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va
7D影院訊: 2025中國電影??導演之夜當晚(dàng wǎn),全程最矚目的年度導演榮譽頒(bān)給了管虎??(《狗??陣》),評委會特別榮譽導演(dǎo yǎn)授予了萬瑪才旦(《雪豹》)。
頒獎正式開始之前(zhī qián),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會長賈樟柯介紹,電影??導演(dǎo yǎn)協(xié)會會員超過500個,且每年都在納新(nà xīn)。導協(xié)是全體中國導演的大家庭,青年(qīng nián)導演會在這個大家庭里得到培養(yǎng)(péi yǎng)和呵護。大家并肩往前,路會走得(dé)容易一點。
而對于青年創(chuàng)作者來說,加入(jiā rù)導協(xié)之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rú hé)成為一個導演,如何拍出第一部電影??(diàn yǐng)長片。

30年前,賈樟柯一邊當編劇槍手(qiāng shǒu)賺錢,一邊向朋友集資,甚至允許演員(yǎn yuán)“帶資進組”,集多方之力拍了短片(duǎn piàn)《小山回家》,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lù xiàng)比賽故事片金獎后,開始被投資方注意(zhù yì)。
90年代中期,就拿著投資方給的(de)20萬拍了《小武》。《小武》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dà fàng yì cǎi),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拍戲的(de)資金困擾。從《小武》《站臺》《三峽好人》再(zài)到《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和(hé)《風流一代》,賈樟柯的路相較很多導演(dǎo yǎn)來說,算是走得非常順暢了。
轉眼30年(nián)過去,汾陽小子已經(jīng)蛻變成了中國(zhōng guó)導演協(xié)會會長,站在新的高度,幫助(bāng zhù)青年導演成長。2025青蔥影展期間,7D影院(wǎng)與賈樟柯進行了一次深談?;赝^去(guò qù)3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賈樟柯坦言,籌集創(chuàng)作(chuàng zuò)資金相對容易,但還是會遇到其他(qí tā)問題。
時過境遷,懷揣電影??夢的青年導演(dǎo yǎn)依然一波接一波涌現(xiàn),只是當下的機遇(jī yù)與挑戰(zhàn)不同往昔。賈樟柯的幸運,很難(hěn nán)復制了。

拍出第一部電影??
賈樟柯愛??上(shàng)電影??,是因為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huáng tǔ dì)》。片子里的黃土地,和他山西老家(lǎo jiā)的氣息相通。那種熟悉的、帶著(zhe)詩意的表達,擊中了他。看完(wán)這部電影??,賈樟柯就萌生了當導演(dǎo yǎn)的念頭。后來,他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wén xué xì),和幾個同學組了個“實驗電影??小組(xiǎo zǔ)”,互相交換好不容易弄來的錄像帶,他們一起(yì qǐ)看阿巴斯,一起看蔡明亮,深受世界??各地(shì jiè gè dì)電影??的滋養(yǎng)。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jīng)濟(jīng jì)持續(xù)騰飛,人口開始流動,一批又一批(yī pī)農(nóng)民工從村莊進入城市生活。彼時北京(běi jīng)三環(huán)的路還沒有建好,很多(hěn duō)農(nóng)民工就在邊上搭起了臨時的(de)房子。賈樟柯寫的第一個劇本《小山回家》,靈感(líng gǎn)正來自于校門口的農(nóng)民工。他寫(xiě)了一個河南廚師,想在春節(jié)前(qián)找個老鄉(xiāng)一起回家,通過他串起北京(běi jīng)形形色色的人,帶出底層人民在(zài)北京的生存狀態(tài)。
劇本寫完之后(zhī hòu),在同學里反響不錯,大家決定拍(pāi)出來。七拼八湊,弄來了兩萬塊。拍攝設備(shè bèi)都是借來的。組里有個制片系(xì)的同學,父親在報社工作,所以劇組(jù zǔ)從報社借來了攝像機。錄音設備則(zé)是賈樟柯向學校老師?????“哭訴”來的。
《小山(xiǎo shān)回家》拍了七天,劇組外號叫“蛋炒飯(dàn chǎo fàn)劇組”。因為拍攝工作總在深夜結束,食堂(shí táng)關門了,同學們只能一人點一份蛋炒飯(dàn chǎo fàn)填肚子,名字就這么叫開了。劇組(jù zǔ)資金短缺,拍完,賈樟柯又到處“蹭”機房(jī fáng),斷斷續(xù)續(xù)剪完了這部短片。
短片“首映(shǒu yìng)”是在賈樟柯宿舍搞的,放了(le)一半,同學們紛紛“離場”。賈樟柯覺得“打擊(dǎ jī)很大”,好在同劇組同學沒放棄(fàng qì),把它送到了香港參加影展?!缎∩?xiǎo shān)回家》最終斬獲了香港獨立短片及(jí)錄像比賽故事片金獎,為賈樟柯叩開了(le)長片拍攝的大門。

一個青年導演完成(wán chéng)蛻變的第一步,是拍出第一部電影??。而(ér)從短片到長片,是很多導演需要(xū yào)經(jīng)歷的過程。如何設計分鏡頭?如何設置(shè zhì)機位?推拉搖移還是固定鏡頭?每一個(yí gè)問題都很具體,很細節(jié)。賈樟柯說(shuō),年輕的時候,他也是通過拍攝(pāi shè)短片來獲得相對完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很多(hěn duō)工作方法,都是在短片中完成(wán chéng)自我訓練的。所以拍第一部電影??的(de)時候,基本已經(jīng)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小山(xiǎo shān)回家》中展現(xiàn)出的潛力,讓賈樟柯在(zài)90年代就獲得20萬的資金支持,開拍(kāi pāi)第一部電影??《小武》。20萬在當時算是一筆(yī bǐ)巨款了。但用來拍一部90分鐘的(de)膠片電影??,還是有點捉襟見肘。緊湊的預算(yù suàn)讓賈樟柯只能夠按3:1的比例去(qù)買膠片。3:1的意思是,平均每個鏡頭(jìng tóu)只能拍三條,拍到第四條就超支(chāo zhī)了。
賈樟柯還記得去柯達公司訂膠片(jiāo piàn)的情景:“因為買的尺數(shù)太少了(le),跟負責人聊天的時候,對方以為我(wǒ)在拍短片,我說我要拍(pāi)長片,他驚呆了。”負責人沉默了一會(yī huì),然后私人送了5本膠片,一本可以(kě yǐ)拍10分鐘,等給賈樟柯多送了50分鐘(fēn zhōng)拍攝量?!?
《小武》講的是生活在(zài)中部縣城的梁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yǒu qíng)、愛??情和親情后,最終還失去自由(zì yóu)的故事。這部電影??深刻承載著賈樟柯(jiǎ zhāng kē)對那個變革時代的觀察與感受。拍攝(pāi shè)過程充滿艱辛,拍到最后一個鏡頭(jìng tóu),膠片還是不夠用,最后只拍了(le)2條,就匆匆完成了整部電影??的(de)拍攝?;赝@段經(jīng)歷,賈樟柯覺得有些(yǒu xiē)感慨。
好在,結局是令人驚喜的(de)?!缎∥洹吩诎亓执蠓女惒剩Z樟柯自此被國際(guó jì)影壇注意。“從《小武》開始到現(xiàn)在,資金(zī jīn)上都沒有太大困擾了?!苯邮?jiē shòu)7D影院專訪時,賈樟柯坦言找錢拍電影??(pāi diàn yǐng)不是他的難題,但電影??創(chuàng)作,難(nán)就難在遠不止需要解決資金問題(wèn tí)。

深挖想拍的故事
“具體的困難(kùn nán)是創(chuàng)作的困難,這是別人幫不了你(nǐ)的?!辟Z樟柯坦言,拍電影??固然存在諸多現(xiàn)實(xiàn shí)阻礙,但最深層的難題在于,每(měi)一次創(chuàng)作都如同踏上未知的旅程(lǚ chéng)。
回溯起時代帶來的沖擊,賈樟柯的(de)記憶定格在20世紀90年代:“剛開始喜歡(xǐ huān)電影??的時候,全國電影??都快消失(xiāo shī)了,沒有太多的機會和可能?!?
彼時(bǐ shí),全國票房只有10億左右,影院凋零,許多中小城市(zhōng xiǎo chéng shì)甚至省會城市的電影??院紛紛改成其他(qí tā)用途,放映終端幾近消失。電影??制作主力(zhǔ lì)是國有電影??制片廠,民營電影??公司剛剛(gāng gāng)嘗試破冰?!澳莻€時候,成為導演是非常(fēi cháng)艱難的事情?!?
賈樟柯一直強調自己是(shì)市場經(jīng)濟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市場經(jīng)濟的自由化(zì yóu huà),可能成不了導演?!庇谑牵娮C了改革開放帶來(dài lái)的產(chǎn)業(yè)更迭,以及自由開放的社會(shè huì)氛圍之后,“變革”也構成了賈樟柯電影??(diàn yǐng)的鮮明主線。“創(chuàng)作靈感可能源于一個(yí gè)形象、一個事件、一段故事,甚至一個空間(kōng jiān)。我大多數(shù)的電影??,都是想拍(pāi)某類型的人,拍一類人的(de)生存處境。”賈樟柯說道。

首作《小武》,鏡頭聚焦(jù jiāo)于縣城小偷。那個戴著黑框眼鏡、在(zài)拆遷瓦礫間茫然游走的邊緣人物(rén wù)身上,無論是稍顯笨拙的生存方式、還是(hái shì)對江湖道義的執(zhí)拗,都精準刻畫出(kè huà chū)市場經(jīng)濟狂潮下,個體尊嚴的失落與(yǔ)掙扎。小武在錄像廳反復觀看《英雄本色》,希望(xī wàng)自己變成英雄的模樣,但最終卻(què)難逃法網(wǎng),在派出所“坦白從寬”的標語下,盡顯(jìn xiǎn)時代賦予人物的荒誕與悲涼。
《站臺(zhàn tái)》鏡頭對準縣城文工團員,尹瑞娟在空曠辦公室(bàn gōng shì)里的獨舞,那份寂寥與釋放(shì fàng),成為集體主義理想褪色、個體意識萌生的(de)無聲儀式;
《三峽好人》深挖三峽大壩建設中(zhōng)普通移民的故事。韓三明千里尋妻(xún qī),沈紅執(zhí)著尋夫,他們隨身攜帶的“煙酒糖茶(táng chá)”本應象征喜慶團圓,實則浸透了離別(lí bié)的苦澀與無奈;
《山河故人》以時間(shí jiān)為線索,勾勒出代際溝通的差異(chā yì),當移民海外的張到樂逐漸忘記(wàng jì)母語,來自山西老宅的鑰匙,便成了(le)失落的文化基因最后的密碼。

賈樟柯(jiǎ zhāng kē)坦言,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zēng jiā),經(jīng)歷了年輕時無法想象的情感(qíng gǎn)體驗后,關注的東西也在發(fā)生變化(fā shēng biàn huà)。“除了變革之外,會關注社會對人(rén)的影響,也會關注到人自身(zì shēn)的變化”。
《天注定》聚焦四個來著(zhe)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是時代(shí dài)微塵的注腳,微塵交錯相遇,又要(yào)各自面對生活的憂傷。賈樟柯覺得這(zhè)是他拍過最難的電影??,“將(jiāng)社會事件跟傳統(tǒng)敘述形成美學連接(lián jiē),既要書??寫現(xiàn)實處境,又要與(yǔ)中國敘事經(jīng)驗結合,是一次相當大(dà)的挑戰(zhàn)?!?
去年上映的《風流一代》,更是(gèng shì)他用22年完成的影像實驗。巧巧從(cóng)千禧年喧囂的迪斯科舞廳一路走到5G時代(shí dài)霧霾籠罩的街頭,成為了中國(zhōng guó)劇烈流動變遷的活體標本,也融匯(róng huì)了賈樟柯對周圍世界??的感知。

“俱往(jù wǎng)矣,不回頭。”《風流一代》上映時,賈樟柯(jiǎ zhāng kē)還是有些感慨。他將生命各個階段(jiē duàn)的體驗,投射到了電影??創(chuàng)作中去(zhōng qù)了。
他接下來的兩部新片:一部預計(yù jì)11月開機,是公路游記電影??;另一部(yī bù)講述當代故事,暫未確定拍攝檔期。
擱置(gē zhì)數(shù)年的武俠電影??《在清朝》即將重啟(chóng qǐ)。該項目原定于2020年搭景,后因(yīn)疫情中斷。賈樟柯談及重啟難度時提到(tí dào):“一個很大的項目擱置一段時間后重新啟動(chóng xīn qǐ dòng),不單單是錢的問題,還有心理準備的問題(wèn tí),以及演員的問題。過去十幾年發(fā)生了(le)很多變化,目標演員年紀狀態(tài)也在(zài)發(fā)生變化,現(xiàn)在主要的演員都重新鎖??定(suǒ dìng)了?!?
面對近年武俠電影??的沉寂,賈樟柯(jiǎ zhāng kē)強調的是,找到新的獨特的(de)方法,給這種類型片帶來變革,讓(ràng)觀眾覺得新鮮,繼而走進電影??院。他并(bìng)不擔憂觀眾對某種類型電影??產(chǎn)生(chǎn shēng)排斥情緒,而更“想把最想(xiǎng)拍的東西拍出來,且努力??把(bǎ)電影??拍好,不要認為某個類型電影??(diàn yǐng)被觀眾遺忘了?!?

尋找上升的通道(tōng dào)
跟賈樟柯剛剛入行時相比,電影??行業(yè)(háng 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度票房從(cóng)30年前的10億一度躍升至600億,銀幕(yín mù)數(shù)量突破8萬塊。各類電影??節(jié)展的創(chuàng)投(chuàng tóu)項目、各式各樣的青年影人扶持項目(xiàng mù)不斷涌現(xiàn)。導協(xié)牽頭的青蔥計劃,也來到(lái dào)了第九年。入圍十強的導演會進入(jìn rù)創(chuàng)作訓練營,獲前輩導演指點;五強項目(xiàng mù)更會獲得青年導演扶持金,用于開發(fā)(kāi fā)自己的電影??長片。
眼見青年導演(dǎo yǎn)的上升通道越拓越寬了,一個(yí gè)看似矛盾的現(xiàn)實卻是,很多青年導演(dǎo yǎn)慨嘆,入行反而比前輩們更(gèng)難了。
究其困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fāng miàn)。一是在整體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算明朗的(de)當下,融資艱難,啟動項目的原始資本(zī běn)難以獲取;此外,青年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面臨(miàn lín)局限性。即使創(chuàng)投遍地開花,但許多年輕導演(dǎo yǎn)在題材與表達缺乏新鮮感與獨特性(dú tè xìng),因而難得獲得投資。
面對青年導演的(de)困局,賈樟柯的態(tài)度沉著又冷靜。他(tā)指出,“每個年代都會碰到市場不太好(bù tài hǎo)的時候,每個時代都有會沖擊(chōng jī)年輕人內(nèi)心的感受,年輕導演有一個(yí gè)非常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對社會(shè huì)的高敏感度。年輕創(chuàng)作者應該將觀察(guān chá)到的社會運行狀態(tài)融入到創(chuàng)作(chuàng zuò)中”。賈樟柯無意將困局的根源簡單(jiǎn dān)歸咎為時代或環(huán)境的嚴苛,而(ér)覺得“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問題(wèn tí)?!?

青年導演還是應該努力??地創(chuàng)作。如果(rú guǒ)因為創(chuàng)作同質化或不及格而在創(chuàng)投(chuàng tóu)或扶持計劃中得不到認可,“我不(bù)把這個叫做困難”,賈樟柯直言,這是創(chuàng)作者(chuàng zuò zhě)個人問題。創(chuàng)作個體的困難,終究需(xū)個體去解決。操作上的革新,業(yè)務(yè wù)能力的提升,這是創(chuàng)作者永恒的課題(kè tí)。即便身處“隨便能找到錢拍電影??”的(de)理想年代,那屬于創(chuàng)作本身的挑戰(zhàn)(tiǎo zhàn),如何表達、表達什么,依然橫亙在前(qián)。
就中國電影??的發(fā)展而言,賈樟柯覺得(jué de)年輕導演沒有斷代。他列舉《河邊的(de)錯誤》導演魏書??鈞、《小白船》導演耿子涵。這些(zhè xiē)青年導演在藝術與人文維度上(shàng)“是有進步的,是非常優(yōu)秀的(de)”。
與賈樟柯依靠《小武》開始闖蕩國際影壇(yǐng tán)的軌跡相似,《河邊的錯誤》導演魏書??(wèi shū)鈞和《小白船》導演耿子涵也于近兩年(jìn liǎng nián)的戛納電影??節(jié)亮相,從而收獲了更(gèng)多關注。

談及入圍國際電影??節(jié)之于(yú)青年導演的價值,賈樟柯表示:參加國際(guó jì)電影??展主要的收獲不是獲獎,也不是(bú shì)與其他國家完成電影??交易,“這些都(dōu)是現(xiàn)實的好處,但更主要的(de)是獲得創(chuàng)作上的啟發(fā),獲得引領(yǐn lǐng)青年導演貼近世界??電影??思考的引力(yǐn lì)?!?
他打了個精準的比喻:“現(xiàn)在流行AI,如果(rú guǒ)你悶頭做,可能會自認不錯。但(dàn)如果踏入一個國際AI會場,看到其他人技術(jì shù)更高,目標感可能頓時就會不同(bù tóng)了,你會想要接近、要超越,要(yào)領跑.......”
國際影展正是如此鍛造青年導演的(de),它重塑著創(chuàng)作者對自我的要求(yāo qiú)與視野的邊界。
接受市場的審視(shěn shì)和作品的遺憾
兩年前,耿子涵首(hán shǒu)部長片《小白船》入圍了第76屆戛納(jiá nà)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作為第五屆青蔥(qīng cōng)計劃五強之一,該項目在2019年開始(kāi shǐ)萌芽,歷經(jīng)六年孵化,終于登上銀幕。
不過(bù guò)戛納的光環(huán)未能轉化為票房的(de)回響,上映半個月的《小白船》票房艱難(jiān nán)突破80萬。光環(huán)背后的耿子涵正在接受(jiē shòu)市場審視。面對冷峻的現(xiàn)實,她在(zài)接受7D影院采訪時坦言,“路很(hěn)難走”。

《小白船》聚焦15歲女孩??劉嫻的(de)孤獨,描繪了她被充滿活力的朝鮮族(cháo xiǎn zú)女孩??金明美所吸引時產(chǎn)生的微妙(wēi miào)情愫?!皼]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強烈(qiáng liè)的轉折”,耿子涵將鏡頭對準青春期難以(nán yǐ)言傳的悸動,放大了兩個女孩??在(zài)友情之上的復雜情感。這部電影??的(de)誕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主演(zhǔ yǎn)周美君和黃子琪都是耿子涵的朋友(péng yǒu),一直以來都是友情支持。項目進入(jìn rù)青蔥計劃十強時,編劇工坊導師薛曉璐(xuē xiǎo lù)導演曾提出修改建議,開頭和結尾(jié wěi)都經(jīng)歷了調整,突出了劉嫻的(de)成長性。從短片到長片的階段,《小白船(xiǎo bái chuán)》又獲得了青蔥計劃的100萬獎金(jiǎng jīn)以及梁靜公司的投資,得以繼續(xù)孵化(fū huà)。相比其他青年導演,耿子涵能拍完(wán)這部電影??并見證它上映,已經(jīng)非常(fēi cháng)幸運了。

《小白船》之所以收獲外界的關注(guān zhù),是因為兩年前在戛納亮相。耿子涵透露(tòu lù),戛納之前,她也沖擊過柏林電影??節(jié)(diàn yǐng jié),最終未能入圍,入圍戛納于她而言(ér yán)是“意外之喜”。
彼時,電影??入圍戛納為(wèi)她帶來了密集的關注,微信被(bèi)各種添加請求塞滿,采訪和品牌??邀約(yāo yuē)接踵而來,“有種被簇擁的感覺”,回望那段(nà duàn)時光,耿子涵形容“像突然到了一個(yí gè)光鮮亮麗的舞臺,還沒來及反應過來(guò lái)。”業(yè)界的目光聚焦在一個初出茅廬的(de)導演身上,那段時間,她認識了很多很多(hěn duō hěn duō)人。但到最后,她發(fā)現(xiàn),電影??的(de)路還是要自己去走,創(chuàng)作的(de)路還是要自己去走。
《小白船》的(de)投資幾乎全部投入制作,宣發(fā)費用少之又少(shǎo zhī yòu shǎo),耿子涵自掏腰包墊了一些,制片人鄭菁親自(qīn zì)下場主持首映,電影??最終還是以近乎(jìn hū)“裸宣”的姿態(tài)登陸院線。
“到了這個(zhè ge)階段,我很被動了,有些事情已經(jīng)(yǐ jīng)不以意志為轉移”。耿子涵表示,宣發(fā)(xuān fā)沒有找到另外的投資商,她原本對(duì)這部“裸宣”電影??的票房憧憬只有5萬(wàn),80萬已經(jīng)超出了她的預期。沒有(méi yǒu)收回成本會固然會有些遺憾,但《小白船(xiǎo bái chuán)》還是讓她擁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hǎo de kāi shǐ)”。

青年導演曲折的經(jīng)歷從來不是孤例(gū lì)。難以籌募資金拍攝,拍攝完成后沒(méi)錢做后期,做完后期后難以(nán yǐ)上映,能上映了沒錢宣發(fā),沒有(méi yǒu)排片,進入市場后成績欠佳......這都(dōu)是當下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尤其是青年(qīng nián)創(chuàng)作者普遍面臨的困境。
電影??行業(yè)越來越(yuè lái yuè)不景氣,青年影人這時候入行是否(shì fǒu)還算明智?
“一方面,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huán jìng)下,入哪一行都不容易。沒有(méi yǒu)哪個行業(yè)是躺著賺錢、很輕松(qīng sōng)的。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命運(mìng yùn),再難的環(huán)境下都會有(yǒu)成功的作品,就看那一個是不是(shì bú shì)你。
另一方面,現(xiàn)在大家不愿意進電影??院(diàn yǐng yuàn)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種原因也許(yě xǔ)是,電影??多樣性不夠,如果電影??行業(yè)想(xiǎng)長遠發(fā)展,青年導演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duō)可能?!惫⒆雍拇鸢笌еq證的(de)思考,她說自己不想扭頭就去(qù)拍商業(yè)片,還想走作者導演這條(zhè tiáo)路,“路很難走,但總得有人(yǒu rén)走”。
在資本退潮,行業(yè)低迷的時代(shí dài)里,青年導演上升的通道或許從未(cóng wèi)平坦,但它存在本身,就召喚著(zhe)每一代不甘沉默的靈魂。年輕導演(dǎo yǎn)扎根市場浪潮中,如同青蔥盤踞巖石(yán shí)裂縫里,迎風擊碎困難,才能往上(shàng)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