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一聽這名字的讀音,就不(bù)像漢語。
哪吒從何而來?從印度來。古人(gǔ rén)翻譯佛經(jīng),有在漢字左邊加口字(zì)的習慣,比如壓了孫猴子五百年(wǔ bǎi nián)的五指山上的梵文六字咒語:唵(ǎn)(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意味著清除貪(tān)、嗔、癡、傲慢、嫉妒、吝嗇。
“哪”“吒”二字(èr zì)也出自翻譯,在漢語中沒有任何(rèn hé)含義。
在佛教典籍《佛所行贊》(佛本行經(jīng)(xíng jīng))中,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ér zi)。
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中(zhōng)的多聞天王,持混元傘,護持北俱盧洲(běi jù lú zhōu),因其手持傘,北方人把他(tā)尊為財神,密教中的黃財神也(yě)是其化身。
后世《北方毗沙門天王(tiān wáng)隨軍護法儀軌》記載多聞天王救唐玄宗(táng xuán zōng)于藩軍之圍,玄宗下令城樓西北角供養(yǎng)(gòng yǎng)多聞天王。
再往后,多聞天王又演化成(yǎn huà chéng)托塔李天王,也就是歷史人物李靖,隋末(suí mò)初唐的著名軍事家。唐傳奇《虬髯客傳》曾(céng)虛構(gòu)了一些李靖的豪俠義氣。到(dào)了晚唐《續(xù)玄怪錄》,李靖成為執(zhí)掌風雨(fēng yǔ)的俗神??梢娒耖g對李靖的愛??(ài)。
《全唐文》中托塔多聞天王與托塔李天王(lǐ tiān wáng)形象符合。
就這樣,哪吒變成了李靖(lǐ jìng)的兒子??,李靖也算喜當?shù)?le)。
喜當?shù)粋€還不夠,哪吒畢竟是李靖(lǐ jìng)的三兒子??,所以李靖又喜提二子(tí èr zi):金吒與木吒。
雖然毗沙門天王(多聞(duō wén)天王)與唐朝李靖的形象融合在(zài)一起,但在《封神演義》里,多聞天王又(yòu)演化出一個新的形象:魔家四將(jiāng)之魔禮紅。
最早的哪吒,是“藥??叉(yào chā)大將”“鬼神王”,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縛(fù)惡人。
起不善之心的惡人——哪吒拿(ná)起金剛杖,刺其眼,穿其心。
哪吒是(shì)“忿怒相”。
看世間物欲橫流,魑魅魍魎太多(duō),哪吒惡相怒目,恰恰心有慈悲。

宋朝禪宗(chán zōng)典籍《汾陽無德禪師語錄》言:“三頭六臂擎天(qíng tiān)地,忿怒那吒撲帝鐘?!?
《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言(yán):“摩天鳩鳥九頭毒,護世那吒八臂長(bì zhǎng)?!?
唐宋之間,開始流行哪吒“析骨還(hái)父、析肉還母、蓮花??化身”的傳說?!段?wǔ)燈會元》也提到這類情節(jié),宋代(sòng dài)嚴羽《滄浪詩話》和蘇轍也都提到(tí dào)過此故事。
這個時候,哪吒的形象開始(kāi shǐ)融入道教,南宋的《夷堅志》中講述(jiǎng shù)哪吒使用道教常見的火象法器“火球(huǒ qiú)咒”,戰(zhàn)勝了石精,這一傳說成為了(le)《封神演義》中哪吒與石磯娘娘斗法的(de)源頭。
元明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寫道:三頭(sān tóu)飐飐顯神通,六臂輝輝降妖怪。鳳翅盔(fèng chì kuī)斜兜護頂,獅蠻帶緊扣當胸。繡球落似(luò shì)千條火滾,火輪舉如萬道霞紅。
好威風!好(hǎo)精神!
明初神仙傳《三教源流搜神(sōu shén)大全》收錄的哪吒太子的故事已經(jīng)(yǐ jīng)相當完整,哪吒從此成為道家神——玉皇(yù huáng)駕下大羅仙,少年身長六丈,三頭九眼(jiǔ yǎn)八臂,擁有法器槍、繡球和磚。托胎(tuō tāi)于托塔天王李靖,大哥軍吒,二哥木吒(mù zhā)。
哪吒在宋末元初刻本的插圖中(zhōng)已經(jīng)漢化。
腳踏水晶殿,殺九龍,射死(shè sǐ)石磯娘娘之子,刻骨還父,割肉還母。世尊(shì zūn)折荷菱為骨,蓮藕為肉,系為脛(jìng),葉為衣,重生了哪吒。這些情節(jié)加入(jiā rù)了中國傳統(tǒng)血??緣的主題和對(duì)儒家文明忠孝禮法的反思。

沿襲《西游記(xī yóu jì)雜劇》,《西游記》和《封神演義》接著對哪吒故事(gù shì)進行改編和拓寫。哪吒變成三壇海會(hǎi huì)大神,拿著六般兵器:斬妖劍、砍(kǎn)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huǒ lún)兒。
慣看佛道神仙多兵器,只為(wèi)降妖除魔。
嘆一句:妖在世間為何這么(zhè me)多?魔在世間為何除不完(wán)?原來妖魔本是人變作,只因欲望(yù wàng)太多,野心太大,貪得無厭,求占(zhàn)無度,最后自作孽,成了妖魔。
如何一輩子(yī bèi zi)剔除妖魔鬼怪大黑腩?
化為一兒童!小孩兒(xiǎo hái ér)!
哪吒的形象開始變成兒童的模樣(mú yàng)!
《西游記》里哪吒是一個“小童男”,其實(qí shí)哪吒只是少了油膩,少了世俗(shì sú),少了利欲熏心,少了自私無度。
在(zài)清繪本《封神真形圖》中,哪吒掛著(zhe)肚兜,梳著垂髫發(fā)髻。清代民間年畫中(zhōng),哪吒也是小孩子??。
哪吒才是“少年(shào nián)感”的代名詞!
雖也是一個“壞小孩(huài xiǎo hái) ”,一個“惡靈童”,但好耶!
這樣的(de)“惡童”理應(yīng)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那般古靈精怪(gǔ líng jīng guài)!然后再逐漸轉(zhuǎn)變成《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fēng yún)》《封神第二部:戰(zhàn)火西岐》中幫助大周,討伐(tǎo fá)紂王,推翻暴虐統(tǒng)治,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yīng xióng)少年!
看哪吒——玉面嬌容如滿月,朱唇(zhū chún)方口露銀牙!
繡帶舞風飛彩焰,錦袍(jǐn páo)映日放金花!

《封神演義》中,劈開肉球,跳出一個(yí gè)小孩兒來,遍體紅光,面如敷粉。
好(hǎo)鮮活!好熱血??!
哪吒雖然神通廣大,卻只有(zhǐ yǒu)七歲!剝龍皮抽龍筋,與石磯娘娘斗法(dòu fǎ)!
可謂英雄出少年!他一人做事一人當(yī rén dāng),不累雙親,敢做敢當,自由叛逆,疾惡如仇!
太乙(tài yǐ)真人花瓣兒鋪三才,葉梗兒做骨節(jié)(gǔ jié),三片荷葉天地人,一粒金丹放中間,魂魄(hún pò)一推,荷蓮變成新哪吒,肚兜是一塊(yī kuài)紅綾,右手有一金鐲。
古人相信靈魂(líng hún)不滅,精神永恒,超脫涅槃,不為(wèi)俗世肉身所累。
所以肉體當然也(yě)可以由蓮花??荷葉組成!全球有任何(rèn hé)民族能想象蓮花??荷葉做成的神(shén)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荷(lián hé)!干凈!
這純真的肉身,如此詩意,只有(zhǐ yǒu)中國人的想象力能夠達到這等(děng)境界!
哪吒終于配齊了——火尖槍、風火輪(fēng huǒ lún)、乾坤圈、混天綾、金磚、豹皮囊、九龍(jiǔ lóng)神火罩、陰陽劍!
八件兵器,殺破一切(yī qiè)牛??鬼蛇神!
哪吒更是“造反有理、丟掉幻想、準備(zhǔn bèi)斗爭”的象征!
哪吒是自由的,是(shì)倔強的,是超脫的!
《封神演義》中,哪吒(né zhā)的殺龍弒父,與大周滅商,是互文(hù wén),互為鏡像!
紂王的勞民傷財和暴虐昏庸(hūn yōng),早已經(jīng)將仁義良知泯滅!
哪吒的(de)反抗——是反抗暴虐的君,反抗虛偽(xū wěi)的主!
反抗昏聵的父,反抗荒謬(huāng miù)的法!
反抗綱常的禮,反抗摧殘(cuī cán)的理!
反抗貪婪的制,反抗不平(bù píng)的公!
哪吒不服龍王,不服父君,不服(bù fú)石磯娘娘,不服燃燈道人。
天不怕地不怕,這(zhè)世上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神仙(shén xiān)皇帝,大慈大悲不在上方,只在于渺小(miǎo xiǎo)的我們——我們就是眾生,我們就是哪吒(né zhā)!
只有哪吒能救哪吒,只有眾生能助眾生(zhòng shēng)!
哪吒從佛教神衹變?yōu)榈澜躺裣?shén xiān),這類例子還可以參照觀音菩薩變?yōu)?biàn wèi)慈航道人。
融佛為道,既是(shì)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演變過程,又(yòu)是我大中華精神包容萬象、超越自身(zì shēn)、最終回歸靈魂故土的過程。
全球化后(hòu),種種價值紛擾人心,景觀社會亂象浮浮(fú fú)。
“新哪吒”從何而來?向往何方?
中華“靈珠子(zhū zi)”正在何處浸潤?
中華“荷肉蓮骨”又在何處(hé chù)發(fā)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