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奉俊昊的《編號17》,我在想一個(yí gè)問題:一個導演功成名就之后——譬如已將(jiāng)金棕櫚和奧斯卡都收入囊中,是不是就(jiù)能明目張膽、堂而皇之地躺平擺爛了?
這話(zhè huà)不算過分。作為一部科幻片,無論從劇情(jù qíng)設定、人物表演還是場景動作來看,《編號(biān hào)17》都像是個胡湊活出來的東西(dōng xī)。而它之所以會出現的最大理由(lǐ yóu)是:可以罵川普。
一、川普不高興
我(wǒ)在上篇文章中剛剛提到:隨著川普(chuān pǔ)的再次上臺,作為左翼大本營的好萊塢(hǎo lái wù)勢必要掀起新一輪的“倒川狂潮”。這(zhè)不,最新的證據就來了。

我(wǒ)對好萊塢一貫的反川姿態(tài)沒啥(shá)意見,言論自由么,且我也不想就(jiù)這個話題去站隊。因為眼下的輿論(yú lùn)圈,無論中外,“反川派”和“挺川派”早已勢同(shì tóng)水火、誰也甭想勸服誰。這個時候(shí hòu),談政治是白費。
我的態(tài)度一貫(yí guàn)是:只要電影??拍得好,你反川普、或(huò)反白左,甚至反人類都行,但你(nǐ)不能純粹地“為反而反”,拿出一部(yī bù)只為泄憤的敷衍之作——尤其對(duì)奉俊昊這種級別的導演,不該就這點(zhè diǎn)追求+這點實力。
就說“綠巨人”那副(fù)夸張膚淺的表演吧:他完全是(shì)按卡通形象去塑造川普,將自己(zì jǐ)在《可憐的東西》中的浮夸演技(yǎn jì)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從而向全世界??宣告:川普就是(jiù shì)個利欲熏心、心狠手辣又智力低下的種族主義者(zhǒng zú zhǔ yì zhě)、納粹白皮豬??。

這都不是暗諷了(le),而是靠情節(jié)、臺詞包括“綠巨人”的蹩腳(bié jiǎo)獨唱赤裸裸地直給觀眾。我不知道(zhī dào)左派人士對停留在這種程度的(de)“批判”是否會大呼過癮,我反正覺得極其(jí qí)無聊。就連“川普”老婆的扮演者托妮(tuō nī)·科萊特的表演也是不忍卒(zú)睹,她大概還沒從《遺傳厄運(è yùn)》的大特寫中緩過神來。
一個人若想(ruò xiǎng)嚴肅、認真地批判,肯定不能將反派(fǎn pài)降智為臉譜化的卡通人物,這太low了。就算你(nǐ)想塑造一個“天生魔頭”,也得認真(rèn zhēn)刻畫他的心理活動和與周圍(zhōu wéi)人的關系,如此你的人物才(cái)有深度,你的“批判”目的才能達成(dá chéng)——去年的《飛黃騰達》就是這樣做的。塞巴斯蒂安(sāi bā sī dì ān)·斯坦的很多微表情和動作處理(chǔ lǐ)真的很像川普。

再舉個正面例子:2021年的(de)《不要抬頭》。這部匯集了著名反川人士(rén shì)(梅姨、小李子、大表姐)的電影??拍得(pāi dé)也不錯。同樣是借殼科幻的諷刺作品(fěng cì zuò pǐn),以面對彗星時的“低頭派”和(hé)“抬頭派”來影射驢象兩黨就是要(yào)比《編號17》直接拍堆紅帽子和人群手勢(shǒu shì)高明得多。梅麗爾·斯特里普的性(xìng)轉版川普雖然言行舉止也很夸張,但你(nǐ)能清楚看到這個人物的一切算計(suàn jì)和內心活動。

相比之下,“綠巨人”那真叫自(zì)嗨尬演。他這種演法,我暫時想到(xiǎng dào)兩部電影??能和它對標:一是薩莎(sà shā)·拜倫·科恩的《獨裁者》,二是詹姆斯·弗蘭科和(hé)塞思·羅根的《采訪》——它們都屬于毫無(háo wú)嚴肅性可談的“低俗喜劇”,而這,就是(jiù shì)國際大導奉俊昊此番能比肩的對手(duì shǒu)。
所以說好萊塢很多時候還真沒意思(méi yì si)。就像《飛黃騰達》:這片兒是趕大選(dà xuǎn)之前上映的,專為“倒川”而拍(pāi),還拿了奧斯卡兩項表演獎提名,結果(jié guǒ)最終一無所獲。其實塞巴斯蒂安·斯坦和杰瑞米·斯特朗(sī tè lǎng)的表演都可圈可點,奧斯卡要真敢頒獎(bān jiǎng)給他們其中任何一個,我都對(duì)它刮目相看。結果,還是嘴上高調、行動(xíng dòng)露怯。

如今一切早已塵埃落定。兀自在銀幕(yín mù)里繼續(xù)嘲笑川普“難怪你會敗選兩次(liǎng cì)”還將他炸成碎片,可現實呢(ne)?......
我好奇的是:影片“辱川”到這個(zhè ge)程度,川普會不會在推上懟這個片子(piān zi)。畢竟他的度量,大伙都心知肚明:川普(chuān pǔ)跟歷屆總統(tǒng)都不一樣,凡懟(duì)過他的,他基本都要回(huí)懟過去:像羅伯特·德尼羅、梅麗爾·斯特里普(tè lǐ pǔ)、霉霉......屬于“有仇必報型”。川普還曾說(shuō)要起訴《飛黃騰達》,稱其是“煽動性的(de)垃圾”。

所以這回要懟(duì)奉俊昊的話,可謂“舊仇新恨一起算(suàn)”——2020年川普就對《寄生蟲》斬獲奧斯卡頗多(duō)微詞;可要直接無視了的話......那(nà)奉俊昊可真夠失敗的。

二、影迷不(bù)高興
影片反川的話題告一段落。接下來講講(jiǎng jiǎng),為什么說真正的影迷看這部電影??(diàn yǐng)也不會高興。
首先,作為一部科幻片,它(tā)的所有基本設定全是舊的。
就(jiù)像影片中文海報上的宣傳語:“太空(tài kōng)打工,試試就逝逝”——我當時一看到(kàn dào)這句話,就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guǒ rán),看罷全片后失望地發(fā)現:奉俊昊(fèng jùn hào)居然還真拿“宇宙打工人”、“無限(wú xiàn)續(xù)命”這些科幻屆的萬年老梗來當(dāng)賣點。
先說“耗材”,早在1982年的《銀翼(yín yì)殺手》中(還不是高司令的《銀翼(yín yì)殺手2049》),雷德利·斯科特就拍了四個(sì gè)不甘于繼續(xù)充當“耗材”而選擇集體(jí tǐ)叛變,返回地球“討公道”的宇宙打工人(gōng rén)的故事——他們的名字叫“復制人(rén)”。結果到了43年后的今天,我們(wǒ men)還在看羅伯特·帕丁森在外太空充當(chōng dāng)“耗材”并被一遍遍“復制”。

“耗材”這個(zhè ge)點子不光見于《銀翼殺手》,《逃出克隆島(dǎo)》的伊萬·麥克格雷格和斯嘉麗·約翰遜是(shì)“耗材”(為本體捐贈器官);《源代碼》中的(de)杰克·吉倫哈爾也是“耗材”(就算死(sǐ)了只剩半截身體也要用(yòng)殘余的腦波繼續(xù)為軍方獲取情報(qíng bào));《月球》中的山姆·洛克威爾還是“耗材(hào cái)”——而且由于一次意外,致使兩個“耗材”不得不(bù dé bù)正面相遇的情節(jié)和《編號17》一模一樣。

“無限續(xù)命”就(jiù)更加司空見慣了:比爾·默瑞的《土撥鼠之(zhī)日》、阿湯哥的《明日邊緣》和前幾年(jǐ nián)一部小成本恐怖片《忌日快樂》,全都是(shì)這個設定。


至于“我與我相對”的設計,那(nà)就更多了,除了剛才提到的(de)《月球》,還有《恐怖游輪》、《遺落戰(zhàn)境》、《前目的地(mù dì dì)》和李安的《雙子殺手》......真是數都數不(bù)完。甚至就連動作巨星都愛??玩(ài wán)“我VS我”這出:如施瓦辛格的《第六日》和(hé)李連杰的《宇宙追緝令》。
這其中腦洞最大(zuì dà)的,是伊桑·霍克的《前目的地》。影片(yǐng piàn)直接將“我與我的關系”拔高(bá gāo)到:“我”和“我”生下了“我”,“我(wǒ)”襲擊了“我”,“我”又殺了“我(wǒ)”......這賦予了影片一種無法改變的(de)宿命感和悲劇感。它給人的(de)啟發(fā)是:玩老??梢裕?nǐ)得另辟蹊徑、推陳出新。拿《前目的地》中“我(wǒ)”與“我”的復雜關系對比“編號17”和(hé)“編號18”:后倆人除了斗毆、差點和(hé)黑人女主發(fā)生3P外,還有半點“關系”嗎(ma)?

總之,《編號17》在設定上太多(shàng tài duō)“縫合怪”與“拿來主義”了,甚至包括些(xiē)一閃而過的細節(jié):譬如“適度攝入卡路里,不能(bù néng)多吃多占”的情節(jié)和鏡頭直接照搬《逃出(táo chū)克隆島》,而咬繩子的畫面來自(lái zì)崔岷植的《看見惡魔??》。

若(ruò)基本設定都是老掉牙的一套,那(nà)外星環(huán)境和生物設計、人與外星(wài xīng)生物的交流方式能讓人眼前一亮(yǎn qián yī liàng)也行,可惜《編號17》就沒一條提得成(tí dé chéng)的:
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外星地貌就是《雪國(xuě guó)列車》的翻版。連外景都不用重新(chóng xīn)做了。

“恐怖蟲”怎么看怎么像是把維倫紐(wéi lún niǔ)瓦的“沙蟲”拿過來改了改(gǎi)。
人與外星生物的交流對話靠(kào)一個破破爛爛的翻譯機......我的天,這(zhè)都什么年代了。都不說《降臨(jiàng lín)》、《湮滅》,想想二十多年前的《超時空接觸》,奉俊昊(fèng jùn hào)不慚愧么?


最后再看《編號(biān hào)17》的主劇情和人物塑造:“人類才(cái)是外星人、外星人是原住民”的反殖民主義(zhí mín zhǔ yì)和種族平等不就是一個低配版(bǎn)的《阿凡達》么?“編號18”不就是另(lìng)一個選擇站到異族陣營、反抗人類(rén lèi)暴政的和平戰(zhàn)士薩姆·沃辛頓么?

知道(zhī dào)左翼愛??好和平、愛??罵川普,可左翼敘事就這么(zhè me)不思進取,創(chuàng)意貧乏到這種程度么?且(qiě)無論“編號17”還是“編號18”哪有一點兒薩姆·沃辛頓(wò xīn dùn)的心路轉變和人物弧光?
“編號17”茍且(gǒu qiě)懦弱,但“打印”過后的“編號18”就“基因突變(jī yīn tū biàn)”暴戾勇猛。所以“編號18”就能突然去(qù)刺殺“川普”,就從一個為了保命不惜(bù xī)“殺死自己”的人最后成為舍身取義、與(yǔ)“川普”同歸于盡的救世英雄......人物動機實在(shí zài)太突兀、情節(jié)實在太順拐了。
不光(bù guāng)羅伯特·帕丁森的角色失敗,愛??上他的(de)倆女性角色也是,我把最后(zuì hòu)參政、改天換地的那位黑人女性姑且稱為(chēng wéi)“哈里斯”吧。片中白人女向“哈里斯”提議:不如(bù rú)倆男主一個歸哈里斯、一個歸白人(bái rén)女......好一個彌合人心的種族大團結(dà tuán jié)。為了政治正確,設置這樣的扯淡情節(jié)(qíng jié)不可笑么?

另外,這個故事的講述(jiǎng shù)也不好,敘事效率和節(jié)奏都極差(jí chà)——尤其體現在開頭,帕丁森的大段臺詞(tái cí)愣是比《寄生蟲》幾個人加起來還要(hái yào)長,直接讓我想到春節(jié)檔的(de)《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
不光是帕丁森的獨白(dú bái)過多,《編號17》的所有人物對話都很(hěn)呆板,那一句句并不好笑的“搞笑(gǎo xiào)”臺詞就像專為反川用AI寫出的本子(běn zi)。所以它是:反川+《寄生蟲》+《雪國列車》+《月球(yuè qiú)》+《明日邊緣》......而它本身,甚至不如本文(běn wén)提及的任何一部其它電影??。
這讓(ràng)我想到李安前不久在其作品回顧展(huí gù zhǎn)上說的一段話:
“不要整些 回收利用(lì yòng)重啟翻拍 的東西......拿著手機每(měi)三分鐘切換一次短視頻,我們開始像(xiàng)AI一樣思考,消磨我們作為人的感覺(gǎn jué)......我們需要升級我們的電影??,這樣人們(rén men)才能回到影院,我不希望TikTok接管它(tā)?!?
最后,重發(fā)下維倫紐瓦“沙丘”系列的影評(yǐng píng)吧,不如看看:優(yōu)秀的科幻電影??,應該是(shì)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