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魚??叔又來說韓影敢拍了(le)。
上周有部新片上線。
薛景求主演,政治諷刺(fěng cì)的喜劇。

眾所周知,這類題材算是韓國(hán guó)手拿把掐的領(lǐng)域,已經(jīng)出現(xiàn)(chū xiàn)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
像是去年恨不得火爆(huǒ bào)一整年的電影??《首爾之春》。
如此嚴肅(yán sù)、晦澀的題材,其中也存在不少諷刺(fěng cì)感極強的黑色幽默橋段。

還有鄭雨盛、趙寅成的(de)《王者》;

高庚杓的《6/45》;

以及羅美蘭《正直(zhèng zhí)的候選人》等等。

小到國內(nèi)體制黑幕,大到(dà dào)南北議題都有涉及,且都能(néng)用戲謔諷刺的方式精彩演繹。
不過(bù guò)這次的新片玩得更大。
不僅涉及(shè jí)日、韓、朝、美四個國家。
薛景求飾演(shì yǎn)的角色還直接將「韓國變成了(le)朝鮮」,狠狠玩了一把大的。

這(zhè)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話不多說(shuō),咱們現(xiàn)在就來看上一看——
《兇降喜訊(xǐ xùn)》


參與這場大事件的人,更是了不得(liǎo bù dé)。
薛景求自不必多說,忠武路三駕馬車(mǎ chē)之一,演技、地位都有保障。
與他(tā)搭檔的,是韓國年輕演員洪京。
因為(yīn wèi)自身獨特的氣質(zhì),在出演電影??《清白(qīng bái)》《聽說》《D.P:逃兵追緝令》《惡鬼》等作品后,成為(chéng wéi)新一代人氣小生。

除了這兩位主角之外(zhī wài),參演的還有全度妍;

樸海秀。

日方代表,山田(shān tián)孝之;

永山瑛太……

如此重磅的卡司(kǎ sī)陣容,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電影??(diàn yǐng)改編自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淀號劫機(jié jī)事件。
1970 年 3 月 31 日,9 名日本赤軍激進(jī jìn)青年劫持了日本班機,試圖飛往朝鮮(cháo xiān)平壤建立偉大的「革命根據(jù)地」。
這是日本(rì běn)戰(zhàn)后的首起劫機案,更是日本左翼(zuǒ yì)運動走向極端暴力的轉(zhuǎn)折點。

然而,事件(shì jiàn)聽起來嚴肅,過程卻充滿了荒誕(huāng dàn)。
劫機者與飛行員并不清楚朝鮮的(de)邊界,當(dāng)他們以為已經(jīng)進入朝鮮領(lǐng)空(lǐng kōng)時,實際還在韓國境內(nèi)。
為了解救(jiě jiù)人質(zhì),韓國采取了「蒙騙戰(zhàn)術(shù)」,稱劫機者(jié jī zhě)已經(jīng)抵達平壤國際機場。
劫機者要求他們(tā men)拿出大幅金日成畫像,結(jié)果沒有,因而暴露(bào lù)。

歷經(jīng)波折,劫機者好不容易抵達朝鮮。
在被(bèi)要求解除武裝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們使用(shǐ yòng)的所有武器都是道具和仿制品(fǎng zhì pǐn)。
一場轟動國際的劫機事件,如此讓(ràng)人哭笑不得。

面對本就荒誕的歷史(lì shǐ)事件,導(dǎo)演決定為其多增添一層(yī céng)戲謔的色彩。
片中,韓國中央情報部為阻止(zǔ zhǐ)飛機飛往朝鮮,策劃了一場「地面劫持(jié chí)」計劃,又稱「二次劫機」。
即以「拼手速」的方式(fāng shì),等劫機者在緊急頻道中給出信號(xìn hào)時,搶在真朝鮮前扮假朝鮮(cháo xiān)與其聯(lián)絡(luò),并誤導(dǎo)其降落韓國。
然后(rán hòu)在「劫機」成功后,以最快的速度(sù dù)將金浦國際機場變成平壤國際機場(jī chǎng),最終解救人質(zhì)。

而整個計劃幾乎完全(wán quán)由兩個「小人物」完成。
他們一個是行動(xíng dòng)核心操盤手。
代號「路人甲」的神秘人物(薛景求(xuē jǐng qiú)飾)。
他身份成謎,卻與中情局高官(gāo guān)稱兄道弟。
手段也十分了得,既能(néng)調(diào)動多方資源,又深諳大眾心理。
而且(ér qiě)他本人更是在特殊年代對朝鮮(cháo xiān)格外了解。

另一個則是主要執(zhí)行者(zhí xíng zhě)。
一名充滿理想,渴望成功的空軍雷達(léi dá)中尉徐高明(洪京飾)。
他專業(yè)技能高超,腦袋(nǎo dài)靈活。
「成為朝鮮」就是他最先提出來(lái)的方案。

在這兩個人的操作(cāo zuò)下,一場荒誕又危險的「劫機表演(biǎo yǎn)」開始了。

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有時(yǒu shí),即使真實也會成為謊言,謊言也(yě)會道出事實。

不難看出,本片是想要(xiǎng yào)借歷史事件的殼子,來解構(gòu)真實(zhēn shí)的嚴肅性。
而且還要進一步對所謂的(de)真實與歷史進行諷刺。
不過,本片的(de)導(dǎo)演拒絕搞那種「點到為止」的黑色幽默,而是(ér shì)直接將「槍口」對準(zhǔn)目標(biāo),毫不猶豫按下諷刺的(de)扳機。
第一槍指向日韓政府的官僚主義。
在(zài)降落韓國之前,被劫飛機其實先降落(jiàng luò)了一次日本的機場。
這一段落中(zhōng),日本相關(guān)部門丑態(tài)百出。
例如自衛(wèi)隊與政府(zhèng fǔ)開應(yīng)對會,實事兒一個沒說,卻(què)對著一張四不像的地圖爭論半天(bàn tiān)。

后來自衛(wèi)隊想出一個辦法,讓一架(yī jià)戰(zhàn)斗機與被劫飛機對頭停,然后飛行員(fēi xíng yuán)迅速跑走。

在對峙過程中,劫機者(jié jī zhě)看到有乘客犯心臟病,最終決定用(yòng)釋放老弱病殘乘客換取加油和地圖。
日本政府(rì běn zhèng fǔ)既然沒有辦法阻止他們離開,也不想(bù xiǎng)顯得自己太無能,于是便給了(le)劫機者一張從課本上撕下來的地圖。


等到(děng dào)飛機離開后,他們還冠冕堂皇說自己(zì jǐ)盡了最大努力??,好不容易解救了一批(yī pī)乘客。
面對這樣的操作,就連日本(rì běn)運輸政務(wù)次長(山田孝之飾)也忍不住吐槽(tǔ cáo)。

等到了在韓國,劫機者雖然一直在(zài)用乘客的生命威脅當(dāng)?shù)刎撠?zé)人。
但(dàn)韓國政府的官員根本不放在心上。
面對對方(duì fāng)給出第二天 12 點不讓走就炸飛機(fēi jī)的威脅,他們吃著山珍海味,說:
到(dào)明天還有時間。

至于韓國總統(tǒng),雖然新聞(xīn wén)中一直在說他不能容忍有人用(yòng)無辜生命作惡。
卻以「有更重要(zhòng yào)的事情」為理由,從頭到尾不出面。
最后(zuì hòu)只讓自己的夫人露臉,說一些(yī xiē)冠冕堂皇的口號,做個秀了事。

第二槍(dì èr qiāng)指向片中各種嘴上主義,實則利益(lì yì)的虛假嘴臉。
美國。
嘴上說著「至高無上(zhì gāo wú shàng)的自由民主」,卻將所有存在風(fēng)險的(de)違規(guī)行為推給他人來做。

韓國。
說(shuō)著自己曾經(jīng)被殖民的屈辱歷史(lì shǐ),表達一定要救助無辜平民的意愿(yì yuàn)。
實則也是將無辜性命當(dāng)作籌碼(chóu mǎ),對內(nèi)成為競選的背書??,對外成為斡旋(wò xuán)在大國之間的武器。

日本。
運輸政務(wù)(zhèng wù)次長看似一直關(guān)心乘客的安全,但(dàn)最終也是不希望這次營救成功(chéng gōng)的機會落入他人之手,曝光自己行事(xíng shì)不力。

朝鮮。
一名官員聽到此事后,走(zǒu)在巨大領(lǐng)袖雕像的陰影下,將(jiāng)百名無辜姓名當(dāng)作換取武器、地位的(de)籌碼,得意嘴臉顯露無遺。

至于劫機的(de)赤軍,導(dǎo)演更是沒有放過。
前有對他們(tā men)虛假共產(chǎn)主義的諷刺。

后有展現(xiàn)他們(tā men)自己的虛偽。
這群人嘴上說著是(shì)為了世界??共產(chǎn)、公平的偉大夢想而(ér)奮斗。
實則只是將 100 多名乘客的性命(xìng mìng),等同于一個日本官員的性命,以此換取(huàn qǔ)一張「入朝券」。
而那些假武器,就像(xiàng)他們將一個熱血??漫畫人物作為信仰(xìn yǎng)一樣,無非就是中二少年的意淫(yì yín)罷了。


第三槍則指向了新聞媒體。
片中路人甲(lù rén jiǎ)利用自己背后的權(quán)力,威脅新聞媒體報道(méi tǐ bào dào)虛假新聞。

同時,他還請來另一起(yì qǐ)劫機事件的幸存者當(dāng)眾演講,用半真半假(bàn zhēn bàn jiǎ)的內(nèi)容進行輿論炒作,煽動群眾情緒(qíng xù)。

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無論什么國家、什么身份、什么(shén me)陣營都通通對準(zhǔn)開槍掃射。
主打一個(yí gè)人都別想逃。

特殊事件、政治(zhèng zhì)角逐、意識形態(tài)碰撞……
這些尖銳的元素在(zài)宛如一鍋亂燉的荒誕劫機國產(chǎn)(guó chǎn)中攪在一起,混亂、復(fù)雜、荒謬卻(què)又深刻現(xiàn)實。
不過,比起這些大得不得了(bù dé le)的議題中,有一個不起眼的點(diǎn)卻格外戳中當(dāng)下人的痛點(tòng diǎn)。
那就是小人物的苦命。
片中有這樣(zhè yàng)兩個橋段:
其一,是徐高明完成了(le)一次艱巨的飛行任務(wù),但是最終獲得(huò dé)表彰的只有飛行員。
作為輔助指揮,他(tā)只能坐在觀眾席中給別人鼓掌。

其二(qí èr),是有關(guān)徐高明父親的回憶。
他(tā)的父親在戰(zhàn)爭中出生入死,最終還(hái)被自家隊長扔錯的手雷炸掉(zhà diào)了雙腿。
但因為這次爆炸也炸死(zhà sǐ)了不少日本人,那個隊長便獲得(huò dé)了勛章。
而父親只得到了總統(tǒng)(zǒng tǒng)給的一塊手表。

這兩件事兒,讓(ràng)徐高明非常向往成功。
因此在被(bèi)路人甲帶去進行「劫機」時,他滿腔熱血??(mǎn qiāng rè xuè),希望自己這次能夠成為大英雄。
結(jié)果(jié guǒ)沒想到,這一切不過是一場打工人(gōng rén)生存實錄。
徐高明會被越級選中(xuǎn zhōng)擔(dān)任這次的總指揮,其實是因為美軍不想(bù xiǎng)擔(dān)責(zé)任。
作為空軍部隊中唯一的韓國人(rén),他也是那個唯一可以用來擋槍(dǎng qiāng)的人。

而他提出假扮朝鮮的(de)點子,其實也是在上司的引導(dǎo)(yǐn dǎo)下做出的選擇。
一旦出了岔子(chà zi),原本將他捧上天的上司,立馬臉色(liǎn sè)大變,將所有的鍋都推到(tuī dào)了他身上。

這還沒完。
剛被(bèi)狠狠教訓(xùn)了一通的徐高明,在(zài)日方對他的計劃表達高度肯定時(shí),他還要把所有功勞都表在剛(gāng)踹了自己的上司身上。
生活在(zài)特殊年代的徐高明,何嘗不是當(dāng)下(dāng xià)打工人的一種現(xiàn)實寫照。
只不過很多(hěn duō)時候,他要面對的不是丟工作(gōng zuò),而是丟性命。

而這樣的人,不(bù)只是他一個。
路人甲也是其中一員(yī yuán),甚至更慘。
這個男人??看起來無所不能,可等到(děng dào)電影??后半部分他的身份揭露(jiē lù)時,很難不讓人唏噓。
路人甲曾經(jīng)是(shì)半島南北戰(zhàn)爭中的一名傀儡軍。
當(dāng)初(dāng chū)被俘虜后,因為過人的才智,被(bèi)將領(lǐng)相中。
將領(lǐng)以給他一個(yí gè)合法韓國身份為條件,抹去他(tā)所有的檔案記錄,讓他成為政府(zhèng fǔ)的「白手套」。
但實際上,新身份也(yě)只是一個大餅。
因為真的給了,就(jiù)擔(dān)心路人甲可能就不會再如此賣命(mài mìng)工作或替上面背黑鍋。

電影??最后,一切(yī qiè)問題都妥善解決。
在徐高明幻想著(zhe)自己終于能夠成為揚名立萬的大英雄(yīng xióng)時,路人甲卻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hǎo xiāo xī)」。
因為美蘇雙方突然宣布要進行對話(duì huà),所以關(guān)于這次劫機所有國家都要(yào)統(tǒng)一口徑:
韓國從未參與過劫機事件。

這(zhè)就意味著,即便徐高明真的拯救了(le) 100 多條性命,這一切也都成了(le)不存在的「事實」。
他本應(yīng)該有的(de)晉升、勛章、采訪等一切榮譽,全部化為(huà wèi)虛影。
徐高明問路人甲:
你一直都(dōu)是這樣的心情嗎?

早就看透一切(yī qiè)的路人甲說道:
不需要有名字才能(cái néng)存在,也不需要被別人所知才能(cái néng)保有意義,你做的事本身就(jiù)很有意義了。

說完,路人甲扔給徐(xú)高明一個盒子,里面是一塊手表。
手表(shǒu biǎo)反射的光照出徐高明復(fù)雜的表情(biǎo qíng)。
也許這時,他又想起了自己父親(fù qīn)的手表。

不過看著這樣的表情,魚??叔(yú shū)倒想起電影??中另一個場景:
在(zài)假扮平壤機場的過程中,路人甲穿過(chuān guò)吵鬧的人群,走過由大巴構(gòu)成的(de)分界線。
他看著空無一人的機場說
他媽的(tā mā de),有差嗎?
有些事情,無論在哪里(nǎ lǐ),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樣的(de)。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后點個「贊(zàn)」和「推薦」吧。









