看守的禁卒也(yě)說她很守規(guī)”。但由于她消息閉塞,還(hái)以為自己將不免一死,故而神情頹唐(tuí táng)。等到半年之后,12月29日《飛報》報道《詹周氏(zhān zhōu shì)捫虱而談》,則她已聽說大赦消息,“故(gù)篤定心思,努力??加餐,已較前發(fā)?!?。
1948年(nián)3月19日,《辛報》刊出詹周氏改判15年的(de)正式報道,稱其“延聘施拜休律師辯護,具狀(jù zhuàng)高院請求復判,此案轉輾至今,經(jīng)(jīng)高院三審后,業(yè)于前日判決,撤銷原判,詹周氏(zhān zhōu shì)改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詹周氏聆判后,喜出望外,誠(chéng)所謂恍同隔世死而復生焉。于是感謝不死(bù sǐ)之恩,頌不絕口云”。至此終于塵埃落定(chén āi luò dìng)。

五、劫后余生
1955年10月,鴛蝴派作家陳定山(shān)將其在臺北《中華日報》副刊上連載(lián zǎi)的“春申舊聞”專欄文章結集,交由晨光(chén guāng)月刊社印行《春申舊聞·續(xù)集》單行本,書??中(shū zhōng)收錄了《詹周氏殺夫》,今天來看,其中事實性(shì shí xìng)錯訛百出,幾乎不忍卒讀。如誤將詹云影(yún yǐng)名字錯成詹子安,說他是殺豬??屠夫(tú fū),又傳謠說詹周氏被抓后(hòu)曾被游街示眾等等。1967年9月,《春申舊聞(jiù wén)》正、續(xù)集合成一冊,改由臺北世界??文物(wén wù)供應社初版,并于1975年6月再版。1977年(nián),女作家李昂在白先勇位于美國加州圣塔(shèng tǎ)芭芭拉小鎮(zhèn)的家中做客,恰好見到此書??(cǐ shū),立即被其中《詹周氏殺夫》標題吸引,遂(suì)動筆寫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9月起在(zài)《聯(lián)合報》連載,并獲獎,后來被譯介為(wèi)多國文字,引發(fā)國際關注。
1990年3月,上海市(shàng hǎi shì)文史研究館館員沈立行在《上海灘》雜志(zá zhì)上發(fā)表一篇文章《抗戰(zhàn)時期轟動上海的(de)兩大血??案》,將多年前的華美藥??房(yào fáng)殺兄和醬園弄殺夫兩案重述一遍(yī biàn),可惜結尾寫道:“詹周氏在提籃橋監(jiān)獄執(zhí)行(zhí xíng)絞刑,一命歸陰?!蓖耆c事實相悖。很快,雜志社(zá zhì shè)收到一封來自江蘇大豐農(nóng)場的讀者來信(dú zhě lái xìn),稱詹周氏“并未被處死,現(xiàn)在仍然(réng rán)健在”,上海解放后,“送到蘇北大豐上海農(nóng)場(nóng chǎng)勞動改造,按照舊判刑期期滿留場就業(yè)(jiù yè),并且重新結婚??,現(xiàn)在她早已退休。已年(yǐ nián)過古稀,在大豐縣川東農(nóng)場安度晚年”。記者(jì zhě)徐平隨即專程赴蘇北采訪了她(tā),并在7月號上刊出《醬園弄(nòng)殺夫犯生死之謎》一文,從兩人的對話(duì huà)中撇開若干訛傳,可以大致提取出(chū)如下事實:
1952年,人民政府安排她來到大豐(dà fēng),在田里沒做多久,就調到托兒所(tuō ér suǒ),一直做到1983年退休。1959年,她經(jīng)人介紹與(yǔ)農(nóng)場里的炊事員嚴少華(四川人)結合(jié hé),從此更名周惠珍,兩人一起攜手度過了(le)三十年幸福歲月。他們雖沒有兒女,但(dàn)多年以來,每到一處,她總要認幾個(jǐ gè)年輕人做干兒子??、干女兒??。記者注意到,她家(tā jiā)雙人床???的上方,貼有孩子??的年畫(nián huà),底下掛著玩具娃娃,玻璃鏡框下,集滿(jí mǎn)了鄰居家孩子??的合影;就連箱子(xiāng zi)上的餅干桶,也將畫有(yǒu)孩子??的那一面朝外……顯然,年逾古稀的(de)她,已然脫胎換骨。行文至此,記者反問道(wèn dào):“誰能把這位坦露著童真的(zhēn de)老人,同往昔殺夫的詹周氏聯(lián)系(lián xì)在一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