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的20年代還沒過上幾天,我們(wǒ men)卻要開始懷舊了。
《美麗人生》 ,7D影院(dòu bàn)上這部影片的上映日期讓我(wǒ)感觸頗深,1997到2020年,基本能算個90后的(de)青年了。

然而這并不是它首次(shǒu cì)引入內(nèi)地,其實2001年3月 《美麗人生》 就(jiù)曾在內(nèi)地上映,而這一次全國(quán guó)公映的是本片的“4K修復版”,他們(tā men)甚至還為這部電影??做了精致(jīng zhì)的海報。

“美麗人生”這個片名其實是有出處(chū chǔ)的,它來自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利昂·托洛茨基(tuō luò cí jī) (Leon Trotsky)說過的一句話,當年他被(bèi)流放到了墨西哥,在已經(jīng)得知將(jiāng)被斯大林暗殺的消息后,他望著(zhe)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
無論如何(wú lùn rú hé),人生是美麗的。

相信看完這部影片的小伙伴(xiǎo huǒ bàn)早就抹過眼淚了,確實, 《美麗人生(rén shēng)》 所呈現(xiàn)的愛??情、親情、天真無邪,甚至是(shì)建立在集中營之上的人性光芒讓(ràng)人難以抗拒。
這也是很多觀眾(guān zhòng)迫不及待奔向影院的原因, 當經(jīng)典(jīng diǎn)在大銀幕上清晰重現(xiàn),于我們(wǒ men)而言,就是在親身驗證一次關(guān)于幸福(xìng fú)的預言。

為了不破壞這完整的(de)幸福感,不散決定劍走偏鋒,把(bǎ)感性的空間留給大家。
所以這篇關(guān)于(guān yú) 《美麗人生》 的文章,將圍繞著電影??(diàn yǐng)的方方面面聊一聊那些有趣卻可能被忽略了(bèi hū lüè le)的故事。
有(yǒu)資格發(fā)瘋的貝尼尼
像貝尼尼這樣的(de)喜劇天才肯定是不受控的,當年(dāng nián)憑借 《美麗人生》 提名各種大獎時,他(tā)身邊的朋友只擔心兩件事,一是怕(pà)他因為涉及大屠殺題材而得不到獎(jiǎng),二是怕他得獎會發(fā)瘋。
當然,貝尼尼(bèi ní ní)不負眾望,在戛納和奧斯卡的頒獎禮上(shàng)做到了雨露均沾。

想必大家已經(jīng)看了他在(zài)奧斯卡頒獎禮上的名場面,當時《美麗(měi lì)人生》被宣布獲得了 最佳外語片 ,貝尼尼(bèi ní ní)興奮地跳上座位椅背,踩踏著(zhe)觀眾席的椅背飛向領(lǐng)獎臺……

但這并不是最瘋(fēng)的,此前他在戛納意外捧得了(le)評審團大獎,開心??到失了心智,甚至(shèn zhì)趴下親了 馬丁·斯科塞斯 的腳(jiǎo)……隨后還跳起來親吻??了評審團的(de)每一名成員。

不過(bù guò)貝尼尼的開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yīn wèi) 《美麗人生》 幾乎是在最后時刻入圍(rù wéi)該獎項并直接捧得了大獎。
可以(kě yǐ)說,幸福來得異常突然。

那么奧斯卡呢? 說到這里,不得不(bù dé bù)展示一下貝尼尼那傲人的戰(zhàn)績。
1. 《美麗(měi lì)人生》 是自 《焦點新聞》 后第二部同時提名(tí míng)“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的作品。(后來 《臥虎??藏龍(wò hǔ cáng lóng)》 、 《羅馬》 也做到了)

2.貝尼尼是影史上第四位(dì sì wèi)同時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最佳導演、最佳(zuì jiā)原創(chuàng)劇本”的幸運兒,其他三位分別是(shì):
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 (1942)奧遜 ·威爾斯-《 公民凱恩》
第(dì)50屆奧斯卡金像獎 (1978)伍迪 ·艾倫-《 安妮·霍爾》
第54屆(jiè)奧斯卡金像獎 (1982)沃倫 ·比蒂-《 烽火赤焰萬里情》

3.在當年的奧斯卡,《美麗(měi lì)人生》最終斬獲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語片(wài yǔ piàn)、劇情片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三項大獎,其中最佳(zuì jiā)外語片一項擊敗了 《小鞋子》 、 《中央車站》 、 《探戈(tàn gē)狂戀》 、 《祖父》 這四部優(yōu)秀的影片。
4. 羅伯托(luó bó tuō)·貝尼尼 是第一位獲得奧斯卡影帝的意大利(yì dà lì)演員,但在他之前還有一位同樣(tóng yàng)以意大利語出演電影??并奪得奧斯卡影后(yǐng hòu)的 索菲婭·羅蘭 ,她在第34屆奧斯卡(ào sī kǎ)憑借 《烽火母女淚》 奪得影后榮譽。

票房也得(dé)報一下。
當年的 《美麗人生》 一度成為(chéng wéi)在美國票房最高的意大利電影??,而且(ér qiě)在意大利的本土票房也很快超過(chāo guò)了 《泰坦尼克號》 。
奧斯卡獲獎后, 《美麗人生》 的(de)票房上升了45%,美國本土放映這部影片(yǐng piàn)的影院也激增了近500家,當時(dāng shí) 《美麗人生》 已經(jīng)上映了22周卻仍(réng)未下線,最后國際票房總數(shù)超過了(le)2.25億美元,戰(zhàn)績真的非常可觀。

那么貝尼尼本人(běn rén)火到了什么程度呢?
意大利一家民意調(diào)查(mín yì diào chá)公司發(fā)現(xiàn), 《美麗人生》 上映后,30%的意大利(yì dà lì)女性愿意和 羅伯托·貝尼尼 一起旅行,而(ér) 小李子 惜敗,只有20%的選票。

然而天才絕不是(shì)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面對 《美麗人生》 這樣(zhè yàng)的影史經(jīng)典,導演、編劇、演員都被(bèi)他一人承包,真的很難不對貝尼尼(bèi ní ní)產(chǎn)生興趣。
所以不散這次深挖了(le) 貝尼尼的前半生 ,原來是真的有戲。
會吟詩的啞劇(yǎ jù)演員
貝尼尼常被觀眾戲稱為意大利(yì dà lì)的 羅賓·威廉姆斯 ,但事實上, 他既擁有(yōng yǒu)默片時代喜劇大師在肢體和面部(miàn bù)上的表達能力,也擁有羅賓·威廉姆斯的(de)語言魅力。
貝尼尼生于1952年,在托斯卡納的(de)貧窮家庭長大,他的獲獎感言曾(céng)特別提到了自己的父母,幾乎是(shì)用輕松詼諧的口吻??說道: “他們給(gěi)了我最好的禮物:貧窮?!?

雖然日子(rì zi)不好過,但貝尼尼的童年卻是開心??的(de),他在四個女人??的寵溺下長大(zhǎng dà),也就是他的母親和三個姐姐(jiě jiě)。
天生聰慧再加上想做什么做(zuò)什么的自由,貝尼尼的才華得到了(le)保護。他特別早熟,5歲就學會了(le)在夏季戶外舞蹈的休息時間里爬(pá)上樂臺給大家講笑話。

同時托斯卡納還有(hái yǒu)個傳承自13世紀的 “即興詩歌”傳統(tǒng)(chuán tǒng) ,即興和押韻是重中之重,貝尼尼的父親(fù qīn)很迷這個,從貝尼尼小時候就拉著(zhe)他和鄰居PK,所以這項童子功基本可以(kě yǐ)解釋貝尼尼是如何做到邊發(fā)瘋邊(biān)在頒獎禮狂甩詩句的……

此外,貝尼尼還是個激情四溢(sì yì)的但丁擁簇者,作為一個托斯卡納的(de)年輕人,他可以背誦整部 《神曲》 ,他曾(céng)在1998年的佛羅倫薩舉行了一場戶外(hù wài)獨奏會,在16000名全神貫注的觀眾面前演唱(yǎn chàng)了 《神曲》 里的 《地獄》 。
隨后就是命中注定(mìng zhōng zhù dìng)的三進三出。
12歲左右,他被一位(yī wèi)牧師帶進了佛羅倫薩一所非常好的(de)牧師學校學習,而就在1964年,佛羅倫薩(fó luó lún sà)發(fā)了一場大洪水,于是貝尼尼一路逃回(táo huí)了家。
反正……學校沒了。

然后他(tā)愛??上了一個叫Drolin的馬戲團,因為(yīn wèi)沒錢,所以貝尼尼每晚都悄悄溜進去(liū jìn qù)看魔術(shù)師、小丑、空中飛人和動物(有一頭(yī tóu)獅子),后來魔術(shù)師不僅讓他免費入場觀看(guān kàn),還讓貝尼尼做了他的助手(zhù shǒu),于是貝尼尼有了新的工作,那(nà)就是每晚假裝被催眠。
后來因為一次(yī cì)表演事故燒傷了手,貝尼尼就從(cóng)馬戲團逃走了。 貝尼尼說,他先是被(bèi)水救了,然后又被火救了。

第三次(dì sān cì),他看準了一個方向,那就是申請(shēn qǐng)秘書??學院,最終他成功加入了一個(yí gè)擁有41人的班級,班級里有40個(gè)女孩??兒。
70年代初,貝尼尼經(jīng)一位導演指引(zhǐ yǐn),奔向了羅馬的一個前衛(wèi)實驗劇場(shí yàn jù chǎng),他們在劇場演出 《哈姆雷特》 等經(jīng)典劇目(jù mù),但不正經(jīng)到離譜兒……比如 奧菲莉亞 可以(kě yǐ)是只鴨子, 羅密歐 也可以是個(gè)瓶子……
不過后來他正是因為演出此類(cǐ lèi)滑稽的獨角戲才有了名氣。

緊接著(jǐn jiē zhe)他遇到了 朱塞佩·貝托魯奇 ,也就是 貝納爾(bèi nà ěr)多·貝托魯奇 的弟弟,他們以貝尼尼的(de)鄉(xiāng)村生活故事為素材寫了一篇(yī piān)獨白,并在意大利本土獲得了巨大成功(jù dà chéng gōng)。
在這之后貝尼尼才擁有了真正(zhēn zhèng)意義上的第一部電影??,那就是由(yóu)他本人擔任編劇并出演的 《伯靈格(bó líng gé),我愛??你》 。

貝尼尼在意大利一直(yì zhí)很受歡迎,但打入美國市場是需要過程(guò chéng)的。
最早他曾在 賈木許 的 《不法之徒(bù fǎ zhī tú)》 、 《地球之夜》 以及 布萊克·愛??德華茲 的 《頑皮警察(jǐng chá)》 中短暫亮相,并獲取了一丟(diū)丟知名度,但票房都不怎么樣。
尤其是(shì) 《不法之徒》 和 《頑皮警察》 ,票房簡直一敗涂地。

不過當他嘗試在美國(měi guó)重塑喜劇風格之后便大獲成功,像 《牙簽(yá qiān)喬尼》 和 《獵艷狂魔》 這樣的電影??,讓(ràng)貝尼尼在美國和意大利都名利雙收,甚至(shèn zhì)成了全球意大利裔的偶像。

《牙簽喬尼》 在1991年的票房(piào fáng)超過了3000萬美元,而在1994這個佳作云集(yún jí)的一年, 《獵艷狂魔》 的票房甚至超過(chāo guò)了同年的 《獅子王》 和 《阿甘正傳》 ,當然,也(yě)正是這樣的好勢頭為 《美麗人生(rén shēng)》 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美麗人生與靈感
《美麗人生》 的(de)與眾不同與貝尼尼本人脫不開干系,貝尼尼曾(céng)說 “我總是把我的一切都(dōu)放進電影??” ,這便意味著一旦動了(le)念頭便再難放下。

某天貝尼尼(bèi ní ní)即興表演了一個身處集中營的男人??(nán rén)的獨白,荒誕、諷刺、溫情……在那一刻全都(quán dōu)爆發(fā)了,當時貝尼尼的聯(lián)合編劇 溫琴佐(wēn qín zuǒ)·切拉米 也在場,他們默契地意識(yì shí)到自己已經(jīng)被這個可怕的想法(xiǎng fǎ)蠱惑了。

為了拍攝(pāi shè)大屠殺題材,貝尼尼和溫琴佐·切拉米心理(xīn lǐ)建設(shè)了一年,期間他們大量閱讀相關(guān)(xiāng guān)書??籍,研究紀錄片,觀摩了 《大獨裁者》 和 《辛德勒(xīn dé lēi)的名單》。
所以 《美麗人生》 里其實有(yǒu)一個致敬的細節(jié),卓別林在 《大獨裁者》 中(zhōng)的制服號碼與圭多的在集中營(jí zhōng yíng)的編號是一樣的,都是 7397 。

另(lìng)一推動力是由時代決定的,當時(dāng shí)的意大利正在如火如荼地探討?yīng)q太人相關(guān)(xiāng guān)議題,幾乎每個書??店都擺放著意大利大屠殺(dà tú shā)幸存者的回憶錄,各種交流會和藝術(shù)展覽(zhǎn lǎn)的內(nèi)容也都與此相關(guān)。
貝尼尼那時很迷(hěn mí)猶太作家 普里莫·萊維 (Primo Levi)和 辛格 (Isaac Bashevis Singer),雖然不能(bù néng)說完全受這兩位作者的影響(yǐng xiǎng),但貝尼尼明白,哪怕是從集中營活著走(zǒu)出來的人也需要去虛構(gòu)故事(gù shì)的邊邊角角,從這一點去看,他們并沒有(méi yǒu)太多不同。

當然,還有一部分(yī bù fèn)靈感來自個人,貝尼尼的父親是個(gè)貧窮的托斯卡納農(nóng)場工人,后來進了(le)德國的勞改營。
在兩年的勞改營生活(shēng huó)里,貝尼尼的父親飽受饑餓和勞作(láo zuò)的折磨,獲釋時體重只有七十多斤(shí duō jīn)。
但貝尼尼的父親才不是一個沉默(chén mò)的人,他回家后不僅樂于以(yǐ)滑稽的方式講這些故事,還……講(jiǎng)了一輩子!他的故事經(jīng)常摻雜著(zhe)毛骨悚然的細節(jié)與異想天開的編排,而(ér)這些都對貝尼尼產(chǎn)生了很大的(de)影響。

貝尼尼所飾演的圭多其實就是(jiù shì)自己的父親,一個用講故事解決一切(yī qiè)的人。
而另一方面,貝尼尼承認自己受(shòu) 費里尼 和 布努埃爾 影響極大,尤其是(shì)以夢幻的方式去操控現(xiàn)實世界??(shì jiè)的可行性,貝尼尼覺得這是他們帶給他(tā)的最好禮物(貝尼尼早在1979年就(jiù)與費里尼開始合作了)。

貝尼尼(bèi ní ní)曾經(jīng)把劇本寄給了米蘭的猶太人(yóu tài rén)社區(qū),而后遭到了強烈反對,但他(tā)仍舊覺得自己的本職是藝術(shù)家,而(ér)不是一個紀錄片制作人或歷史學家, 最后(zuì hòu)他決定用虛構(gòu)去超越真相 。
《美麗(měi lì)人生》的投拍并不被看好,因為(yīn wèi) “大屠殺+喜劇”的組合非常不現(xiàn)實 ,它(tā)的風險在于沒有任何值得參考的(de)成功范例。 卓別林 的 《大獨裁者》 能成功是因為(shì yīn wèi)有卓別林,而 《辛德勒的名單》 嚴肅端正(duān zhèng),毫無喜劇元素。

當年還有個負面例子,足以嚇走(zǒu)有類似拍攝想法的人。
杰瑞·劉易斯(liú yì sī) 曾在1971年拍攝過一部 《小丑那天(nà tiān)哭了》 ,電影??講述了一個德國小丑(xiǎo chǒu)被納粹征召入伍,他的工作是安撫(ān fǔ)兒童以便把孩子??們安安靜靜地送進(jìn)毒氣室。
可想而知,這部電影??從未上映過。

其實貝尼尼的(de) 《美麗人生》 也有刪減上的考慮(kǎo lǜ)。
1998年, 羅伯托·貝尼尼 和 溫琴佐·切拉米 合作(hé zuò)的劇本在意大利出版,此版劇本中(zhōng)出現(xiàn)了一些電影??中沒有出現(xiàn)的(de)場景。

比如圭多無意間目睹(mù dǔ)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游擊隊處決,而且發(fā)現(xiàn)(fā xiàn)他的朋友Ferruccio就在其中。這個情節(jié)(qíng jié)最終沒能在電影??里出現(xiàn),可能考量(kǎo liáng)的就是觀眾對大屠殺的可接受程度(jiē shòu chéng dù)。
看見地獄,卻(què),仰望天堂
其實我們是能感受到(dào)這部影片的種種不現(xiàn)實的, 前半部(qián bàn bù)是“不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后半部是“不(bù)現(xiàn)實的慘痛歷史”。
從影像上看(kàn), 《美麗人生》 其實是離歷史真相更近(gèng jìn)的,那些濕透了的、光禿禿的營房(yíng fáng)還有成堆的尸體,都不曾在 卓別林(zhuó bié lín) 的 《大獨裁者》 或 劉別謙 的 《你逃我(wǒ)也逃》 里出現(xiàn)。

2016年,明鏡(míng jìng)周刊采訪美國喜劇大師 梅爾·布魯克斯 對(duì)電影?? 《美麗人生》 的看法,他非常不(bù)喜歡這部電影??, 梅爾·布魯克斯 覺得貝尼尼既(jì)不是猶太人也沒有在大屠殺中失去(shī qù)親人,他根本就不懂二戰(zhàn)的(de)殘酷,所以集中營在 《美麗人生》 里被(bèi)惡意美化了。

那么(nà me)這部電影??在歷史真相上有破綻(pò zhàn)嗎?
有的,而且還是硬傷。
比如,在(zài)當時的意大利,一個猶太男人??絕不會娶(qǔ)一個非猶太人的女人??。
比如,用法語(fǎ yǔ)唱歌劇在當時是被墨索里尼明令禁止(míng lìng jìn zhǐ)的。
比如,在集中營里對著廣播(guǎng bō)向妻子表白,是完全不現(xiàn)實的(de)。

所以 《美麗人生》 在當年其實挑起了(le)很大的爭議,不喜歡這部電影??的(de)觀眾一般抱持著這幾種觀點:
比如,這部(zhè bù)電影??在大屠殺的戲劇高潮和低谷(dī gǔ)都設(shè)置了對“笑”的挑逗。
比如(bǐ rú),只有保持“沉默”才是在尊重受難者(shòu nàn zhě)。
比如,悲劇才是更高級的藝術(shù)(yì shù),喜劇不是。
比如, 《美麗人生》 不夠嚴謹,且(qiě)沒能如實展現(xiàn)暴力和殺戮。

盡管這些(zhè xiē)反對有理有據(jù),卻也發(fā)生了一件有趣(yǒu qù)的事兒。
《美麗人生》 當年在以色列放映(fàng yìng),不僅沒有遭到猶太人群體的反對,反而(fǎn ér)廣受贊譽,當時的耶路撒冷市長甚至授予(shòu yǔ)了貝尼尼一枚獎?wù)隆?
所以,問題來了(le)。
為什么我們會對這部電影??愛??得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呢?

原因也簡單啦!無非是大家(dà jiā)最后都選擇去相信人性,我們最終(zuì zhōng)還是認為 堅定的人類精神能夠戰(zhàn)勝(zhàn shèng)業(yè)已重現(xiàn)的地獄 。
貝尼尼賦予了圭多(guī duō)極大的天真成分,他將暴力和(hé)政治都預設(shè)為外部因素,并假設(shè)(jiǎ shè)觀眾已經(jīng)知曉了與大屠殺相關(guān)的(de)一切,所以在 《美麗人生》 里幾乎連(lián)一個納粹黨徽都沒有出現(xiàn)過。

他(tā)還親自解釋了電影??里的兩個(liǎng gè)細節(jié),一個是男扮女裝,一個是假翻譯(fān yì),貝尼尼說這兩種設(shè)計都是最(zuì)低級的喜劇手段,他本是不屑用(yòng)的,但在電影??中,他刻意把(bǎ)這兩個爛俗梗安插在了十分嚴肅(yán sù)的關(guān)卡,因為主角圭多這么做是(shì)想救家人的命。

其實貝尼尼作品(zuò pǐn)中的悲喜交加是帶有某種詩意的(de), 他認為只有喜劇演員才能抵達悲劇的(de)峰頂 。其實人們的悲傷也并不是(bú shì)因為電影??再現(xiàn)了殘酷的影像,因為(yīn wèi)殘酷只會催生恐懼。
但我們之所以淚灑(lèi sǎ)影院久久不能平復心情,不正是因為(yīn wèi)在電影??的前半段看到他們曾經(jīng)極致(jí zhì)地幸福過嗎?

說到幸福,電影??(diàn yǐng)里妻子 多拉 也正是貝尼尼現(xiàn)實生活中(zhōng)的妻子,他們的戀情始于1983年,結(jié)緣(jié yuán)于戲劇。
貝尼尼曾說,他的妻子(qī zǐ)是最懂“笑”的人 ,這句話(huà)真的是有太多浪漫的解讀(jiě dú)方式,希望大家都去電影??院重溫經(jīng)典(jīng diǎn),動情過后破涕為笑,也做一次懂得“笑(xiào)”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