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D影院特稿 近期,法國《電影??手冊》、英國????(yīng guó)《視與聽》、美國《時代》等媒體,紛紛(fēn fēn)開出年度電影??榜單,北美頒獎季也(yě)拉開帷幕。
《迷霧中的她》《花月殺手》《枯葉(kū yè)》等上榜佳片,為影迷提供了年底(nián dǐ)刷片參考。其中,美國名導 托德·海因斯 新作(xīn zuò)備受各大榜單青睞。
《五月十二月》

影片由(yóu)奧斯卡雙影后 娜塔莉·波特曼、朱麗安·摩爾 主演(zhǔ yǎn),陣容吸睛。《五月十二月》不但挺進美國電影??(diàn yǐng)學會、《視與聽》等多個年度十佳(shí jiā)榜單,且已在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中(jiǎng zhōng)拿下 最佳劇本、最佳男配角 等獎項。
影片IMDb7.1分(fēn),爛番茄新鮮度92%,MTC專家評分85,獲“ 必看 ”標簽(biāo qiān)。


真實故事改編
影片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gǎi biān), 倫理尺度不小 。1996年,美國華盛頓州,六年級女(nǚ)教師瑪麗性侵了13歲的學生?????福(fú)拉奧。1997年,瑪麗承認性侵,被判處7年(nián)有期徒刑。盡管法院強制兩人分開,但在(zài)緩刑期間,瑪麗于一輛車中再次與(yǔ)福拉奧發(fā)生關系。
在福拉奧15歲(suì)前,瑪麗兩次懷孕,并在獄中產(chǎn)下(chǎn xià)他們兩人的孩子??。而在生下這(zhè)兩個孩子??之前,瑪麗與前夫還有4個(gè)孩子??。

瑪麗和福拉奧
福拉奧成年后(hòu),向法院申請撤銷“強制分開令”。2005年(nián),兩人結婚??,婚姻維持10多年后,福拉奧(lā ào)決定與瑪麗分居。2020年瑪麗患癌離世(lí shì)。據(jù)美國媒體報道,離世前,瑪麗對和(hé)福拉奧之間的一切都深感內(nèi)疚(nèi jiù),她認為自己破壞了很多人的(de)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瑪麗的家世非常顯赫,他(tā)的父親及兄弟都服務于美國(měi guó)政壇,并和布什、特朗普過從甚密?!段逶率?shí èr yuè)》中,朱麗安·摩爾飾演的 格雷西 對應(duì yìng)瑪麗,查爾斯·梅爾頓(《絕地戰(zhàn)警3》)飾演的(de) 喬 對應福拉奧。

影片將故事設置(shè zhì)在格雷西和喬的婚后,喬30多歲,格雷(gé léi)西50多歲,兩人的孩子??將離開家去(jiā qù)上大學。
此時,一部關于兩人過往故事(gù shì)的獨立電影??正在前期籌備中,女(nǚ)主演 伊麗莎白 (娜塔莉·波特曼 飾)將在電影??(diàn yǐng)中飾演格雷西。

為更好地理解(lǐ jiě)、詮釋角色,伊麗莎白在征得同意后,決定(jué dìng)進入格雷西和喬的家庭,和他們生活(shēng huó)、交流一段時間,也就是傳說中的“體驗(tǐ yàn)派”。伊麗莎白還訪談了格雷西前夫(qián fū)、辯護律師、前工作地寵物店老板等相關(xiāng guān)人士,試圖更全面地了解格雷西(xī)。
在這過程中,格雷西的家庭(jiā tíng)產(chǎn)生了微妙變化。伊麗莎白和格雷西(xī)、和喬之間,都拉扯出某種曖昧(ài mèi)的角力或引力。


托德·海因斯 只用了(le)23天就拍完了這部電影?? ,時間(shí jiān)倉促之中,影片品質卻不低。今年(jīn nián)5月名導云集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五月(wǔ yuè)十二月》場刊評分僅次于《枯葉》,與金棕櫚影片(yǐng piàn)《墜落的審判》并列第二。
英國????《完全電影??(diàn yǐng)》雜志 稱贊本片在真實生活的復雜性(fù zá xìng)和戲劇情節(jié)之間,取得了敏銳平衡(píng héng) ;美國《大西洋月刊》 將本片形容為“美麗(měi lì)而可怕的電影??玩偶”,指出影片核心(hé xīn)獨特、扭曲、令人不安 。


雙影后飆戲
托德·海因斯(hǎi yīn sī)是名副其實的影后制造機。2002年,他以(yǐ)《遠離天堂》讓朱麗安·摩爾獲封威尼斯影后(yǐng hòu);2015年,他又以《卡羅爾》讓魯妮·瑪拉(mǎ lā)獲封戛納影后。
托德·海因斯幾乎不會給(gěi)女演員非常直白、激烈的表演空間,而是(ér shì)將她們置于本就曖昧莫名的(de)故事中,讓她們?nèi)ゲ蹲侥欠N細微(xì wēi)的表演張力。 《卡羅爾》中,他就利用(lì yòng)凱特·布蘭切特臉上自如的情欲光影(guāng yǐng),將魯妮·瑪拉的哭泣襯托成了一道(yī dào)微妙的時代傷痕。

《卡羅爾》(2015)
《五月十二月》中(zhōng),朱麗安·摩爾、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同樣沒有(méi yǒu)過于激烈之處,而是完美契合故事(gù shì)本身的曖昧。
朱麗安·摩爾在片中有(yǒu)兩場哭戲。一場是某位鄰居不再訂制(dìng zhì)格雷西的蛋糕,格雷西感到受挫(shòu cuò);

一場是喬想改變婚姻現(xiàn)狀,格雷西(xī)無法接受他的“成年與變心”。

這(zhè)兩場戲朱麗安·摩爾都在表面的(de)脆弱中,通過眼淚輸出了一種強烈(qiáng liè)的控制感。正如托德·海因斯對格雷(gé léi)西的形容:她有公主綜合癥,她(tā)強烈地需要被一個年輕、陽剛的(de)男人??拯救。
這種拯救,本質上又是(shì)在強化男性的保護欲和占有欲(zhàn yǒu yù),因此格雷西才會質問喬:(在這段(zhè duàn)婚姻中)誰說了算?

朱麗安·摩爾通過哭戲(kū xì),將這對忘年夫妻的情感(qíng gǎn)和權力關系,置于一種永遠看不清真相(zhēn xiàng)的漩渦之中,即—— 在這段婚姻中(zhōng),到底是格雷西“引誘”了喬,還是(hái shì)喬“默許”了格雷西?
娜塔莉·波特曼最(zuì)意味深長的戲,不是伊麗莎白含淚誦讀格雷(gé léi)西寫給喬的情書??,也不是最后(zuì hòu)她在片場試圖徹底成為格雷西(xī)。而是她在寵物店倉儲間幻想被(bèi)喬撫摸的一幕。

伊麗莎白找到格雷西(xī)工作過的寵物店,打聽到格雷西和喬(xī hé qiáo)的第一次就發(fā)生在倉儲間,于是(yú shì)她請老板讓她在里面獨處(dú chǔ)片刻。她坐在倉儲間的臺子上,幻想(huàn xiǎng)13歲的喬正在撫摸自己,自己又(yòu)是如何意亂情迷地給出回應。
情欲想象(xiǎng xiàng)之后,娜塔莉·波特曼的身體突然放松,一個(yí gè)回到現(xiàn)實的輕笑,像一股尖銳的(de)濁氣被放了出來。這個笑是(shì)矛盾的。
它既證明伊麗莎白知道這種(zhè zhǒng)想象有多表面、干癟,又讓伊麗莎白(yī lì shā bái)相信自己離格雷西更近了(le)一步。而在朱麗安·摩爾、娜塔莉·波特曼同框(tóng kuāng)的畫面中,可以充分感受到 “真實(zhēn shí)的松弛”和“虛構的緊繃” 。


格雷西(xī)屬于真實,伊麗莎白屬于虛構。 當兩人同處一地(yī dì),呈現(xiàn)出的,并非原型人物和戲劇人物(rén wù)之間的相似,而是她們之間的不同(bù tóng)與距離。
格雷西那么放松,伊麗莎白則(zé)隨時處于觀察對方的緊繃中。

道德(dào dé)與欲望之間
影片英文名“ May December ”有忘年戀、老少(lǎo shào)戀之意,這樣的戀情,往往產(chǎn)生復雜的(de)家庭關系以及無可避免的道德爭議。

片中(piàn zhōng),格雷西有兩個哥哥、兩個弟弟,她和(hé)前夫有多個子女,和喬有兩個子女(zǐ nǚ),前夫的子女又給了她一個(yí gè)外孫。格雷西的兒子??甚至“造謠”格雷(gé léi)西曾被她哥哥強暴。
關系如此復雜(fù zá),當事人卻倍感孤獨,喬就曾說(shuō),沒想到自己36歲就成了空巢老人(lǎo rén)(因子女離家上大學)。

喬(右)和(hé)兒子??查理(左)
他們的家庭始終處于(chǔ yú)一種詭異的社區(qū)平衡中。有人會(huì)給他們寄裝有“s-h-i-t”的包裹,以表厭惡(yàn wù)和鄙視;也有人一直在照顧格雷(gé léi)西的蛋糕生計,傳達出善意。
這種(zhè zhǒng)平衡也維持在家庭和婚姻內(nèi)部(nèi bù),直到伊麗莎白的到來。伊麗莎白和喬同齡(tóng líng),這似乎喚醒了喬自我成長的(de)渴望。此前,“成長”一直被隱沒在他(tā)過早的婚姻中,使他年過(guò)30依然如同小孩。

伊麗莎白打破了喬和(hé)格雷西之間的婚姻平衡。精神上(shàng),喬覺得伊麗莎白和他同樣關注蝴蝶(hú dié)生態(tài),有共同語言;肉體上,他相信自己和(hé)伊麗莎白之間很來電。
這段出軌關系(guān xì),使喬覺得自己重獲新生,但對伊麗莎白(yī lì shā bái)而言,這些都不過是她“ 對格雷(gé léi)西人生的體驗 ”。當喬以為自己終于(zhōng yú)可以成年,伊麗莎白卻告訴他,各取所需而(ér)不必負責,正是成年人的處事方式。

盡管如此(jǐn guǎn rú cǐ),喬還是很難重回自己原本的婚姻關系(hūn yīn guān xì)中了。
格雷西將此歸罪于伊麗莎白,但(dàn)她不知道的是,喬的改變(gǎi biàn)并非因為伊麗莎白的“引誘”,而是這種“引誘(yǐn yòu)”喚起了他對人生新階段的(de)欲望。正如喬13歲時因格雷西(xī)的“引誘”,而快速墜入他現(xiàn)在的(de)人生。

在格雷西、喬、伊麗莎白的每(měi)一段人生、每一步體驗中,似乎沒(méi)人在乎世俗意義的道德標準,他們(tā men)完全沉溺在 對欲望的滿足和對(duì)自洽人生的尋求 中。
從影片風格(fēng gé)來看,托德·海因斯的表達目的,僅僅是(shì)呈現(xiàn)這個故事、這種狀態(tài),而非對(duì)其進行任何評價。

從原型故事和(hé)劇本創(chuàng)作角度而言,虛構人物伊麗莎白對這段(zhè duàn)真實忘年戀的進入,或許就是一種“評價(píng jià)”。演意在向大家提問,這種特殊的(de)婚戀關系,是否經(jīng)得起他人的審視,又(yòu) 是否經(jīng)得起它本身的傳奇性所帶來(dài lái)的內(nèi)部沖擊 。
包括情感內(nèi)部和社會(shè huì)內(nèi)部的沖擊?;蛟S,這正是《五月十二月(shí èr yuè)》能頻繁上榜年度十佳的原因。

作者(zuò zhě):縣豪
編輯: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