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這就是我的(de)年度華語最佳了,無懈可擊那種。
這絕對(jué duì)是一部命運多舛的電影??:原著被爆(bào)抄襲東野圭吾,被迫退出柏林電影??節(jié)(diàn yǐng jié),上映前又火速撤檔,在經(jīng)歷了(le)不知多少次的修改、審查和妥協(xié)(tuǒ xié)后,又在前幾天草??草??定檔10月(yuè)25日。電影??市場如此動蕩的一年,這片(zhè piàn)也只是一個稍顯可惜的犧牲品罷了(bà le)。光就自我審查開始,這部電影??,就(jiù)注定是一部“殘缺品”, 就算舞姿多么(duō me)優(yōu)美,鐐銬依舊存在。 這就是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地走進電影??院的原因,一想到我(wǒ)沒法看到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全部內(nèi)容(quán bù nèi róng),這就會讓我極其糾結(jié)。但(dàn)《少年的你》非常特殊,我看得見它(tā)的妥協(xié),它的殷勤,它的討好(tǎo hǎo),它的“支離破碎”。但在這些不完整(wán zhěng)背后,我卻依舊看見了主創(chuàng)團隊(tuán duì)想要表達的東西,他們的堅持, 以及(yǐ jí)那種埋藏于影像之間,永不消散的(de)生命力。
一開場,是屬于周冬雨的(de)個人秀。英語課上的playground被翻譯成樂園(lè yuán),在“曾經(jīng)擁有”與“曾經(jīng)失去”的兩種(liǎng zhǒng)語法間,陳念看到了自己的縮影(suō yǐng),也看見了過去,在連續(xù)兩個極具(jí jù)張力的面部特寫后,影片正式開始(kāi shǐ)。這個開場的設計已經(jīng)足夠出彩,但(dàn)全虧周冬雨, 因為她在這短短(duǎn duǎn)幾十秒的表演,我已經(jīng)完全被帶入(dài rù)了電影?? ,然后在接下來的134分鐘里(lǐ),再也沒有脫離出來過。
既然講到了(le)周冬雨,那肯定也要講易烊(yáng)千璽。當然,在講這兩人的表演(biǎo yǎn)之前,還得講講本片一個極其突出(tū chū)的影像特點——大量使用面部特寫。從(cóng)本質(zhì)來講,這是一種非常 簡單粗暴 的(de)去拉進觀眾與角色的手法,演員(yǎn yuán)與攝像機的距離,就代表觀眾與(yǔ)這個角色內(nèi)心之間的距離。這是(shì)對角色長相、神態(tài)、表情和心理變化(biàn huà)的赤裸裸的直觀展現(xiàn),不帶任何掩飾(yǎn shì)。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對這兩位(liǎng wèi)新生代演員表演實力的挑戰(zhàn),實在是(shì)太大了....

但(dàn)另一方面,拋去影像運動啊場面調(diào)度(diào dù)什么的漂亮話,導演曾國祥所要做的(de), 就是把全片最好看最精華的(de)部分呈現(xiàn)給觀眾 (《小丑》也差不多是(shì)這個道理)。那么,這兩人完成的到底(dào dǐ)如何呢?

先說周冬雨吧。怎么說呢,如果(rú guǒ)當時本片在去柏林參展的路上(lù shàng)不出意外的話,如果本片可以進主競賽單元(dān yuán)的話,那么詠梅的柏林影后很可能(kě néng)就真的不保了。周冬雨真的不負眾望(bù fù zhòng wàng),讓我非常訝異的一點就是,片中(piàn zhōng)陳念這個角色和她平時生活中(zhōng)的性格幾乎是完全相反的,這(zhè)同時也就意味著,周冬雨很難去(qù)依靠單純的“體驗”去領悟這個角色(jué sè), 而是要靠自我揣摩,推測,以及片中(piàn zhōng)徹底的自我重造。
在如此考驗面前(miàn qián),周冬雨做到了,她完全變成了(le)陳念這個角色。而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de),是她在片中所表現(xiàn)的 “高級(gāo jí)哭戲” 。由于角色特質(zhì),周冬雨在片中(piàn zhōng)有十幾場重要的哭戲,每一場(yī cháng)哭戲,其背后所承載的環(huán)境,心境(xīn jìng)都不同,那種細微的情緒承接,她(tā)真的演出來了。這其中最深刻(shēn kè)的一場哭戲大概還是陳念被人用(rén yòng)排球砸的那場,當周冬雨在(zài)熒幕上竭盡全力去壓制那種從咽喉(yān hóu)里涌現(xiàn)的痛苦時,我完全被(bèi)折服了。

那,易烊千璽的表現(xiàn)(biǎo xiàn)又如何呢?這么說吧,在這(zhè)之后,他可以被稱作是一個演員了(le), 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 。真的很難去描述(miáo shù)到底是周冬雨給我的驚喜(jīng xǐ)最多,還是易烊千璽給我(wǒ)的驚喜更大。與周冬雨老練的(de)經(jīng)驗不同的是,易烊千璽這(zhè)一次的表演基本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無論是(wú lùn shì)兩者性格經(jīng)歷的貼合,還是演員年齡(nián líng)與閱歷的恰到好處,這些都組成了(le)易烊千璽的表演,這些東西,是(shì)隨著演員所共同成長的。這一次(yī cì),易烊千璽向觀眾證明,他有著(yǒu zhe)一張 非常高級的“電影??臉” 。

至于角色(jué sè),有一個點我要說一下:在面對外界(wài jiè)的各種暴力時,陳念和小北身上(shēn shàng)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措施。一個(yí gè)是隱忍的哭泣,另一個是毫不(háo bù)屈服的暴力。在這兩個截然相反(xiāng fǎn)的部分上,共同代表著他們 對于(duì yú)成人世界??那種幼稚的試探與反抗(fǎn kàng) 。而這種特性也成為了角色心理(xīn lǐ)外在表現(xiàn)的最大化,所以周冬雨(dōng yǔ)與易烊千璽是真的值得所有(suǒ yǒu)贊賞,他們真的讓這種特性成為角色(jué sè)情感表達的重要部分,而非僅僅(jǐn jǐn)是流于表面的噱頭。

真的,怎么贊賞(zàn shǎng)都不為過。尤其是在影片最后兩場(liǎng chǎng)極其重要的對手戲,只要稍微錯那么一點(yì diǎn),整部電影??的情緒就真的整個垮掉(kuǎ diào)。但他們做到了,他們撐起了整部(zhěng bù)電影??,讓每一場對手戲都如此驚艷(jīng yàn), 甚至那些極度失真的臺詞也被(bèi)他們的表演所掩蓋 。我在座位(zuò wèi)上的所有嘆息、哀傷與戰(zhàn)栗,全是(quán shì)屬于他們的。

但若是只有表演(biǎo yǎn),是沒法撐起本片“華語年度最佳”的(de)資格的。那么,接下來我要著重去表揚(biǎo yáng)曾國祥,和他背后那個用盡心思的(de)電影??團隊了。

影像,其實說到底,還是影像(yǐng xiàng)意識。 我在今年華語電影??里,從來(cóng lái)沒有見過影像意識如此強烈的電影??(diàn yǐng) (哪怕讓婁燁來可能都不占上風)。手持(shǒu chí)攝影的晃動,驚悚類型的融合調(diào)度(diào dù),極度壓抑的建筑空間,高度濃縮的(de)蒙太奇片段,還有那種無懈可擊的影像敘事(xù shì)意識。早些年還在拍二流爛俗(làn sú)喜劇,近些年拿出了一部較為不錯的(de)《七月與安生》,結(jié)果今年就拍出了(le)一部在10s華語影史留名的《少年的(de)你》。曾國祥的成績, 我想也只能(zhǐ néng)用開掛來解釋了 。
開場女學生?????(xué shēng)跳樓的設計就已經(jīng)提醒了主創(chuàng)(zhǔ chuàng)團隊的野心所在:先是通過英語聽力隔絕(gé jué)外界聲音,然后只通過視覺傳遞信息。在(zài)陳念下樓查看那一段簡直是標準(biāo zhǔn)的驚悚片調(diào)度模式, 俯拍與仰拍(pāi)的切換,加深個體與群體的對抗(duì kàng),人物與建筑的關系暗喻 ,快速切換(qiè huàn)的聊天信息(我竟然看到了德尼羅(dé ní luó)的微信頭像),通過手機這個媒介所(suǒ)放大的面部特寫,照片在我們眼前(yǎn qián)飛速閃過,而這時,“少年的你”片名(piàn míng)出現(xiàn)??梢哉f,這是我今年在(zài)電影??院所看到過最具力量的電影??(diàn yǐng)開場了。

除去我在開頭所講(jiǎng)過的面部特寫手法,本片在建筑(jiàn zhù)空間的關系展現(xiàn)也是相當值得一提(zhí dé yì tí)。曾國祥在這一點上充分暴露出了(le)HK出身的特質(zhì)( 我懷疑取景重慶也(yě)是這個原因,兩地的城市建筑風格太像(tài xiàng)了 ),那些城市間的樓房,封閉的(de)教學樓,垂直延伸的臺階,景深對比的(de)高架橋,這些建筑元素共同構(gòu)建出影片(yǐng piàn) 壓抑逼仄 的情感氛圍,也在很大(hěn dà)程度上暗示了陳念與小北在(zài)這個社會共同的處境。而燈光則(zé)再度加強了這類元素的運用:陳念(chén niàn)與小北對手戲時的霓虹光線,座位(zuò wèi)上紅墨水的冷光特寫,加強景深的(de)空間光效,以及最后押運車上柔光的(de)流動。也許是今年華語電影??圈最棒的(de)光線處理。

然后是剪輯,同樣,年度華語(huá yǔ)最佳剪輯,沒誰了。尤其以蒙太奇(méng tài qí)敘事為例,最能體現(xiàn)剪輯的功底:第一場蒙太奇(méng tài qí)關于陳念和小北的生活對切,考試(kǎo shì)與麻將,莊嚴宣誓與地下斗毆,這是(zhè shì)一種極其優(yōu)秀的內(nèi)核影像表達, 極度(jí dù)失衡的社會,就這么藏于技巧之下(zhī xià) (在這之后也多次用到本手法(shǒu fǎ),比如拆高考試卷后立馬剪挖掘機(wā jué jī)那里)。而后在高考結(jié)束之后那場交代(jiāo dài)人物狀態(tài)的蒙太奇也是極盡老辣(lǎo là)的技法表達。 至于審訊室的那場(nà chǎng)交叉剪輯,可以算作年度華語電影??高光(gāo guāng)時刻,真正的“影像——表演”至高榮光(róng guāng)。

攝影,主要以手持為主,可以說深得(shēn dé)婁燁精髓,精確的用那種晃動去(qù)捕捉到人物最為真實的狀態(tài)所在。當然(dāng rán)本片的手持還是要比婁燁的(de)要溫和許多的。音效,極其出彩,聲音(shēng yīn)作為情感傳遞媒介在本片的價值(jià zhí)被最大化,表揚黃錚(好像這人還是(hái shì)《金陵十三釵》的音效設計師)。至于配樂(pèi yuè),這么說吧,優(yōu)秀的配樂永遠不會(bú huì)喧賓奪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只消片刻,就(jiù)將觀眾徹底拉入電影??的氛圍(fēn wéi)中。
曾國祥,周冬雨,易烊千璽,許月珍(xǔ yuè zhēn),貝爾,余靜萍,黃錚,還有在幕后工作的(de)眾多人員,他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lǐng yù)都做到了肉眼可見的最好,而后(ér hòu)又共同讓電影??變得如此優(yōu)秀且(qiě)完整,哪怕是在其刪改后。那些(nà xiē)妥協(xié),那些無奈,那些倔強,還有他們所(suǒ)要喊叫的,爆發(fā)的,都留在了(le)他們的電影??里。那些珍貴的部分(bù fèn)到最后,都凝結(jié)成了蓬勃的(de)生命力。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對他們最好(zuì hǎo)的禮贊。

爭論會過去,而影像將永恒(yǒng héng)。
PS:“感謝偉大的恩主@ 姜??汁芬達 @ 喪面人(rén) ”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98819/
PPS:反正本片的爭論都這樣了,那(nà)我就再填一把火。
《少年的(de)你》這部電影??,也許真的可以稱得上馬丁斯(mǎ dīng sī)科塞斯口中的“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