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鎮(zhèn)
【B站賬號】圍爐影話
公寓里(lǐ),一只單身狗??正百無聊賴地看著電視??(diàn shì),窗外鄰居的濃情蜜意令他心生羨慕(xiàn mù)。突然,熒幕上彈出靈魂拷問:“Are you alone?(你孤獨(gū dú)嗎?)”寂寞的小狗??看著電視??里的(de)機器人廣告,兩眼放光,激情下單。

這一極具(jí jù)紐約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場景,出自(chū zì)動畫電影??《機器人之夢》。在2024年奧斯卡頒獎禮上(shàng),它敗給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zěn yàng)的人生》,卻在國內(nèi)外影迷中口碑(kǒu bēi)開花,大放異彩,時至今日,依然保持著7D影院9分(fēn)+的亮眼成績。

電影??改編自薩拉·瓦倫的(de)同名漫畫小說,講述了一只孤獨的(de)城市犬買了一個機器人作伴,卻(què)因一場意外,被迫與之分離的(de)故事。導演巴勃羅·貝格爾此前從未執(zhí)導過(guò)動畫電影??,拍攝《機器人之夢》,純粹出于對原作(yuán zuò)故事的喜愛??:“我從來沒有在讀一本(yī běn)漫畫小說時哭過,所以那一刻我(wǒ)想,我一定要把薩拉的書??(shū)拍成一部動畫電影???!?
他成功了。
這部畫風(huà fēng)簡樸、全程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憑借靈動的(de)表演、復古的配樂和蜿蜒細膩的(de)情節(jié),賺取了無數(shù)成人觀眾的眼淚(yǎn lèi)。它帶領我們走進記憶深處,回看那些(nà xiē)曾經(jīng)在無常命運中留下足音的(de)過客,如何用愛??與陪伴,鑄就了(le)今日獨一無二的我們。

友情、愛??情還是親情(qīn qíng)?
看完《機器人之夢》,會不自主地(dì)想起《她》《愛??樂之城》《花束般的戀愛??(liàn ài)》等電影??。除了有“破鏡不重圓”“戀上(liàn shàng)人工智能”等設定上的異曲同工外,它們(tā men)都有著共同的敘事母題——愛??情。
這(zhè)也引出許多觀眾心頭的疑問:小狗??(xiǎo gǒu)和機器人之間,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qīn qíng)?
導演沒有著急回答這個問題。相反,他(tā)在影片中盡可能拉大兩位主角的(de)物種差別,抹除性別標識,并采用卓別林(zhuó bié lín)式的默劇風格等,都暗示著他(tā)不希望觀眾用情侶、閨蜜??或兄弟(xiōng dì)等人類社會的既定框架,來簡單(jiǎn dān)粗暴地定義這段自然生發(fā)的(de)美好感情,從而遮蔽了影片真正想要(xiǎng yào)探討的,有關親密關系的本質(zhì)。

影片最(zuì)動人的,是它細致刻畫出了主角(zhǔ jué)在陷入親密關系時,復雜多變的心理。
比如(bǐ rú),他組裝好機器人后,第一件事就是(jiù shì)帶他出門兜風。輕盈的步伐、堆滿(duī mǎn)愛??意的眼神,都是對自己終于(zhōng yú)擺脫孤獨的自豪宣言。
地鐵上,矮小(ǎi xiǎo)的鼴鼠因為夠不到扶手,拉住了(le)機器人的手臂。一絲占有欲驅(qū)使著主角(zhǔ jué)面露不悅,但息事寧人的性格又讓(ràng)他不敢與霸道的鼴鼠正面沖突(chōng tū)。

公園里,他主動牽起機器人的手(shǒu);與他共賞紐約壯麗恢弘的天際線;在(zài)動感悠揚的《September》里,默契地跳起(qǐ)雙人輪滑舞;一起拍大頭照、吃熱狗??(rè gǒu)、看日落。

夜晚,二人又跟隨電視??里(lǐ)《綠野仙蹤》的音樂搖頭晃腦,機器人熟睡??后,主角(zhǔ jué)貼心地為他蓋上毛毯……凡此種種,既(jì)是導演給觀眾撒下的糖豆,也(yě)是二人情感升溫的證明。

也許有人(yǒu rén)說,在親密關系中,這些難道不是稀松(xī sōng)平常的嗎?
這就要談到機器人的(de)屬性問題。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坐在(zuò zài)大巴車上的機器人,看到另一輛車里(lǐ)自己的同類,正在被一個孩子??“虐待(nüè dài)”。傷痕累累的臉頰和愁云密布的眼神(yǎn shén),都表明他沒有受到善待。

這一情節(jié)(qíng jié)點明,在這座動物城中,機器人依然是(shì)商品,是財產(chǎn),是他人的附庸。進入(jìn rù)不同家庭后,他們只能聽憑命運宰割(zǎi gē),而顯然,不是每個機器人都這么幸運(xìng yùn)。
反觀主角,他沒有把機器人視為填補(tián bǔ)欲壑的工具,而是一個與自己(zì jǐ)地位平等的獨立個體。相比之下,更顯這段(zhè duàn)情感的動人心扉和彌足珍貴。
主角為什么(wèi shén me)沒有救出機器人?
在許多以動物為(wèi)主角的動畫電影??中,主創(chuàng)往往會抓住(zhuā zhù)角色身上的動物特質(zhì)進行夸張、變形(biàn xíng),并以此作為插科打諢的調(diào)劑或推展(tuī zhǎn)劇情的關鍵。如《瘋狂動物城》中(zhōng)兔子的敏捷、狐??貍的狡猾、樹??懶的(de)遲鈍,以及鼴鼠矮小,卻可以呼風喚雨、稱霸一方(chēng bà yī fāng);綿羊嬌弱,也能陰險狡詐、運籌帷幄。

《機器人(jī qì rén)之夢》卻反其道而行之。
它在保留角色基本(jī běn)動物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為其注入(zhù rù)了人性。所以,除了主角興奮時會搖尾巴(yáo wěi ba)、利用嗅覺找機器人外,我們很少看到(kàn dào)主角展露出狗??的原始動物性。相反,他(tā)的思考方式、行為模式與情感表達(biǎo dá)都十分接近人類。

這與導演的(de)創(chuàng)作理念密不可分。導演巴勃羅·貝格爾在接受(jiē shòu)采訪時曾說,很多動畫電影??中,角色(jué sè)的行為或反應都非??鋸?,我(wǒ)想把它調(diào)低,讓角色像真人(zhēn rén)一樣進行真實的表演。
比如影片中(zhōng)那場海灘意外。
由于主角不知道海水(hǎi shuǐ)會銹蝕機器人的身體,便放任他(tā)在水中遨游,并暴曬了一整日(zhěng rì)。直到日暮西沉,游樂場空無一人時,主角才(cái)發(fā)覺大事不妙。但此時孤立無援的他(tā),既拖不走機器人,也無法叫(jiào)來幫手。所以,他只能把機器人留在(liú zài)沙灘上,第二天再來救他。

徹夜未眠的(de)主角在第二天七點,拎著工具箱跑(pǎo)去書??店,買了幾本有關機器人維修(wéi xiū)的書??,然后焦急地奔向海灘。經(jīng)歷(jīng lì)了一場大堵車后,他終于趕到(gǎn dào)海灘,卻發(fā)現(xiàn)海灘因為季節(jié)緣故剛剛(gāng gāng)關閉,只能等來年六月份,才能合法(hé fǎ)進入海灘。

情節(jié)至此,相信很多觀眾已經(jīng)(yǐ jīng)在心里埋怨起了主角。因為這場(zhè chǎng)意外,完全有可能避免:
或許“遠離海水(hǎi shuǐ)”的警告就寫在機器人說明書??里(lǐ),但被主角粗心地忽視;如果他那天(nà tiān)早一點醒來,就能在海灘還有(hái yǒu)人時,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他沒有等到七點(qī diǎn)出門,沒有去書??店買書??,也許就(jiù)能錯過堵車,趕在海灘關閉前(qián)帶走機器人……
但就像世間所有悲歡離合(bēi huān lí hé)一樣,命運的齒輪不會總是如人所愿(suǒ yuàn),嚴絲合縫地咬合、轉動,更多的情況(qíng kuàng),是我們與親人、摯友在一次次陰差陽錯(yīn chā yáng cuò)中,被命運無形的大手推到(dào)不同方向,然后漸行漸遠,直到消散在(zài)彼此生命中。

你可以說這種遺憾(yí hàn)是偶然,是造化弄人,但導演在這場(zhè chǎng)別離發(fā)生前,就通過諸多細節(jié)暗示(àn shì)我們,偶然的背后,早已埋下了必然(bì rán)的伏線:
主角第一次帶機器人出門時,遇到(yù dào)了幾個搖滾青年。面對機器人的熱情(rè qíng)問候,小青年們以中指回敬。害怕惹(rě)上麻煩的主角,拽著機器人倉皇(cāng huáng)而逃;混亂的地鐵站內(nèi),逃票現(xiàn)象(xiàn xiàng)屢見不鮮,主角依然堅持購票入站;公交車上(shàng),主角小心翼翼地從包里拿出零食,生怕(shēng pà)會惹司機不開心??……
種種細節(jié)都(dōu)指向了主角謹小慎微、敏感膽怯并循規(guī)蹈矩(xún guī dǎo jǔ)的性格。

所以,我們不能以“不夠愛??(ài)機器人”、“喜新厭舊”等標簽輕易指摘主角,否定(fǒu dìng)主角在這段親密關系中付出的努力??(nǔ lì)。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上帝視角(shì jiǎo),他就像人類世界??中任何一個(yí gè)身陷親密關系危機中的普通人,旁觀者眼中(yǎn zhōng)的“還不夠”,于他而言,或許已經(jīng)(yǐ jīng)是“盡力了”。
機器人之夢
雖然影片的(de)大部分時間,主角和機器人都沒有相見(xiāng jiàn),但導演通過幾場夢境,將二人的(de)情感緊密勾連起來。他們通過做夢,無言(wú yán)表達著對彼此的思念,反復咀嚼(jǔ jué)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無可替代。

如(rú)前面所說,主角帶給機器人的不僅有(yǒu)庇護和關愛??,更是一種不將其(qí)視為附庸的平等和尊重。也許在(zài)公車上,不諳世事的機器人看到同類命運時(shí),尚未對這一點感知強烈,但當(dāng)他被棄置在沙灘上,做的(de)第一個夢是三只兔子好心救助他(tā),夢醒卻發(fā)現(xiàn),兔子們野蠻地砍掉(kǎn diào)他的腿,并掰下他的(de)腳趾用來修補船舶時,才初次對(duì)外面世界??的復雜險惡有了切身體會(qiè shēn tǐ huì)。

此時,他對主角的情感也由(yóu)最初的簡單思念,摻雜了一絲猶疑(yóu yí)與患得患失。這種復雜心態(tài)映射在第二個(dì èr gè)夢中,就變成主角遺忘了自己,有(yǒu)了新機器人,而這位后來者對自己(zì jǐ)不懷好意。他只能倉皇、尷尬又悲傷地躲(duǒ)在垃圾桶后,仿佛自己也淪為一件(yī jiàn)無人在意的垃圾。

第三個夢依然與(yǔ)主角有關,不過這個夢有著鮮妍明快(míng kuài)的底色。
春光明媚,彩虹高懸,花朵們圍著(wéi zhe)機器人翩翩起舞,列隊成主角的模樣。這次(zhè cì),機器人篤信他一定會與主角團圓(tuán yuán),但現(xiàn)實又跟他開了個巨大的(de)玩笑——整座城市都是虛假的布景(bù jǐng)板,轟然倒塌后,他依然困在被(bèi)冰封、被遺忘的宿命里。

明與(yǔ)暗、暖與寒、真與假的(de)極致對比,昭告著機器人此時已經(jīng)陷入(xiàn rù)了深深的絕望和恐懼中。

雪人(xuě rén)和小鳥??
等待機器人的日子,主角也(yě)做了一場夢:
他賦予了一個(yí gè)雪人生命,雪人發(fā)現(xiàn)主角后,熱情邀請(yāo qǐng)他去打保齡球。保齡球館里,雪人是(shì)天生的明星,所到之處皆是焦點,相比之下(xiāng bǐ zhī xià),主角卻不受歡迎。雪人用自己的(de)頭做保齡球,打出滿分戰(zhàn)績,贏得滿堂喝彩(mǎn táng hè cǎi);而主角糗態(tài)百出,遭到全場嘲諷(cháo fěng)。關鍵時刻,只有雪人張開雙臂,對他報以(bào yǐ)善意。

緊接這場夢的,是春日降臨(jiàng lín),冰雪消融,一只小鳥??在機器人身邊安了(le)家。
小鳥??誕下三個孩子??,兩個綠臉一個(yí gè)黃臉。飛行課上可以看出,黃臉小鳥??是(shì)三個孩子??中天資較差的那個。鳥(niǎo)媽媽??對黃臉小鳥??十分嚴厲,他無助(wú zhù)地看向機器人,于是,機器人用嘴巴(zuǐ bā)做出翅膀扇動的形狀。在機器人的(de)教導下,黃臉小鳥??逐漸掌握竅門,只見(zhǐ jiàn)他奮力鼓動雙翼,成為三個孩子??中(zhōng),首先飛上高空的“笨鳥”。

臨別時分(shí fēn),鳥兒一家為機器人合唱一曲以表謝意(xiè yì)。曲畢,黃臉小鳥??依依不舍地抱住機器人,機器人(jī qì rén)卻用眼神示意他,該回到家人(jiā rén)的懷抱了。

這兩段感人至深的情節(jié)(qíng jié),都為主角和機器人關系的變體(biàn tǐ)。
第一個很好理解,導演在主角夢境(mèng jìng)中已然點明,雪人即機器人的化身(huà shēn)。孤獨的主角內(nèi)心渴望的,是在(zài)這座冰冷都市中,有人能真誠包容(bāo róng)和體諒他與生俱來的不完美,而(ér)這正是機器人給予主角的最大價值(jià zhí)。

那只黃臉小鳥??,在機器人眼中則(zé)是主角的化身。雖然他不似同類(tóng lèi)般強壯、聰敏,但恰是這種缺陷,造就(zào jiù)了他與眾不同的色彩。一如這只(zhǐ)有些膽怯、社恐、敏感的小狗??,在機器人(jī qì rén)心里,永遠占據(jù)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

而機器人(jī qì rén)主動告別小鳥??的行為,似乎也暗示(àn shì)了,在歷經(jīng)現(xiàn)實錘煉和夢境洗禮(xǐ lǐ)后,他已經(jīng)率先獲得了成長:縱使(zòng sh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錯過(cuò guò)與放手才是人生常態(tài)。學會坦然(tǎn rán)面對失去,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bì xiū kè)。
最后一支雙人舞
《機器人之夢》最為人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的,是那個不甚明亮的結尾(jié wěi):
機器人沒能等來主角,被拾荒者賣進(mài jìn)了廢品站。身體分崩離析后,他迎來了(le)自己的新主人,浣熊??萊斯考。

然而(rán ér),早有眼尖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機器人第一次出門時(chū mén shí),就曾在地鐵口與浣熊??擦肩而過。這(zhè)也就解釋了,為何浣熊??在看到(kàn dào)機器人的剎那,會露出驚訝的神情(shén qíng),也許此刻他也在心里感嘆,命運(mìng yùn)的無常與神奇。

如弗蘭肯斯坦般,浣熊??(huàn xióng)在工作間東拼西湊,賦予了機器人第二次(dì èr cì)生命。盡管是殘次品,浣熊??仍然視若珍寶(zhēn bǎo),如家人般呵護他。

而此時懷抱(huái bào)機器人殘肢的主角,也終于認清現(xiàn)實(xiàn shí)。悲傷的他來到商店尋找同款,卻(què)被告知,這款機器人已經(jīng)不在售了(le)。主角看到,店內(nèi)的機器人琳瑯滿目,功能繁多(fán duō),個個價格不菲。
唯獨角落里一個不起眼的方形(fāng xíng)機器人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款(kuǎn)機器人主打陪伴,正半價銷售。

這一設計(shè jì)在我看來,一方面埋藏著導演對當代社會(shè huì)的隱憂:在越來越講求實用主義的當下(dāng xià),工具理性逐漸占領了人們心智,虛無縹緲又(yòu)需文火慢煮的情感,究竟還有多少(duō shǎo)存在的空間和價值?
另一方面,它也(yě)再次點明了親密關系的本質(zhì):無關外形(wài xíng)、身份和價值,縱有萬般缺陷,但求(dàn qiú)靈魂契合。

影片最后,兩條平行的命運(mìng yùn)線再次交織。機器人看到了僅一街(yī jiē)之隔的主角,和他的新(xīn)伙伴。往日點滴涌上心頭,他做(zuò)了最后一個白日夢:沖下樓梯,奔入街道(jiē dào),與主角相擁。

如果是以前,他一定(yí dìng)會這么做。但現(xiàn)在的他有(yǒu)了新的身體、新的家庭,而(ér)小狗??也有了新的陪伴。所以(suǒ yǐ)夢醒之后,他選擇按下播放鍵,伴著(bàn zhe)熟悉的主題樂,與主角隔空跳(tiào)起最后一支雙人舞。

如導演所說,《機器人(jī qì rén)之夢》不是一部兒童電影??。只有真正經(jīng)歷(jīng lì)失去的人,才能體味這個苦澀結局(jié jú)所承載的重量。
但從另一個(yí gè)角度看,雖然最終走散,但他們都在(zài)這段親密關系中,汲取到足夠多的(de)成長養(yǎng)分,也都在彼此的生命(shēng mìng)中,留下了最珍貴的印跡:
海灘(hǎi tān)上,主角為機器人提前備好潤滑油,并(bìng)讓他遠離海水;漫天煙花下,機器人(jī qì rén)握住浣熊??的手,這一次,力度剛剛(gāng gāng)好。

這是主創(chuàng)交予觀眾的普世智慧(zhì huì):珍惜眼前所愛??,就算別離無可避免,也(yě)請帶著微笑與祝福坦然告別(gào bié)。因為彼此相知相伴的日子,已是(shì)今生最大的幸運。
(微信公眾號/B站(zhàn)視頻號:圍爐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