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徐展雄的《革命者》之后,覺得這個(zhè ge)導演支棱起來了。
畢竟之前的《蕎麥(qiáo mài)瘋長》被指責太文藝。
而《革命者》似乎(sì hū)讓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賽道(sài dào)。
文藝主旋律電影??,算是被他玩明白(míng bái)了!
《孤星計劃》仍然延續(xù)了這個風情(fēng qíng),抒情性很強,用“起興”的手法來(lái)展現“革命者”英勇犧牲的壯烈畫面,誰(shuí)能不飆淚?

《孤星計劃》同樣如此,前(qián)20分鐘我敢說都沒敘事。
完全是(shì)前史的交代,三個主人公各有志向,在(zài)黃浦江邊合影——
一位要當記者。
一位(yī wèi)要進汽修廠。
一位要進黃浦軍校。
三個人(rén)的夢想遠大又樸實,幾年后,竟然(jìng rán)都實現了。
影片的第一個小事件(shì jiàn),就是黨軍沖開了上海大學的校門(xiào mén),打傷和抓捕了許多教師和愛??國(ài guó)學生?????。

而這個事件也將三個好(hǎo)朋友徹底沖散了。
正片故事由此開始(kāi shǐ),總結下來就是,宏大場面很多,但槽(cáo)點更多。
槽點一
內地版《十月(shí yuè)圍城》
影片剛開始只是個鋪墊,大概(dà gài)就是三位主人公李一民(王源 飾)、丁夢華(mèng huá)(張雪迎 飾)、許天平(梁靖康 飾)各歸(gè guī)各位,分別做了汽修工、記者和(hé)黃浦軍校的軍官。



然后侯老師?????在(zài)一次行動中被槍殺,臨死前將一只(yī zhī)綠色鋼筆交給了李一民。
看到這里的(de)時候,我還不知道整部電影??的(de)主線是什么。直到丁夢華講述了(le)孤星計劃,我才知道他們要互動(hù dòng)胡先生撤離上海。

胡先生就是周恩來,但是影片(yǐng piàn)其實沒有交代,導演默許所有人都應該(yīng gāi)知道“胡先生”這個名字的來歷。
這個故事(gù shì)和“十月圍城”很像,但是結構卻(què)比較松散,前60%的劇情都在鋪墊(pū diàn),直到丁夢華死亡,高潮都沒有來臨(lái lín)。不像《十月圍城》里每個護送者都(dōu)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物線。
如果(rú guǒ)故事的主線是“護送胡先生撤滬”,那么(nà me)丁夢華的死亡不應該是影片(yǐng piàn)的“中點”。她的死亡讓所有人(suǒ yǒu rén)都意識到了章貴生是壞人(huài rén),一直接近他們就是為了探聽撤離計劃(jì huà)。

所以故事的主線應該是李一民和(mín hé)章貴生的博弈,但是顯然這樣整個故事(gù shì)的規(guī)模就小了,也不是導演(dǎo yǎn)想要表達的內容。
所以主線不明確(míng què),是本片最大的槽點。
槽點(diǎn)二
“孤星”成員很不專業(yè)
“孤星”社的(shè de)背景是上海大學的一群學生?????,由他們(tā men)的老師?????侯少烈?guī)ьI。
“孤星”恐怕是取自(qǔ zì)于毛主席的那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liáo yuán)》。
上海大學被沖散后,這些學生?????黨員都散落(sàn luò)在了上海的各個地方,直到孤星(gū xīng)計劃啟動,所有人都成為了互動胡先生(hú xiān shēng)撤離上海的一員,所以整艘船上都(dōu)是上海大學的人。

不過看得出來,這些學生?????(xué shēng)并沒有受過專業(yè)的組織訓練,很多(hěn duō)細節(jié)做的都不到位。
比如丁(dīng)夢華,一邊嘴里念念有詞,一邊翻密碼本。你(nǐ)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地下黨(dì xià dǎng)?
還有當她看到“尋物啟事”的時候(shí hòu),立刻就沖出去的動作也太激動(jī dòng)了。明明她的主編是一個膽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而且很明顯向著國民黨的人,她(tā)在這個人面前一點不避諱,怪不得(guài bù dé)她會第一個被章貴生暗殺。

更有趣(yǒu qù)的是,李一民和孤星社的成員很(hěn)喜歡去一個地方接頭——電影??院。
李一民和(mín hé)許天平談心也是在這個地方(dì fāng),許天平敞開心??扉,稱自己無法和(hé)父親作對,但是自己的心還是向著(xiàng zhe)孤星社、侯老師?????和共產黨的。
如此容易(róng yì)“掉腦袋”的話題,選擇在一個公共場所(gōng gòng chǎng suǒ)說是不是不合適?

可能有人會覺得(jué de),電影??院里放著電影??呢,在這里(zhè lǐ)聊計劃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電影??(diàn yǐng)的聲音會蓋過他們的聲音。
看過(kàn guò)電影??的人都知道,電影??院里有(yǒu)一個人說話你都能聽見。
何況(hé kuàng)——他們放的是默片??!
這里導演(dǎo yǎn)還是比較細節(jié)的,他們放的是(shì)1922年拍攝的中國第一部故事片《勞工之(zhī)愛??情》。

影片的背景是1927年白色恐怖時期(shí qī),播放《勞工之愛??情》還是很合適的(de),何況主人公李一民本質上就是勞工。
但是(dàn shì)——看過這部默片的人都知道,這部(zhè bù)電影??和卓別林那種吵吵鬧鬧的默片完全(wán quán)不一樣,這電影??是真的一點聲兒(shēng ér)也沒有啊!
鴉雀無聲的電影??院里,主人公(zhǔ rén gōng)還在聊幫助胡先生撤離的計劃(jì huà),真不怕被人聽到嗎?又不是(bú shì)包場?
不過也難為導演了,中國(zhōng guó)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是1931年的,那個(nà ge)時候他們確實只能看默片。
不過,不能(bù néng)換個地方聊嗎?
槽點三
“洗不白(xǐ bù bái)”的許天平
我能感覺到,導演其實(qí shí)是把寶押在了許天平的(de)身上。
雖然王源才是主角,但是真(zhēn)沒有梁靖康出彩。
電影??主角團中,唯一(wéi yī)一個有人物弧線變化的就是許(xǔ)天平。觀眾看到結尾才知道他大概(dà gài)是好是壞。

章貴生也有變化(biàn huà),但畢竟是反派,而且在丁夢華(mèng huá)死亡的時候就已經“被查殺”了(le)。
但是許天平的“洗白”過程也是(shì)有很多雷點的。
在上海大學被沖擊(chōng jī)的時候,李一民控制住了外國軍官(jūn guān),讓許天平開槍。
此時許天平還是(hái shì)一個學生?????,槍法一直不準,結果果不其然,直接(zhí jiē)打到了李一民的身上。
這也是(shì)本片的第一個笑點。
當然這也可以(kě yǐ)解釋,畢竟從一開始就鋪墊了(le)許天平的槍法能完美避開所有(suǒ yǒu)目標。
而后來,許天平成功就讀了(le)黃浦軍校,他的槍法也變準了(le),基本屬于指哪兒打哪兒了。所以(suǒ yǐ)在他和李一民等人狹路相逢的(de)時候,他也可以精準打到李一民的(de)胳膊逼他們逃走。

當許天平和李一民(lǐ yī mín)再度相逢的時候,許天平的第一個(dì yí gè)黑料是殺死了侯老師?????。
我們在(zài)閃回里可以看到,侯老師?????是背對著(bèi duì zhe)許天平的,他是被他對面(duì miàn)的國民黨打死的,而許天平開槍打(dǎ)的是打死侯老師?????的士兵。

這(zhè)角度這么奇怪都可以被李一民誤會(wù huì)嗎?而且明顯侯老師?????中槍是在(zài)前胸,而不是后背?。?
所以總感覺(gǎn jué)這個設計是很強行的。
通過依稀(yī xī)的回憶,梗姐能記住的就是這(zhè)三個槽點了。
如果你們在看(kàn)完電影??之后還有更多槽點想要補充(bǔ chōng)。
歡迎在留言區(qū)暢所欲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