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縵
最近有個現(xiàn)象,挺有意思(yǒu yì si)——
《臨江仙》和《書??卷一夢》這兩部劇,客觀(kè guān)來說,戰(zhàn)績都挺不錯。
但口碑上,卻(què)很兩極分化。
《臨江仙》講的是「三婚三離(sān lí)仙俠怨偶」。開局就是「假灰姑娘」在眾人(zhòng rén)驚詫的目光中,嫁給了高高在上的(de)仙尊男主,把觀眾的期待值吊得很(hěn)高。后面一路反轉(zhuǎn),女主扮豬??吃老虎??(lǎo hǔ),男女主歷經(jīng)愛??恨撕裂,最終修成正果(zhèng guǒ)。
喜歡它的人,覺得它是打破(dǎ pò)傳統(tǒng)仙俠套路的「恨爽美學」 ,通過三婚(sān hūn)三離的宿命博弈與非線性敘事重構(gòu)(zhòng gòu)情感邏輯,將「共生即相克」的仙俠(xiān xiá)設(shè)定推向極致。
不喜歡它的人(rén),覺得它劇情狗??血??、人物缺乏 CP 感,三世(sān shì)輪回的愛??恨撕裂淪為形式化表達,角色(jué sè)動機與陰謀揭露缺乏說服力。
無獨有偶——
《書??卷(shū juàn)一夢》講的是「穿書??強制愛??」,開篇(kāi piān)便是現(xiàn)代女主穿越成古代虐文千金(qiān jīn),為了對抗命運被迫卷入一場荒誕的(de)權(quán)謀與情感糾葛。
喜歡它的人(rén),覺得它是穿書??題材的「反(fǎn)套路狂歡」 ,用強制循環(huán)機制與紙片(zhǐ piàn)人覺醒的荒誕設(shè)定,解構(gòu)了過往(guò wǎng)的古裝權(quán)謀模版,笑點密集且腦洞(nǎo dòng)清奇。
不喜歡它的人,覺得它(tā)是劇情堆砌的「四不像」 ,三角戀與權(quán)謀(quán móu)戲幼稚化,角色行為邏輯混亂,觀眾代入(dài rù)感差,淪為「爽感」與「笑點」的堆砌。
從(cóng)這個角度來看,《臨江仙》《書??卷一夢》有一定(yí dìng)相似性。
它們都跳出了常規(guī)意義的(de)古偶藩籬,貼上了「重口」「腦洞」「新奇(xīn qí)」「反轉(zhuǎn)」「猜不到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shén me)」的新標簽。
得到的結(jié)果也很(hěn)相似——
各類流量指數(shù)都居高,但不大爆(bù dà bào)。
相較于過往「糊弄觀眾」、迎接口誅筆伐的(de)流水線作品,它們其實有一定的靈氣(líng qì)和獨特性。
但只停留在小范圍(fàn wéi)圈粉,離爆款終究「差了一口氣」。
今天(jīn tiān)咱們就來具體聊聊,為啥這兩部(liǎng bù)劇都沒大爆——
腦洞變門檻,「高不成低不就」的偶像劇(ǒu xiàng jù)突圍困境
不上不下,一個很顯然的原因(yuán yīn)是,《臨江仙》《書??卷一夢》共同選擇了一條(yī tiáo)「高概念突圍」之路——
試圖用密集的(de)反轉(zhuǎn)、燒腦的設(shè)定、癲狂的敘事結(jié)構(gòu)(jié gòu)來破解當下古偶劇「審美疲勞」的僵局。
它們(tā men)不約而同地認為,只要竭力為觀眾制造(zhì zào)「猜不透」「意料之外」,就能最大程度地對抗(duì kàng)「套路化」量產(chǎn)的短劇,對抗短劇時代(shí dài)的同質(zhì)化疲軟。
這聽上去是一條(yī tiáo)很勇敢的路。 但在實際操作中(zhōng),卻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場尷尬(gān gà)地帶。
為什么?
因為古裝偶像劇真正的「爽感(shuǎng gǎn)」,真正能讓觀眾上頭的,從來不是(shì)「劇情復雜」或者「結(jié)構(gòu)花活」,而是「設(shè)定簡單(jiǎn dān) + 情緒直給」。
比如,《香蜜沉沉燼如霜》里(lǐ),觀眾愛??看的是錦覓與旭鳳沖破(chōng pò)隕丹束縛的熾熱愛??意,以及「靈修夫婦(fū fù)」在四界輪回中高甜高虐的宿命糾纏(jiū chán)。
比如《花千骨》里,觀眾愛??看的是花千骨(huā qiān gǔ)從懵懂弟子到妖神的蛻變中(zhōng),對白子畫「毀天滅地式」的癡情宣泄(xuān xiè)。
再比如《東宮》里,觀眾愛??看的是(shì)李承鄞滅族之仇與小楓跳忘川(wàng chuān)的決絕交織,形成「忘川夫婦」愛??與恨的(de)極致撕扯。
它們靠的,是一種極致(jí zhì)符號化的人設(shè)和場景組合——灰姑娘 + 仙尊(xiān zūn)、誤會 + 吃醋、虐戀 + 糖點——這些都是被(bèi)反復驗證過的「通俗美學」的勝利(shèng lì)。
也正因為如此,古偶才能成為一種(yī zhǒng)大眾娛樂的最大公約數(shù)。
你可以不用燒腦(shāo nǎo)、不用對劇情上下文理解透徹,只要看臉(kàn liǎn)、嗑糖、跟著情緒走,就能輕松(qīng sōng)獲得「嗑到」的滿足。這種滿足感,其實(qí shí)是一種「低門檻情緒投射」。 你不(bù)需要搞清楚他們?yōu)樯洞┰?、為啥輪回、為?wèi shá)逆天改命,你只需要知道——他愛??(ài)她,他護她,她被誤解,她終(zhōng)被理解。 這就夠了。
而《臨江仙(lín jiāng xiān)》和《書??卷一夢》則反其道而行之。 它們想擺脫(bǎi tuō)古偶「俗套」的殼,就開始往里加(lǐ jiā)結(jié)構(gòu)、加設(shè)定、加「想不到的反轉(zhuǎn)」。
前者(qián zhě)玩的是「三婚三離 + 宿命輪回 + 權(quán)謀(quán móu)復仇」的疊加,后者則是「穿書?? x 覺醒(jué xǐng) x 無限循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拼圖。
聽起來是不是(shì bú shì)像某種「高智商偶像劇」? 但遺憾的是(shì),它們既沒有真正做到燒腦精密的(de)邏輯閉環(huán),也沒能給出足夠動人的(de)情緒積累。觀眾看到的,是每一集都(dōu)在推翻前一集的設(shè)定,每一次(yī cì)情緒剛剛建立,就又被劇情的(de)「突變」打斷:「她原來不是她?」 「他們原來(yuán lái)不是前世的戀人?」 「他現(xiàn)在不是男主(nán zhǔ)?其實是反派?」
當反轉(zhuǎn)成為套路,當(dāng)設(shè)定凌駕于情緒之上,觀眾就會本能(běn néng)性地脫離代入感。甚至開始懷疑(huái yí):「我是不是看不懂了?」這就是最致命(zhì mìng)的「門檻抬高」。
試問,一個想要嗑糖(táng)、下飯的觀眾,最怕的就是「理解門檻(mén kǎn)過高」。 如果我在一部古偶里,還要(hái yào)帶著腦子去思考世界??觀邏輯、推演(tuī yǎn)多重身份,那我為何不去看正劇(zhèng jù)、看懸疑劇、看電影???
不僅如此,更要命的(de)一點是——玩了那么多花樣,它們(tā men)的主設(shè)定,卻依舊是「愛??情」。也就是說(yě jiù shì shuō),這兩部劇看似野心勃勃,但最終落點(luò diǎn)仍是「男女主談戀愛??」。
你再反轉(zhuǎn)(fǎn zhuǎn)、再輪回、再腦洞大開,本質(zhì)上還是在(zài)講「他愛??她,她誤解他,他們(tā men)終于擁抱」。 但原本「最簡單直接」的(de)這一條主線,卻被「信息復雜度」和(hé)「設(shè)定密度」給吞沒了。
于是出現(xiàn)一種(yī zhǒng)非常魔幻的觀看體驗:明明是偶像劇(ǒu xiàng jù),嗑糖的門檻卻被抬高了(le);明明是愛??情線,卻抓不住情緒點(diǎn)。
從前,觀眾追《花千骨》,是為了看高高在上(gāo gāo zài shàng)的白子畫,為愛??走下神壇(shén tán);追《香蜜沉沉燼如霜》,是為了看錦覓(kàn jǐn mì)以冰刃刺穿旭鳳元靈時,隕丹徹底粉碎,「愛??(ài)在最高潮時以最慘烈方式自證」的(de)極端設(shè)定;追《東宮》,是為了看小楓自刎(zì wěn)于兩軍陣前時,李承鄞痛失所愛??(suǒ ài)的懊悔。——它們都是簡單的,但(dàn)因為簡單,所以情緒高亢,引人入勝。
而現(xiàn)在(xiàn zài),追《臨江仙》《書??卷一夢》,你可能要邊看邊(kàn biān)想:這段是真的還是假的?接下來(jiē xià lái)到底會發(fā)生什么?什么才是真相(zhēn xiàng)?——看似燒腦了,但當觀眾的理性(lǐ xìng)思考大于情緒化代入時,「入戲」就變難(biàn nán)了。
不是不能這么玩。 但這樣玩(wán)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夠強(qiáng)的情節(jié)穿透力和角色塑造力,讓(ràng)觀眾信、嗑、跟得上。
顯然,《臨江仙》《書??卷一夢(yī mèng)》都還沒達到這個「讓復雜變得動人」的(de)程度。 它們只是停留在「我不想俗套(sú tào)」,卻還沒構(gòu)建好「新美學」的(de)地基。
于是,喜歡它的人,沉醉在結(jié)構(gòu)(jié gòu)游戲和設(shè)定反轉(zhuǎn)的爽點中,拍案叫絕(pāi àn jiào jué);不喜歡它的人,看了三集(sān jí)覺得頭暈眼花,覺得「裝瘋賣傻」。
它們的「差一口氣(yì kǒu qì)」,不在于不努力??,而在于太「聰明(cōng míng)」。 聰明到試圖用敘事技巧遮蔽情緒硬傷(yìng shāng),用腦洞結(jié)構(gòu)包裝人物扁平,用設(shè)定(shè dìng)狂歡代替共情橋段。
但觀眾不是不能(bù néng)接受新,而是要先被你打動(dǎ dòng),才愿意跟你瘋。
所以我們才(cái)說,《臨江仙》《書??卷一夢》最大的問題不是(bú shì)「不夠好」,而是「好得不對勁」。 在把(bǎ)偶像劇推向復雜化表達的道路上,它們(tā men)做對了前半步,卻沒補上(bǔ shàng)后半場的情緒升華。
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jiù shì)既失了古偶的「俗感親切」,又未(wèi)得精劇的「結(jié)構(gòu)高級」,在爆款門前(mén qián)止步不前。
把短劇裝進長劇,形式癲狂但(dàn)火候未足
如果沿著這條思路,我們(wǒ men)繼續(xù)深挖,會發(fā)現(xiàn)——
從表面上看(kàn),《臨江仙》和《書??卷一夢》是在試圖跳脫(tiào tuō)古偶「俗套」陷阱,走一條形式創(chuàng)新、結(jié)構(gòu)(jié gòu)解構(gòu)的破局之路。但實際上,它們的(de)做法也挺「不動腦子」——把短劇的(de)強鉤子、快節(jié)奏、強反轉(zhuǎn)機制,裝進了(le)長劇的殼子里,形成了一種典型(diǎn xíng)的「短劇拼貼長劇」。
這就好比一家(yī jiā)原本踏踏實實做家常菜的飯店,因為生意(shēng yì)不好,決定改成眼花繚亂的自助餐,什么菜系(cài xì)都往里裝,試圖靠「花活」和「噱頭」吸引(xī yǐn)客流。想的是「多樣化」,結(jié)果卻變成(biàn chéng)了「四不像」,不僅沒有主打招牌??,反而讓(ràng)人找不到重點,吃得不明不白。
《臨江仙(lín jiāng xiān)》節(jié)奏之快,設(shè)定轉(zhuǎn)向之頻繁,幾乎每(měi) 5 集一個結(jié)構(gòu)爆點:今天是宿命虐戀(nüè liàn),明天變家國仇恨,后天一覺醒來又(yòu)成了「前塵謎局」;《書??卷一夢》更是把(bǎ)「穿書?? + 循環(huán) + 紙片人覺醒 + 喜劇元敘事(xù shì)」一鍋端,情緒密度高得像在看短(duǎn)視頻合集。
這種「模塊化拼裝」的快感,在(zài)前期確實能抓住注意力。觀眾每刷一集(yī jí)就像開盲盒,期待著下一個(yí gè)設(shè)定能帶來驚喜。
但問題在于,劇集(jù jí)越往后推進,越顯得雜糅、無序、缺乏持續(xù)(chí xù)吸引力。
因為長劇不同于短劇,它不是靠(kào)信息密度取勝,而是靠情緒長線與(yǔ)人物成長慢慢纏繞出情感連接。
《東宮(dōng gōng)》靠的是極致情緒的先甜后虐(nüè),形成「愛??而不得」的記憶點;《花千骨(huā qiān gǔ)》靠的是人物之間的情感崩塌(bēng tā)與犧牲,層層推進。它們的成功,離不開(lí bù kāi)「情緒鋪墊 + 角色成長」的共同建構(gòu)。
而(ér)《臨江仙》《書??卷一夢》則想用「連續(xù)震驚(zhèn jīng)」替代「逐層深入」,結(jié)果就是——高潮太多(duō),反而變平了。
觀眾的情緒總是剛起勢(gāng qǐ shì),就被下一個劇情鉤子拉走,久而久之(jiǔ ér jiǔ zhī)便會生出「眼花繚亂、卻心無所依」的(de)疲憊感。
而更深一層的隱憂在于,它們雖然(suī rán)看似結(jié)構(gòu)激進,實則內(nèi)核保守。
你細看(xì kàn)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nèi)匀话选改信?zhǔ)的愛??戀命運」當作劇情的最終落點(luò diǎn)。也就是說,哪怕外殼是癲狂喜劇,結(jié)構(gòu)是(shì)穿書??迷宮,本質(zhì)仍是「他愛??(ài)她、她誤會他、他們終會相認(xiāng rèn)」的老路子。
這也決定了它們在(zài)表達層面止步于「形式癲狂」,卻沒有(méi yǒu)完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美學革命(gé mìng)。
而在劇集市場越來越細分、審美愈發(fā)(yù fā)挑剔的當下,這種「短劇式癲狂 + 長劇式(zhǎng jù shì)保守」的創(chuàng)作路徑,只能換來熱度起飛(qǐ fēi)一陣子、話題散落一陣子,但難以撬動那種(nà zhǒng)「全民都嗑」的爆款動能。
這也(yě)是為什么,同一時期《折腰》靠「先婚后(hūn hòu)愛??」的老配方吃到紅利,《錦繡(jǐn xiù)芳華》靠國風美學和細膩描摹走出(zǒu chū)了自己的節(jié)奏,《藏海傳》靠權(quán)謀正劇(zhèng jù)穩(wěn)扎穩(wěn)打——它們各有套路,但至少都有(yǒu)穩(wěn)定表達。
而《臨江仙》《書??卷一夢》,明明是(shì)最努力??、最可能冒頭的,到頭來,卻成(què chéng)了口碑最兩極化的。
它們給人(rén)的感覺就像一場命題作文里的(de)狂想曲:思路是跳脫的,執(zhí)行是賣力(mài lì)的,但整體沒有一個牢固的基調(diào)(jī diào)撐起情緒結(jié)構(gòu)。
1 號結(jié)語
不過,試錯并(bìng)不可怕。
相反,這種「走瘋了」的(de)姿態(tài),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在(zài)面對劇集工業(yè)結(jié)構(gòu)性內(nèi)卷時的一種(yī zhǒng)掙扎與吶喊。
《臨江仙》《書??卷一夢》是一次(yī cì)勇敢的嘗試。
這條「用腦洞重構(gòu)(zhòng gòu)古偶」的路,也許現(xiàn)在還看起來不夠(bù gòu)成熟、不夠順滑,但至少有人在試(shì)著走、試著開辟新范式。
只是眼下(yǎn xià)來看,這條路,顯然還很漫長。
《主編(zhǔ biān)淺度》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