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免費看戲、看好戲的滿足感(mǎn zú gǎn)彌補了近期不能看演出的部分(bù fèn)遺憾。National Theatre Home全球免費放映活動的第二部是(shì)《簡·愛??》,英國????國家劇院和布里斯托老維克(lǎo wéi kè)劇院合作出品的《簡·愛??》,我依然(yī rán)是用投影儀分兩次看完3小時(xiǎo shí)的制作(外加一個幕后小短片),看(kàn)完后大力推薦大家去看,并在(zài)隔了一天后又二刷。

之前一周(yī zhōu)免費放映的《一仆二主》是比較爆米花,導演(dǎo yǎn)自述戲沒什么深度的。而開場、串場(chuàn chǎng)音樂我覺得是很多余的,因為(yīn wèi)演員轉(zhuǎn)型演奏演唱增加趣味,但對(duì)戲本身也沒多大意思。最重要一點(yì diǎn),這個戲性別觀很陳舊了。《簡(jiǎn)·愛??》就不一樣了,而這明明(míng míng)是一個很老的故事啊,但(dàn)無論我們身處東方還是西方,在當下(dāng xià)依然是讓人感動的,依然對(duì)女性有激勵和啟示。這就愈發(fā)(yù fā)顯得勃朗特很厲害了。更厲害的(de)是制作和導演,真是既清新又(yòu)有力的一版。
可以說,這個版本是(shì)我第一次get到這部名著好在哪里(nǎ lǐ),第一次體驗到作者夏洛特·勃朗特《簡·愛??(ài)》是多么偉大和前衛(wèi)。我小時候看(kàn)《簡·愛??》小說,覺得故事無聊,又沒有(méi yǒu)俊男靚女什么的,加上印刷字體太小,中途(zhōng tú)就放棄了。唯一看完的就是(jiù shì)瓊·方登的電影??版,然而這版對于女主(nǚ zhǔ)的形象其實有點過于好看了。至于(zhì yú),北京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那版是我不想(bù xiǎng)回憶的一版(吐槽見最后)。Bristol Old Vic劇院和(hé)NT合作的這版,因為舞美和音樂細節(jié)(xì jié)特別出色,我這種平日幾乎不看話劇(huà jù)的人會忍不住二刷,并決定有時間(shí jiān)要重新認真拜讀一下小說。

布景、道具(dào jù)和燈光
這個制作一景到底,通過音樂(yīn yuè)和舞臺上其他演員協(xié)助換裝、燈光(dēng guāng)切換完成了場景切換轉(zhuǎn)場。二刷的(de)時候才意識到其他幾位演員在(zài)演員和工作人員兩種身份切換多么流暢(liú chàng)。他們在充當?shù)谰?、換裝等工作人員的(de)時候存在感和演員時候形成鮮明對比(xiān míng duì bǐ),我竟然可以在一刷的時候被(bèi)我選擇性的忽略到底是哪幾個演員(yǎn yuán)幫忙、演配角(原來羅切斯特前面有那么(nà me)多其他人的戲),專注于劇情和(hé)主角,說明導演、演員的表演和燈光(dēng guāng)配合默契。
舞臺特別簡約,只有少數(shù)道具有(jù yǒu)變動,但舞臺燈光設計一流,外加火焰、風(fēng)和紙屑等等。每一次“閣樓上的(de)女子”有動靜的時候,燈光還帶有(dài yǒu)鬼魅、“哥特”氣氛的閃爍。加上出色音效(yīn xiào)設計和絕對應該出一張專輯的(de)音樂,側(cè)重點不是實景而是舞臺氛圍。其他(qí tā)演員手上舉著燈,用來充當簡·愛??(ài)暖手的壁爐火焰也是夠簡約(jiǎn yuē)了。當然這個舞臺上好幾個地方真的(zhēn de)能燒火,簡約但是不乏刺激,瘋女人??的(de)有兩場戲是帶火的。
除了燈,還有(hái yǒu)窗戶和風的運用。莊園“場景”用(yòng)了更多的燈,和窗戶這個(zhè ge)窗戶是吊桿放下來的。最后莊園(zhuāng yuán)被燒毀之后,地面和空中都出現(xiàn)(chū xiàn)了不完整的窗戶框架,滿場黑色(hēi sè)紙屑飄落,暗示了火災后的場景(chǎng jǐng)。
還有一些窗戶是靠其他幾位演員(yǎn yuán)用手舉的:關閉-定格、打開-定格。教條(jiào tiáo)、沉悶的學校,窗戶緊閉,讓簡·愛??(ài)無法自由呼吸,于是她決定改變。即使(jí shǐ)是21世紀的學校教學重復性的勞動(láo dòng)也可以是很無趣的,所以,我(wǒ)在大學實習時就放棄了進(jìn)中小學的打算,完全理解簡·愛??為什么(wèi shén me)要放棄穩(wěn)定的教職。簡·愛??到了(le)莊園之后,同樣的窗戶,空氣“清新”程度(chéng dù)有了質(zhì)的提升,帶來了“新鮮感(xīn xiān gǎn)”。還有一段風是是婚禮的面紗,面料(miàn liào)的光澤配合燈光效果非常好,很有(yǒu)形式感和象征意義。尤其是配合當時(dāng shí)臺詞,簡·愛??是為了讓羅切斯特開心??,才(cái)愿意戴上用他的錢做的(de)頭紗。

女性和教育
這個制作和傳統(tǒng)(chuán tǒng)的簡愛??故事呈現(xiàn)方式不同,主線不是(bú shì)愛??情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獨立女性如何追求(zhuī qiú)自己愛??情,而是一個女孩??從出生、成長(chéng zhǎng)、入學、工作,最終才提到了提到了(le)一下愛??情和婚姻,去掉了繼承遺產(chǎn)(yí chǎn)的冗余。簡·愛??的人物性格特征被(bèi)提純了,更加簡練、更加現(xiàn)代的女性(nǚ xìng),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
二刷(èr shuā)的時候,我還問自己,她為什么(wèi shén me)可以改變自己,為什么可以克服如此艱難(jiān nán)環(huán)境。我想了一下,是因為教育的(de)普及,此外,她健康活下來了(也(yě)算克服了家族都短命的基因(jī yīn)?)。即使舅媽如此惡劣,簡·愛??被送(sòng)去孤兒院,但她并沒有失學,哪怕(nǎ pà)院長的觀念非常變態(tài)。想到比較瑪麗(mǎ lì)蘇和養(yǎng)成系的《長腿叔叔》,雖然(suī rán)獨立程度不同,但是時代進步和教育(jiào yù)的普及才是女主角真正得以努力??(nǔ lì)改變的外部原因。如果是朱麗葉呢(ne)?14歲就得嫁人了,交了一個男朋友(nán péng yǒu)就得私定終身,還得殉情。至于羅密歐(luó mì ōu)有多少前女友,反正雙雙殉情了也(yě)不作深究。不過在《簡·愛??》當時,職業(yè)女性(zhí yè nǚ xìng)最常見的出路也不過就是家庭(jiā tíng)女教師,類似于仆人,但又比(bǐ)仆人高一些。奧斯汀的《愛??瑪》里面,愛??瑪(ài mǎ)的家庭教師的最后結(jié)局就是嫁給了(le)一個鰥夫。羅切斯特不也是變成了(le)鰥夫之后才能跟簡·愛??在一起(yì qǐ)么?這是道德前提。少數(shù)有特殊技能(jì néng)的女性可能成為了歌唱家、舞者和(hé)鋼琴家、小說家、詩人,類似奧斯汀、勃朗特姐妹、珍妮(zhēn nī)·林德(吐槽《馬戲之王》的林德人設)、克拉拉·舒曼(shū màn)。
家庭教師?莊園女主人?其他?
在這個戲中,簡(jiǎn)·愛??是不滿足的,在她給(gěi)阿黛爾上了一階段課之后,她不(bù)滿足于每天雷同的內(nèi)容。此時,羅切斯特(luó qiè sī tè)的登場是多大程度挽救了這個(zhè ge)精神上的困境?我現(xiàn)在很難判斷(pàn duàn)。假設簡·愛??順利當上莊園女主人(nǚ zhǔ rén),她會滿足嗎?從這個制作來看(lái kàn),簡·愛??是不會。劇中的簡愛??,強調(diào)了(le)女性應該像男性一樣,可以自由在(zài)各行各業(yè)選擇,去發(fā)揮自己能力和工作(gōng zuò)熱情才對。不過,這思想在勃朗特(bó lǎng tè)那個時代太早了,太前衛(wèi)了。21世紀(shì jì)了,現(xiàn)在還有多少行業(yè)從求學到(dào)幾頁依然對女性有限制?可以說(shuō)還有很多,那么簡·愛??就依然對(duì)我們有鼓舞和啟示。
她是一個(yí gè)斗士,一開始我甚至覺得這版簡·愛??(ài)是不是過于憤怒了?像一個“憤怒的(de)小鳥??”去突破和清楚了人生中(zhōng)的各種障礙,并保持了自己的(de)三觀不變,沒有為了愛??情或者金錢去(qù)違背道德、或者完成所謂的責任和(hé)義務??赐曛?,我更清楚地(dì)意識到在夏洛特·勃朗特那個年代提出(tí chū)這個簡·愛??人物的設想是多么(duō me)前衛(wèi),靠自己的信念、努力??突破傳統(tǒng)(chuán tǒng)、條件和環(huán)境的制約,去打拼自己(zì jǐ)想要的目標和生活。
其他演員
除了(chú le)女主角,其他演員不分年齡、種族、性別(xìng bié)的飾演多個角色,而且演員不同角色(jué sè)對比做得不錯,我看到男主角終于(zhōng yú)以羅切斯特登場時候,完全忘記他作為(zuò wéi)簡·愛??學生?????的狀況。男主角看采訪(cǎi fǎng)應該是一個很有喜劇天賦的(de)演員。他求婚的那段戲,顯得既(jì)真誠又好笑,既充滿愛??情又刻薄(kè bó)……真是很有趣的場景。
這個版本如果(rú guǒ)略有違和的地方,就是成年人飾演(shì yǎn)小孩。演海倫的女演員,還演了阿黛爾(ā dài ěr),那個尖叫聲有點吃不消,后來女扮男裝演圣約翰(shèng yuē hàn)倒是很意外地合適。演狗??的(de)男演員還挺蠢萌的,總是引發(fā)觀眾(guān zhòng)陣陣笑聲。
音樂
這版音樂太棒了,棒到(dào)我希望出專輯,很詩意。而且音樂(yīn yuè)的穿插要比我想象中的(de)多很多,我可以假裝看了半部(bàn bù)音樂劇了。我最喜歡的一幕戲是(xì shì),婚禮被中斷后,女歌手/伯莎·梅森、簡(jiǎn)·愛??和羅切斯特構成的三角關系,舞臺(wǔ tái)上三根柱子前一根柱子靠著一個(yí gè)人。與此同時,配樂是鋼琴、貝司以及鼓(gǔ)三件樂器,戲劇和音樂構成了一個(yí gè)有意思的雙重的三重奏,歌詞似乎是(shì)在唱伯莎,似乎也在唱簡(jiǎn)·愛??和羅切斯特。
這種寫意和清澈的(de)音樂,讓我想到1月在倫敦看(kàn)的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音樂都很清淡,都不喧賓奪主(xuān bīn duó zhǔ),編曲都很好聽。不過這版簡愛??的(de)音樂更多元一點,有那種現(xiàn)代主義的(de)滑音上行制造緊張氣氛,歌曲有一些(yī xiē)偏古典、有一些偏現(xiàn)代,也有(yǒu)英國????田園民歌風。北女中主要演員都(dōu)唱歌,但是簡愛??這版中只有一個主要(zhǔ yào)歌手,黑人女演員/歌手Melanie Marshall嗓子特別厲害,鬼魅(guǐ mèi)的歌聲特別適合羅切斯特的前妻。油管(yóu guǎn)直播的視頻,都在問歌手是(shì)誰,而meet the band的視頻下都是希望(xī wàng)有專輯。
Bristol Old Vic官網(wǎng)上有一篇對音樂(yīn yuè)主創(chuàng)的采訪,新現(xiàn)場公眾號介紹(jiè shào)《簡·愛??》和音樂創(chuàng)作的素材應該取自(qǔ zì)于這篇采訪:
https://bristololdvic.org.uk/blog/2014-01-31-the-music-of-jane-eyre
看完這篇之后,暫時(zàn shí)沒想到Elgar的哪個音樂和這個劇中的(de)音樂是旋律相近的。有時間有點(yǒu diǎn)想先去復習電影??版了,正好1月去(qù)倫敦看的馬修·波恩《紅舞鞋》也(yě)是用了電影??配樂大師Bernard Herrmann各部電影??(diàn yǐng)的音樂。
曾經(jīng)想要忘卻的一版
雖說(suī shuō)不應該踩一捧一。但我(wǒ)一刷看完這個版本之后,我終于(zhōng yú)可以忘記那個被王洛勇演繹得像(xiàng)小丑一樣可笑、還油膩的像是被(bèi)Miss Saigon皮條客附身了的羅切斯特——國家大劇院版。終于(zhōng yú)可以忘記那個可怕音色的降調(diào)唱夜(chàng yè)后的女歌手,以及可怕的法語味(wèi)臺詞,以及感冒后堅持上陣的袁泉(yuán quán)。這樣的話劇風格,讓我這輩子都不想(bù xiǎng)再進中文話劇劇場。也讓我想要(xiǎng yào)忘記簡·愛??的故事。終于,因為這個(zhè ge)版本從耳??朵到眼睛都被洗過(xǐ guò)了。同樣是話劇,人家英國????那邊演員(yǎn yuán)找的是專業(yè)唱歌兼演員的(de),樂手本身也有充當過群眾演員,樂手(yuè shǒu)還自己唱歌了。當然全世界??和英國????(yīng guó)話劇演員平均水平比都有一定差距(chā j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