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是從一個海底撈的店長——徐斌(xú bīn),斌哥開始切入的。篇章名很(hěn)有韻味,“三里屯沒有原鴿”,最初只是以為(yǐ wéi)咱們斌哥喜歡養(yǎng)鴿子才起(qǐ)的這么一個名字,意味著工作和愛??好(ài hào)或者說生活要分開。
搜索了之后才(cái)明白,原鴿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de)鳥類之一,家鴿就是由原鴿馴化而來(ér lái)的。
或許這里還想要表述另外一層(yī céng)涵義,工作是會把人馴化的(de),所以斌哥才會一次又一次(yī cì)地回到這里,就像信鴿一樣,回到(huí dào)這個不屬于家鄉(xiāng)的地方,然后一次(yī cì)又一次地回家。
當然,這有些過度(guò dù)解讀了。
畢竟在這里,計件制意味著(yì wèi zhe)只要你能在端盤子去的時候(shí hòu),再滿載而歸地收獲臟盤子,順手再(zài)打上卡,1-2元的進賬就清晰(qīng xī)可聞。
而一天少則100+,多則300+的生意(shēng yì),使得生意紅火的時候,就算你干(gàn)得再快還是有無數(shù)的盤子(pán zi)等著你收,無數(shù)的顧客在(zài)叫號等位。
海底撈的員工就(jiù)像是在做西西弗斯的任務,沒有(méi yǒu)停止的徒勞著,但看著他們咧嘴(liě zuǐ)地笑,似乎通過不斷地努力??,萬元的(de)工資即是他們賦予了自己的(de)生活意義。
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年輕(nián qīng)品牌??,如今已經(jīng)有超過1368家門店和(hé)13萬名員工,2024年營業(yè)收入高達427.55億,凈利潤(jìng lì rùn)47億元,員工的平均收入為10.29萬元。
紀錄片里(lǐ)第二集主人公則相比斌哥,多了(le)許多古靈精怪和玩世不恭,名校文學系畢業(yè)的(de)陸佳影在這兒,就是“體驗生活”的觀察者。
采風(cǎi fēng)或者說計劃一個月就離職的想法使得(shǐ de)其在鏡頭下始終被“第四面墻(miàn qiáng)”所隔開,那種和勞動人民的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卻恰似“互聯(lián)網(wǎng)嘴替”說出了大實話(shí huà)——“舞娘的喜悲沒人看見”。
作為觀測者反而(fǎn ér)被人觀測,這種類似套娃一般的(de)敘事在說出,“就和諾基亞的作文(zuò wén)素材一樣,我們什么都沒有做錯,但是(dàn shì)我們輸了?!?
徐斌因為店鋪的運營(yùn yíng)年度指標下滑被“交店”了,另一邊李耿(lǐ gěng)這個拉面“三冠王”則實實在在秀了(le)一波操作,在深夜看得我一愣(lèng)一愣的。
心想真是行行出狀元啊,這位(zhè wèi)稱之為“桌間的卓別林”以及許許多多的這種(zhè zhǒng)服務員,或許應該說是一群“人民表演藝術家(biǎo yǎn yì shù jiā)”。
從火遍全網(wǎng)的“科目三”,到重新(chóng xīn)定義“生日歌”。海底撈如流水線一般生產(chǎn)(shēng chǎn)了千千萬萬的“微笑服務”。這種標準化卻又(yòu)充滿創(chuàng)意的服務模式,背后是海底(hǎi dǐ)撈獨特的“加油與辛苦啦”的(de)企業(yè)文化。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華為(huá wèi)基本法》的那句,資源終會枯竭,唯有(wéi yǒu)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