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影??有時就像玩解謎游戲(yóu xì),導演把自己的世界??觀隱藏在電影??(diàn yǐng)里,而我們就像《頭號玩家》的(de)主角,通過各種細節(jié),拼湊出導演的真實(zhēn shí)意圖,從而實現(xiàn)與他的隔空對話(duì huà)。
《驚變28年》就是這樣一部“解謎電影??”。它(tā)表面上是一部喪尸類型片,實則(shí zé)是一部探討英國????年輕人該何去何從的(de)政治隱喻電影??。
創(chuàng)作者認為, 英國????年輕人的(de)未來,不在于脫歐、孤立主義、復興傳統(tǒng)或(huò)宗教信仰,而在于掙脫陳舊觀念的束縛,重新(chóng xīn)思考生命的意義,去更廣闊的(de)世界??尋求交流與融合。
片中,英國????成(chéng)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島外是荒野(huāng yě)與喪尸,島內是一個傳統(tǒng)英式社區(qū)(shè qū),生活方式充滿英倫味。印象較深(shēn)的是,人們熱衷于英式酒吧文化;墻上(qiáng shàng)掛著女王肖像;社區(qū)上空飄著十字(shí zì)旗,那是基督教的象征。

這種“英國????(yīng guó)記憶”還體現(xiàn)在主角跟父親外出(wài chū)打喪尸,剪輯時不時穿插十字軍作戰(zhàn)的(de)畫面,寓意父子倆打喪尸和曾經的(de)十字軍一樣英勇。
這些設定和細節(jié)表明(biǎo míng),片中的英國????已經退出全球化潮流,封閉(fēng bì)自守,回歸傳統(tǒng)。
但導演并不(bù)認同這種做法。
片中,父子倆走入荒野,畫外音(huà wài yīn)一直在朗誦吉卜林的《軍靴》,這首詩(shī)描繪了英國????士兵在殖民戰(zhàn)爭中(zhōng)的精神崩潰的樣子,充滿了焦躁(jiāo zào)和壓迫感。這首詩和十字軍作戰(zhàn)畫面(huà miàn)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對所謂的(de)“英國????傳統(tǒng)”的反諷。
隨后的情節(jié),更(gèng)直接表達了對“英國????傳統(tǒng)”的不滿(bù mǎn)。父子倆回到社區(qū)后,父親在酒吧吹噓(chuī xū)兒子??的英勇事跡,引起兒子??不滿。隨后(suí hòu)兒子??發(fā)現(xiàn),一直販賣愛??妻人設的父親(fù qīn),居然在跟別的女人??偷情。
此外,荒野(huāng yě)中明明有一位醫(yī)生,但父親卻(què)從不帶母親去看病,反而認為焚燒(fén shāo)尸體的醫(yī)生是精神變態(tài)。
這一系列(yī xì liè)事件,讓兒子??對這個社會徹底失望(shī wàng),他最終帶著母親,逃離了這個(zhè ge)陳腐、虛偽、懦弱的“傳統(tǒng)社會”,去尋找(xún zhǎo)新出路。

在外面,他遇到一個懷孕的(de)女喪尸,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hái zi),說明外面的世界??是可以交流和(hé)融合的。還遇到一位精神導師,拉爾夫(lā ěr fū)·費因斯扮演的醫(yī)生。醫(yī)生帶領他參觀(cān guān)了白骨圣殿,教給他正確的生死觀(shēng sǐ guān),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最終幫助(bāng zhù)他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
為什么重塑(zhòng sù)生死觀,可以改變一個人?
因為, 一切信仰(xìn yǎng)都是通過控制人的生死觀,來(lái)控制人。 比如宗教會告訴你,只要(zhǐ yào)聽它的,你死后就可以(kě yǐ)上天堂,可以有來世;國家會告訴(gào sù)你,你為國捐軀,你的名字會刻在(zài)紀念碑上,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但其實(qí shí),這些承諾都是虛偽的,是控制(kòng zhì)你的手段。
真正的自由,是從認識(rèn shí)死亡開始的。一個人必須認識到(dào)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只剩白骨和(hé)灰燼,只有這種清醒,才能幫你擺脫(bǎi tuō)洗腦。
主角的父親就像迂腐的(de)中世紀人,忌諱談死亡,看見醫(yī)生焚燒(fén shāo)尸體,嚇得逃走,而主角是進步(jìn bù)的現(xiàn)代人,敢于了解死亡的真相,這(zhè)就是擺脫束縛的第一步。
這也是(shì)西方社會普遍不允許“安樂死”的原因(yuán yīn)之一,人們一旦了解了死亡的真相(zhēn xiàng),就不好控制了。
片中,主角的母親(mǔ qīn)被醫(yī)生診斷為癌癥。主角在了解(liǎo jiě)了死亡的真相后,接受了母親(mǔ qīn)的安樂死。這段情節(jié)被很多人(rén)評為“莫名其妙”,但其實母親的選擇是(shì)很了不起的,它代表了對社會(shè huì)控制的激烈反抗。
在主角送走母親(mǔ qīn)后,他遇見了一群充滿活力年輕人在(zài)屠殺喪尸,年輕人的首領,胸口帶著(zhe)一個倒十字架,無疑是開頭那位神父(shén fù)的兒子??,而倒十字架也意味著對(duì)宗教的反叛。這段情節(jié)表明,主角(zhǔ jué)終于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找到了(le)新的圈子。
以上就是《驚變28年》的(de)主線故事隱喻的內容,它表面隱喻(yǐn yù)了脫歐、孤立主義,其實還是在講宗教(zōng jiào)、傳統(tǒng)這些維持了幾千年的東西。脫歐(tuō ōu)只是表象,那種動不動就要回到大清的(de)心,才是全世界??年輕人的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