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那真是相當精彩的一個電影??(diàn yǐng)年。從《1917》《寄生蟲》再到《婚姻故事》《極速(jí sù)車王》,那年的好片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qí zhōng)非常亮眼的導演托德·菲利普斯,一掃其(qí)過往作品的喜劇風格,為觀眾端上(duān shàng)了一部頗為不同的漫改犯罪電影??(diàn yǐng)—— 《小丑》。

經(jīng)典漫畫角色,壓抑的新版起源(qǐ yuán)故事,還有華金·菲尼克斯最終奧斯卡封帝的(de)演技。5500萬成本狂收10億票房,盡管有些(yǒu xiē)反政府主義上的社會爭議,但(dàn)《小丑》 毫無疑問還是那年最成功的電影??(diàn yǐng)之一。 不過沒有人想到,主創(chuàng)系數(shù)回歸(huí guī),Lady Gaga加盟,成本暴漲到2億美元的續(xù)集,會(huì)是好萊塢載入史冊的災難事故。
劇情方面(fāng miàn),不如說這部續(xù)集其實就沒什么劇情,坐牢(zuò láo)受審就這點事。亞瑟在暴亂一夜(yī yè)后鋃鐺入獄,阿卡姆瘋?cè)嗽撼闪怂?tā)的新家。除了面對獄警的欺凌,他(tā)還要面對殺害5人的謀殺指控。雖然(suī rán)沒人知道他還殺了他(tā)母親, 但不管死了幾個人,他們(tā men)都要求判處其死刑。

亞瑟的律師(lǜ shī)以人格分裂為辯護, 倒霉蛋亞瑟和殺人(shā rén)小丑并不是一個人 ,此時此刻的亞瑟(yà sè)絕對是無罪的。思路很美好,但哈莉(dàn hā lì)·奎因的介入攪亂了律師的計劃(jì huà),也攪亂了亞瑟的大腦。
2019年的(de)《小丑》,亞瑟在電影??中被描繪為(wèi)世界??的受害者。他被霸凌被欺辱(qī rǔ),有著糟糕至極的原生家庭,最終他(tā)拿起槍反抗了一切。喧鬧城市中(zhōng),暴徒們?nèi)缟衩饕话憧创? 看著(kàn zhe)小丑用鮮血??畫出那大大的微笑——把(bǎ)人生活成一個燦爛的笑話。
那時(nà shí)人們把亞瑟的暴力和無所顧忌的(de)瘋狂理解為一種覺醒,對壓抑和(hé)欺凌的反叛,所以電影??受到爭議也(yě)能理解。續(xù)集中,導演延續(xù)了哥(gē)譚很多人崇拜亞瑟的背景設定(shè dìng)。他就是哥譚的犯罪王子,是哥(gē)譚里認清現(xiàn)實人生,敢于向不公開(gōng kāi)炮的笑匠。

但續(xù)集里的亞瑟(yà sè),其實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小丑了。 直白(zhí bái)點說,這兩個小時的觀影中(zhōng),不會有任何小丑、Joker登場,只有一個孤獨(gū dú)的亞瑟。 脫掉偽裝,他不是弱者的(de)發(fā)聲者,只是一個有了槍的(de)崩潰者。或者說,他是個校園槍擊案(qiāng jī àn)的迷茫主角。
影片最直觀展現(xiàn)這(zhè)一點的,是前作中亞瑟同事Gary的(de)登場指控。亞瑟饒了Gary一命,但減少(jiǎn shǎo)不了整場兇案對他的創(chuàng)傷。他(tā)眼睜睜看著一個人被殺,自己卻(què)無能為力, “幸存者負罪感”深深壓在Gary身上,暴力面前(miàn qián)他感覺自己渺小至極。

看著人生中(zhōng)唯一不嘲笑他的人走向極端(jí duān)暴力,看著好友和善良的離去。你(nǐ)可以說Gary是個白眼狼??,亞瑟饒他(tā)一命但他卻如此矯情。但 把整場事件(shì jiàn)理解為校園槍擊案 ,各個人物的心理(xīn lǐ)和形象,甚至說是這部續(xù)集的(de)主題就更容易理解了。
亞瑟和(hé)Gary就是校園里的陰暗搭檔,終于有(yǒu)一天亞瑟忍不住了要策劃一場槍擊案(qiāng jī àn)把那些欺負霸凌他的人全部(quán bù)殺死。但MEME笑話里 “我的陰暗朋友(péng yǒu)告訴我明天別來學校”的情節(jié)并(bìng)沒有發(fā)生 ,亞瑟發(fā)起了血??腥復仇,而(ér)Gary置身其中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殺死(shā sǐ)。

所以,Gary會認可和感謝亞瑟的所作所為(suǒ zuò suǒ wéi)嗎,顯然這不會發(fā)生。他帶給了(le)Gary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讓其對(duì)人際關系更加的絕望。Gary沒看亞瑟的殺人(shā rén)直播,設定上是他在警局被(bèi)保護沒法看,實質(zhì)就是 這只是亞瑟(yà sè)為了他自己去殺人而已。
亞瑟認罪(rèn zuì)前,他因為在電視??上口無遮攔(zhē lán)而被獄警暴打,丟進小黑屋后他(tā)雙目無神,聽著獄警把他(tā)認識的一個年輕囚犯活活勒死。 此時(cǐ shí),他經(jīng)歷了和Gary一樣的對殺人(shā rén)暴力無能為力的創(chuàng)傷。
導演從各個角色(jué sè)的臺詞中,把前作的受害者變成(biàn chéng)具體的兒子??,罪不至死的人(rén)。而亞瑟被直接的帶上了 “非(fēi)自愿獨身者” ,不顧及他人感受的(de)標簽, 連破處都是電影??中和(hé)哈莉·奎因那飛速的擦槍走火 ,這(zhè)不純純的槍擊案人設。

從這些內(nèi)容(nèi róng),可以得到導演對亞瑟角色的 第一層(dì yī céng)用意——孤獨的槍手。 他從來不是一個(yí gè)英雄、反英雄或者純粹的惡棍,Gary認可(rèn kě)他的善良也抨擊他的邪惡(xié è)。亞瑟就是一個在崩潰邊緣得到一把(yī bǎ)槍且失控了的人,他沒想那么(nà me)多就被推上神壇。他不是瘋狂(fēng kuáng)的小丑,就只是孤獨的亞瑟。
這(zhè)就到了導演的 第二層貫穿電影??(diàn yǐng)內(nèi)外的解讀——自我身份,崇拜者的所(suǒ)愛??。 亞瑟在法庭最后崩潰哭泣,認罪(rèn zuì)伏法,承認自己所有的罪行并說出(shuō chū)了 "There is no joker.It's just me"。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小丑,無論是(wú lùn shì)被害的還是害人的都只是亞瑟(yà sè)一個人。

在之前的庭審中,亞瑟(yà sè)的人生被其母親稱作建立在(zài)一個謊言上,生來就是讓人快樂(kuài lè)的。當這個事實被提及時,亞瑟(yà sè)對此明顯非常抵觸。而從殺人到(dào)成名, 亞瑟的人生其實陷入了另(lìng)一個謊言——他是小丑,是提槍反抗(fǎn kàng)的人,是暴徒的領袖。
但他(tā)不是小丑更不是領袖,電影??中華金(jīn)·菲尼克斯細致的把握了亞瑟試圖扮演(bàn yǎn)狂妄小丑的尷尬和窘迫,以此說明(shuō míng)亞瑟的身份認知問題。
更重要的(de),是電影??中沒有人關心亞瑟。他(tā)的粉絲所熱愛??的是小丑,哈莉(hā lì)·奎因熱愛??的是小丑,以至于全片她(tā)都沒有說過一次亞瑟的名字(míng zì)。亞瑟的困境和第一部沒有不同,沒(méi)人關心他。導演也是惡意滿滿(mǎn mǎn),通過這種解構(gòu), 他也愚弄著系列(xì liè)粉絲,把觀眾對小丑的狂熱置于(zhì yú)哈莉·奎因的位置之上:你們關心亞瑟(yà sè)還是關心小丑呢?

導演的第三層用意(yòng yì),其實最矛盾也最無聊的—— Fuck the world。 亞瑟(yà sè)承認一切,尋回了自我。這其中也(yě)隱藏著和第一部一樣的社會批判(pī pàn)意味,他沒了槍只能被獄警(yù jǐng)虐待,看著自己認識的人被殺死(shā sǐ)。亞瑟累了,他發(fā)現(xiàn)這個哥譚已經(jīng)(yǐ jīng)沒救了。非常簡單粗暴的內(nèi)容,玩不過(bù guò)哥譚就擺爛了。
10.16
有人說雙重妄想(wàng xiǎng)不是哈莉·奎因和小丑,是亞瑟和(hé)小丑。后者當然肯定是存在的,但(dàn)其實前者也是存在的,或者可以(kě yǐ)說是電影??的第二主題,第二層用意(yòng yì)的雙重妄想。因為這部續(xù)集里的(de)哈莉·奎因就是個典型的罪犯信徒(xìn tú)。電影??中她付出一切接近亞瑟,對于(duì yú)自己的家庭背景捏造謊言憤世嫉俗。 她(tā)的形象就是那些現(xiàn)實中接近連環(huán)(lián huán)殺手的信徒,熱愛??的是連環(huán)殺手(shā shǒu)的名號,而不是連環(huán)殺手的名字(míng zì)。
導演在電影??最后先打破了亞瑟(yà sè)的幻想,他在庭審上承認他(tā)不是小丑,只是孤獨的亞瑟。而哈莉·奎因(kuí yīn)憤怒離席,其實就是第二層幻想的瓦解(wǎ jiě) 。罪犯自身偽裝的妄想,信徒對罪犯(zuì fàn)的神化妄想。二人罪犯與罪犯信徒(xìn tú)的妄想無疑是相互勾連的雙重(shuāng chóng)妄想。

也就是從頭到尾, 導演完成了對(duì)亞瑟的去神化、回歸自我和徹底(chè dǐ)擺爛。把前作中的亞瑟變成的(de)小丑一點點解構(gòu)回孤獨的亞瑟,把(bǎ)他的英雄和反派色彩全部剝(bō)干凈。 說是這么說,可以明白導演(dǎo yǎn)的想法,但這些東西作為續(xù)集真的(zhēn de)有任何意義嗎?

如果這部電影??不是(bú shì)《小丑》的續(xù)集, 這種對槍手和崇拜者(chóng bài zhě)的分析解構(gòu),完全可以成為一部像模像樣(xiàng mú xiàng yàng),深度探討社會邊緣人的庭審電影??(diàn yǐng)。 但這是《小丑》的續(xù)集,粉絲完全(wán quán)沒有任何想看到這種完全剝離小丑(xiǎo chǒu)的電影??的欲望。
它可以是一部(yī bù)越獄電影??,可以是倉皇越獄后亞瑟(yà sè)和哈莉奎因的雌雄大盜戲,無論如何(wú lùn rú hé)都沒有人想看這種東西。 不過導演(dǎo yǎn)已經(jīng)嘲笑過大家了,你們只關心(guān xīn)小丑罷了。
庭審戲上,亞瑟的小丑都(dōu)沒染上標志的綠頭發(fā),導演說(shuō)這是設定,法院不讓染發(fā)。 我都(dōu)懷疑所謂小丑扮演的歌舞是導演(dǎo yǎn)無可奈何安撫粉絲加的,因為這幻想(huàn xiǎng)歌舞完全都不必要。
10.9 導演在最新采訪(cǎi fǎng)中也直接挑明了,這部電影??的(de)主題就是亞瑟如何從被哥譚(tán)強加的小丑身份中逃出來,他想(xiǎng)做自己,做回那個孤獨但真實(zhēn shí)的自己。蓋棺定論了, 它是主創(chuàng)和(hé)觀眾的一場互相折磨 ,想拍的(de)和想看的就不是一回事(huí shì),最后添添減減哪方面也沒成。
雙重(shuāng chóng)妄想和雙瘋不是小丑和哈莉(hā lì)·奎因,也不是亞瑟和小丑,是兩位(liǎng wèi)主創(chuàng)和觀眾 。從始至終,這個項目可能就(jiù)不該存在,畢竟2019年時托德·菲利普斯親口說沒有(méi yǒu)續(xù)集。 這部電影??不如說是和第一部一起組成(zǔ chéng)的大型社會實驗,用小丑把觀眾(guān zhòng)引進來,再用謊話連篇只愛??虛假的(de)人的哈莉·奎因來嘲笑觀眾。

這(zhè)也是說說,因為按照歌舞片和(hé)這種庭審戲的水平,劇情無論怎么(zěn me)改也拯救不了這部電影??的混亂(hùn luàn)。首先是歌舞,我認為這就是一場(yī cháng)徹頭徹尾的詐騙。很多人說這部電影??(diàn yǐng)爛是本身定位的歌舞就是災難(zāi nàn),錯了。 這電影??其實就是歌片,它(tā)幾乎就沒有像樣的舞蹈設計。 大量(dà liàng)唱歌橋段都是懟臉拍攝,還有(hái yǒu)那養(yǎng)生一樣擺動的身體,請問舞蹈(wǔ dǎo)到底在哪里?
Lady Gaga的哈莉·奎因,在電影??(diàn yǐng)中完全沒什么存在感。她是關心(guān xīn)小丑的瘋狂崇拜者,算了吧,感覺還沒(méi)導演戲外愚弄的電影??粉絲有存在(cún zài)感呢。所以Gaga就是請過來唱歌的(de),這得有多浪費。那莫名其妙的禁閉(jìn bì)床???戲,也是很搞了。
糟糕的(de)歌舞設計,連囚犯狂歡這樣的情節(jié)(qíng jié)都沒有。 一個個干癟的歌唱和舞蹈(wǔ dǎo),破壞著電影??的節(jié)奏和硬續(xù)這(zhè)簡單的劇情,這可能是我目前(mù qián)看過最爛最乏味的歌舞表演。

庭審(tíng shěn)戲,這種人與人針鋒相對,對真相(zhēn xiàng)和謊言的尖銳揭露太有戲劇性了(le)。 結(jié)果托德·菲利普斯把庭審拍成了《5分鐘(fēn zhōng)帶你看完小丑》 ,用證人一段段(yī duàn duàn)的獨白去回顧解構(gòu)亞瑟的童年(tóng nián)悲劇、非自愿獨身和對同事造成(zào chéng)的傷害。這也是我目前看過(kàn guò)最無聊的庭審,最自戀的自我(zì wǒ)解構(gòu)。
特別是亞瑟變成泰德·邦迪,自己(zì jǐ)為自己辯護時。明白導演是希望(xī wàng)亞瑟和Gary產(chǎn)生直接互動,好拍出電影??(diàn yǐng)里亞瑟的破防。 可亞瑟這瘋言瘋語(fēng yán fēng yǔ),是把庭審戲拉高到了煎熬(jiān áo)的程度。

可能導演也覺得這場續(xù)集(xù jí)帶來的顛覆著實有些抽象,小丑被(bèi)虐爆被拋棄到大崩潰,所以(suǒ yǐ)一切塵埃落定后,亞瑟被另一個精神病人(jīng shén bìng rén)捅死了。 沒錯,不論是精神還是身份(shēn fèn)上,亞瑟從來就不是小丑。 導演也(yě)說了,這第一部亞瑟和小韋恩(wéi ēn)見面,倆人相差超過30歲,這亞瑟(yà sè)他能是小丑嗎?30歲蝙蝠俠暴打(bào dǎ)60歲亞瑟這也不合適啊。
亞瑟(yà sè),一個孤獨的槍手,想要活成自己的(de)人。 他只是未來真正小丑誕生的(de)靈感來源,一個哥譚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傳奇(chuán qí)故事和反叛的符號。 You wouldn't get it?確實,理解不了(bù liǎo)。電影??里前半段氛圍和鏡頭還是維持(wéi chí)了前作的優(yōu)秀,可惜有佳句無(wú)佳篇。2億成本翻大車的事實已經(jīng)(yǐ jīng)板上釘釘,再見了,不是小丑的亞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