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D影院特稿 《哪吒之魔童鬧?!窡嵊持?zhōng),經(jīng)過電影??工業(yè)的雕琢,如今呈現(xiàn)在銀幕(yín mù)上的哪吒已經(jīng)與大眾印象中(zhōng)的有些許不同。
然而從來沒有哪位(nǎ wèi)神佛的形象是一成不變的。
在媒介(méi jiè)并不發(fā)達的古時候,宗教活動、民間傳說(mín jiān chuán shuō)、小說、戲曲、甚至說書??人的口口相傳,共同構成(gòu chéng)了民間文化的傳播渠道。因此,神話傳說在(zài)傳播途中幾經(jīng)變化,甚至改頭換面的情況(qíng kuàng)時常發(fā)生,哪吒同樣如此。
哪吒到底屬于(shǔ yú)佛家還是道家?是本土神仙還是外來(wài lái)的和尚?不同地區(qū)的人們怎么看待(kàn dài)他?今天繼續(xù)和大家聊聊民間文化中(zhōng)的哪吒形象。
哪吒究竟屬于佛家還是(hái shì)道家?
要追根溯源哪吒的身世,可以從(cóng)名字說起。
孫悟空姓孫名悟空,一聽便(biàn)知是中國神仙人物,而哪吒乍一聽,似乎(sì hū)并不像中原人士,而李哪吒(né zhā)這個名號雖然也有,但傳播與(yǔ)使用度并不高。
事實上,哪吒最初(zuì chū)還真不是本土神話人物。
哪吒起源于(qǐ yuán yú)佛教密乘經(jīng)典,梵語寫法為Nalakuvara或Nalakubala,在(zài)古法中被譯作、那拏天、那羅鳩婆(nà luó jiū pó)等等不一。
古印度神話中哪吒的(de)原型Nalakuvara
隨著古印度佛教的傳播和翻譯(fān yì),哪吒的名字也越寫越短,最終(zuì zhōng)干脆簡寫為Nazha,中文名就叫那吒。而(ér)到了民間,百姓又給他的(de)“那”加了個“口”,“哪吒”的名字(míng zì)就此誕生,并被廣泛認可和傳播(chuán bō)。
哪吒最初的身份也和后來大家(dà jiā)熟知的有所不同,在古印度的神話與(yǔ)佛教典籍中,哪吒是一名夜叉神(shén),為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也有(yǒu)孫子的說法)。
毗沙門天王也就是(jiù shì)大家熟悉的四大天王中的首領(shǒu lǐng)多聞天王,其形象源自古印度神話中(zhōng)的俱毗羅神,在佛教中成為護法神(hù fǎ shén)之一,左手持三叉戟,右手托寶塔,后世(hòu shì)傳說中李靖的形象正是源于此(cǐ),哪吒與其的父子關系也在這里得到(dé dào)了對應。
后世很多中國民間的塑像(sù xiàng)將多聞天王的法寶改為傘或(huò)幢,而這正是《封神演義》中四天王之一(zhī yī)魔禮海的造型,只不過在許仲琳筆下已(yǐ)和哪吒無親屬關系,如今看屬于魔改(mó gǎi)級別的改動了。
山西大同善化寺的(de)多聞天王塑像
中文典籍中最早關于(guān yú)哪吒的記載現(xiàn)于唐代。唐昭宗時期短暫(duǎn zàn)擔任過宰相的鄭綮,著有(yǒu)一卷《開天傳信記》,記載了開元、天寶(tiān bǎo)年間的奇聞趣事,其中有最早的(de)中文典籍中關于哪吒的傳說故事(gù shì):
佛教高僧道宣大師行走夜路時(shí)不慎跌下臺階,快要跌地時被一位(yī wèi)少年神祗捧住雙腳才幸免于難,這位少年(shào nián)自稱毗沙門天王哪吒太子,并將(jiāng)自己供養(yǎng)的佛牙送給道宣大師(dà shī)。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這則傳說在宋代(sòng dài)《太平廣記》、日本《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都(dōu)有記載,說明唐宋時期,哪吒的傳說(chuán shuō)已在民間廣為流傳。
“剔骨還父”的故事(gù shì)同樣源自佛教典故《五燈會元》:“那(nà)叱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fù),然后現(xiàn)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shuō fǎ)。”但與后世戲劇化的故事完全相反(xiāng fǎn),是講哪吒拋棄肉身,以真身向(xiàng)父母宣講佛法的故事。
可能看到這里(zhè lǐ),有些朋友會覺得迷惑,為什么哪吒明明(míng míng)是佛教護法,后世和道家關系卻(què)更加緊密?
這其中具體情況已很難(nán)考證,最早的古籍記載源自南宋志怪(zhì guài)小說《夷堅志》,提及一位茅山道士在(zài)修行時以哪吒的火球法術擊敗石頭(shí tou)精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耳??熟(ěr shú)?沒錯,這很有可能是后來哪吒(né zhā)等人與石磯娘娘恩怨的故事(gù shì)原型。
這本《夷堅志》共420卷,內(nèi)容龐雜(páng zá),因此成為很多說書??人、作家的取材寶庫(bǎo kù),雖然該書??大部分內(nèi)容已遺失,但很(hěn)可能對南宋、元代民間信仰有促進作用(cù jìn zuò yòng)。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畫像(huà xiàng)
尤其是元代成書??、明代完本的《三教(sān jiào)搜神大全》,搜集了儒釋道三教圣賢(shèng xián)及諸神的傳記與神像畫像,堪稱(kān chēng)那個年代的神仙百科全書??,對后世的(de)神怪、志怪類小說影響巨大,《西游記》《封神演義(fēng shén yǎn yì)》幾乎就是以此為設定基礎來進行(jìn xíng)創(chuàng)作。
到了明代,道教的官方典籍(diǎn jí)《道法會元》首次出現(xiàn)了哪吒,這(zhè)也標志哪吒被正式收編為道教(dào jiào)神話體系的一員,為后世編撰故事(gù shì)提供了官方背書??。
隨著越來越多的(de)文字中出現(xiàn)哪吒的身影,其在(zài)民間口中的故事與形象也與(yǔ)最初的佛教典故相距甚遠,成為了如今(rú jīn)大家更熟悉的哪吒三太子,最終在(zài)明代萬歷年間成書??《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配圖
關于(guān yú)《封神演義》的作者,學界主流認為是許仲琳(xǔ zhòng lín),但近來也有很多學者認為真實(zhēn shí)作者是道教內(nèi)丹派創(chuàng)始人陸西星,由此也(yě)從側面印證此時哪吒的故事與(yǔ)道教已牽連頗深。
可以肯定的是(shì),《封神演義》就像是那個年代的《哪吒》系列(xì liè)電影??,將原本宗教和民間信仰的(de)元素推向更大眾市場,隨著小說走紅(zǒu hóng),其中關于哪吒的故事廣為人知,逐漸成為(chéng wéi)大眾最認可的版本。
《封神演義》給哪吒(né zhā)設定的完整身世,相信大家都非常(fēi cháng)熟悉了。父親為陳塘關總兵李靖,他(tā)在家中排行老三,還有金吒、木吒兩位(liǎng wèi)兄長。
但在故事細節(jié)上,小說和(hé)現(xiàn)如今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也略有不同。比如(bǐ rú)在原著中,哪吒與李靖的核心(hé xīn)矛盾之一,便是哪吒死后想靠修建(xiū jiàn)廟宇吸納人間香火復活,但李靖從中(cóng zhōng)一再作梗。而哪吒覺得剔骨之后父子(fù zǐ)已經(jīng)兩清,只得靠太乙真人的(de)蓮花??復活,再找李靖算賬。
哪吒的(de)民間信仰
自《封神演義》之后,哪吒的神話故事(shén huà gù shì)人盡皆知,但有趣的是,無論佛教寺廟(sì miào)或是道觀中,全國各地鮮有直接供奉(gòng fèng)哪吒的塑像,只有三個區(qū)域較為集中(jí zhōng),分別是四川江油地區(qū)、澳門地區(qū)、閩臺地區(qū)。
根據(jù)(gēn jù)四川江油當?shù)匚穆貌块T的介紹,這片(zhè piàn)區(qū)域從古至今流傳著哪吒和太乙(yǐ)真人的種種傳說。
在早于《封神演義》的(de)《游天倉洞記》中就曾記載,此處有(yǒu)太乙真人的故居碧云宮。
此外(cǐ wài),《封神演義》中金光洞、九灣河、陳塘關等(děng)地,在當?shù)匾灿械孛埠兔Q(míng chēng)可對應的區(qū)域,因此有學者認為(rèn wéi)“封神”相關的故事可能正是以此地(dì)取材,形成了后來的傳說。
此外,在(zài)清代雍正年間的《江油縣志》中,明確提到(tí dào)了當?shù)亍耙赜泄┨由裾摺钡?de)民間信仰,可見雖然沒有成為全國性的(de)普遍供奉對象,但至少在江油有(yǒu)信仰哪吒的悠久歷史。
如今,江油市保留(bǎo liú)有多處與哪吒直接相關的廟宇(miào yǔ)。乾元山金光洞道觀,相傳是太(tài)乙真人和哪吒修行的場所,此處(cǐ chù)留有傳說中太乙真人的煉丹爐等物;翠屏山(cuì píng shān)道觀,相傳為哪吒重生的場地;而(ér)城塘關道觀,則被認為是哪吒出生(chū shēng)的地點。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三哪吒誕辰日(dàn chén rì),當?shù)囟紩e行“道觀真人法會”,人流(rén liú)鼎沸,熱鬧非凡,也是內(nèi)地唯一以哪吒(né zhā)為主神的道教法會。
而在澳門地區(qū)(ào mén dì qū),當?shù)厝思o念哪吒完全是另一種緣由(yuán yóu)。
傳說在澳門柿山,曾是當?shù)睾⑼?hái tóng)聚集放牧的區(qū)域,他們在此處游戲(yóu xì)時,經(jīng)常遇到一位陌生孩童,與他們(tā men)共同嬉戲玩鬧。有一天,這位陌生孩童(hái tóng)與其他孩子??們告別,說自己之后(zhī hòu)沒空再來此地玩耍了,說罷(bà)后便踩著風火輪離去,眾人這才(zhè cái)認出原來是哪吒太子下凡顯靈。
于是(yú shì),當?shù)匕傩赵谑辽缴辖ㄔ煲蛔鶑R宇(miào yǔ)供奉哪吒,后在光緒年間擴建為如今(rú jīn)的柿山哪吒廟,民間相信他是(shì)兒童的守護神靈。
大三巴哪吒廟
而(ér)在澳門大三巴牌??坊附近,同樣有座改建于(yú)光緒年間的哪吒廟宇。澳門曾在清朝(qīng cháo)發(fā)生過一次瘟疫,此地百姓認為需要(xū yào)神廟壓邪,本想請神柿山哪吒來到大三巴(dà sān bā)供奉,但柿山百姓不樂意了,索性自行(zì xíng)建設廟宇,同樣供奉哪吒,保佑平安。
如今(rú jīn),這兩處澳門僅存的哪吒廟宇依然(yī rán)香火不斷,在每年6月下旬都會舉辦(jǔ bàn)“哪吒太子出巡”的紀念活動,配合粵劇表演(biǎo yǎn),成為當?shù)芈糜挝幕囊淮罅咙c。
而(ér)在閩臺地區(qū),對于哪吒的信仰則相當(xiāng dāng)普遍,對哪吒不乏中壇元帥、太子元帥(yuán shuài)、玉皇太子爺、三太子等各種稱呼,可見(kě jiàn)民間對其的偏愛??。
無論是在福建(fú jiàn)泉州、廈門,還是臺灣臺北、嘉義、臺南、高雄(gāo xióng),都有廟宇專門供奉哪吒。根據(jù)《臺灣(tái wān)廟宇文化大系》的記載,康熙年間,泉州(quán zhōu)府先民就奉哪吒太子神像在(zài)臺灣嘉義登陸,到新營地區(qū)拓墾,后創(chuàng)(hòu chuàng)草??庵奉祀,這座草??庵便是后來的新營(xīn yíng)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
后來臺灣省大部分(dà bù fèn)太子廟皆為此地分靈而出(chū),全島供奉哪吒的廟宇多達370座。每年(měi nián)重陽節(jié),各地廟宇謁祖朝圣,香客絡繹不絕,成為(chéng wéi)臺灣省最大的宗教慶典活動之一。
隨著萌(méng)文化席卷亞洲,臺灣本島還興起了(le)一種“電音三太子”的浪潮,將傳統(tǒng)文化(wén huà)潮流化,由青少年扮演的三太子會(huì)揮舞著熒光棒,隨著電音搖頭晃腦,在活動(huó dòng)中巡游的奇景,成為當?shù)匾淮筇厣?tè sè)。
影視劇中的哪吒演繹
聊了這么(zhè me)多關于對哪吒的追根溯源和民間(mín jiān)活動,最后我們還是回到影視上。
前(qián)文提到,話本與小說在很大程度(chéng dù)上影響了包括哪吒在內(nèi)的民間(mín jiān)信仰的形成,時至今日,影視自然成為更具(gèng jù)影響力的文化媒介,令古老的神話(shén huà)人物煥新,反映出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xū qiú)。
因為《西游記》與《封神演義》的存在,哪吒的(de)影視形象大多扎根于此。自上世紀(shì jì)60年代以來,邵氏電影??率先將《封神演義》中(zhōng)的故事搬上銀幕,哪吒形象隨之登上(dēng shàng)銀幕。
《大鬧天宮》(1961)
但除了大陸地區(qū)60、70年代推出(tuī chū)的《大鬧天宮》與《哪吒鬧?!穬刹拷?jīng)典動畫電影??之外(zhī wài),真人電影??并沒有留下太多令人(lìng rén)深刻的哪吒形象,直到2023年,烏爾善(shàn)導演的《封神》第一部上映,哪吒三太子才(cái)以真人面貌在銀幕上與觀眾(guān zhòng)相見。
影視劇方面對哪吒故事的演繹則(yǎn yì zé)要豐富很多。
中國內(nèi)地曾在90年(nián)前后分別推出過兩版《封神榜》電視??劇。
前者(qián zhě)是國內(nèi)第一部《封神演義》電視??劇,內(nèi)容極其忠實(zhōng shí)原著,尤其對炮烙、蠆盆、剜目(mù)等恐怖駭人的橋段進行了十分(shí fēn)細致的演繹,在當時引起轟動,同樣因為(yīn wèi)這些原因,該劇在拍攝播出五集后(hòu)便被叫停。
《封神榜》(2001)
后者則成為大部分(dà bù fèn)人心中的經(jīng)典作品,因為有部分港資(gǎng zī)進入,譚詠麟、湯鎮(zhèn)業(yè)、陳秀珠等香港明星也(yě)和大陸演員共同譜寫經(jīng)典。值得一提的是,該劇(gāi jù)在服裝和布景上參考了古羅馬(gǔ luó mǎ)風格,整體風格如今看來依然前衛(wèi),但(dàn)也令在劇中飾演姜??子牙的藍天野(lán tiān yě)等老戲骨頗有微詞。
而在很多(hěn duō)90后朋友的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zuì shēn)的哪吒是2001年TVB推出的電視??劇《封神榜(fēng shén bǎng)》,由陳浩民飾演的哪吒深入人心,尤其經(jīng)過(jīng guò)香港電視??劇特有的drama演繹下,削骨還父(hái fù),削肉還母的橋段變得更加樸實動人(dòng rén)。
有趣的是,在2010年之后,隨著國漫(guó màn)崛起,哪吒在動畫作品中的出場(chū chǎng)次數(shù)明顯增多,既有借哪吒之名二次元(èr cì yuán)化的《羅小黑戰(zhàn)記》《非人哉》,更(gèng)有餃子導演推出的真正以哪吒(né zhā)為主角的系列電影??,不斷刷新國產(chǎn)(guó chǎn)電影??票房紀錄。
屬于三太子的時代,正在到來(dào lái)。
文/日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