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不聊辟谷的事兒。
單純從電影??(diàn yǐng)角度來看,《東極島》也一塌糊涂。
雖然《八佰》也(yě)歪,但最起碼還能看,《東極島》跟(gēn)《八佰》根本沒法比,基本的敘事邏輯(luó jí)都沒有。

二者都是管虎??的團隊(tuán duì),但成片效果天差地別。
《東極島》在美術、聲音(shēng yīn)、剪輯、特效、調度、運鏡上全方位拉胯(kuà),人沒變,質量卻差了。
海上場景(chǎng jǐng)一眼棚拍,可見管虎??就沒用心(yòng xīn)打磨,水下和大海特逼仄,感覺是(shì)層層外包干的活。
本來大浪襲來(xí lái)是最震撼的視聽畫面,但管虎??(guǎn hǔ)沒拍出來,只有倪妮的一句“大(dà)水渦子”,輸出全靠喊。

這導致朱一龍(zhū yī lóng)上船救戰(zhàn)俘,下水連鎖??鏈,一點緊張(jǐn zhāng)危機感都沒有,看不出生死一線,朱一龍最后(zuì hòu)的犧牲因此變得毫無價值。
學《泰坦尼克號》《現(xiàn)代(xiàn dài)啟示錄》,結果是東施效顰,大船斷裂都穿模(chuān mó)了,大浪也是虛張聲勢,本以為憋(biē)了個大的,沒想到拉了坨(tuó)大的,平淡乏味,極其無聊。

表演上(shàng)除了朱一龍和倪大紅,剩下的人(rén)都不在線上。
陳明昊這個角色純(chún)小丑,人物動機一點邏輯都不講(jiǎng),太像深井冰,唯一的作用就是說出(chū)那句招罵的“英國????人是盟軍,幫咱們(zán men)打日本子”,其實與歷史不符。
楊皓宇(yáng hào yǔ)用力過猛,不夠焉兒,日本人射殺漁民(yú mín)尸體的時候,楊皓宇的高呼沒有多大(duō dà)的感染力,吳磊的演技更是平庸,只(zhǐ)知道瞪眼,倪妮也是,生硬的拔高(bá gāo)。

砸祠堂那場戲完全沒必要,她(tā)的所有戲份都挺多余,直接刪掉(shān diào)也不影響劇情發(fā)展。
因為倪妮這場(zhè chǎng)戲給人的感覺就是電影??正(zhèng)拍著呢,宣發(fā)說導演得加一個(yí gè)女性角色,迎合一下女性觀眾,然后管虎??(guǎn hǔ)就插入了這一段。
哪怕這段(duàn)合理,接下來的行為也讓人迷惑(mí huò),東極島被日軍占領三年,漁民三年沒(méi)出過海,技能都忘完了,島上(dǎo shàng)女人??又不能出海。
可倪妮振臂一呼后(hòu),所有女人??竟然全是熟練工,無論是個人能力(néng lì),還是團隊配合都天衣無縫,就算她們之前(zhī qián)在陸上有訓練,但下海跟陸地(lù dì)能是一回事嗎?
這讓《東極島(dōng jí dǎo)》的整體結構就是東拼西湊,一會吳磊視角(shì jiǎo),一會朱一龍視角,一會倪妮視角,一會楊皓宇(yáng hào yǔ)、陳明昊視角,宛如小品段子,沒有半點電影??(diàn yǐng)質感。

朱一龍和吳磊的人設也是(shì)錯漏百出,組成海爾兄弟大概是為了(wèi le) cp 粉。
若沒有兄弟的設定,大部分觀眾(guān zhòng)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幻視《斷臂山》,他倆(tā liǎ)才是一對,倪妮是第四者,因為(yīn wèi)中間還有英國????戰(zhàn)俘跟吳磊的一段(yī duàn)“情”。
忽略掉這個干擾因素,《東極島》后半段(hòu bàn duàn)秒變抗日神片,吳磊身中數(shù)槍還能(néng)反殺日軍,朱一龍無所不能,快得過魚??雷,躲(duǒ)得過炮轟,手持一把小刀,于大海橫著(héng zhe)走。

所以你看,虛無主義已經(jīng)不是《東極島(dōng jí dǎo)》最大的問題了,最大的毛病是(shì)這片從頭到尾一無是處,管虎??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