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5 年,就應該好好休息,不應該(yīng gāi)再拍戲了?!?
“生病了,就不該這么(zhè me)拼命?!?
“最后都沒回家看看,太可憐(kě lián)了。”
隨著朱媛媛去世,從惋惜她,到(dào)可憐她,又到質疑她聲音越來越(yuè lái yuè)多,更多看客將她的癌癥(ái zhèng)復發(fā)歸咎于拼命工作。
因為 4 月 4 號清明(qīng míng)假期在新劇拍攝地福建被偶遇。
5 月(yuè) 1 號新劇殺青。
5 月 16 號辛柏青 IP 地址依舊(yī jiù)在福建。
5 月 17 號朱媛媛就去世了(le)。
從時間線、IP 地址,以及群演與媒體(méi tǐ)爆料來看,朱媛媛極有可能在拍攝時(shí)就已癌癥復發(fā),之后一直在拍攝地(pāi shè dì)福建接受治療,并在福建去世與(yǔ)火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在福建拍戲(pāi xì),在福建治療,在福建火化的朱媛媛(zhū yuàn yuàn),真的是用生命奉獻藝術。
有人敬佩(jìng pèi)她對藝術的追求與信仰。
當然(dāng rán),也有不一樣的聲音,覺得她(tā)應該好好養(yǎng)病,而不是拍戲。
實際上,哪怕(nǎ pà)朱媛媛不拼命工作,癌癥第五年也是(shì)個坎。
何況,“戲大于天”一直都(dōu)是朱媛媛所堅持的,與其說她倒(dào)在拍攝地是可憐的,不如說她是(shì)提前完成了“馮小剛式浪漫”,是幸福的(de)。
馮小剛曾在節(jié)目中袒露心聲:如果(rú guǒ)去世的時候,能像李翰祥導演那樣(nà yàng)死在片場上,是非常幸福的(de)一件事。
補充下,李翰祥導演是“邵氏(shào shì)四大導演”之一,才華橫溢風流倜儻,70 歲那年倒(dào)在了片場。
提到生死,徐帆淚流不止(bù zhǐ),馮小剛卻風輕云淡。
他始終認為,如果自己能(néng)死在片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de)事情。
正是這種生死觀,馮小剛從不畏死亡(sǐ wáng)。
55 歲生日時,他這樣感慨:像我(wǒ)這么不老實的,年過半百還全須全尾(quán wěi)沒病沒災,老天爺真是厚道了。
至于白癜風(bái diàn fēng),他從不放在眼里,甚至怕耽誤抽煙喝酒(hē jiǔ)與應酬而拒絕治療:放棄這么多(duō)權利,我覺得不值。
活著的時候,就(jiù)任性活著。
死了的時候,就死(sǐ)在片場。
前者,是對自由的追求(zhuī qiú)。
后者,是對熱愛??的堅守。
而“死(sǐ)在熱愛??的片場”這看似離譜的(de)愿望,仿佛成了從藝者對藝術(yì shù)追求的最高“浪漫”,有這種要求的(de)藝人也并不在少數。
就拿藝術家李雪健(lǐ xuě jiàn)來說,他就是典型的“戲比命重”。
2000 年(nián),《中國軌道》(描寫高科技軍事題材的電視??(diàn shì)連續(xù)?。﹦偱牡揭话霑r,主演李雪健(lǐ xuě jiàn)就被查出鼻咽癌。
當 X 光片被帶到(dài dào)北京腫瘤醫(yī)院時,醫(yī)生當即要求李雪健回京治療(zhì liáo)。
眼看著作品拍到一半,投資這么(zhè me)多也組織了這么多人力物力,李雪健(lǐ xuě jiàn)堅持不治療:你治好了,這戲死了(le),你再好,對別人也是一種(yī zhǒng)傷害。
拍!必須拍完!
任由妻子鬧(nào)啊,罵啊,就是不聽勸:不(bù)拍戲還不如死了呢,那我(wǒ)活著,戲沒拍成,丟人,丟死了(le)。
最后,在妻子的堅持,與劇組將(jiāng)拍攝地搬回北京的情況下,他才(cái)選擇治療。
但是,必須一邊治療,一邊拍戲(pāi xì)。
從那之后,妻子每天上午開車把他送(sòng)去醫(yī)院做化療,下午就把他拉到(tā lā dào)片場拍戲。
要知道,化療是無比痛苦(tòng kǔ)的,整個嗓子脖子都爛了痛(tòng)的連水都喝不下去,每動一下(yī xià)都會眩暈惡心引起嘔吐。
但李雪健(lǐ xuě jiàn)還是堅持每天去片場拍戲,每次說(shuō)臺詞依舊是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絲毫不像正在(zhèng zài)做放療的癌癥病人。
拍到最后一場(yī cháng)重頭戲時,也正是他化療反應最大(zuì dà)的階段,可一上來就拍了幾個(jǐ gè)分切鏡頭,毫無怨言。
導演怕他累(lèi)著就草??草??喊卡,他卻因不(bù)滿意自己的狀態(tài)主動要求再來(lái)一遍。
就這樣,在李雪健的堅持下(xià)完成了《中國軌道》里的靈魂人物(rén wù),他也終于可以安心治病。
后來,回憶起(huí yì qǐ)這段經歷,他說:拍戲對治病(zhì bìng)是有好處的。
或許,這就是“精神支柱(jīng shén zhī zhù)”的意思吧,在化療生不如死時只有(zhǐ yǒu)拍戲才能忘掉痛苦,尋找生的希望(xī wàng)。
可以死在片場,但作品絕不能死(sǐ)在自己手里,李雪健精神影響著跟(gēn)他一樣追求的從業(yè)者。
3 月,資深表演藝術家(biǎo yǎn yì shù jiā)鄧曉光在拍戲時突發(fā)心梗去世,據(jù)好友透露,在拍戲時他就感到(gǎn dào)不舒適,但一直強忍心梗堅持把戲(bǎ xì)演完,在導演喊完“過”后,才(cái)安心倒在片場。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jiǎng dé zhǔ)、加拿大資深演員唐納德 · 薩瑟蘭亦是如此(rú cǐ),他始終希望自己能在最愛??(ài)的銀幕上死去,最好是在某部(mǒu bù)電影??中真的死掉,然后別人利用(lì yòng)他的葬禮與棺材繼續(xù)拍下去。
包括(bāo kuò)舞者朱潔靜,上春晚前,患癌的(de)她已經做了 25 次治療(含 6 次(cì)化療、19 次放療),但她依舊選擇瞞(mán)著家人,帶著術后未愈的傷口(shāng kǒu)在舞臺上翩翩起舞。
5 月她又帶(dài)著《朱鹮》復出,每個高難度動作都在(zài)不斷撕扯著她的傷口,但她(tā)依舊沒有刪減任何一個動作,而是選擇(xuǎn zé)作品的完整性。
用她的話說就是(jiù shì):舞蹈在召喚我的靈魂。
你看(kàn),熱愛??舞臺的他們,從不避諱死亡。
反而(fǎn ér),舞臺可以滋養(yǎng)生命,這是獨屬于(shǔ yú)表演者的浪漫。
這也就不難理解,瘦到(shòu dào)皮包骨頭,咳嗽的撕心裂肺,走路不穩(wěn)行動不便(xíng dòng bù biàn)的朱媛媛為何不老老實實選擇住院治療與(yǔ)休養(yǎng),而是將生命的最后留給劇組(jù zǔ)與角色。
因為她熱愛??表演,熱愛??舞臺(wǔ tái),熱愛??藝術,在表演的時候才感到(gǎn dào)靈魂的升華。
對她而言,演員這輩子(zhè bèi zi)啊,能在片場走完最后一程(yī chéng),值了。
否則,她也不會在患癌(huàn ái)后五年里不斷接戲。
生命的長度(cháng dù)固然重要,但寬度同樣重要,朱媛媛這(zhè)一生,寬度足矣。
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hái zi),有父母寵愛??,哥姐疼愛??,長大后丈夫(zhàng fū)老實本分,女兒??乖巧懂事,小家庭和和美美,還有(hái yǒu)兩三摯友談天說地,何嘗不是被幸福填滿(tián mǎn)的一輩子。
最后,在熱愛??的事業(yè)里(lǐ)燃盡生命,在親朋的懷念與觀眾(guān zhòng)的贊美聲中離開,總喊著“金杯銀杯(yín bēi)不如老百姓口碑”的朱媛媛,這一生無憾(wú h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