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大鵬導演的新電影??(diàn yǐng),總是驚訝于他的進步之大。電影??(diàn yǐng)《長安的荔枝》是他的新高度(gāo dù),表達商業(yè),符合當代審美。馬伯庸的原著(yuán zhù)嚴謹考究、行云流水、余味悠長。“一騎紅塵妃子笑(fēi zǐ xiào),無人知是荔枝來”,講的就是這個(zhè ge)故事。小說也就七萬字,篇幅適中(shì zhōng),改編成兩小時的電影??是最合適(zuì hé shì)的體量。骨架既有,填充肌肉和經絡(jīng luò)還是頗考功夫。創(chuàng)作者遵循小說架構(jià gòu)去設計劇本,節(jié)奏打點精準,喜劇主要(zhǔ yào)集中在前面,以輕快的筆調寫(xiě)沉重的主題,表面喜樂實則悲涼。
開篇(kāi piān)即以“荔枝使”來布局,點出這場(zhè chǎng)“荔枝鮮”背后的權力游戲。隨后,快速(kuài sù)勾勒出人物形象——上林署九品監(jiān)事李善德,從(cóng)意氣風發(fā)少年郎初入城起筆,繼而鋪陳長安(cháng ān)百態(tài)和人到中年的官場浮沉,各階段(jiē duàn)像極了職場中的我們——早高峰(gāo fēng)、喊口號、背鍋、加班、被搶功,耗費半生(bàn shēng)才換來一間陋室,還得面臨房貸(fáng dài)重壓。馬上就引出接下來的核心事件(shì jiàn)——掉入同僚設下的陷阱,接下了“荔枝(lì zhī)使”這個燙手山芋,這任務也像極了(jí le)職場中被強加的不切實際的績效(jì xiào)指標。劉署令對李善德的威逼利誘,找(zhǎo)替死鬼、許諾升職都是典型的職場(zhí chǎng)PUA和畫餅行為。唯有家庭生活是職(zhí)場外的溫馨港灣,妻女的陪伴使(shǐ)仕途少了一點寒苦,多了一點(yì diǎn)紅袖添香的浪漫溫情。

聽說嶺南荔枝最為(zuì wèi)美味,圣人為博貴妃一笑,要派人(rén)將鮮荔枝從五千里之遙的嶺南(lǐng nán)運到長安。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sān rì)味變”,這個任務天然具備強烈戲劇性。看似(kàn shì)升遷美差,實則生死茫茫。李善德的個人(gè rén)命運、家庭未來與任務成敗直接綁定(bǎng dìng)。而破解之道,唯有依靠算學和實驗(shí yàn)不斷試錯,將原本的不可能一步步(yí bù bù)變成可能。
故事分階段呈現(xiàn)了他所(suǒ)遭遇的種種挑戰(zhàn),這種任務驅動型(xíng)敘事,讓角色始終處于高壓狀態(tài),觀眾(guān zhòng)仿佛跟他并肩同行。小說中的(de)許多細節(jié)有了可視化的還原,特別(tè bié)是雙層甕、移栽法、格眼簿子、轉運(zhuǎn yùn)輿圖等,又輔以臺詞的解釋將(jiāng)枯燥的數(shù)據轉化為直觀的視覺(shì jué),保留了邏輯的嚴謹性。
因為李善德精于(jīng yú)算學,數(shù)字貫穿全片,倒計時數(shù)字營造出(chū)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和速度感。李善德的理科生(lǐ kē shēng)思維,助他一步步破解難題,展現(xiàn)了(le)邏輯思維的力量。從算房貸的數(shù)字到(dào)荔枝腐變時間,再到轉運路徑,還有(hái yǒu)與楊國忠對峙那場戲,是數(shù)學的(de)純粹理性與權力的激烈對撞。數(shù)字(shù zì)不僅是情節(jié)要素,更成為衡量人性(rén xìng)代價的標尺。這些冷冰冰的數(shù)字背后(bèi hòu)是無數(shù)人的流血??犧牲,路程、時間、成本(chéng běn),都在提醒人們關注宏大敘事下(xià)的個體苦難。
另一個重點是官僚(guān liáo)體系的運作,李善德返回長安調配資源(zī yuán),卻在官場中遭遇了連續(xù)的(de)“踢皮球”(門前廣場還真有幾位官人(guān rén)在踢球),簡直就是“官場現(xiàn)形記”的生動(shēng dòng)寫照。職場老登們各個推諉,活脫脫與打(dǎ)工人推進項目時的遭遇如出一轍,流程(liú chéng)繁瑣、部門推諉、避重就輕,好一句"和光同塵,好處(hǎo chù)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的職場(zhí chǎng)潛規(guī)則。

與杜少陵一番牢獄深談后,李善德(lǐ shàn dé)終于開悟了,他將轉運計劃全然(quán rán)獻給楊國忠。后者對于“流程”的論斷是(shì)這么說的:“流程那種東西,是強者(qiáng zhě)不必遵循的規(guī)矩?!保@里是對小說(xiǎo shuō)原文“流程那種東西,是弱者才要(yào)遵循的規(guī)矩?!钡母膶懀m然只是換(huàn)了角度,但從楊國忠嘴里說出來(chū lái)更有威懾力,實為權力本質的深刻(shēn kè)總結,揭示了弱者被規(guī)則束縛的(de)現(xiàn)實。李善德之前被流程卡死,現(xiàn)在又(yòu)借助特權跳過流程,他拿著這塊(zhè kuài)無人敢擋的牌??子,被一路開綠燈(kāi lǜ dēng),他亦有獲利:房貸已清償,同僚(tóng liáo)對他馬首是瞻,那一幕頗有幾分(jǐ fēn)胡建林“裁員廣進”的意味。唯唯諾諾的李善德(lǐ shàn dé)在幾個關鍵時刻沒能挺身而出——人微言輕和(hé)默許砍林,這是體制對個體價值觀的(de)異化。
當他目睹驛站內人去樓空的(de)破敗景象時,那句“即便失敗,我也(yě)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duō yuǎn)的地方”再次回蕩耳??畔,他開始覺醒(jué xǐng)了,這才有了之后對異化的(de)反抗。李善德、驛卒、荔枝農和林邑奴,都(dōu)是體制內謹小慎微的螺絲釘,都是(shì)上層實現(xiàn)目標的工具,他們的奉獻與(yǔ)犧牲被系統(tǒng)性地忽視,這就是牛??馬(niú mǎ)被資本或體制“工具化”的寫照。
算學(suàn xué)能算轉運之法,也算清了楊國忠(yáng guó zhōng)這潭渾水里的利益鏈條。楊國忠所說(suǒ shuō)的荔枝轉運費的布資方法竟是(jìng shì)通過強征勞役、克扣驛銀來抵免稅賦,它(tā)將國家的財政負擔轉嫁給了最無力(wú lì)承擔的農民階層。李善德的斗膽對峙(duì zhì)揭開了這盛世畫皮下隱藏著(zhe)的殘酷現(xiàn)實,或許地下的腐敗早就(zǎo jiù)盤根錯節(jié)。那些小官踢皮球還要遮遮掩掩,右相(yòu xiāng)卻能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中飽私囊。李善(lǐ shàn)德為百姓發(fā)聲,是他人格覺醒后(hòu)的吶喊。故事講到這兒,早已超越(chāo yuè)了荔枝轉運的故事,而指向了(le)一個紛亂無道的社會中,眾生的(de)面相和處境。
電影??美術給楊國忠所(suǒ)處環(huán)境的描繪很有想象力,他(tā)大部分時間都在佛堂里抄經拜佛(bài fó),佛堂中布滿一圈圈佛像和供物,甚至(shèn zhì)有個他用佛眼窺伺的鏡頭,這種(zhè zhǒng)設定與他的所作所為形成天然反諷(fǎn fěng)。在古代,寺廟就是皇家的政府機構(jī gòu),楊國忠的幾次出現(xiàn)都是在佛堂(fó táng)之中,這個角色的可怕之處,在于(zài yú)將宗教的力量包裝成統(tǒng)治的(de)權力,整個寺廟都在他的獨裁(dú cái)之下。他自己可能也并非真正信仰(xìn yǎng),而是修陰功來消除業(yè)障。

在冷冰冰(lěng bīng bīng)的任務面前,人物之間的情誼尤顯(yóu xiǎn)溫暖。杜少陵的理想主義(“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與(yǔ)李善德務實的態(tài)度(“我今天回去就(jiù)跟娘子和離”)形成對照,兩人的(de)互動反映了理想與現(xiàn)實是相互(xiāng hù)的。
蘇諒與李善德的友情是跟(gēn)利益捆綁的,卻因為一句“人微言輕”,壞(huài)了友情跟利益,但在李善德一夜(yī yè)白頭的無助時刻,友誼還是超越了(le)利益,畢竟是“同袍”過的兄弟,能夠(néng gòu)逆水行舟,令人動容。說句題外話,蘇諒買馬時(mǎ shí)之所以能與馬共情,是因為那匹馬是上屆(shàng jiè)神駒的弟弟,也是一匹被哥哥(gē gē)壓制的馬。李善德后來的戲言:“我(wǒ)也有一個壓制我的哥哥”,正是(zhèng shì)他看穿了蘇諒的心事,用一句(yī jù)輕巧的調侃道出了彼此間深藏(shēn cáng)的共鳴。
李善德和林邑奴的關系跨越(kuà yuè)階級,體現(xiàn)出了人性的光輝。讓(ràng)林邑奴不再是任何人的奴隸,找回了(le)作為人的尊嚴。林邑奴對“去長安(cháng ān)”的執(zhí)念,代表了一種信念。他在(zài)最后時刻犧牲護主報一酒之恩,仍吐出(réng tǔ chū)這三個字,著實悲壯,也提醒著(zhe)李善德不要倒在失敗的地方。
阿僮(ā tóng)和李善德只想交朋友,不講談(tán)生意,兩人都把“家”看得最重要(zhòng yào)。荔枝林的砍伐,不只是物理意義上(shàng)的破壞,更是族群精神根脈的斬斷(zhǎn duàn)。阿僮對家園的守護如同李善德對家(duì jiā)的堅持,家始終是支撐一個人(rén)持續(xù)前行的力量源泉。
家也是(shì)李善德荔枝路上難以割舍的牽掛,他(tā)以木棉花象征對家的思念,格眼簿子(bù zi)的終點也插著它。所以他(tā)全力以赴,不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是為了(wèi le)能夠回家。大鵬導演在制作特輯里(lǐ)說過:“如果說送荔枝是他不得不(bù dé bù)做的一件大事,那么帶木棉花是(shì)他真正想做的那件小事,小事(xiǎo shì)比大事在他心目中還重要(zhòng yào)?!蹦且沟囊或T紅塵,他與妻女短暫(duǎn zàn)相遇,竟無暇駐足,此時布袋撕裂(前面(qián miàn)有交代這布袋是在懸崖邊(biān)被砍了一刀),火紅的花瓣拖尾(tuō wěi)飄散,好似烈焰照亮整條街。此刻無須(wú xū)言語,就能觸達心靈,成為全片最富(zuì fù)詩意的浪漫瞬間。

故事沒有停留在(zài)“成功送達”的虛假歡呼上,而是揭示(jiē shì)了“面子工程”背后所付出的巨大(jù dà)且不合理的代價,社會資源被大量(dà liàng)動用,而實際成本卻由社會底層承擔。小說(xiǎo shuō)中李善德與楊國忠的對峙有了(le)最直觀的呈現(xiàn),李善德依舊運用算學(suàn xué)戳破楊國忠,質問他“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唯唯諾諾(wéi wéi nuò nuò)的李善德在這里完成了自我人格(rén gé)的重塑,這是弱者對強者這種扭曲(niǔ qū)成功學的徹底否定。
結尾多個處理都(dōu)留有余韻,沒有去拍貴妃誕辰慶典(qìng diǎn)的奢華,圣人與貴妃都是虛化(xū huà)處理的,鏡頭只聚焦于裝盤的(de)幾顆荔枝。在眾多果盤中,它并(bìng)不起眼,甚至有種受到冷落的虛無感(gǎn)。這樣的對比,具有高度概括性。貴妃也(yě)只拍到她的唇,這一笑,或許(huò xǔ)是饞嘴之笑,又或是受寵幸的(de)笑。本片最震撼之處,就是說“一騎(yī qí)紅塵妃子笑”這個典故,是古人編織成的(de)紅顏禍水的謊言。楊國忠說嶺南的(de)荔枝也就那么回事,不知道是誰(shuí)在圣人面前提了一句,說嶺南的(de)荔枝比蜀地的好吃。并不是貴妃(guì fēi)想吃,而是有人給貴妃下了(le)這樣的斷語。在古代,“紅顏禍水”總是(zǒng shì)最大的政治正確,這是男權社會最(zuì)隱秘的暴力之一,電影??抨擊了這種(zhè zhǒng)思想。那只伸向盤中荔枝卻又(yòu)收回去的手,絕非無心插柳,恰恰讓(ràng)貴妃自證了清白,為歷史賦予了(le)溫度。
李善德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讓人看到(kàn dào)了由死向生的希望。險些被(bèi)楊國忠一杖打死的他,被圣人賜予(cì yǔ)的綠李換回性命。圣人為什么送(sòng)綠李?因為李子和圣人(唐玄宗李隆基(lǐ lóng jī))同姓,李善德又因為一些水果而活了(le)下來,好像是用水果(荔枝命)換(huàn)了一些水果(綠李命)。最后蘇源說(shuō)的人在長安的“大傻子老李(lǎo lǐ)”,當然是說李善德。但作為觀眾的(de)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同姓(tóng xìng)的圣人,畢竟那位老李最后帶著(zhe)貴妃跑路了。
李善德在長安的(de)最后時刻已經看到了大唐衰微,發(fā)配(fā pèi)嶺南之后,長安進一步崩壞?!鞍彩分畞y”的消息(xiāo xī)傳來,故事完成終極反諷。李善德拼命維護(wéi hù)的長安盛世轟然倒塌,而他在(zài)當初被砍的嶺南荔枝林中載下(xià)新苗,泥土的芬芳覆蓋了長安的(de)血??腥,看似流放的他實則獲得了(le)內心平靜。狂吞荔枝,是他對長安(cháng ān)執(zhí)念的祛魅。過去只在畫(huà)中見過,護送路上珍視如寶的荔枝(lì zhī),如今可以自由地為己所嘗。他終于擺脫(bǎi tuō)了體制的異化,回歸了生活本質(běn zhì),找回了人的本真,對權力中心(zhōng xīn)徹底決絕背棄。這呼應了現(xiàn)代人對(duì)“初心”、“內卷”及“生活意義”的(de)思考,這個角色完成了精神上的(de)涅槃。包括結尾處再度插入了開頭那段(nà duàn)意氣風發(fā)少年郎的開場白:“我叫李善德,乃(nǎi)弘農郡人,自幼便立志到長安為民(wèi mín)做官……”,同樣一段戲,出來的味道已(yǐ)截然不同。最后再度出現(xiàn)了電影??片名,也(yě)與開頭的片名做出區(qū)分:前面的(de)片名“長安”二字金光閃耀,后面的片名(piàn míng)“長安”二字是血??色蔓延開來,開場白和(hé)片名都采用了首尾對仗的做法(zuò fǎ),配合著結局的落點,心境早已不(bù)復當年。
大鵬導演這次在敘事方面(fāng miàn)有了十足長進,他的電影??觀念(guān niàn)也在大大進步。片中的光影效果(xiào guǒ),是基于影片故事情緒及攝影美學(měi xué)來創(chuàng)作的??臻g和地域感也(yě)很出眾,既有長安宮闕的宏偉肅穆(sù mù)和壓抑蒼涼,也有嶺南荔園的(de)繁茂蔥郁和生命張力,各階層的角色(jué sè)貫穿起這兩極。對唐代官制的(de)考究,上林署、司農寺、經略府等、還有長安(cháng ān)各坊、嶺南風土的異域風情,共同營造(yíng zào)出真實的歷史氛圍?!逗谖蚩铡纷髑?zuò qǔ)翟錦彥的配樂也很突出,特別是(shì)騎手與林邑奴并馳時出現(xiàn)的曲子(qǔ zi),有種空靈、飄渺的意境,是氣氛主導(zhǔ dǎo)的氛圍樂;陳楚生演唱的片尾曲《廟堂(miào táng)之外》余音繞梁,彭飛的曲和唐恬的(de)詞珠聯(lián)璧合,尤其是這首詞,將古風(gǔ fēng)和白話結合得自然,如誓言般(bān),像是對自己的承諾,也像是在(zài)宣告一種態(tài)度,有種“士大夫精神”。段落間(jiān)長短句交錯,有朗誦感,又富音樂性,從(cóng)日常敘事到胸懷天下,節(jié)奏由緩入(huǎn rù)急,再歸于平淡,很有戲劇張力(zhāng lì)。
《長安的荔枝》最大價值在于,它超越(chāo yuè)了歷史故事的范疇,擊中了現(xiàn)代人(xiàn dài rén)在職場中的種種境遇。讓我們明白(míng bái),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體制內的個體(gè tǐ)掙扎始終具有相似性。而人性的光亮(guāng liàng),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