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上!》很好看,如果硬要一句(yī jù)話讓人看懂它,那就是(jiù shì) “郎朗版的阿甘正傳”,接 “郎朗”這個人(rén)的故事,講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zhōng)的時代變遷。
電影??語言非常姜??文。只不過(zhǐ bù guò)不那么喜歡姜??文風格的朋友,不見得(bú jiàn de)受得住他那魔幻現(xiàn)實主義表達手法的轟炸(hōng zhà)。這次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強度,接近當初的《一步之遙(yī bù zhī yáo)》,節(jié)奏上沒有《一步之遙》那么激進,但技巧(jì qiǎo)之嫻熟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先舉一個例子:
郎朗(láng lǎng)父母把郎朗帶到北京的小房間時(shí),兩個人在討論規(guī)劃的時候, 背景(bèi jǐng)里的小郎朗一直邊彈鋼琴邊(biān)旋轉(zhuǎn)。那琴憑什么帶著個人自己(zì jǐ)轉(zhuǎn)圈圈呢?
這一幕堪比 《一步之遙》里馬(mǎ)走日見武六,推開書??房就來到了(le)郵輪上。姜??文不斷利用觀眾視聽焦點(jiāo diǎn)之外的空間,用 “不可能存在” 的(de)奇幻方式來傳遞訊息。簡單來說,導演(dǎo yǎn)一直在用超現(xiàn)實的臺詞和鏡頭(jìng tóu),給觀眾營造一種致幻的抽離感;用來(yòng lái)剝離觀眾對劇情的理性思考,而(ér)在感受上做傳遞。 這樣一些不(bù)方便明講,不需要明講的訊息,反而(fǎn ér)能更豐滿地傳遞出來。
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hé)音樂這個主題又是契合的,音樂(yīn yuè)本身是一種語言,里面有高山流水,也(yě)有下里巴人;有繾綣眷戀、也有心碎(xīn suì)欲絕;有金剛怒目,也有危機四伏。大部分人(rén)雖然聽不懂,但能感受得到。 姜??文的(de)電影??就是這樣,如夢似幻,他想要讓(ràng)你聽不懂,但感受得到。
當你意識(yì shí)到他的這些小技巧時,就(jiù)能捕捉到大量有效的訊息,傳遞著(zhe)姜??文不愛??直白去講的內(nèi)容。
比如(bǐ rú)鄰居因為郎朗彈鋼琴擾民報警,警察來(lái)見郎國任時, 背景里練琴的郎朗彈的(de)應該是 《血??染的風采》, 結(jié)果北京警察(jǐng chá)一看他的身份,馬上就親如兄弟,把(bǎ)郎朗當兒子??。電影??一句臺詞不用,就(jiù)把一套人物關系講清楚了。
又比如(bǐ rú)電影??里郎朗離開國家去求學時(shí),被升降機吊在空中給幾棟樓(lóu)的人彈琴, 彈的不是外國人的(de)經(jīng)典名曲,而是 《瀏陽河》、《黃河大合唱》。 從 現(xiàn)實中(zhōng)郎朗 也演出過瀏陽河、黃河協(xié)奏曲,化(huà)用到他出國前的這一幕;在瀏陽河(liú yáng hé)出了個什么人之后,幾棟樓(lóu)的人合唱風在吼,馬在叫(jiào),這意思也是再清楚不過了(le)。
整部電影??到處都是這種表達手法(shǒu fǎ),郎朗都成年了,他爸打電話回家還是(hái shì)用轉(zhuǎn)盤座機接電話,他媽媽??(馬麗飾演(shì yǎn))永遠是坐在話務機前接線的電話(diàn huà)工;最后郎朗演出時鏡頭掃過的(de)老師?????們,全部是郎朗童年時的(de)樣子。
而且這部電影??明明原著是郎朗(láng lǎng)的自傳,可主角郎朗就是一個虎??娃(hǔ wá),傻愣愣的,根本不讓觀眾帶入他(tā)的情感和思考。所有鏡頭語言都(dōu)在解構 “郎朗” 這個主角的主體性,而(ér)電影??真正讓觀眾帶入的是郎朗(láng lǎng)的父親郎國任,也就是 “郎朗的命運(mìng yùn)和歷史定位,應該是什么” 這個視角(shì jiǎo)。
導演用電影??視聽語言制造這種抽離感(chōu lí gǎn),背后想要談論的嚴肅主題是什么(shén me)呢?
以往的姜??文電影??,主題晦澀,我們(wǒ men)還需要猜,這次《你行!你上!》完全(wán quán)不用猜,實在是太明顯了。 這(zhè)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的探索之(zhī)路。
都沒啥隱喻,都是明喻(míng yù)了。
“郎朗” 隱喻著中國的未來,“鋼琴(gāng qín)” 這個舶來品,則隱喻著 “工業(yè)化”。
電影??從(cóng)父母第一次送郎朗去學鋼琴開始,用仰(yòng yǎng)拍鏡頭呈現(xiàn)了大雪紛飛中的毛主席(máo zhǔ xí)揮手像的正面,郎朗父子在毛主席(máo zhǔ xí)像的指導下前進。
后來學琴遇挫(yù cuò),郎朗父子又在大雪紛飛中,在毛主席(máo zhǔ xí)揮手像的背面,背著他老人家走(zǒu)了回頭路。
這個隱喻,和電影??《鋼的(de)琴》也是一脈相承的。一個行將破敗(pò bài)的東北工廠,一群下崗職工,在廁所里開(lǐ kāi)組織生活會,討論鋼琴天才郎朗的前途(qián tú)。最重要的結(jié)論是,“郎朗” 學 “鋼琴(gāng qín)”,不能由他爹這個拉二胡的(de)人來教。
電影??里郎朗的第一任老師?????(lǎo shī),在改革開放初期,那個精英人才拼命外逃(wài táo)到美國的時代背景下,拋下郎朗(láng lǎng)出國了。電影??不深究這一點,用(yòng) “我也要對孩子??好” 這種喜劇(xǐ jù)的方式一筆帶過。郎朗的第二個老師?????,在(zài)某個 “打砸搶” 的時代被自己的學生?????(xué shēng)批判了,她害怕郎朗也是這樣(zhè yàng)的人,說郎朗 “手不適合彈鋼琴(tán gāng qín)”。 嗯……就像 “中國人不適合搞(gǎo)工業(yè)” 一樣。
這是電影??第一段的戲劇沖突(chōng tū)——不教
隨著第三任、第四任老師?????幫助下,郎朗(láng lǎng) 超過德國了,又超過日本了 , 電影??(diàn yǐng)進入了第二個關鍵的沖突:誰是(shì) “郎朗” 的 “總設計師” ,郎朗的成就是(shì)來自教他的 “伯樂們”,還是來自(lái zì)他的基因、他的勤奮?
接下來是(shì)電影??的第三段戲劇沖突, “郎朗” 的上限(shàng xiàn)在哪里?在歐美人主導的 “鋼琴” 世界??(shì jiè)里,華人是有天花板的,那天花板(tiān huā bǎn)的上面是什么?
電影??里的郎國任(láng guó rèn),犧牲自己的一切,只為了一件事(shì)。這件事與其說是望子成龍,不如說是幫助他兒子??(ér zi)打破一切第三方對他的定義,打破(dǎ pò)一切束縛他的邊界。這里既包括(bāo kuò)老師?????、也包括鋼琴圈捧明星的(de)經(jīng)濟邏輯、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雖然(suī rán)郎朗一直和郎國任沖突不斷, 最終郎朗(láng lǎng)是 信任他父親的。用電影??里(lǐ)的臺詞中,父子之間不能鬧分裂(fēn liè)。那么郎國任隱喻的是什么,也呼之欲出(hū zhī yù chū)了。
“你行!你上!” 的電影??標題里(lǐ)沒有問號。這不是質(zhì)疑,不是反問,而是(ér shì) “你既然行就應該上”,是《邪不壓正(xié bù yā zhèng)》里李天然有了自己兒子??后(hòu)應該說的話。
所以我說觀眾要(yào)快速理解這部電影??是什么主題,把(bǎ)它理解成 阿甘正傳就好了。用(yòng)一個虎??頭虎??腦的傻小子的故事,勾串起(chuàn qǐ)一個大時代。 而且兩部電影??,都出自于(chū zì yú)各自國家,各不相同的保守主義價值觀(無褒貶(bāo biǎn)) 。
這部電影??是好看的。至于它所(suǒ)反映出來的價值觀,觀眾或有臧否(zāng pǐ),但問一句 “天花板上還有什么”,恐怕(kǒng pà)是大多數(shù)人都認可的吧?
我(wǒ)個人只是驚訝這部電影??這么姜??文 (魔幻現(xiàn)實主義(mó huàn xiàn shí zhǔ yì)手法),又這么不姜??文 (過于直白)。估計(gū jì)姜??文到了今天這個江湖地位,思想(sī xiǎng)已經(jīng)擺脫了左右搖擺,找到了他感覺(gǎn jué)舒服的位置,可以相對盡情地做(zuò)表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